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法“赶”湿气
艾法一学就会 2024-03-10 07:01 广东    土豆微信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中医认为,湿邪致病具有重浊、粘滞、易伤阳气、病程缠绵难愈等特点,因此想要祛除体内湿气,不是偶尔喝一两个祛湿汤、做一次运动就能解决的,要多方面慢慢调理。

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曲崇正和大家分享几种有效祛湿的方法。

方法一:环境除湿,空间净化

我们居住环境的湿气,也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除湿,可以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尽量让屋内接触阳光。如果接触不到阳光,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增加屋内热量或是放置除湿剂,有助于家庭潮湿环境的改善。

但是需要注意,广东回南天时,雾气弥漫,应关闭门窗。一般来说,湿度是存在日变化的,早晚的湿度比较大,中午的湿度比较小,所以早晨和晚上尤其要注意关闭门窗。

环境除湿,我们还可以学习古人焚香祛湿。古人常常通过燃烧具有特异香气艾或苍术、或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这个邪就包含一些蛇虫鼠蚁、一部分病邪,和一部分湿邪、瘴气。

我们平时在室内,也可以通过焚一些香来除湿,香气能够疏通人体气机,有利于湿气的祛除,比较常见的有艾香、檀香、沉香、藿香、佩兰等。

另外,相对大环境的湿,小环境的湿伤人更加隐蔽。比如:运动过后湿哒哒的衣服,雨后没有及时换下潮湿的衣服和鞋子,睡前洗澡没有吹干头发或者擦干身体等等,湿邪容易在这种时候不知不觉的侵入体内。

所以,运动过后,洗澡后,或者不小心淋了雨,要及时换一身干爽的衣服、鞋子,千万别等它自然干,更不能在空调底下吹干。

方法二:正确运动来祛湿

春季是阴雨多湿的季节,加上运动少,内外湿邪交困会导致脾不健运,四肢气血运行不畅,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等,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方法三:中医外治疗法来祛湿

泡脚祛湿

中医有“中药洗脚,湿邪可祛”的说法。如果你的身体一直是湿冷的状态,那不妨每天是晚上睡觉前泡脚,让适当的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的三阴交的地方,把自己泡得微微的出汗即可,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

艾灸祛湿

可以选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几个祛湿要穴。这几个穴位功效不同,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可以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

拔火罐祛寒湿

火罐的适用范围广泛,常用于治疗痹证,如腰背肩臂痛、关节痛、肌肉劳损、瘀血等。《黄帝内经》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拔火罐于风痹能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于寒痹温经散寒,祛风利湿;于湿痹利湿通络,祛风散寒;于热痹清热通络,祛风利湿。连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也对拔罐的祛湿效果喜爱有加貌,是因为游泳运动员,长期的水中训练导致寒湿痹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诱发疼痛,正是火罐疗法的适应症。

但注意,拔火罐要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妊娠期女性以及高热、昏迷、抽搐、水肿、腹水、肿瘤患者不宜拔罐。操作前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多、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等均不适合拔罐,并且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方法四:祛湿药膳来帮忙

为大家分享4个祛湿药膳,“赶”走身体的湿气。

淮山芡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抗疲劳,适合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制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渐欲化热者饮用。

清热祛湿汤

材料:土伏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制法:土伏苓去皮切段,将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适合湿郁化热者饮用。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薏米30克,槐花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制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瘦肉、薏米、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这五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春天一定要少吃,再喜欢也要注意!

中医养生 2024-03-23 09:00 云南    土豆微信        
 

春天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中湿气浓度大,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

昏昏欲睡、身体沉重、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因此,春季为身体除湿中很关键的一步。

判断身体是否有痰湿之毒

您有下述表现吗?

