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文章,给孩子讲透「中国千年古典文学史」,提升语文修养必看

中国孩子在学古诗古文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过于碎片化。

比如今天学《诗经》的某个篇目,明天学某一首诗,后天学一篇古文,再大后天学一首词……而缺乏一根串起来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学的脉络

这导致大部分孩子在学古诗古文时,不知道在学什么,不知道它们来自哪里,不知道为什么要学。

这就是有今天这篇文章的原因。

搞清楚文学的脉络,会让孩子学古诗文事半功倍!

所以,今天就带着“怡”家人们,直接过一遍中国古代文学史。

(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学历史,哪怕只是梳理脉络,最后整理出来也将近10000字。所以建议先收藏然后看,再把思维导图打印出来,给孩子看看。

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文学史

完整发展脉络图

(在本公众号主页回复“文学”,

免费下载高清本地可打印版

(领取示范图)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致可以从上古时期一直算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分为以上7个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的文学史,被称为现当代文学史,同时,现当代文学又分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以上,给大家作为简略概括。不过现当代文学我们今天不过多展开,我们继续讲古代文学史。

概况

中国最早的文学雏型是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中国最早出现的书面文章是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记录等。

但由于两者主要记述占卜及简单政事记录,可以看成是书面语的起源,但还算不上成熟的文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学发展已相当成熟,涌现了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大量的作品和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上古神话

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上古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始祖神话)、盘古开天(创世神话)。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建八卦、神农氏尝百草、轩辕氏制衣冠,建舟车、大禹治水(洪水神话)、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反映抗争精神)等。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战争神话)

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等。

《诗经》

“诗经”又名“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它共311首诗歌,故后世又称为“诗三百”。后世所提及的诗之六义,分别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前三者是《诗经》内容,后三者是《诗经》的文学手法

“风”是指十五国风,全国各地的民歌。民歌中反映人民的生活;

“雅”分“大雅”、“小雅”,是贵族宴饮时所奏的乐章;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曲。

“赋”是一种铺叙的手法;

“比”,就是比喻手法;

“兴”,就是借其他景物等等作为诗歌的开始,发挥起兴的作用。

另外,诗经中,尤其是国风,很多也是四言诗,是中国最早的四言诗

比较著名的诗经篇章有《关雎》《蒹葭》《桃夭》《硕鼠》等。

许多诗经的句子被后世的文章多次引用,因此成为成语在汉语中固定存在下来,如“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等。

楚辞

战国时代,位于南方长江的楚国一带出现了与《诗经》大异其趣的文学体裁,一般称之为“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家包括屈原宋玉。屈原有《离骚》《天问》《怀沙》等等作品传世。宋玉则有名篇《九辩》。

楚辞的特色,是用了大量楚国的神话,事物,方言等等来进行创作。在作品中,屈原用很多的比喻,比如香草美人,以配忠贞,碧禽臭物,以比谗佞,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上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品之一。

先秦散文

中国文学上文学散文的起源,可上溯《尚书》。先秦散文包括说理散文(或 诸子散文)叙事散文

代表篇目如下:

秦朝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很短,所以秦汉时期文学基本上以汉朝为主

汉乐府诗歌“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五言为句。乐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长歌行》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它与魏晋南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申怡老师精讲《孔雀东南飞》)

领读人申怡,赞9737

领读人申怡,赞3279

东汉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长久以来唱咏的五言体诗歌受到寻求新的文学体裁的知识阶层重视,逐渐正式地运用到文学创作上。

如作者不详的《古诗十九首》,就是这时期的五言诗创作的成果。

《古诗十九首》的大部分作品以悲伤的歌调为主,内容环绕与相爱的人别离的悲伤,人生无常的概叹,对死亡的恐惧,生命短暂等等。

散文

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编撰了《史记》一书,内容叙述了由上古五帝至当时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一部出色的历史散文作品、中国首部使用纪传体的史书

