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熟读百遍?这些光辉的蜀汉英杰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十)

王平

王平

先来聊聊这位大佬,在蜀汉后期,论实绩除了姜维,就是王平。在《三国演义》里王平的形象不差,但光环倒是基本被其他将领压制了。但历史上,显然后期蜀汉除了姜维外,能和王平相提并论的也就寥寥数人。

先聊聊他的出身,王平,字子均,为巴蜀人,且大概率是已汉化的賨(cong 二声)人。因从小寄养在外公何家,所以早年叫何平。后来又改回本家姓。故大家看到史书中,谈及的蜀汉大将何平,就是王平。

那么什么是賨人呢?而王平作为在在巴蜀的賨人,怎么会先在曹魏方任职呢?

我们先讲讲什么是賨人。这是主要分布于嘉陵江畔的少数民族。又称为寅人。或蔑称为板楯蛮(玩过《姜维传》的朋友对这个蔑称相信不陌生,为何怎么称呼他们呢?由于寅人常用板楯为盾牌,所以又称板楯蛮)。是当代土家族的主源。賨人能歌擅战,勇猛彪悍。在历史上留下不少的痕迹,最早可追溯到商末周初,作为武王伐商的前锋军。后来又为刘邦征战天下的主力军。在东汉恒帝时,羌人势大,数次攻击汉中,汉廷还征发賨人作为讨伐羌人的主力军。而到三国结束后,賨人首领李特、李雄父子还在蜀地成立了成汉政权。那么在汉末三国情况又如何?賨人领袖朴胡、杜蒦等先是依附刘璋。待张鲁兴起后,在张鲁的宗教影响下,賨人都大多成为五斗米教信徒,便转为依附张鲁。待到公元215年,曹操降伏张鲁后,巴中的少数民族賨人领袖朴胡、杜蒦也随张鲁依附曹操。而此时刘备在黄权的建议下,想赶在曹操击败张鲁前提前将张鲁接入蜀中,没想到未来得及,张鲁便已投降曹操。

此时为了保护当时已纳入刘备版图的巴中的稳定,黄权便趁势将依附张鲁的賨人集团全数击溃。而曹操为了避免賨人成为刘备的助力,便把賨人全数迁走。而王平则随着朴胡、杜蒦迁往洛阳,被封为校尉。可见此时还年轻的王平,在賨人中也已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随后不久,随同曹操返回旧地,攻打汉中。借此机会投降了刘备,也算是归还故里,此时被刘备封为牙门将、裨将军。

以上便是王平投降蜀汉前的经历。那么投降蜀汉后,王平又是如何上位的呢?我们简单来看看他在成为汉中都督前的几次战绩:

1、公元228年,街亭之战。作为马谡前锋出战,此战马谡不听王平劝阻,大败而归。王平设计疑兵计,吓退曹魏名将张郃。被诸葛亮拜为丞相府参军(接替马谡的位置),升为讨寇将军,亭侯。更被授予统领精兵飞军的指挥权;

2、公元231年,与司马懿首次交手,司马懿自领大军攻打诸葛亮营寨被甲首三千,另一路军又有张郃统领攻打偏师。而这一路偏师统帅是王平,张郃久攻不下。

3、公元234年,诸葛亮逝世,魏延作乱,王平喝退魏延军队,坚守己任。被封为后典军,并成为蜀汉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安汉将军,辅佐车骑将军吴懿镇守汉中,成为汉中太守。

以上三点,可知王平作为降将,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战功(踩着张郃,说实话凭史书上的记载,张郃压根不配巧变之名。当年夏侯渊被杀,这哥们难责其疚,碰到硬茬就没啥漂亮战绩。所以陈寿才会说“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也就是张郃的战绩配不上他的名头。)往上爬。这凸显了王平的出色领导能力,更难得的是有着聪明的政治头脑。而且十分擅长把握机会,在投降刘备集团超过十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浪费任何一次表现机会。经历过以上三件事后,王平已是毫无争议的蜀汉核心将领。自234年开始涉及汉中的防务工作,直到公元248年过世,这14年的时间里保护这蜀汉的北境。其中更是是作为兴势之战实际的主帅成功抵御了曹魏的进攻,蜀汉延命19年。

现在让我们详细看看兴势之战。

公元243年,历经9年的时间王平终于完全账务了汉中的防务。王平234年协助吴懿驻守汉中,237年代替吴懿守汉中,但238年蒋琬驻军汉中后被征召入大司马府,任前护军。直到243年蒋琬回军驻扎涪城后,才成为汉中的话事人。被任命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

