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仲是不是“仁者”?——《论语》乱谈之十九
管仲是不是“仁者”?

  ——《论语》乱谈之十九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14、17)

  管仲是不是个“仁者”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比较纠结且无解的问题,之所以纠结其实根源还在于中国人为尊者讳饰的传统习惯,客观说,管仲算是一个道德上有欠缺而治国上堪称奇才的“立体”人物。管仲之所以成为管仲,与他生命中的几个人物有关——我始终觉得,管仲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生中遇到了两个“贵人”,一是鲍叔牙,二是齐桓公。“管鲍之交”的故事已经成为知音话题中的一段佳话,这当中的主角应该是鲍叔牙,这个时时为管仲打圆场的忠厚人,用我们难以置信的大度像个父亲一样成全着管仲。年轻时,两人一起投资做生意,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的,可是,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连鲍叔牙的仆人都看不惯了,鲍叔牙却告诉他们这是因为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老母亲。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而每次撤退时,他却跑在最前面,大家就骂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是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的“老母亲”一次次成了他的挡箭牌,可这算什么理由呀,别人难道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谁家没个老母亲呢?这些还是小意思,后来齐国动乱,齐襄公无道,鲍叔牙、管仲分别陪同小白和公子纠出奔莒国和鲁国。齐襄公堂兄弟公孙无知作乱,杀了襄公,自立为君,可是没几个月,公孙无知也被杀了。此时,小白抢先从莒回国,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逼迫鲁国杀死自己的竞争对手公子纠,公子纠的另一助手召忽自杀了,而管仲则在鲍叔牙的推荐下心安理得地做了齐桓公的相,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谁都看得出来,如果没有鲍叔牙,就根本没有管仲的位置,按常理当看到一个人的才华超过自己时,往往是欲除之而后快的以免对自己造成威胁,如庞涓之于孙膑,李斯之于韩非,周瑜之于孔明,而鲍叔牙的心胸宽广得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也难怪管仲发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感叹。管仲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非齐桓公莫属,历史上的忠臣良将比比皆是 ,却都因不遇良主而才华沉没,能够君臣相悦相知的寥寥无几,如商鞅之于秦孝公,魏征之于唐太宗,而管仲之于齐桓公也可算是一对,否则你即使有通天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这着实令人称羡。再回到前边的问题,管仲算是“仁者”吗?管仲的某些经历一直为人诟病,连为人朴实的子贡也发出“管仲非仁者与”的疑问,按照“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管仲没有殉主应该算是一个大污点,比起召忽的自我了断,管仲确实有点说不过去,那为什么口口声声一直鼓吹“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求仁”的孔子却偏偏对管仲网开一面,甚至高度评价他呢?我想,这关键在于管仲做了齐桓公的相国之后施行了一系列有利于齐国的政治措施,“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可见,孔子其实是个实用主义者,管仲功业非凡,惠及华夏,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所以依然算是个“仁者”。历史如果可以假设,假设管仲为公子纠殉难了,就如召忽、豫让一样,只得个“一级死士”的荣誉称号而已;又假设管仲没有殉主,但齐桓公是个昏君以致管仲后来也一事无成,那孔子会不会仍然认定管仲是个“仁者”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历史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机遇的大门一次次为“叛徒”管仲打开,这个不仅没有为主人殉难而且还去辅佐主人仇敌的管仲,后来却成了万人敬仰的圣人,管仲气节有亏在前却大义在后,只要有利于社会发展就可以“不以一眚掩大德”——孔子的观点在当时真是够“前卫”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问道: 五、古圣先贤
《论语》影响我们的生活之——朋友关系
为什么管仲能够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呢?
论语连载(363)《宪问篇》第16章,“桓公九合诸侯,管仲之力也。”
论语启示录317:圣人看人看两面
小品百练:论语/管仲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