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序章:关于七实三虚

本人的这个专题,主要谈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中的人物、事情,把文学和史学两种读物联系在一起说,还要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故事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和各位多多交流,各位不吝赐教。

看过《三国演义》的各位看官您可能都听说过这句话,说《三国演义》的叙事是七分实,三分虚,虚就是指虚构。在接触《三国志》之前,我看完《三国演义》,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虚构的成分应该达到七成。因为《三国演义》里面的很多故事感觉都非常精彩,但我觉得真实性都差点意思。但看完了《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这类的史书之后,我觉得先贤说的这个七实三虚还是有根据的。因为《三国演义》中故事发展的脉络,这条主线上所有的事情都能在史书中找到依据,也就是说它的骨架都是真实的。而且《三国演义》里面记载的故事,大部分也不是罗贯中先生虚构的,都能够在《三国志》或者《三国志注》上面找到依据。

综合《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志注》以及《资治通鉴》等相关的史书,我觉得《三国演义》当中故事情节的虚实可以分为五种情况:

第一,一五一十,完全按照历史进行叙述,这个主要在前面黄巾起义之后,何进诛杀宦官,一直到董卓进京这段;还有后面诸葛亮死了以后,三国收尾这段;还有一些零零散散散布在中间的段落。这里面也有一些精彩的故事,有一些甚至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比如著名的辕门射戟,非常像英雄传奇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是《三国志》当中记载的,罗贯中如实叙述的,没有一点加工的成分。


第二,画龙点睛,就是在真实的故事当中略加虚构,就像在汤里面点上点儿鸡精,味道立刻就好了。最典型的是关云长诛文丑的故事,本来《三国志》里面就是曹操有意将辎重随意丢弃,引文丑的士兵来抢夺,让他们队形散乱,曹操再乘机发动突袭,杀了文丑。但《演义》中增加了文丑箭射张辽,关羽诛文丑的情节,结果很多人就记住后面加的这段了,曹操的指挥艺术就没人关心了。


第三,添油加醋,就是把历史记载不是很详细的事情进行加工,丰富情节内容,创作鲜活的故事。也正是因为历史记载的语焉不详,才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是最体现作者才华的地方,因为这个跟完全虚构还不一样,带有命题作文的性质。这种形式在《三国演义》里典型的例子很多,比如“三顾茅庐”,《三国志》里就一句话:“凡三往,乃见。”能够知道的就是刘备去了三次,很有可能还不是三次,这个“三往”也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次,反正不是一次两次。罗贯中就按三次写的,每次的情节都不雷同。还有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三国志》就是记载了曹操和袁绍对峙时,关羽“乃亡归刘备”。也是一句话,结果罗贯中铺排出这么一大段故事,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虽然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在地理上有点乱,但情节非常精彩,而且过这五关,也是每一关都有不同的故事。


第四,移花接木,就是把一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最著名的就是怒鞭督邮,这个大家恐怕也都知道,打督邮的真凶是刘备,罗贯中转移到张飞身上,刘备忠厚长者的形象和张飞暴躁易怒的形象都立起来了。还有就是把孙坚斩华雄的功劳给了关羽,弄出一个“温酒斩华雄”。再有就是把草船借箭的主角由孙权变成诸葛亮,由被动变为主动,丰富了诸葛亮的智囊形象。


第五,无中生有,这个就是完全的虚构了,完全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完全虚构的其实也不是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情节。比如三英战吕布。再有就是著名的空城计,本来《三国志》上就是记载马谡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就是一场败仗,结果罗贯中安排了这么一场空城计,让人觉得还是诸葛亮涮了司马懿。其实空城计这段司马懿的反应很不正常,一般的统帅都会至少派一小队人马进去试探试探,不会就这样轻易放弃,这个没法解释,当然也不用解释,反正没有人不知道空城计,这应该就是文学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生文学常识之必读名著测试100题(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成语、歇后语
《三国演义》对《三国志》材料取舍与改编
三国中勇武被过度夸大的名将,吕布上榜,第一位武艺水分超级多
细读《三国演义》,发现作者罗贯中原来也是个“兵法大家”
揭秘:《三国演义》九大“张冠李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