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吉思汗生平及军事思想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
  成吉思汗生平大事记
  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  
  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  
  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  
  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  
  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  
  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  
  1218年,灭西辽。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  
  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  
  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  
  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年起程还国。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


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

    成吉思汗是一位崛起于蒙古草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纵横捭阖,征战一生,首创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因为他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进步,开创了中国历史空前辉煌的一页。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其伟大的军事思想和无与伦比的战略战术,以及叹为观止的指挥艺术。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震慑战略的先驱

    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采用了斩首行动和震慑战略,使世人皆惊。其实21世纪的斩首行动与13世纪的成吉思汗的“擒贼先擒王”战略如出一辙,震慑战略与“直擒中军”无异,它们都是以速战速决为核心的凿穿之战。
    早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说:“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现代战争的信息化,则借助于先进电子技术对敌一览无遗,炸何处,何时炸,都凭精确数据。其疾如风,迅雷不及掩耳,巍峨建筑顷刻之间夷为平地,无辜平民伤死无数,惨不忍睹,这是时代的悲剧。
    中国兵学博大精深,从姜太公的《文韬》、《三略》到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从战国时的《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到三国时的《孔明兵法》、唐朝时的《李靖兵法》等一部部都是“诡道”的升华,智慧的结晶,真是色彩纷呈。即是《老子》、《墨子》、《韩非子》也包含丰富的军事思想,如“柔弱胜刚强”,“抗兵相加哀者胜”都是闪光的战略思想。而《孙子兵法》则更高一筹,它是世界公认的“兵学圣典”,被译成日、英、德、西班牙、越南、捷克……等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在日本被视为“兵之要枢”;在法国被定为军官测试内容;在美国各大学及军事院校都将此作为必修课。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格雷说:“孙子思想如2500年前一样适用。”难怪海湾战争中美军官人手一册。
    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及若干战略战术无不源于《孙子兵法》及其他。正如《鬼谷子》所说:“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一般计谋不如让人意想不到的计策,因为这种出人意料的计策,就象流水一样变化多姿。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这就是说,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成功,依据是否有利于决定自己的行为,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
    成吉思汗就是成吉思汗,他的战略战术又有他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色,其思路仍是超凡脱俗,出类拔萃的。

十三翼之战是正义之战

    “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登上汗位后的一次保卫战,是地地道道的捍卫政权之战,是正义之战。它是蒙古族内部争夺领导权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正是这次战役,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虽败而得民心,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成为铁木真汗兴起的开端。
    战前,铁木真建立了斡耳朵制度,把部队分为十三古列延,巧妙地将狩猎与游戏变为军事训练,各古列延队形有变化,并进行迂回、包围、攻击、机动等基本战术的演习,使骑兵行动敏捷,作战大胆,适应战争需要,逐渐成为一支守纪律、听指挥的骑兵队伍。
    扎木合对于铁木真称汗十分恼火,召集所属十三部袭击铁木真。这十三部为扎答兰惕部、泰赤兀惕部等约3万人,可是,铁木真所属十三古列延仅1.3万人,真是众寡悬殊。铁木真为迎敌于境外,竟率全军向东北方向进军,进至奎屯河流域,以迎击扎木合之联军。
    铁木真将部队分为十三翼以迎敌。第一翼由其母诃额伦指挥,第二翼由他本人指挥,第三翼由筛赤兀儿指挥……
    铁木真将弓箭武装起来的妇女、儿童部署在古列延内担任防御任务,主力部队则并列成横队,布成冲击队形,以迎敌。
    两军厮杀非常惨烈,几乎是白刃战。
    由于寡不敌众,铁木真最后仍以失败而告终。扎木合杀戮被俘者,惨不忍睹,他们将铁木真汗第十三翼指挥官察合安兀洼的头砍下来,系在马尾上拖行……
    可是,正是这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扎木合从此大失民心,一蹶不振,并逐渐走向末日。
    古代战争有古代战争的规律。战争与战斗之间并无十分严格的界限,往往一个会战,甚至是一个小战,便解决了一个战役。十三翼之战,是战争也是战斗,是会战也是战役,一个战斗往往没有延长的战线,这是一个特征。所以,刚一交战,便决定了胜负。其中的战略与战术,已经紧紧揉合在一起了。
    敌对双方土地大小的“度”,产生物产多少的“量”和军队众寡的“数”,从而形成双方力量优劣对比的“称”。正是这“称”构成了胜败的物质基础。
    所以,《孙子兵法》的基本观点是:把希望寄托在敌人不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上是不可靠的;只有估计敌人可能发动战争,从而做好各种战争的准备才是最可靠的;同样,把希望寄托在敌人不敢进攻上是不可靠的,只有估计敌人可能进攻,从而作好充分准备,使敌人攻不垮才是最可靠的。所以,在战争中,聪明的将帅必须兼顾利害两个方面。
    成吉思汗正是聪明的将帅,对于每一次战役,每一次战斗,都认真比较“利”与“害”两个方面。

