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列强崛起之德意志统一之三:德意志第二帝国,欧洲的战争阴云

15世纪以来,因为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列强”。在这500年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9个大国先后崛起。

本文是系列专题《列强崛起》的第十一篇。


中世纪的德国邦国主义盛行,其长期处于分崩离析的割据状态。15世纪末以后,当英法两国相继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并越来越强大之时,德国仍旧是那个支离破碎、残破不堪的国家。

随着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德国的知识分子也迅速汇入了启蒙运动这股强大的洪流中,德国的民族意识也随之萌芽。在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德国的启蒙运动逐渐摆脱了对英法文化,尤其是对法国文化的顶礼膜拜,不再一味地移植、复制,而是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独特体系。德国的启蒙思想家一方面宣扬民主、科学、理性,反封建反宗教迷信,期望建立起一个新的'理性王国';另一方面又针对德国的政治分裂和经济社会的落后,表达了不满和关注,强调培养民族情感、民族意识。

在启蒙运动之后,德国掀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且第一次带有全德性质的民族文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它来势凶猛,是对德国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它也是德国民族文学正式诞生的标志。进步的、满腔热情的参与者在这场文学运动中,他们把对建立民族文学的追求和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愿望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的德国民众的民族热情。正是在这场'狂飙突进'的文学运动中,德国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提升了民众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极力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把民族和国家同等,认为只有国家统一了,民族特性才能够得到保障。正是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它促进了德国民众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价值观的认识,为德国建立统一国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国家灾难面前,知识分子发出呼吁:'只要我的血管里还流淌着血,就决不背弃我的德意志祖国和她的神圣的事业。现在我比以前更深地感到我属于德意志人,不能或不愿意属于其它民族。'在反对压迫和侵略的过程中,德国完成了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的转变。统一的民族意识被无限放大,被宣传和教育地淋漓尽致。在这种氛围中,德国民众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彻底强化了民族意识,把参加国家和民族统一运动纳为了自己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并时刻准备为之奋斗。一旦各方面的时机成熟,德国人民必将为之抛头烦洒热血。

德意志统一从经济统一开始

德国民族主义在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蓬勃发展,为德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而开始于世纪年的德国经济统一则密切了德意志各邦的经济往来,加速了德意志经济的发展,为德国统一提供了物质保障。普鲁士在德国经济统一过程中确立起了自己在经济上的领导地位,并随之树立起领导德国政治的新形象。

根据维也纳会议决议,德意志于1815年组成了德意志邦联。虽然三百多个邦国合并为三十九个邦国,但是德意志境内依然关卡林立,这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曾经说过:'德意志的条关税与过境税边界线使境内交通陷于瘫痪。'另外,拿破企的'大陆封锁政策'取消后,德意志境内的商品市场还面临着英法等国工业品的强烈冲击。这对德意志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雪上加霜的。这时的德意志迫切需要取消重重的关卡,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建立起国内统一的市场,成为德意志经济的唯一出路。以普鲁士为主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生。

普鲁士由于领土被分割成东西两大块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的因素,它成为德意志第一个采取自由贸易行动的邦国。它于1818年颁布关税法宣布普鲁士遵循自由贸易原则。1828年,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斯塔特签订了第一个通商条约,并建立了一个较小的南德关税同盟。接着其它邦国如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图林根等从切身利益出发,权衡利弊得失之后,陆续与普鲁士订立贸易条约,加入关税同盟。普鲁士运用了宣传鼓动、谈判、拉拢等手段,到1834年1月1日,德国关税同盟正式生效。

关税同盟的成立,打破了德意志境内的关税壁垒,实现了各个邦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并逐步实现了币制制度、度量衡改革的统一。关税同盟还为德国工业提供了关税保护,极大的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发展,例如德国制造品,在关税同盟成立之前,其进口税不足其价值的10%;在关税同盟成立之后,其进口税高达60%-100%。显然,这保护了德国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民族工业。更为重要的是,关税同盟密切了各邦国的经济往来,使各个邦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性大大加深,进而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关税同盟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小德意志经济区域;小德意志经济区域的发展,逐渐实现了德意志经济的统一。

德国经济的统一为德国政治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德国政治统一的步伐加快了。

普鲁士凭借自身经济上的优势,在小德意志经济区域中确立了绝对的领导地位。通过关税同盟,它逐步把各邦国的经济纳入自己的经济体系,使各邦国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自己。当普鲁士致力于经营关税同盟时,奥地利和各个邦国经济的联系却越来越疏远。奥地利因经济的落后、关税保护政策和在各个邦国中的影响力减弱,致使其提出的中欧关税统一计划一再受挫并最终流产。而普鲁士则凭借关税同盟,以关税和贸易自由为武器和以废除关税同盟相威胁,使关税同盟成员国更加依赖自己,还赢得了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普鲁士不仅逐渐扩大了自己在经济上的影响力,还将这种影响力辐射到政治上。最终,普鲁士不仅确立了自己在经济上的领导者的地位,而且还树立起了领导德国政治统一的高大新形象。