同时后世也常常赞赏它的文学价值,鲁迅曾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时期,班固写下了另一部纪传体作品——《汉书》。跟通史性质的《史记》相比,《汉书》仅撰写了西汉一朝历史的断代史。班固首创的断代史为后世的正史系列史书奠定基础。

汉朝时期一种代表文学是“赋”。“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形成期(汉初---汉武帝):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骚体赋”,有贾谊《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等;

全盛期(汉武帝---顺帝):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 班固的《两都赋》和扬雄的《甘泉赋》等。

转变期(汉顺帝---汉末):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有张衡《二京赋》,蔡邕《述行赋》等。

“汉赋四大家”是:扬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概况

汉末三国时期隋朝建立之前的文学,一般被统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这一时期的诗歌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建安七子”,谢脁,谢灵运,陶渊明等诗人。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唐代诗歌有很大影响。骈文是这一时期兴盛的文体。

文学评论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重量级作品。

诗歌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战争连年不断,最后中国分裂成魏蜀吴三个国家,进入三国时代。

在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的重心仍然集中在曹魏的中原。在文坛上,以“建安七子”为代表,分别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及刘桢。

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本身也长于写诗,他们与建安七子携手创作了不少拥有真实情感及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风格慷概悲凉,世称“建安风骨”。这一时期的文学也称为建安文学

踏入西晋,社会上的贵族阶层基本上定型,诗歌也偏向于反映贵族的生活,代表诗人有潘岳及陆机,他们的诗风被称为“太康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东晋时期,富道教神仙色彩的“玄言诗”盛行于一时,代表作有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

南朝时期,以美丽山川自然为对象的“山水诗也开始出现,当中以刘宋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为代表。

在东晋末,陶潜(陶渊明)以归隐田园生活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诗歌。

五言诗的发展在这时期踏入最后阶段,其后逐渐催化成唐朝的近体诗形式。

骈文

源自东汉的骈文,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兴盛。

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体,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对仗构成,故又称”四六文”。骈文因为文章受限于追求艺术技巧之故,适于写景而不适于叙事。这一时期重要的骈文家有庾信,鲍照,左思,潘岳,陆机,谢庄,江淹,孙绰,萧子晖

小说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短篇小说也开始盛行。

“志怪小说”: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逢战乱,许多人对现世失去兴趣,转而重视奇怪的事物,而当中的“志怪小说”正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代表作有东晋历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

另外,由于当时佛道盛行,也有一些以道教游仙思想为主题的作品,如葛洪的《神仙传》。

“志人小说”:在这个时期,另外一种的题材是收录历史上名士逸话的“志人小说”,代表作有刘宋时期刘义庆编修的《世说新语》

这一时期的小说虽然内容简单及篇幅短少,结构也不一定完整,但却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少的题材。

文学评论

魏晋之前,中国没有出现文学评论的专书,只有一些零散的评论。一直到三国时代,文学的地位逐渐从其他的学术分类中独立出来。

在这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专门论述文学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典论论文》发表后不足一百年,西晋陆机也写成了《文赋》一篇,也是魏晋时期文学评论中的代表作之一。该文以赋体写成,内容叙述较为抽象的文学理论及评论,并不是对特定的作家或作品进行评论。

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共50篇,是中国文学史上史无前例具系统性的严格文学评论巨著。

锺嵘的《诗品》集中以诗,尤其是五言诗为对象进行品评。该书把从汉朝到梁朝123位诗人划分为“上品”、“中品”、“下品”共九个等级,并加以论述,其等级制与当时朝廷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相类。

诗歌

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

唐前半期社会安定,经济富裕,文人来往和百官游䜩,酬唱传诵蔚为风气。天宝之乱后,继以藩镇之祸,生活流离困苦,郁结之情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唐诗和当时的书法、艺术和音乐互相影响,亦和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有紧密关系,为研究当时的语言、历史、宗教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唐朝作诗是科举考试一个考核项目。除此以外,唐诗亦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无论是文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都会接触到。

