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我想死!”有时候,死也是一种奢望

《西藏生死书》:“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学会面对死亡,是每个人的的必修课,但我们却没有学会该如何“谢幕”。

“医生,我想死!”

这句话是一位85岁的老人,在去世前不断重复的一句话。

这位老人躺在病床上,带着氧气罩,浑身插满管子,进食靠鼻孔,意识清醒但却言语困难。

在病床旁,医生和家人想尽了一切办法,只为尽可能的延续他那没有灵魂的躯体,

这种“挣扎”的延续,或许几周、或许几天、或许几个小时……

有时候,能活着并不容易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有一期关于26岁宝妈抗癌的故事,

张丽君是一位上海姑娘,

2015年,刚刚新婚一年,且怀有5个月身孕的她,

被查出患上胰腺癌,还是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很高,专家认为:没有手术的意义。

丈夫得知后眼泪刷刷地流:我家里的喜字都还没有揭掉。

这时,张丽君面临着2个艰难的选择:打掉孩子接受治疗,或分娩之后再接受治疗,

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就算我的生命终结了,我也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看看,好歹我活了26年了,而他,却还没有来这世界看过一眼”。

正是因为如此,张丽君没有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孩子的发育也受到了影响。

2015年12月3日,在孕周30周的当日,张丽君接受了剖宫产手术,

提前3个月,体重仅1公斤的“小笼包”平安降生。

宝贝的战斗结束了,但妈妈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孩子降生后,张丽君开始接受治疗,掉头发、呕吐、视力减弱……

不管多么痛苦,她都笑着去面对、坚持,因为她想活下去:

她想听到孩子叫她妈妈,她想见证孩子的成长,她想看着孩子步入婚姻的殿堂,她想听到孩子的孩子叫她奶奶……

但最终,她还是败给了命运,

2017年11月,张丽君走了,带着对家人深深的眷恋,遗憾的走了。

有些时候,死却成了一种奢望

有人常感叹:活着好难!但有些时候,死却成了一种奢望。

许多医生心里都明白这样一件事:

“三分之一的疾病治不治都好不了,三分之一的疾病治不治都能好,只剩下三分之一的疾病才是给医学和医生发挥作用的。”

但如今,类似于“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观点却早已深入人心,

因为谁也不愿意接受自己患病的亲人是那“三分之一治不治都好不了的人”,

不管TA在治疗过程中多么痛苦,也不管TA实际年龄是多少,只要有一丝希望能让TA的生命得以延续,就绝不放弃!

哪怕延续的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体。

1999年,文坛巨擘巴金先生病重,经过抢救,他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

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

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家属要求的“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往往是痛苦

“医生,我花100万让我老婆活十年没问题吧?”这是一位癌症患者的丈夫对医生说的话。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医院每天都在发生。

很多老人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我要回家!”可做儿女的,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在所不惜的想要延续TA的生命!

许多家属认为:我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最先进的设备,人就不会走。

可事实上,钱能买到高档病房,却买不到命,且买到的往往都是“痛苦”。

我们常常选择了痛苦而昂贵的抢救,徒劳的试图延续亲人将逝的生命,却往往无暇顾及病人本人的意愿,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TA的肉体与灵魂究竟愿不愿意再如此折腾下去呢?

学会面对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但我们却没学会如何“谢幕”

诚然,面对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但这一课,我们学得并不好。

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英国位居全球第1,中国大陆排名第71,排倒数第10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逃避直面死亡,忌讳讨论死亡。甚至,究竟如何死亡,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容谈论的事情。

不久前,台湾著名主持人傅达仁(85岁)生前最后的视频被家人公布后,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在公布的视频中,被癌症晚期折磨多时的傅达仁神色温和地坐在沙发上,家人围坐在旁,

他平静地端起安乐死的毒药一饮而尽,甚至还面露微笑的和所有人说了一句:再见!

在妻子、孩子和家人的陪伴下,在福音歌的旋律中,傅达仁倒在儿子怀中,完成了人生最后时刻的永别。

傅达仁的“从容赴死”给了小编极大的震撼,不管别人怎么想,如何做,我先把自己的态度写下来: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纵使有千万个不愿意,我们都无法躲避死亡,因为它是我们此生的终点,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如果有一天,我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不要插管,不要抢救,我愿意呆在家里,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改善生活品质,而不是延长没有灵魂的生命!

医生如何面对死亡?

几年前,一位名叫查理的美国医生,在一次检查中被确诊为胰腺癌,

他的主治医生是全美国最优秀的专家,其所开创的独特疗法,能把重度胰腺癌病人生存5年的几率,从5%提升到15%,

但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必须应对艰难的治疗,以及堪忧的生活质量。

最终,查理没有选择接受任何治疗,而是放下工作,回到了家中,并且再未踏进医院一步,

他把余下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同时也尽可能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

几个月后,查理在家中去世。

医生当然也是人,当然也会面临生老病死。但他们出于对医学的了解,深知医学的局限性,同时也更清楚接受治疗后,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医生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追求更多的救治,因为相比于死亡,他们更害怕的是:痛苦而死,孤独而死。

身为一名每天都在救死扶伤的“医学天使”,如果你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位85岁的患者,在“油尽灯枯”之前,你是选择浑身插满管子痛苦的战斗到最后一刻,还是有尊严的从容告别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70万花完了,人也没了!肿瘤科医生说,最后买来的都是痛苦!
370万花完了,人也没了!医生说,最后买来的都是痛苦!
晚期癌症有必要倾家荡产治疗吗?医生说出的大实话,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丈夫是总统,儿子也是总统,病重时却为何不再治疗!这颠覆认知!
胃 囊
绾绾|简单,有时候是一种奢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