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语拼音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那古代是怎么来确定字音的?

先要提一下,目前所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组织、集体贡献的结果,周有光先生是这个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但并非牵头人(正副主任为马叙伦、吴玉章),初创团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员多达12人(丁燮林、胡愈之、黎锦熙、罗常培、王力、韦悫、陆志韦、林汉达、叶籁士、倪海曙、吕叔湘、周有光),熟悉语言文字掌故的应该明白这个名单的份量,周有光先生只是这12位重要成员中最长寿的一位,我们应充分肯定其在汉语拼音方案成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他并非“汉语拼音之父”——即便不考虑此前各个版本的雏形,只论实施方案,“汉语拼音之父”也只能由第一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个集体来冠名才当之无愧。

中国古代确定字音的体系有两套,即韵部和反切。

所谓韵部,就是将字归入不同的韵部,标以不同的读音,并将读音相近的字归入一部。最早关于韵部的书是隋仁寿元年(601年)出版的《切韵》,这部如今已不完整的韵书可以大略看出唐以前上古音的特点;宋代出版的《广韵》则有上古音向中古音过度的特点,而金代的《平水韵》则是最成体系的中古音类编,至今写格律诗词都离不开“平水韵”。

《广韵》把汉字归入206个韵部,到了平水韵则提炼为106韵,分平、上、去、入四个音,106韵 的体系作为科举考试中的标准诗韵沿用到清末,明代《洪武正韵》作为第一部官方韵书,在哪个字归什么韵方面有很多调整,但音有平、上、去、入,韵为106部却一直沿用。如今仍在使用的电报代字,日期所用的代字就是平水韵的韵部,如“马日事变”的“马日”是21日,源于平水韵有“21马”的韵部。

金元以来,中国北方口音发生重大变化,其典型特色是入声渐渐消失(入派三声),平声分阴平、阳平,民国时公布的《中华正韵》沿用了平、上、去、入的四声体系,但已和流行的“国语”不合拍,作为现行汉语拼音方案雏形的大多数汉语拼音草案,都改用和现在方案相似的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或新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体系。

所谓反切,就是在字典、词典中用两个比较好读的汉字,来为一个生僻的汉字注音,比如“簻”这个字,在多部字典中会注明“珠洼切”,“切”指反切,“珠洼”则指把这两个字连着读就能读出“簻”这个字的准确读音。反切的缺点是无法标出声调,因此多数旧字典会再附加一个同音字,如“簻”会标注“珠洼切、音‘抓’”。

19世纪末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威妥玛发明威妥玛拼音,用于标注中国“官话”,这是现代汉语拼音前最流行的拼音方案,清末民初的大多数字典都有威妥玛拼音注音,地图上的地名也用威妥玛拼音标注,又可分为带送气标志(早期)和不带送气标志(后期)两种,最早使用于1892年 翟斯理版《汉英字典》。2008年台湾当局改用汉语拼音方案后,威妥玛拼音在汉语圈的使用基本已成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韵之剪刀三集
(10)平水韵入声字记忆法(转载)
《诗律词律曲律汇编》||第2讲《押韵、韵书和用韵》
关于地名读音的依据及思考
疑惑:从一个偏僻字的古音谈起
查《辞源》,切字音(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