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成语(四十四)】一试锋芒——自我展示

[成语]:毛遂自荐

[释义]:毛遂:人名;荐:推荐,介绍。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

[成语]:锥处囊中

[释义]:处:放置,居住;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漏出来。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不会长久被埋没。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成语]:脱颖而出

[释义]:颖:尖儿。锥子的整个尖部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成语]:碌碌无为

[释义]:碌碌:无能力、随从附和的样子。形容没有能力和才干。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成语]:因人成事

[释义]:因:依靠。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公子小眠/文

        “毛遂自荐”是比较少见的带有古代人名的四字成语,“锥处囊中”和“脱颖而出”则是毛遂推荐自己过程的展示,三个成语构成了一个战国士人临危挺身的不凡故事。

        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孟尝君门客中最出彩的是冯谖,而平原君门客中得太史公大笔落墨的就是毛遂了。冯谖奔走各地,费尽心思保全孟尝君的声势爵位;毛遂则是跟着平原君出使楚国,以孤胆英雄的风范迫使楚国发兵救赵。

       当时长平之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秦国趁势重兵包围赵国的都城邯郸,而元气大伤的赵国基本上是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平原君谋划着向曾经一起合纵抗秦的楚国求救,他打算在自己的门客里挑选二十位精英一同前往。

       出行前,平原君是挺自信的,“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如果能客客气气地把合约签好,那皆大欢喜。如果对方推诿扯皮,那就采取非常手段,来硬的也要让楚王签这个字。用不着从别的地方找人,门客里有的是人才,足以成行。

       可是这位信心满满的平原君只挑出了十九个门客,剩下的怎么看都没合适的,正在伤脑筋的时候,毛遂站了出来,表示想要参加。

       平原君手下几千门客,他对毛遂此人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毛遂先生自称是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平原君有点生气了,“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这分明是在说:你小子在我这里混吃混喝三年,一点没有名声,按理说有能力的人早就应该有所作为,我从来没有看出你的特别之处。算了吧,你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结果毛遂不依不饶,态度还挺诚恳:“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你要是早把我放在触手可及的口袋里,以我的本事早就像一把锥子露出尖子来了,还用得着等到现在吗?

       平原君看着毛遂这么坚持,索性带上了他,充个人数也是好的。其他早已入选的十九个人,对毛遂这种愣头青式的无名门客,那是一阵嘲笑。

       接下来的剧情,当然是毛遂一个人的“高光时刻”。楚王担心援救赵国会惹怒秦国,所以和平原君的会晤谈了大半天都没有结果。毛遂知道赵国没有时间再等待了,索性按剑进殿,对着楚王来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形势分析:

       “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细细品来,这段话是典型的纵横家言,其特点有三:

    (一)引经据典,拿上古名人举例。不是尧舜商汤,就是周文王周武王,士卒不多地盘不大却能占据天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据其势而奋其威”,就是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二)代入现场主人公,夸大其词,造成泰山压顶般的语言压迫。可以说这是纵横家之所以“纵横”的最大资本。毛遂同样来这一手,先吹捧楚国,有百万雄兵却被秦国打的七零八落;再贬低秦国,把名将白起骂的一文不值,激起楚国对秦国的极端仇恨。

    (三)平稳落地,为对方着想,找到“双赢”的沟通点。楚国出兵,既能帮赵国化解危局,得到赵国的人情,同时打击不可一世的秦国,给当年的惨败找回些场子。

       毛遂的话,句句在理,针针见血,况且他持剑相对,连个敷衍的余地也不给留。楚王只好就坡下驴,同意出兵救赵。

       毛遂非常精明,赶快布置两国盟誓,“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宰杀牲畜,盛血以盘,从道义上再给这次行动上一层保险。

       同时,志得意满的毛遂一吐胸中闷气,他不忘调侃一下同行的其他门客:“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录录”就是现在的“碌碌”,这句话也就带出了“碌碌无为”和“因人成事”两个成语。大言炎炎的门客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反而是籍籍无名的毛遂有胆有识,在关键时刻促成了赵国与楚国的联盟,打了一场漂亮的外交仗。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毛遂的经历,逐渐成为历代怀才不遇者借用的文学典型,“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里面既有希望才华施展的韬晦之计,又有坚持自尊的特立独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精编1
世人皆知“毛遂自荐”,毛遂最终结局怎样?一般人想不到
这个成语里出现的古人,竟然是枣庄人
习课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6《将相和》(教师版)
毛遂自荐后,毛遂最终是什么结局?老师没有告诉我们
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成语典故(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