洞察全局的不朽战神

    成吉思汗一生中观察事物,分析局势,都经过深思熟虑,然后得出正确结论。即使病危中仍心忧天下,为蒙金之战,绞尽脑汁,于是给后人留下遗嘱:
    “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此遗嘱是锦囊妙计。“难遽破”有理。金数十万,蒙军仅几万。金处要冲易守难攻,西有潼关之天险,北有黄河之天堑,境内山岳盘结,崤山、熊耳山、伏牛山散布其间,一山比一山险峻,一山比一山挺拔。“战略大迂回”极好。蒙军先夺取凤翔,打开关陇之大门,然后三路进击:东路,由斡阵那颜率领,出山东济南,从左翼迂回牵制金军;中路,由窝阔台率领,从白坡,南渡黄河,从正面进攻;西路,由拖雷率领,从宝鸡南下,绕道宋境,过绕峰关,由金州沿汉水东进,抵达邓州境内,威逼南京今开封)。
    借道宋,“宋必许我”分析得一点也不错。因为宋金有近百年的矛盾。1126年,金攻宋,逼宋进贡,“伯侄”之称;1217年金攻宋是,蒙方曾多次派使者至宋,要求通好,基于当时形势未果;1221年宋又遣使来蒙,请求通好……反正“通好”的要求是双方的,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所以此次“必许”无疑。由于蒙军的大迂回,大包围使金国的天险、天堑都失去了作用。
    “千里赴援,人马疲敝”也说得很准确。由于蒙军浩浩荡荡,从三面包抄过来,金国上下慌了。金王命完颜合达领20万兵驰至邓州西禹山,企图与蒙军决战。可是蒙军巧妙地避开金军,分多路迅速北上;金急令:驰援南京,于是首尾不相顾,千里赴援,岂可战乎﹖1232年1月,金军15万覆没于钧州三峰山,潼关守将李平闻讯后献关降蒙了。
    若寻蒙胜金败的原因,只要读一下成吉思汗的诏书即知晓了:
    “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敝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兄弟。诸素和,恩素蓄。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帝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

亲自督战的伟大兵圣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的名君英主。1206年以后,为统一漠北而战,建立了统一的蒙古国家,东起也儿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西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北抵菊海今贝加尔湖,南临戈壁,统一了蒙古各部族。1207年起是南进,1219年后是西征。
    他戎马一生,临阵督战,是一位世人公认的不朽战神。即使在抗金战场上,他也是身先士卒,亲自指挥乌沙堡战役、野狐岭战役、会河堡战役、西京战役、怀来--缙山战役、紫荆关战役、居庸关战役……歼灭金军主力百万,占领金国的半壁河山。蒙金之战历时23年,是中华民族大融合中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虽然,成吉思汗本人在金国境内的作战仅六七年。可是这六七年中,他却是花费了心血,创造出一个个让世人称道的战例,他病逝军中,其后的战役,他均未能参加,可是对金作战的指导思想仍是遵循其遗嘱进行的。
    凡他亲临的战役,他都严谨慎重,务求必胜。1211年春在野狐岭打败金将定薛,攻克大水泺、丰利等;是年秋季,分兵两路以钳形之势扑向金国,金将完颜承裕败走,成古思汗亲自率军追杀;1212年秋,西京之战,围城打援,成吉思汗充分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使金将耶律留哥叛金降蒙;1212年12月攻金东京今辽阳,首攻失利,而以佯退五百里使敌疏于戒备,然后一昼夜驰还,一举攻入城内;1213年秋,闪电迂回,南北夹击,攻取居庸关;后发现金主力北调中原空虚,于是兵分三路;术赤、窝阔台率右军向西南,哈撒儿率左军向东,成吉思汗与拖雷率中军南下,各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地。

