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宾虹画语录

   一、形神气韵

   东方文化,历史悠久,改革维新,屡进屡退,剥肤存液,以有千古不变之精神,昭垂宇宙。

                                                  ——《与友人书》

 

   古代书画之所以宝贵者,固非其为古董而宝贵,乃其精神存在,千古不磨。

                                              ——《画学讲稿》


   至于道尚贯通,学贵根柢,用长舍短,器属大成,如大家画者,识见既高,品诣尤至,深阐笔墨之奥,创造章法之真,兼文人、名家之画而有之,故能参赞造化,推陈出新,力矫时流,学古而不泥古。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一代之中,大家曾不数人。

                                                  ——《画法要旨》

   画法莫备于宋,至元搜抉其蕴,洗发精神,实处转松,奇中有实,以意为之,而真趣乃出。元代诸君,资性既亮,孰途复正,往往于唐法中幻出逸格,绝无南宋以下习气。

                               ——《古画微》

 

   薪非火不燃,火非薪无附。古迹之留传,皆后学之楷模,要其精神所寄,绵绵不绝,经千百载,而精神不磨。有精神而后气韵可生动。画者以理法为巩固精神之本,以情意为运行之用,有精神而后气韵可生动。以气力为通变精神之权;理法当兼情意与气力而言,理法似当,而情意不顺,气力不行,其理法犹未足也。法在理之中,意在情之中,力在气之中。含刚劲与婀娜,化腐败为神奇,可以守经,可以达权。

                                                                 ——《画学南北宗之辨似》

 

   艺术流传,在精神不在形貌,貌可学而至,精神由领悟而生。

                                  ——《论画宜取所长》

   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荡过瓯江时,正值深秋,对景写生,虽得图甚多,也只是瓯江之骨耳。

                                   ——《黄宾虹画语录》

   画有笔墨章法三者,实处也;气韵生动,出于三者之中,虚处也;虚实兼美,美在其中,不重外观。艺合于道,是为精神。实者可言而喻,虚者由悟而通。实处易虚处难。苟非致力于笔墨章法之实处,则虚处之气韵生动不易明。故浅人观画,往往误以设色细谨为气韵,落纸浮滑为生动;不于笔墨章法先明实处之美,安能明晓画中之内美尤在虚处乎?

                                ——《艺谈》

   画有民族性,虽时时代改变外貌,而精神不移。

                                 ——与傅怒庵书

   尝悟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面目,刻刻翻新。

                                 ——与傅怒庵书

   中国民族所赖以生存,历久不灭的,更是精神文明。艺术便是精神文明的结晶。现时世界所染的病症,也正是精神文明衰落的原因。要拯救世界,必须从此着手。


   鄙意以为画家千古以来,画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即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得笔墨精神。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而来,非江湖朝市俗客所可貌似。鄙人研究数10年,宜与人观览;至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不入歧途,斯可为画事精神,留一曙光也。

                                      ——致顾飞书

   道法自然,人与天近。物质有穷,精神无穷。

                            ——《古画微自序》

   

   竭力追古,遗貌取神,成一家法,传无尽灯,其与韩、柳、欧、王有功古文辞,无有差别。

                                               ——《自题浅绛山水》

   年来燕市古书画,日有所见,有甚佳者,常得入目,拙笔因之时时变换。复悟古人全重内美,只在笔墨有法,不顾外观粗拙、

                       —— ——《与朱砚英书》

   而惟追踪内美,虚中有实,无实非虚。古人出于规矩准绳之外,初非急于求脱,自欺欺人。朝斯夕斯,实心毅力,有非彻底明了不作糊涂影响之谈,方可得其门径。

                                  ——《与汪孝文书》

   春秋战国时代,封建破坏,诸子百家著书之说,竞相辩难,遂有了各人自己的学说,成为大观。要之,三代而上,君相有学,道在君相;三代而下,君相失学,道在师儒,自后文气勃兴,学问便不为贵族所独有。师儒们传道设教,人民乃有自由学习和自由发挥言论的机会权利。这种精神,便是民学的精神,其结果遂造成中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

   君学重在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长意味。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自秦始皇以后,一变为小篆,外表齐了,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也是不齐,却有一种内在美。经王莽之后,东汉改成有波隶,又讲外表整齐。六朝字外表不求整齐,所以六朝字美。唐太宗以后又一变而为整齐的外表了。借着此等变化,正可以看出君学与民学的分别。