唐朝除了影响之后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亦影响到日本、韩国的诗词。在十九世纪开始,不少唐诗亦被翻译成欧洲语言。

初唐:初唐时期,唐朝的诗坛虽未有尽脱前朝绮丽的诗风。但在这时期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及陈子昂开拓了诗歌的题材及气象,诗歌的内容大致上是有感而发,并不像前朝般无病呻吟。

盛唐:近体诗在盛唐时期发展成熟,优秀的诗歌浩如烟海数不胜数。

就形式而言,可以分成: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及七言律诗。

就题材而言,这段时期比初唐时期变得多样化,大致上可以归纳为边塞,田园,山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

由于展开来说的话,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下方各个流派,给大家作为参考。

中唐:及至中唐,虽然社会动乱,但著名的诗人还有不少。

比如发起古文运动韩愈,他尝试以文为诗,风格奇险冷僻。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另外这个时候也有一些写山水田园而闻名的诗人,如柳宗元,韦应物,代表作品分别有《江雪》及《滁州西涧》等等。

还有,元稹,白居易二人在诗坛上发起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社会的现实,用字浅白简单。

前者的自述身世的《遣悲怀》情感真挚,后者的《新乐府》继承汉乐府以来反映现实的传统,辛辣地讽刺时弊。

白居易也写有多首有名的古诗,如《长恨歌》,描写唐玄宗跟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琵琶行》,借歌女自伤身世。这段时期也有不同作品,比如大历十才子,他们重视格律,诗风淡雅自然。

晚唐:晚唐时期,诗风以婉弱为中心。

当中代表人物有李贺,他继承韩愈的奇险风格,故后世称他为“诗鬼”。

稍后的杜牧,李商隐,崇尚辞藻华丽,格律工整,内容以个人感怀,爱情等等,对比盛唐,中唐题材较贫乏。

杜牧写下不少言情的七绝,李商隐则长于七律,他的无题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也把当时的诗坛进一步推向纤丽,崇尚格律的风气,直至宋初流行的西昆体,也是上承李商隐的诗风。

散文

唐朝的文章以“散文”成就为最高,代表性人物是韩愈、柳宗元,代表性散文是《师说》、《杂说》、《黔之驴》、《捕蛇者说》。

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在文章领域反对魏晋时期以来的只讲形式、内容空洞的“骈文”,主张学习和发扬先秦两汉的散文,创作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散文。

韩愈的文章语言凝练、气势磅礴,柳宗元的文章文笔生动、寓意深刻,他们二人对古典散文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唐传奇

唐朝小说的代表性就是“唐传奇”,追求“离奇”的短篇小说,继承六朝的志怪小说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这时期,虽然也沿袭南北朝志怪的题材,但内容开始偏向从现实取材,出现了一些没有“怪”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比如元稹的《莺莺传》及白行简的《李娃传》;以及一些英雄小说,如《虬髯客传》,寄托了人民在中唐乱世中出现富有正义感的英雄的期盼。

从这一点看来,唐朝的传奇可以看成是后世中国白话文学的先驱。著名作品除了之前提过之外,还有《杜子春传》(为日本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杜子春》原本),《补江総白猿传》《游仙窟》《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等。当中《游仙窟》曾一度散逸,却在日本保留下来。

词的起源: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燕乐,又叫宴乐,为隋唐时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初唐时期,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不过作品大都不多,只是诗余之际的创作。

晚唐温庭筠,是最先专心从事词之创作的词人,他的词后世称为花间词派

创作大多为儿女艳情,离愁闺怨的风格,描写女子容貌情态、服饰和心理,以浓艳华美为主,满是香、玉、金、钗、锦、绣等字眼。手法上表达细腻,造语清新,善于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细密婉约,情意悠远。