工业革命传入德国,引起了德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德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同时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潮也在不断高涨,德国民众对专制统治愈发不满。1846-1847年德国农业危机波及到了工业生产上,这引发了德国的经济危机。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困境终于引爆了德国1848年的革命。虽然,革命最终被镇压了,但是德国的新兴资产阶级所爆发的能量,震惊了德国的容克贵族。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向新兴的资产阶级靠拢,资产阶级化,俾斯麦就是这类容克贵族的代表。同时,自由资产阶级已经逐步走上妥协的道路,他们提出了'统一优先于自由'的口号,与传统政权达成了妥协和合作。至此,德意志统一的中坚力量完成了整合。

德意志统一战争

德国的统一不仅仅只是德国的问题,它除了面临着各邦国的地方分裂力量、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强争霸,还要平衡与欧洲各大国的利益等问题。当这些问题不可调和时,只能诉诸武力。德国的统一就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

第一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普鲁士发动对丹麦战争的契机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矛盾涉及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这三个地区。从居住种族来看,后两个地区纯粹是德意志的,而第一个地区却杂居着德意志和丹麦人。虽然这三个地区都归丹麦管辖,但是后两个地区同时也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国。

在'1852年伦敦协定书'中,其保证诸公国不可分离,并规定它们在与丹麦国王的统一领导下各自与丹麦联合。但是,1863年克里斯蒂安即位后,签署批准的丹麦-石勒苏益格新宪法,相当于是对石勒苏益格的吞并,也相当于德意志失去了这一地区。消息一出,全德舆论哗然,还激起了德意志民众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抗议浪潮,国民要求对丹麦采取强有力的回击。普鲁士与丹麦交涉无果后,决定战场上见。

为了防止英法俄等强国的插手,普鲁士打出了维护'1852年伦敦协定'的旗号;为了防止在战争中奥地利在背后对自己形成夹击,从而出现背腹受敌的危险可能,普鲁士拉拢了奥地利。而奥地利害怕在此战役中失去对德意志的领导权,故与普鲁士结成了同盟。奥普两国经过周密策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丹麦的最后一道防线,奥普两国大获全胜。孤立无援的丹麦被迫签订了维也纳合约。至此,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三公国都划归了奥普两国。

第二次王朝战争是普鲁士对奥地利的战争。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便积极投入了对奥地利战争的筹划中。俾斯麦始终认为:'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这种温和方式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

俾斯麦深知对奥普两国较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外部力量是英法俄三大国的力量。当时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在欧洲大陆秉持的是均势外交政策,强大起来的普鲁士有利于英国制衡其潜在的竞争对手法俄。俄国的主要注意力放在远东上,只要德意志不威胁到俄国在欧洲和国际上的作用和利益,德意志政治结构的任何更变,俄国都可以接受,因此俄国采取中立的态度。至于法国,在普鲁士抛出的法国将会得到领土的补偿这块诱饵后,再考虑到自己国内的形势以及欧洲的均势局面的维持,拿破企三世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最终也表示持中立态度

在一片大好的国际形势下,普鲁士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的处理为借口,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奥地利败北。败局已定,奥地利和普鲁士签订了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得以建立。北德意志联邦的成立,是未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基础。

帝国建立的最后一步是和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相关联的,即在第三次王朝战争中实现了帝国的统一。普奥战争结束后,普鲁士没有兑现给予法国领土补偿的承诺,法国大为恼火又无可奈何。当时,英国视法国为其在海上和殖民争霸上的头号对手,故英国支持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普鲁士。而俄国因与法国在东方问题和波兰问题上有矛盾,故与普鲁士结成了同盟。因此,法国是处于被虎视眈眈的又孤立无援的状态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普鲁士需要一个借口引爆普法两国的战争。普鲁士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诱使法国首先向德国宣战,由此也实现了南德联邦诸国也向自己靠拢的目的。因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一事,拿破企三世被激怒,果真在年月日正式向普鲁士宣战。

普法战争爆发后,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德意志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势如破竹,大败法国南德四见识到普鲁士的强大之后,也与普鲁士签订了联合条约。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人民期盼已久的德国统一大业最终实现。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辉煌