公元244年,王平统领汉中第二年,兴势之战爆发。

兴势之战的爆发,是因为曹魏权臣曹爽缺乏战功,在他大刀阔斧进行曹魏内部改革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为了将国内矛盾外引,在244年正月其谋士邓飏和李胜的建议下发动对蜀汉的战争。曹爽接纳了他们的建议,于是在同年2月,自领数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并任命亲族、当时的名士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州军事,作为实际的统帅,西线名将郭淮为先锋,司马昭任征蜀将军,夏侯玄副手,统领六、七万大军。与曹爽部队合计十余万大军从骆谷入蜀。

而此时汉中驻军不足三万。

“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 ——《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

那么王平是如何应对呢?王平旗下的将领们认为曹魏势大,不能力敌,应当放阳平关,退守汉城、乐城。让曹魏进入汉中,再等待蒋琬的涪城主力来救援。主力一到,就又能救回阳平关,驱赶魏军。但王平却不认可这个战术。认为涪城距离汉中有一千余里(汉代一里等于现在415.8米,也就是大概有4、500百公里的距离,涪城即绵阳。)的距离,实在太远。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应该遣护军刘敏、参军杜义据守兴势山,王平亲自为后援,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他亲自率领千余名士兵前往,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

然而王平的积极的防守策略除了刘敏外,无人支持。但作为汉中最高统帅的他心意已决,便立刻实施这条战略

这里补充三条说明:

1、古代行军速度情况:

一般古代军队的行军速度每日大约30-40里,也就是大概是15公里左右。也是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从涪城到汉中。关于古代行军速度的记载如下:

“所谓踵军者,去大军百里,期于会地,为三日熟食,前军而行,为战合之表。”——《尉缭子-踵军令》

“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三舍为九十里。”——《国语》

“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后汉书-虞诩列传》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2、杜参军是谁?

文中关于王平策略的原文如下,而大家仔细看原文会发现刘敏和杜义在王平的话语中都是只体现了官职,但通过后文和官职,很容易判断护军是刘敏。但参军就未必是杜义。因通过诸葛亮上书请求罢黜李严的公文中,提到了两个姓杜的参军,分别是: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而这里面,杜祺的名声就比杜义大多了。他是刘备入蜀后启用的刘璋麾下的重要臣子之一王连推荐的人才,最后官至大司马司马(和姜维一样,都是蒋琬属官)。所以个人认为蒋琬已去涪城的情况下,应不会把自己属官留在汉中。为此这位杜参军是杜义的可能性更大。而杜义本人除了共同上书弹劾李严外,就无别处的记载,故判断为杜参军就是杜义。

3、刘敏相关

护军刘敏是蒋琬的表弟。在前篇蒋琬的介绍中,提到过他少年时和蒋琬都是知名于当世。后来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云亭侯。在兴势之战的军议时,他补充了王平认为不能放魏军入关的意见:他认为男女百姓满布四野,粮食都在田地中,如果听任敌军深入,则大事已去。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下和王平拒守兴势山,为了虚张声势,还将军旗插满山上,绵延百余里。

那么在王平执行了他的战略后,情况如何呢?因本次战役记载的相关文字颇多,这里我用白话文简单说一下我整理后的过程,后续附上关键的史料。

王平

曹爽在244年2月发兵骆谷,同年4月魏军在兴势山先受阻于王平部队,随后涪城援军又至,更进一步让曹魏部队无法前进,从而导致补给线过长,曹魏关中部队和协助的氐、羌等少数民族运力不足,作为运输的牛、马、骡、驴等驮运牲畜几乎全部死亡,民夫和负责转运的少数民族一路痛哭。

这期间蜀将王林曾乘夜偷袭司马昭部队的军营,虽然王林久攻不下,但司马昭却觉得蜀汉已经占据地势,只能撤军,便向夏侯玄报告。同时,向曹爽、夏侯玄建议退军的还有曹爽参军杨伟,甚至此时还是大魏重臣的司马懿都写信给夏侯玄劝他们退军,如今蜀汉已占地利,如再有一只部队包抄后方则会全军覆没啊!