● 体态较丰满;

● 头脑发懵、不清爽、困倦思睡;

● 大便粘滞不畅;

● 面色淡黄或发暗;

● 舌淡红而胖大,舌苔厚腻;

● 皮肤上爱长水泡、湿疹。

如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可能身体里已经有一些痰湿之毒了,需要注意了。

湿气重的原因有内外之分,相应地湿气也有内湿与外湿。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

对于外湿,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避免,比如:雨天关好门窗、少出门;棉被、衣帽晾干再用;不去树林或水边等湿气浓重的地方游玩;对于室内湿度较大的南方,可及时开启除湿机或空调除湿。 

内湿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脾胃运化能力下降,也可能是从口吃进去的太多。

其实,想要减轻内湿,通过戒口的方式,尽量少摄取或者避开摄取一些容易生湿生痰的食物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这五种食物,越吃湿越重

1
含糖多的食物

中医讲“甘助湿”,所以身体里已经有一些湿毒或痰湿之毒存在的人群,应该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量较高的瓜、果、薯、蜜。

特别是一些常见的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榴莲等含糖量都很高 ,大家一定要谨慎食用。

此外,含淀粉多的食物也易生湿,这是因为甘入脾,健脾的同时如果不注意控制摄入量,就容易生湿。

2
冷饮、生果蔬

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

所以,虽然天气转暖了,但冰啤酒、冷饮等还是要少吃,否则会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此外,凉拌生吃蔬菜也会生湿。老年人吃蔬菜时,最好做熟再吃。

3
煎炸、烧烤食物

煎炸、烧烤食物虽然好吃,但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的生成。

4
辛辣食物

这类食物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川菜和湘菜了。

因为口味浓郁且下饭,所以深受广大食客欢迎。但是,辛辣吃太多了会生内热,而热邪常和湿邪一起“狼狈为奸”,人就容易生病。

5
凉茶

近些年来,凉茶成了大家的佐餐佳品。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多数凉茶性凉,经常喝容易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即便是一些祛湿凉茶,如薏仁祛湿茶、五花祛湿茶,天天喝也会损伤脾胃,湿气越祛越重。

特别是喝凉茶后如果出现没胃口、拉肚子等不适时,往往意味着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 

四个习惯加重体内湿气

1
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

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
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3
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4
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建议大家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祛湿要分体型

1
体型偏瘦

偏瘦型的人补脾要滋养气血,脾是后天之本,生化气血,需要增加营养,补脾阴,充盈气血。

日常可适当吃些山药、百合、桂圆、大枣等食物。

2
体型偏胖

偏胖型的人补脾要利湿健脾,可食用含糖分少的补脾食物,比如,薏苡仁、茯苓等。

需要注意的是,薏仁要祛湿健脾的时候一定是熬水喝。

药膳祛湿方

1
淮山芡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黄之味。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尤适宜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便秘者不适宜。

2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做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化热、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者。

3
小米薏米芪莲粥

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枣10克、莲子10克、黄芪15克。

做法:将全部材料洗净,放进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益气。以上所列食材为中年人用量,老年人应适当减量。

4
藿香荷花茶

材料:厚朴花1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加水煮20分钟,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饮。

功效:能醒脾胃、芳化湿浊,适用于上焦困湿者,常见有口淡、胸闷、头重湿困、舌苔白腻等症状。

5
莲子扁豆祛湿方

材料:莲子(带心)10克、扁豆10克、猪瘦肉150-200克、陈皮1.5克。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汤,煮一小时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清心火,适用于出现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不畅、舌苔白厚的儿童饮用。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湿气最重的30天来了!每天多做两件事,湿气“怕”得不敢来!

艾法一学就会 2024-04-08 07:03 广东    土豆微信        
清明一到雨纷纷,与身处雨季的南方朋友一样,北方的居民也逐渐感受到了空气湿度的增大。

待到了谷雨节气,降水量还会进一步增加,春季中湿气最重的30天,就要来了!

“湿”从何处来?