                                  ——《国画之民学》

   画言实处易、虚处难,虚是内美,六法须于八法通之。

                                  ——《自题山水》   


 

   宋代邓椿《画继》云:“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

   画人物要有神气,画山水要有灵气。神气、灵气都是从物体变化中出来。有变化,现象就复杂。当画家处理复杂之现象,要沉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要大胆,要坚决,把沙淘尽,把金捡出。这还不够,艺术家还得把自己身上所藏之金也拿出来,与沙里淘得之金化合起来,如此,神气、灵气即活现矣!

                                   ——与友人书


   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神所到,气韵以生。

                              ——《中国山水画今昔之变迁》

 

   唐以前画家,已不斤斤于形似,而以画外有情为高,故王维之雪里芭蕉,李思训之烟霞飘渺,在精神而不在迹象,画之贵于神似者以此。

                               ——《画学南北宗之辨似》


     一幅好画,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其气脉必相通,气脉相通,画即有灵气,画有灵气,气韵自然生动。四王之画,小石迭成大山,点染与皴法俱分,通体气脉不相联,故乏生气。 

                                      ——《黄宾虹画语录》

  二、笔法

    作画不求用笔,止谋局事烘染,终不成家。

                                 ——《国画分期学法》

 

   画法之妙,全在用笔,用笔之法,包安吴‘万毫齐力'一语可谓直抉其微。王摩诘游丝皴,吴道子莼菜条,无论粗细笔,同此一理。

                       ——1942年《题朱砚英山水画》

 

   作画全在用笔下苦功,力能压得住纸而后力透纸背。然用力不可过刚,过刚则枯硬。……刚柔得中方是好画。用笔之法,全在书诀中,有”一波三折“一语,最是金丹。欧人言曲线美,亦为得解。院体纵横习气,就是太刚。

                        ——《与朱砚英书》

 

   名家历代真迹,以古人之精神万世不变,全在用笔之功力,如挽强弓,如举牛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强,不能自然。自然是活,勉强即死。

   画有六法,骨法兼力,全在平日练习功夫,不可间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方可有得。无论粗细与丹青、水墨,只要用笔得法。法如庄子所谓“筌蹄”(务求分明,再能融洽,初步难修洁,进步难变化),得而忘之可也,弃之不可也。无法即如黑暗夜行,虽历荆棘瓦砾之劳,而终是无路,此之谓魔。亦有道,非正道也。彼成魔者,非不用功,非不练习,只是不闻道。道如大路,平方正直。画之道在书法中,论其法者,即在古人文辞中,此作画不可不读书也。

                                   ——《与朱砚英书》

   鄙人每日虽无间断,要皆自行练习古人笔力为多,留存在粗纸之上只一轮廓耳。

                               ——1944年《与朱砚英书》

    画法用笔线条之美,纯从金石、书画、铜器、碑碣、造像而来,刚柔得中,笔法起承转合,有乎有劲。   

                           ——《自题山水》

     

    画无中西之分,有笔有墨,纯任自然,由形似进于神似,即西法之印象抽象。------今野兽派思改变,向中国古画线条著力。”

                                         ——1948年《与苏乾英书》

   

    离于法,无以尽用笔之妙;拘于法,不能全用笔之神。

                             ——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无法不足观,而泥于法者亦不足观。夫惟先求乎法之中,终超于法之外,不为物理所拘,即无往而非理。

                                      ——《与陈柱尊教授论画书》

    

    虚中运实,柔内含刚,此笔法也。

                        ——《自题山水 

    画贵工细,在笔有起伏转折,墨有芳润华滋,非徒描摹细谨,但求法备气至。如此一幅画成,自始至终得五六十次方可完成。

                          ——《与朱砚英书》

    所谓练习者,法有未备则研究法,气有未至则研究练气之法,法备气至,始为成功,而后出而问世,毁誉尤当不介于心,此大家也。

   自然之妙,在于有断续联绵,处处有情,节节回顾,若隐若现,不即不离。隔者可使之连,远者可引之近。其法又层次,有布置,切不可误入邪道,只墨守规矩准绳,自不能有所变化。古人有含毫吮墨,皓首穷年,不得其法者,皆由不审求于笔墨,未尝虚心请益于名师益友。