帝国统一的实现,是德国历史进步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自此,德意志第二帝国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发展的势头如日冲天,以后来居上之势,到一战前夕,已经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1870年前,德国在工业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了一战前夕,它然成为了世界主要经济强国。在1880年,英国的钢铁产值是德国的两倍;但是到了1913年,情况正好相反。相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其它方面。比如年在美国费城百年纪念博览会上展出的德国工业产品,德国评论家就公然抨击这些产品都很廉价和劣质。但是仅仅过了二十多年,纽约时报社论作者和其他英国的评论员都认为:''德国制造'的商标已经是国际上高质量的象征。'德国商品甚至敢于和老牌工业国分庭抗礼并大举进军英国市场。诚然,德国市场曾大受英国欢迎的局面已是过去式,现在的德国已经转变为了英国最主要的工业竞争对手。

从1870年到1913年,德国的农产品生产总量几乎增长了两倍,但是它占国民生产总值却从41%下降为23%。工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2%。一战前,德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了多样化。从1896年到1913年,鲁尔的煤矿工人总数从10万人增加到40万人;从1880年到一战爆发前夕,煤矿的总产量实现了三倍的增长,德国的煤产量还占了世界煤产量的1/4。西里西亚的煤产量仅次于鲁尔,但是它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了法国的总和。也是在这一时期,德国的生铁产量翻了两番,而钢的产量翻了十三倍。

二十世纪初,德国对外贸易数量呈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从1900年到1910年,它翻了两倍。在当时,只有迅速崛起的美国的经济增长才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到了1014年,德国在化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已经是欧洲的领头羊,在电气产品方面的发展上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使得德国超越了英国在欧洲市场和非欧洲市场上的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给德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增长的工业经济,给社会带来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减少,大量过剩的劳动力涌了工业领域。总之,在德意志帝国时期,总人口的就业比例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882年德国的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5.4%,1895年上升到36.4%,1907年更上升到39.7%。就业率的提高,给社会带来了稳定。

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给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无限的可能。第二帝国的教育和文化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帝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等星光耀煩的人才。到一战爆发前,全世界42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有名是14名来自德国,这一比率高于同期的英法等国。帝国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使得社会比较安定。

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一直致力于军事力量的发展。常被军队从1870年的40万人,发展到1913年的86.4万人,编制人数翻了两番。与此相适应,到一战爆发前,帝国军事方面的开支增加了360%,占到了帝国预算的75%。由这个军队人数的急剧膨胀,我们可以看出帝国在军事方面有生力量的扩张和强大。

威廉二世上台执政后,推行'世界政策',更是积极发展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扩建。在1888年,德国海军的年度经费只有6500万马克,官兵1.5万人;即使到了1898年,它的年度经费也只有1亿马克,官兵2.3万人,装甲战舰9艘。这时的帝国军费支出、官兵人数和战舰数量,远远落后于当时的头号海军强国英国。为了扭转德国海军力量相对落后的局面,改变德国海军世界二流的地位,谋求世界海军强国的地位,帝国在1898年-1908年分别通过了四次海军法案,大力推进海军建设。到了1908年,英国有8艘无畏舰,德国有7艘,旧式装甲舰的对比是51:24。此时的德国海军已不再是1897年时仅位居世界第七的'婴儿舰队',现在已跃居世界第二的它,有足够的资本去挑战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了。

对于德国这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军队建设政策,英法俄等国也都加紧了自己的军事建设。欧洲处于黑云压城城欲摧、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中。一战前的德国,其军事力量已足以匹配世界军事大国的称号,它对于欧洲乃至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老白说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德国以一种'暴发户'的姿态,一跃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扩张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时的德意志帝国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极度依赖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的激烈争夺,导致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加剧。各个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到1907年,欧洲形成了以英、德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对峙,整个欧洲动荡不安。

这种充满火药味的紧张局势,主要原因之一是英德两国的摩擦和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德国推行'世界政策'的结果。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德国,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既要扩大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它也认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所处的地位,不能与其强大的综合国力相匹配。故此,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力扩建海军的同时,德国也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殖民主义逐渐淹没了整个德意志帝国,德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富侵略性的国家。被称霸世界野心所蒙蔽的德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以战争解决问题的死胡同,博然发动了世界第一次大战,把世界拖入了一战的漩涡中。

作为一战的罪魁祸首,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能自食其果,其崛起的果实,也随着德国一战的失败而消失殆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分钟了解德国的近代的兴衰历程,看完别被惊讶到——经济篇
每日一解:德国的统一
德国统一故事:3.1 1848年以后的奥地利
普鲁士的崛起:德国的统一梦想
论德国民族主义崛起的原因
法德俄现代化道路异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