在几方的劝阻下,和实际的惨状下,曹爽只好认栽退军。但真的那好退军吗?答案是否定的,此时代替生病的大司马成为名义上主帅的大将军费祎终于下完棋登场了(细节详见费祎篇),费祎领兵据守三岭拦截曹爽的退军,曹爽苦战才勉强退军,然而牛马等运输的牲口、人员几乎全部覆灭。让协助曹魏的羌人哀叹不已,导致曹魏关右的物资尽数消耗殆尽。而此时,曹魏名将伐蜀先锋郭淮认为局势不对,早就先于自己主帅一步,带领本部撤退,免于这场大败。

曹爽

本次大战后,费祎被封为成乡侯,并在蜀汉上下致认为他成为了可以与蒋琬相当的重臣。(蒋琬篇有述)。而曹爽则在曹魏的地位一路开低,缺乏了战功的他在曹魏中权威更低,最终导致五年后被司马懿诛杀。更使得曹魏关中实力大为虚耗,同时更直接导致了3年后雍、凉一带的羌胡叛魏降蜀。这一系列削弱曹魏,充盈蜀汉的结果,硬是让蜀汉续命19年。

而本次战役的实际主帅王平也就此威名彰显,成为与马忠、邓芝齐名的平安三侯。从一名低级降将获得了举国的认可,实属难得。

下面是本次战役的相关重要文献记载:

1、“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於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飏等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劝使伐蜀,爽从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爽参军杨伟为爽陈形势,宜急还,不然将败。飏与伟争於爽前,伟曰:“飏、胜将败国家事,可斩也。”爽不悦,乃引军还。”——《三国志-诸夏侯曹传》;

2、“司马宣王谓夏侯玄曰:“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平路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玄惧,言於爽,引军退。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嶮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汉晋春秋》

3、“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三国志-满田牵郭传》

4、“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

5、“爽等引旋,祎果驰兵趣三岭,争险乃得过。”——《晋书-文帝纪》

在这里插两个推论,一个是不知有没有朋友想过涪诸军的统帅是谁?首先显然不可能是蒋琬。蒋琬因病都将名义上最高统帅让给了费祎。那么不是老大,老二的可能性就最大了。那么当时在涪城职级在蒋琬之下的是谁?便是刚升任镇西大将军不久的姜维咯。但这只是推测,虽然可以说百分之九十是他,然而终究无直接史料支撑。

另一个就是关于蜀汉方面兴势之战的情况。本次战役看似蜀汉方没有太多损失和投入,但实际上,不足三万的部队面对自己四五倍的部队,显然不会太轻松。战役的过程应是王平领军拖住了曹魏部队。在王平自己的计划中显然涪城的主力部队是一大助力,在他的计划中反倒没提及成都部队(成都比涪城距离汉中还要多上个一百多公里,也就是多上近10天的路程)的支援。所以相信在涪城诸军给予了王平极大的帮助,也是涪城诸军给予曹爽致命的一击,直接导致了他被迫撤退。而费祎也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在耍帅过后才绕道了曹爽身后,狙击了曹爽部队。

曹爽兵败

此后四年里,王平一直驻守在汉中,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四年。灿烂的一生,得以善终,对王平而言最终过世于自己的家乡,不是一件坏事。

王平虽然在蜀汉是不折不扣的名将,但他却是位文盲将军。与他情况类似的便是东吴的宿将元老丁奉,虽然都不识字但知大节。王平本人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他却能口述让别人写出了来的文章都很意理。而且王平本人还很好学有出色的领悟能力,常让人读史书给自己听,并且能深刻领悟文章的内容。而且本人遵从法度,非常的严肃端正。但或许也是因为他的出身(低人一等的蛮族,又是降将)以及低下的文化程度让王平很自卑,生性多疑,认为别人总看不起他。说白了,就是小心眼。大家在现代社会中,碰到类似的人相信不少,可以算是有些“凤凰男”的特质。

但是人无完人,这点小毛病不能否决他的成就。当时蜀汉流传有一句话,评品当时蜀汉名将,便是“前有王、句,后有张、廖。”这里面的王,便是王平。至于其他人是谁,我们下次再谈。

以上便是王平的相关分享,以其战绩无愧为蜀汉后期战绩仅次于姜维的名将。当得起当时的任何赞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琬的两位表弟:一位镇守蜀汉北大门,另一位归降东吴
蜀汉后期杰出的将领王平,后起之秀,为何离开魏国?
此人被曹操放弃,深受诸葛亮赏识,一战成名,干掉曹魏大军20万
蜀国灭亡的原因,竟是因为太好战?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长达40年,为什么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呢?
[人物传记]马谡失街亭后王平巧用疑兵之计力挽狂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