                             ——《黄宾虹画语录》    

三、笔意

    美在皮表一览无余,情致浅,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蕴籍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看平平而终见妙境。

                       ——《新美术》,1982(4)  

 

   北宋人画法简而意繁,不在形之疏密,其变化在意,元人写意亦同。

                                      ——1953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古人笔虽简而意工,后世画虽工而意索。

                              ——1921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元人野逸,三笔两笔,元人野逸,三笔两笔,无笔不简,而意无穷,其法皆从北宋人画中来。

                                ——1953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绘事以创意为上。

                     ——《江南系之黄山派》

 

   吾人作画,想得到而画不出,此乃功力欠到。画出妙处,并非有意获得,此乃偶然为之,非功力所及。学画不可有半点虚假,如大厦筑基,定要踏踏实实。

                     ——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画之真诀,全在用笔用意二者努力。古人一艺之成,必竭苦功,如修炼后得成仙佛,非徒赖生知,学力居大多数,未可视为游戏之事忽之也。

                                                  ——《与朱砚英书》

 


 四、画理

  

    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法备气至,气至则造化入画,自然在笔墨之中而跃现于纸上。

                                   ——1953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舍置理法,必邻于妄;拘守理法,又近于迂;宁迂毋妄。

                                ——《中国山水画今昔之变迁》

    吾甚爱石涛“对花用画将人意,画笔传神总是春”句,此是诗,亦是画理。

                              ——《黄宾虹画语录》

   

  

   董玄宰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作画’。圣经贤传,诸子百家,九流杂技,无不相通,日月经天,江河流地,以及立身处世,一事一物之微,莫不有画。非方闻博洽,无以周知;非寂静通玄,无由感悟;非寂稳,不至恶俗,已胜于作家之精能。故论画者以能品为下。

                        ——与傅怒庵书

   唯审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者,则失物之真。

                              ——《宾虹论画》

   先求实,后求虚,先从容易的再后到难的。

   讲虚实有难易,但不是好环,整幅画中没有实的地方,那里还有虚的地方,虚实是相生的。
  从那里画起?还不是一笔笔画起。要懂得虚实不是这笔虚那那笔实,而是从通幅的气势意境来着眼的。虚要从实处看,实要从虚实处看。

                            ——《新美术》

      什么才是艺术的高境界呢?黄宾虹说过,“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这种说法,带有形而上的理论色彩。人多以为与齐白石说法庶几近之,其实不然。“绝似又绝不似”强化了差异,这与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折衷状态明显不同。“绝似”的当是万物精神本质,这是从“内美”角度讲的。“绝不似”则揭示笔墨表达的指向绝非物象表层之逼真。黄宾虹这一的理论,恰可用作解读他山水画密码的秘钥。由于他作画践行“绝似又绝不似”的理念,不斤斤于自然形似,没有相应的鉴赏力往往难以把握其精妙之处。

      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1953年《自题山水》

 

    清代自娄东虞山专尚临摹,重貌似不重神似,二百余年以来,士夫解画理者已罕,其坠地自不必言。

                        ——《与傅怒庵书》

 

   想从形似以达神似,以成自家蹊径是不可能的。   

 五、用功

 

   学画如打铁,要趁火热的时候打,不能停,不能歇。又如逆水行舟,不进便是退。

                       ——1934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一技之微,与年俱进,学然后知不足,而师心自用,矜其私智,以唾弃一切者,皆由不学无术之过也。

                                        ——《论画宜取所长》

 

   旅沪三十年,而游山之日居多,未尝一日之间断于画,自信好之之笃耳。然观古名画,必勾其丘壑轮廓,至于设色法,不甚留意。当游山时,途中焱轮之迅,即以勾古画法为之,写其实景。因悟有古人之法,以写实而得实之虚;否则实而又实,非窒凝阻隔不可。由此每年所积临古写实两种画稿,已不止于三担,从不示人。有索观者强而出之,见者辄避去不复谈,而鄙人不自暇逸也。

                                      ——1943年《与傅雷书》

 

   六、创作心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画理法(一)——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画语录——论形神气韵
“道不离器”,谈画同时要讲理,黄宾虹说:“气韵出于笔墨”
转帖简评: 引用<论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转载]浅谈山水画之气韵
试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以黄宾虹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