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言与大脑——简述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语言与大脑——简述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语言与大脑——简述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一、脑的言语活动与感知机能

  (一)大脑皮层的言语机能定位

  1、各脑叶与言语活动的关系

  额叶:额叶位于大脑前部,占大脑皮层的1/3。包括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大脑左半球额叶主司计划、能动与自主运动的控制功能。在词语、图像的记忆试验中发现,左额叶负责词语的认知记忆功能;右额叶负责图像的认知记忆功能。左额叶受损的患者往往缺乏洞察力、自发性和积极主动性,其根据环境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较差。在言语活动方面,左额叶损伤的患者虽然有复述的能力,但对变化的词序掌握有困难。同时,他人的和内部的言语对其行为的调节也有困难。

  颞叶:位于大脑外侧裂下,外侧面被两个沟分成上、中、下三个回。颞叶与言语活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左侧。大脑半球左颞叶主司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左颞叶及其边缘区域受损患引发特定的语言缺陷:Broca区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Wernicke区病变的患者丧失语言的理解能力;而角回的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的阅读能力;左颞叶后部病变的患者可表现出命名困难(他们可以说出事物用途,但不能叫出其名称);颞枕交界处病变可导致听觉和视觉的协调被破坏,不能引起表象。不能按言语指令完成行为。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之间。包括中央后回、顶上回和顶下回。大脑顶叶主要由感觉和监控身体各部分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皮质构成。因其所处的特定位置,顶叶的感觉联合区域可进行多种感觉信息与言语的整合,该部分受损会导致书写、阅读障碍。左顶叶下部病变的患者在理解逻辑语法结构(如次序或复杂结构等)时有困难;而右顶叶受损导致空间关系方面的障碍,如书写过程中对词距,行距的把握等(王德春,1997)

  枕叶:位于顶叶之下,颞叶之后,呈三角形。枕叶包括视觉皮层和一级视觉区。大脑半球一侧枕叶损伤可导致患者忽视对另一侧视野内物体的视觉感知。因此,枕叶受损的患者可产生不能认词的阅读障碍,他们不能读出书面语,也不能抄写。右枕叶损伤会导致患者阅读速度减慢。

  2、对大脑皮质言语功能研究的历史

  对脑的语言功能分析始于对脑病患者的研究, 法国神经解剖学家Paul Broca通过对15例大脑病变患者的检查发现, 大脑左半球额叶损伤是言语丧失的原因。其所着的《我们用大脑左半球说话》一书中成为大脑皮层的定位学说的宣言。自此,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被定名为具有言语运动功能的Broca区。

  对Broca区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控制语言表达的大脑皮层区比Broca本人所界定的区域更大一些,当位于额叶中后回的大脑左半球的头、眼和手运动的投射区皮质受损后,患者无法协调头、眼移动和手的活动,因此失写。该区域被从Broca 区分离出来,称为Exner 区, 即书写中枢。

  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Carl Wernicke通过病体解剖发现,大脑左半球颞上回病变患者有严重的理解障碍,既无法理解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说的内容,其语言表现为语量大、流利但不能达意。此后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影响言语感觉/理解功能的区域包括大脑半球后部的颞叶、顶叶比较广的区域,该区域被定名为Wernicke 区。

  位于顶叶,在Wernicke 区后方,与Broca 区 和Wernicke 区并列的言语中枢是角回区,它负责听觉语音信息与视觉文字信息之间的转化。使人可以写下听到的内容,朗读看到的文字。 角回区受损,患者丧失语音听觉感知与文字视觉感知间的联系,不能将书面语转化为可用于理解的语音形式,无法理解书面语的含义。因此,该区又被称作为“阅读中枢”。

  除以上4大言语中枢,大脑皮层的一些其他区域也具有言语功能,其中包括连接B区与W区的弓状束;枕颞叶交界区;颞顶枕叶交界区;三级顶枕叶区;中央后区下部和左颞区中部。

  值得注意的是,大脑皮层各言语区之间具有复杂的神经连结,而不是明确分割的。这种连结是由许多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某些神经元可能参与多种言语功能活动。因此,大脑皮层各言语区之间的任何一部分神经通路受损,都将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

  (二)大脑皮层下的言语区

  脑的言语机能不仅体现在语言行为大脑皮质上的机能定位,同样受到皮质下各神经中枢的调节和控制。大脑皮层下的言语区主要可概括为丘脑、下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

