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闭朋友圈112天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读书笔记

今天,是我关闭朋友圈的第112天,这期间,我因为要晒自己被央视新闻报道,发过一次照片,其余时间,我彻底关闭了这一功能,虽然它曾经带给我很多荣耀和乐趣,但现在,我像躲瘟神一样躲着它。

我承认,我是一个自制力不好的人,可能还有一点点强迫症,如果有人在我的朋友圈点赞或者留言,我的微信里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数字,我会忍不住地打开它。我曾经很享受这个数字,记得有一次我分享一张照片,短短20分钟,我收获了一个红色的“85”,这意味着有85个人希望跟我建立某种社交关系——这每一个点赞和回复都不只是对内容的回应,可能也是对发出这个内容的人的。

但是这的确消耗了我太多时间,虽然打开检查是谁发来橄榄枝只需要10秒,但是如果85个红点挨个打开,就需要850秒。而且像我这样敏感的人,别人一两句的评论或者别人朋友圈的动态也会让我心生波澜,比如我的同学晒他中了500万彩票,我可能没法分享他的喜悦,只会嫌弃自己的手气太背。

关闭朋友圈之...

显示全文

今天,是我关闭朋友圈的第112天,这期间,我因为要晒自己被央视新闻报道,发过一次照片,其余时间,我彻底关闭了这一功能,虽然它曾经带给我很多荣耀和乐趣,但现在,我像躲瘟神一样躲着它。

我承认,我是一个自制力不好的人,可能还有一点点强迫症,如果有人在我的朋友圈点赞或者留言,我的微信里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数字,我会忍不住地打开它。我曾经很享受这个数字,记得有一次我分享一张照片,短短20分钟,我收获了一个红色的“85”,这意味着有85个人希望跟我建立某种社交关系——这每一个点赞和回复都不只是对内容的回应,可能也是对发出这个内容的人的。

但是这的确消耗了我太多时间,虽然打开检查是谁发来橄榄枝只需要10秒,但是如果85个红点挨个打开,就需要850秒。而且像我这样敏感的人,别人一两句的评论或者别人朋友圈的动态也会让我心生波澜,比如我的同学晒他中了500万彩票,我可能没法分享他的喜悦,只会嫌弃自己的手气太背。

关闭朋友圈之后,我的生活突然变得好极了,我不用去应付这些社交,也不用一遍遍刷手机检查这一刻谁在暗中观察我。我省了很多时间,心态也平稳了好多。而且我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顶多别人说我结婚了你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只能略表歉意地说,“抱歉抱歉,最近关闭了朋友圈”,而每次为说关闭朋友圈的时候,我甚至还有一种每天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凡尘俗世的感觉。

其实,回想这一两年,我的确在用“逃跑”的策略让自己开心一点。我从朋友圈逃跑了,生活简化了不少;我最近开始逃离办公室,过去每天加班到10点的我,争取每天在7点前离开,哪怕之后去咖啡馆办公,我也不愿意留在毫无效率的办公室;另外,作为一个还不怎么红的作家,我发现效率最高的时间是早晨8点前,早晨我一个小时可以写2000字,这大大推进了我写书的进度。

过去,我一直把这些定义为“孤僻的反主流行为”,直到我看到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兴起某种抵制——为了让自己稍微能对得起自己一点,一定要坚决抵制那些无聊和在社交媒体中讨好别人的行为。

《深度工作》这本书其实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为什么要深度工作;第二,怎么才能深度工作。“深度工作deep work”这个词我们可能不熟悉,但是“专注”这个词我们很熟悉,随着手机、社交媒体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难专注在一个事情上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即使是过去我最喜欢的综艺节目,我在平均6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要打开手机30次,回复10条微信,点开三条微博提示消息。

为什么要深度工作,作者说了几个理由,第一,未来不会深度工作的人只能扫大街(扫大街是我编的,作者原话是,高级岗位都需要深度工作);第二,深度工作才能有产出。其实,深度工作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必要讲,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以我来说,别说工作,我现在看电视剧都记不住人名,所以,别提深度工作了,我连“深度看电视deep watching”这一点都失守了。

接下来,这本书说了解决办法。关于不专心,关于拖延,大部分的解决办法属于“自制力流派”。你不是不专心吗?那你约束自己啊,你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吗?那你怎么那么不精进呢?现在市面上很多书都是这一类的,属于明知故问型——你问它应该怎么办才能改变,它会告诉你,充分认识到严重性就能改变。这种逻辑挺鬼扯的,这就好比让汽车在一夜之间都有了羞耻心,难道第二天它就不排尾气了吗?

书中给了十几条解决方法,最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叫完善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法专注就训练专注,比如记忆力练习、专注练习等等。还有就是分配时间的方法,如何给自己创造条件,让自己专注;第二叫改变环境,昔有孟母三迁,今天我们也要把自己置身更舒适的环境,比如被网络打扰就关闭网络,被办公室琐事烦就找个地方“隐居”。很多时候我们没法跟环境对抗,其实也没必要对抗。

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就呆在京城的某咖啡馆,这不过多花了我30块钱,多点了一杯咖啡而已。这里的确很吵,环境也不如办公室舒服,但是我的效率却比办公室高得多,我花一个小时看完这本书,花40分钟写完这篇将近2000字的书评。我用的方法就是《深度工作》里提到的deep work的方法。为什么我可以有这么高的效率?就是因为我把手机扔得远远的,也不担心有人突然拍一下我的肩膀或者闯进我的办公室。这里我谁都不认识,我可以在点了东西之后什么都不用想,一直写到天荒地老。

而这种状态,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

附《深度工作》思维导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工作的深度,决定了你的未来
小区旁的超市辞退了所有收银员,她们的工作被取代了。
碎片化时代,深度是一种稀缺资源
为什么你每天忙着”精进“,却还是个低品质勤奋者?
职场修炼:会“天人合一”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成熟的人从不这样发微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