五代与温庭筠齐名的有韦庄,他与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冯延巳、李璟的词作,都较温词清丽自然。在风格上,温词明艳,韦词淡雅。温词深隐含蓄,韦词直接抒情。

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为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前期的词,反映豪华富丽、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多温馨绮丽之作,仍然呈现花间词气息;

后期的词写家国之恨,拓展了词的题材,感慨既深,词益悲壮。李煜词的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率,情感真挚醇厚;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洗炼,通俗生动,接近口语,与花间词缕金刻翠,堆砌华丽词藻的作风迥然不同。

至名词评家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并开北宋一代风气

诗歌

北宋初期,主要沿袭中晚唐诗风馀韵,大致可归为“三体”

最初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诗,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特别关注民生疾苦,风格通俗,暗示了宋诗发展的新方向。

白体诗后,流行了以贾岛、姚合为正统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

除了白体和晚唐体,另一派就是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注重采用典故,风格雍容华贵,可是缺乏思想内容,不能反映时代精神。

北宋中期,随着第二次古文运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他们既扫除了西昆体绮丽浮艳的习风,又确立了宋诗散文化和议论化的标准。随后有王安石、苏轼等人和应。

王安石的早期作品注重民生,精于议论,晚年则讲求技巧,诗律精严。

苏轼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大大开拓了宋诗境界。

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陈师道,他们虽然继承苏轼诗风,但审美方面却趋向分流。其中黄庭坚与陈师道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代表人物有陈与义、吕本中等,但墨守成规,创作不足,南渡以后诗风才渐渐改变。

南宋中期,诗坛出现“中兴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和陆游。其中陆游是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取材广泛,诗风悲壮,意境宏大,不拘一格。

江西诗派逐步淡出了诗坛后,出现了反对江西诗派、取经晚唐的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

江湖诗派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更为广泛,整体风格偏重细巧,未脱晚唐旧习。

宋词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顶峰,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

基本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代表人物如下: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

苏轼手中,诸凡记游、怀古、赠答、送别,皆能入词,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南宋辛派词人,更把表现爱国精神作为词的主旨,标志着宋词的最高思想成就。

散文

宋代散文是中国散文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三百多年间出现了人数众多的散文作家。所谓“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宋人就占了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写作了不少文学散文和带有文学性的散文,也有许多议论文的名作。

宋代散文的重要成就之一,在于建立了一种稳定而成熟的散文风格: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各位名家的代表作也是层出不穷,如下:

戏曲小说

宋代小说和戏曲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向文学提出新的要求,也由于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中国古典诗、词和散文逐渐度过了它的黄金时代,失去支配文坛的地位,小说戏曲等文学样式正在酝酿着更大的文学高潮,进而成为文坛的重心。

宋代文学正是处在这样一个过渡的转变阶段。

宋代的小说主要是“话本”,它原是说话人说书的底本,实即白话短篇小说。比如“三言”等书。

宋话本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市民文学的色彩。话本是当时“瓦舍技艺”的一种,是城市人民表现自己、教育和娱乐自己的文艺。下层市民人物,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成批地在话本中涌现,如《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尤其是璩秀秀、周胜仙、小夫人、李翠莲等一群具有叛逆性格的下层妇女形象。小说的社会性、现实性都得到加强,为以后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是白话文学的特点。话本的语言是白话,比之文言小说(如唐传奇)描写更细致生动、曲折有致,更富生活气息。特别是人物对话的个性化,取得很大的进展。至于长篇的“讲史”话本也为以后长篇历史小说提供故事的素材。

宋代的民间戏曲还处在戏曲的萌芽阶段。

如傀儡戏、影戏、歌舞戏等,前两种不是由人来扮演的,后一种由人扮演,但还是叙事体而非代言体。然而这些都已具备戏曲的一些条件。

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其时南宋尚未最后灭亡)算起,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如下:

