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目送》——转自“昳枫的碎碎念”




不目送


在高铁上极不舒适地小睡了一觉后,总算是到了家——或者说是这个家所在的城市。朋友圈也在近几天被刷了屏,满满的都是“终于又回家啦!”之类的话语。大抵是我们都想家了吧。

是这样的么。

我倒是看到更多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是一心想着能跟同在家乡的小伙伴约约约,叙一叙晌久不见的情分。也许放假回家也不过只是个噱头,就像圣诞节那般,我们兴致勃勃地拍着街边挂着彩灯的圣诞树照片,或是拍着徐徐驶来的和谐号列车,发个朋友圈期待着红色的消息提醒——它们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我们额外的喜悦,而是给了我们一个再去与朋友相聚的由头,一起欢笑,一起吵闹。

所以我们想的,究竟是不是家。

风尘仆仆地下了地铁,父母只像是习惯了一般接过我手中的行李,也不分说我喊道“不重,我自己来吧”,不回头地冒出句“没事”,然后急匆匆地往前走,嘴里咕哝着“外面风大,先快点回家”。

其实上海的风远不如北京的大。他们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

突然的一下子,我觉得父亲的白头发变多了。我一边接着他们的话茬,一边打量了许久。有三个月没见父母了吧,似乎他们白头发也变多了,皱纹也变密了,人也开始发福起来。他们听了倒是打趣地说“没有的事”,然后开始谈起我是如何如何变胖了,也不容我插上嘴。

我记得以前他们没有老得那么快呢。我想,真正的原因是——许久不见。

我可不是就这样一拍脑袋,断言是因为他们一直不见到孩子思念成苦所以白发也逐渐地跑出来捣乱;这是一种低端的网络软文的写法。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们真的,离开了父母。

我们终于不再与父母朝夕相伴,不再每周可以吃上妈妈亲手做的饭菜,不再听到父母每天的唠叨“天冷多加点衣服,多喝水”。我们的记忆里,只剩下开学前的父母,和现在的父母。当你每天可以看见父母的时候,自然不会意识到他们慢慢开始衰老;其实几个月的时间足以在他们身上做出一些改变,只要你愿意去观察,愿意去看。只是又有几个人愿意看到父母在逐渐地老去呢。

不愿意,却代表不了任何事。我们在成长,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再年轻。

以前读文章的时候见过不少这样的故事。比如说一个父亲在嫁女儿的那天伤心地抱着女儿,两个人一起在没有人的房间放声大哭;又或者是一个母亲看着儿子通过护照检查逐渐从视野中离去,明知只是暂别,却只是怔怔地站在原地。那个母亲的话至今还广为传颂。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尚记得元旦的时候妈妈打了个电话来,让我分别给几个长辈通个电话,唏嘘几句,老人听到我的声音总是高兴的。

是啊,总是高兴的。不只是老人。

我又回想起开学时的寝室楼。数不清的家长在各个寝室走道间穿梭,不由分说地给孩子们打扫寝室整理床铺,一边收拾一边重复着在来时的火车上已说过多遍的叮嘱的话。

爸妈,不过是想再为我们做几件事啊。他们深知,也许还能这样做的机会,已经为数不多了吧。

有个朋友曾告诉我,他的母亲跟他说,等他出国的时候一定不会送他到飞机场。原因很简单。

“真的到那个时候,我一定会忍不住的。不能让我在你那么多年的记忆里,都是哭哭啼啼的样子吧。让你爸送。”

一个母亲目送的原因,是因为明白也许见面机会愈来愈少,要愈发珍惜;一个母亲不目送的原因,也是因为明白也许见面机会愈来愈少,而自己又远没有那么坚强。

我们想家,想的是可以窝在软绵绵的床上看剧,想的是终于又可以吃上妈妈做的糖醋排骨,想的是不用呼吸那沉重的雾霾;我们想的是早就习惯了的那个家。那么,那个不再年轻的家呢。

我们终于,要离开父母。我们知道,父母也知道。即使以后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我们又会与父母相见几次呢?父母只会一个劲地说“你工作忙,别老是管我们老头老太”——可是听到你的声音,见到你的脸,总会高兴的呀。

世上最口是心非的人,就是父母。

写到这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些什么。

趁这个假期,多在家里呆呆吧。哪怕找不到能跟父母聊起来的话题,就这样坐在书桌前就好,做自己要做的事,不关上自己的房门,让父母在外面忙碌,偶尔跟你说道上两句。其实只要能看见你,就是父母最大的喜悦啊。也许这短短的一个月相比于后面的几十年而言什么都做不了,而你,也终究要与父母相别。

我又要搬出一句我特别喜欢说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哪怕已经要离开,也请用几天时间跟父母告个白吧。

爸妈,我爱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惯子如杀子”!有些做法很多家长看不下去,却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你催他、吼他、逼迫他,却不知,孩子已经受了伤,尽了全力
父母的观念,决定孩子的高度和幸福
“我爸妈,贼硬。”
让她牵挂着
为了买玩具,孩子竟然各种撒泼打滚…如何培养他的教养和分寸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