  丘脑使大脑皮层中Broca Area 与Wernicke Area之间进行言语处理(即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的中转站。如前所述,丘脑虽然不是言语发生的部位,但它负责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从而影响语言功能。丘脑受损后,患者可表现为缄默,也可体现为言语杂乱(语量增大、但累赘、错乱)。

  下丘脑作为控制情绪及多种行为动机的神经中枢,其损伤可导致患者言语行为动机缺失,患者不愿意说话,言语迟缓,发音困难(王德春,1997)。

  基底神经节是埋藏于髓质中靠近脑底的灰质团/核群,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等构成,有参与控制运动的机能。其损伤会引发言语重复、言语模仿和刻板的口语。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许多神经纤维和脑的其他部位发生联系,从而配合大脑皮质,保持肌肉的紧张力,调节全身的随意运动,特别是维持躯体平衡(刘觐龙、韩湘文,1990)。它的损伤会引发构音、语速和韵律等方面的运动失调构语障碍。

  此外,大脑皮层下的灰质、白质各区也通过投射纤维共同调节大脑皮层的言语功能,通过这些神经连通反馈线路的作用,使处理语言信息的神经网络更为完善和强大。 

  二、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一)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早期语言习得理论是建立在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之上的——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不仅接受来自于客观环境中的实物刺激,来自于语境中伴随实物而出现的语言信号同样作用于儿童的大脑,两者是紧密结合的。而后天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儿童学会了对事物的特征加以综合,并以词语的形式加以概括。词就成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如“前有梅林,可以解渴”),得以脱离实物刺激本身。当儿童思想的表达完全可以建立在词语间的联系上时,语言体系逐步地形成了。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的进一步发展,斯金纳等人提出语言信号产生的刺激和其他感觉刺激一样,作用于儿童大脑的相应部位,令其做出相应的反应,而环境对反应所产生的反馈(如家长、老师的批评或鼓励等)成为新一轮的刺激,强化了刺激——反应的过程,促使语言习惯的形成。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语言习得的特殊性与创造性。生成语法学派提出儿童具备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LAD),他们运用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通过复杂的心理过程,对所听到的话语进行加工和分析,构筑这一语言的语法,并根据语法规则来生成无限的语句。

  皮亚杰的习得理论结合了先天能力论与后天经验论的观点,他不否认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知识的获得有赖于先天的能力。但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而所有发现和学习时应当在后天的社会交往/社会环境中才能完成的。因此,儿童语言具有创造性,但模仿、学习在语言习得中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抛开心理认知框架下语言掌握的先天论与后天论的争端, 语言习得终究无法摆脱其必备的物质载体——大脑, 换句话说,语言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脑神经网络中进行传递的。大脑半球的内部组织中构成脑神经传导网络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皮质(灰质)、髓质(白质)和基底神经节。由神经细胞体构成的皮质负责接受、处理和发出神经信息; 构成髓质的大量神经纤维负责在脑半球、脑皮层的各部分脑区、脊髓与脑干间建立广泛的联络,保障神经信息的传递;而埋藏于髓质中的基底神经节则具有参与控制肌肉运动的机能。

  观察发现,髓质在儿童出生后的几天直至11岁一直处于生长发育期,神经纤维的生长在神经系统之间建立起一个多通道的神经网络系统,有力地保障了神经信息在网络内的传递和源于各类感官系统的神经信息整合。这一发现为刺激——反应论的两个信号系统假说奠定了生理学基础。

  构成灰质的神经细胞体/神经元向外发出树突和轴突,树突从其他神经元的末端终球(Terminal end bulb)接受电化学脉冲并将其传导至其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内。轴突则负责将细胞体发出的电化学脉冲传导至其他神经元。在树突、轴突和细胞体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Synapse),依赖突触,神经冲动得以往返传递。