中医认为,湿气分两种:

长期阴雨天气或久居潮湿之地会带来“外湿”;饮食不当则会造成人体水液运化、代谢和输布功能失常,导致湿从内生,聚为湿邪。

说到避免湿邪侵袭,自然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内湿”着手,避免湿邪为患、招致大病。

去除内湿有两招
第一招:拒绝生湿饭

下面这些食物,让你越吃湿气越重!

01煎炸、烧烤。此类食物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导致湿热,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02香辣食物。辛辣食物吃太多了会产生内热,若湿邪和热邪彼此勾结,则更难清除。
03热带水果中医认为,甘味易助湿,荔枝、榴莲等热带水果本身含糖量就偏高,多食生湿滋腻,再加上其温热之性,更易生湿热。
04冷饮、凉茶吃太多冰凉食物,如凉菜、冰啤酒、冷饮等,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第二招:着重健脾胃

除了饮食,人体内湿气的形成,还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它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承担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另一方面运化水液。

简单来说,脾就如同人体内的抽水机,脾气强健,饮食能正常消化、水液能正常代谢,水湿才不容易聚集。

脾气虚弱,即使我们健康饮食,也难免会有内湿积聚。

因此,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朋友来说,从现在起就应当“未雨绸缪”,常按四个健脾祛湿穴,提高自己抵抗湿邪的能力。

01丰隆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02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调理脾胃,疏风化湿,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0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04曲池穴

位置: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泻大肠湿热,适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当然,除了上述穴位,有些药食同源之品具有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如薏苡仁、茯苓、山药、莲子、赤小豆、陈皮等,平常亦可适量多吃。

刮这里49下,全身湿气都排空!

医食参考 2024-04-18 19:01 辽宁    土豆微信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气之所以这么难缠,就是因为它不分季节,不分体质,不分男女,不会自愈,随时趁虚而入,而“十人九湿”也是这个原因

湿气是什么?

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是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常识。

湿就是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湿有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例如多雨的气候和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外湿);另一个是人体的气机运行过慢过缓,形成了壅滞而产生的湿邪(内湿)。

湿气重会出现哪些症状?

1、关节僵硬

如果一个人身体内的湿气太重就会导致湿邪进入到关节部位,身体内留有寒气,会导致寒湿在关节部位相遇形成湿寒,损伤关节部位的健康,长时间下去就会形成四肢僵硬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活动。

2、大便黏稠

湿气重的人粪便很难成形,还会粘连在马桶上,想要用水冲干净也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症状多数是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引起的,经常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气入侵到身体内,出现大便粘连的现象。

3、舌苔厚、口气重

如果早上起床之后总觉得嘴巴黏黏的,舌苔厚重,口腔内的异味即便通过刷牙也没有很好地改善,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湿气重导致的。

教你3招,逼出体内湿气

1、找准身体的排湿口 

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所以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49下。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2、喝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可以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这两味药可以起到养血、祛湿的作用。不仅如此,薏米红豆粥还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

3、少吃生冷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不要吃伤脾胃的食物。喜欢吃甜食的人也需要注意,因为“甜腻化湿”。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身上自带的四大“祛湿”开关!

艾法一学就会 2024-05-09 07:04 广东    土豆微信        

 

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有湿气。”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今天小编教大家找找我们身上的祛湿开关哦~
怎么判断有没有湿气?

01.看形体

中医有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02.看状态

湿气明显的人士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此外,这些人士还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

03.看胃口和食欲

湿气重的人士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04.看大便

体内湿气重时,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人也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05.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但次数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06.看舌头

判断有无湿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

07.看耳朵和头发

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

四大祛湿开关

下面介绍几个简单易学、老少皆宜的健身动作,可缓解肩部、腰部、下肢紧张,一起来看看吧!

0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02.足三里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0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0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拔火罐和薏米,两者哪个能祛湿?
体内湿气重身体有哪些信号?(云云云不知道的回答,455赞)
夏季养生]夏季祛湿吃什么中药
祛湿吃什么中药?14种祛湿中药最有效
回南天吃什么可以祛湿
雨季到湿气重 推荐夏季祛湿的食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