戏曲一般分为杂剧散曲

由于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是北曲。

元杂剧除艺术形式新颖外,内容方面也具有时代的特色。


1、广泛地反映了元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而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更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商人和妓女形象更引人注目。

商人和妓女大都集聚在城市里,妓女是城市的畸形产物,城市是商人交易的场所。蒙古王朝曾经跨有欧、亚两洲,大陆上东西交通畅行无阻。西域商人东来,商业经营受到刺激,追逐商业利润,成了当时城市生活的重要特色。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纪》中说,当时大都的货物运输,川流不息。当然也就成为商贩聚集的地方。关汉卿的《救风尘》中的周舍也是商人,他骗娶妓女宋引章,而自己又被另一个妓女赵盼儿所骗。

2、元杂剧描写的女性大都富有斗争精神,只要她们胸中燃烧起爱情的火焰,就毫不隐讳地吐露出来。

《金钱记》中的柳眉儿,《鸳鸯被》中的李玉英都是这样女性。《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反对强暴的性格也有特色。

3、元剧中清官公案故事也值得注意。出现了不少包公戏。元代官府黑暗,权豪势要之家杀人可以不偿命。公案戏的出现同这种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而包公形象就成了人民愿望的清官化身。

4、元代杂剧中还有不少以历史故事作题材的剧本和一些水浒故事戏。红字李二所编李逵、武松等4部剧本,没有流传下来。

5、元杂剧中隐逸题材也值得重视。比如马致远《陈抟高卧》,就表现了不愿为官又想解除人民苦难的矛盾心情,正是汉族士子在元代南北一统初期的共同苦闷。

6、元杂剧中还有不少神仙道化剧,这在某种程度上,同当时道教盛行有关。

南戏

元代戏剧除杂剧外,在南方尚有南曲戏文,或称南戏。

南戏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剧种,也叫永嘉杂剧。《荆钗记》、《拜月亭》(《拜月亭记》)和《白兔记》、《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到元顺帝时高明写出《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高峰,也影响到明代传奇戏曲的繁荣。

小说

中国各朝代的“小说”发展非常缓慢,直到明朝才壮大成为文学的主流,取代“诗歌”的霸主地位。

中国小说最早可于追溯到魏晋时期,宋元话本是小说的兴起的前奏,明朝长篇小说主要是“章回体小说”,与世界长篇小说不同,它即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明朝和清朝长篇章回体小说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走向大繁荣和巅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白话文长篇小说兴起,则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没落。

中国古典小说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通俗小说)

大致代表作如下:

戏曲

明朝的戏剧分为“杂剧”“传奇”

如下:

明朝杂剧是元朝杂剧的余波,总体上是在走向衰落;传奇从宋元南戏上发展而来,到明朝中期进入全盛时期。明朝传奇代表了明朝戏剧的最高成就。

代表性人物有:康海、王九思、徐渭,康海的《中山狼》、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借古讽今、鞭挞社会黑暗、抨击腐败当局。徐渭的《四声猿》是明朝杂剧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明曲第一”

明朝传奇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北曲杂剧的唱腔形成的,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进步和成熟,它占据了明朝和清朝的戏剧舞台,被后人誉为“明清传奇”。

嘉靖之后,传奇走入民间,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三大传奇”、“三大戏剧流派”。三大传奇是《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并且出现了三大戏剧流派。

词兴起于隋唐的“燕乐”,两宋发展达高峰,至元朝衰微,延续至明朝则趋近消亡;清初词学振兴繁盛,康熙年间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随后产生由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词学蔚为风潮。

散文

清朝前期出现风格率真、浪漫的小品文,以张岱、李渔与袁枚为主;又有侯方域、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

--

以上,就是五四运动前,中国文学的主要瑰宝,希望对我们所有的“怡”家人有帮助!创作不易,欢迎大家在文末点个“赞”和“在看”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明清文学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史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学史
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二)
2015年10月自考古代文学史二(00539)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