  突触概念的实质就是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细胞体或其树突、轴突之间的间隙。这个间隙的构成包括突触前细胞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细胞的突触后膜。在两种类型的突触中,电突触可以在神经细胞间直接传导电脉冲;而化学突触则需要借助靠近突触前膜的小泡中的化学递质传导神经冲动,即当包括语言信号的刺激通过多维感官通道在皮质的特定区域形成兴奋点后,该点的神经元内部与其周围神经元之间就形成了电位差, 电脉冲沿着轴突向处于其末梢的突触前膜传递,靠近突触前膜的小泡破裂,释放出化学递质,并通过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形成连锁性的电位变化和新的兴奋点。由于一个神经细胞可能以不同形式同时与其它多个神经细胞相连,因此,由一个神经细胞传出的神经冲动实际上是对经过其突触后膜来自于不同神经细胞的兴奋型或抑制型神经冲动的加工整合。复杂的信息通过辐射、聚合、链锁和环状等多种神经元联系方式,在巨大的神经网络系统中得以迅速处理。语言的掌握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神经] [大脑] [语言] [突触] [言语] [皮层] [额叶] [大脑皮层] [颞叶] [枕叶]





评分 回复本帖
llt010
白银长老


UID 261647
精华 0
积分 4276
帖子 3977 [ 94 / 3883 ]
金币 6582
威望 4276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4-15
状态 在线
发表于 2009-11-15 16:13
回复: 语言与大脑——简述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学习一下,了解一下.

  举报   评分 回复本帖
luyong
准会员


UID 1032851
精华 0
积分 2
帖子 2 [ 0 / 2 ]
金币 7
威望 2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0-12-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12-15 22:09
教师备课要找好资料做参考
为什么上课前要备课?可能每个还没有当老师的的师范生都会有所疑问,但是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试讲的时候,就明白了,备课是上课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是为了课堂中的教学。不是说,你拿着课本就能把课讲好,薄薄的一本课本,浅浅的两页甚至是一页纸,短短的一个知识点,你要讲45分钟,让学生能明白,能理解,从而能熟练掌握,如果没有准备,请问这节课怎么进行?曾经,我遇到这样的窘境,才明白,知道一个知识点跟讲明白一个知识点不是一回事,这才深刻认识到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要备好课,就必须具备很多的知识,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个趣味的故事,只是为了引入一个课题;举个例子来说,大家对于黄金分割这个词应该是都不陌生的,或者听过,或者学过,或者曾经为了黄金分割比例的某个物件、某个空间赞叹不已。当我要讲“黄金分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反而很是头疼,对于大家所熟知的,想要讲好,反而会比较困难,为此,到处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些关于黄金分割的资料,例如:黄金分割的发现历史、黄金分割率、人体中的黄金数、植物中的黄金数、音乐中的黄金数、最美的矩形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设计,黄金分割这个课题非常成功,学生们爱听,并且印象更深刻,理解也更透彻!
刚讲到查找资料,比较幸运,在一本参考书上找到许多资料,名字叫《教师备课参考 九年级数学上册》。仔细看了看这本书,发现很有意思,书中有很多的数学发展史,有一些很有趣味性,但是又不得不为之信服,非常值得一看!既能方便我们备课教学,又能丰富、巩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引导学生好好地认识数学、研究数学、发现数学!

  举报   评分 回复本帖
luyong
准会员


UID 1032851
精华 0
积分 2
帖子 2 [ 0 / 2 ]
金币 7
威望 2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0-12-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12-15 22:16
回复: 语言与大脑——简述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很抽象的,有时甚至是很枯燥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单调、无味的课堂中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呢?
物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向学生教授物理知识的产生背景和过程,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从古代科学家关于真空的种种争论开始,继而介绍这种争论波及到法国、德国,当时德国的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也卷入了这场争论,他花了大笔资金从事获得真空的实验,经过多次失败之后,结果用一个又大又坚固的中空金属球终于获得了成功。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学史料,可以使学生在学会从物质组成和运动的繁杂、混乱的秩序中整理出统一、简洁的秩序和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此外,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生活中的好多现象、器具、用品都与物理息息相关,如:海市蜃楼、雨后的彩虹、茶壶盖上的小孔……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教师备课参考 物理必修1——3》便是基于以上考虑,根据人教版新课标课程的编排,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教师的需求,开发了与物理相适应的备课素材进行教学补充。
可以说,这本书对备课素材的发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课程的缺憾,是对新课标教材、教师用书的有益补充,是教师备课、教学的必用工具书,是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到”大脑的思维
Brain重磅研究:复旦华山神外绘制人类“最小共同语言皮层“电生理图谱
后天学习促进大脑的生长?
快速阅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续)
人脑结构与功能
语音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