容人之过的军事家

    成吉思汗录人之功,容人之过,任才使能,体现了他的伟大人品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有人说他有“人君之度,能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能束其众以抚其下。”他自己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
    虎将勒蔑原为牧人,战将巴歹、乞失里黑原是一般平民,大将古出沽儿原是木匠。塔塔统阿、曷思麦里、石抹明安、耶律楚材、察罕、赛典赤赡思丁、史天倪、郭宝玉、严实、张柔……都不是蒙古人,他们或为降将,或为俘虏,可他们都得到了成吉思汗的信任。
    大将哲别,原是他的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正是哲别一箭射死了成吉思汗的战马,使成吉思汗险些成了战俘。可是,成吉思汗不记前嫌,仍十分重用他。
    木华黎出身卑微,可他智勇双全,成吉思汗十分赏识他。1217年8月,诏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统帅金国境内的弘吉剌、变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军及契丹、蕃、汉诸军。并明确表示:“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即攻金之事,无须请示,一切由木华黎自行决定。更为甚者,成吉思汗还特赐木华黎以“九游大旗”相当于尚方宝剑一类信物谕告诸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
    同时建议木华黎实行招抚政策,广泛收罗中原豪杰以为己用。
    真不容易。“用人不疑”到达如此境界是很感人的。成吉思汗说:“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跷捷者,使之守辎重,愚钝之人,付之鞭,看守牲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任冀州人贾塔剌浑为四路炮兵总押,任燕人薛塔剌海为炮水手元帅,任清州人张荣为领军匠,任女真人高闹儿为总管山前十路匠军,任石天应为龙虎上将军,后提升为右副元帅……
    金哀宗感叹道:“北兵所以常取全胜地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中原之技巧耳。”一言以蔽之;成吉思汗诚挚:知人,用人,信任人。

战略大包围置敌于死地

    战略包围是一种大的军事行动,往往是对-国家的战略行动,一旦形成包围之势,便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量,敌人望风丧胆,上上下下慌成一片。西征花剌子模则是一例。花剌子模王国是中亚古国之一,国王摩诃末以武力建国,并扩张吞并了许多邻国。其疆域西越里海、乌拉尔、咸海,北至伏尔加河,南抵申河印度河、波斯湾,东至帕米尔高原。其领土包括今日的乌兹别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乔治亚、土库曼、高加索、吉尔吉斯、塔吉克、克息尔鄂达以及哈萨克东南部诸地。
    成吉思汗派商队和使者,驮500峰骆驼的商品金、银、丝绸、海狸皮、貂皮等携带国书前往,希望两国和平通商,不料摩诃末却杀了商人,没收了财产。成吉思汗并不计较,又派使臣前往,摩诃末又杀了蒙古使臣,并将两名副使剃光胡须,押送出境。于是成吉思汗被逼,不得不向花剌子模宣战。
    在蒙古军对花剌子模的征战中,战略包围的威慑作用是巨大的。蒙古军分左、中、右三军同时远征。左军5.2万人,中军10.1万人,右军4.7万人,另加护卫队兼预备队3万人,于1219年6月浩浩荡荡出发了。在500公里的漫长征程中,蒙军克服了种种困难,吃尽了千辛万苦。在阿尔泰山上凿冰开道,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险要处果子沟,凿洞建栈道,修48座桥,顺利通过了“饥饿的旷野”--无水沙漠。

    第一军团由察合台、窝阔台率领,攻击讹答剌;第二军团由术赤率领,从右方迂回,攻取毡的等城;第三军团由阿拉黑率领,从左方迂回,攻取别纳克忒和忽毡;成吉思汗率领由拖雷指挥的中军,直取不花剌和撒麻耳干,以切断花剌子模与河中之间的交通线,阻止摩诃末向其受围各城的支援。
    成吉思汗率领远征军主力,从北方迂回过去,渡过锡尼河,通过几百公里的基吉尔库姆沙漠,突然出现在摩诃末的背后,完成了合围、置摩诃末于死地。

神兵天降  速不及防

    蒙古马是良马,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且长期耐劳,它的喂料不讲究,可以全用粗饲料。当今的“三河马”产于呼伦贝尔盟的额尔古纳左旗三河地区,其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单骑1000米,仅1分7秒,10公里只需14分54秒。乌珠穆沁马产于锡林郭勒盟东乌旗和西乌旗,其抗灾能力极强,速度也特别快,且有以蹄破冰觅食的本领。草原辽阔,回旋余地大,骑兵机动、灵活、神速。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掣。”
    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军马。他说:“跋山涉水,要爱惜乘马,平时必须将鞍摘下,将辔头脱去。”
    弓马娴熟,人人能骑善射,个个会格斗,坚忍不拔,强悍无比是蒙古民族的特点。
    在急行军中,常常是每骑有从马数匹,日夜兼程,马不困疲。“不及炊饭,啮米以行”,在马背上休息进食是常事。1211年2月伐金,从克鲁伦河出发,4日行700公里;7日发起总攻,则高速前进。“来如天坠,去如电闪,飙风迅震,千里瞬至。”在七八两个月中,连克乌沙堡,乌月营,白登城,进而团团围住金国西京,这是奇迹。追歼逃敌胡沙虎,更是速度惊人,打败金兵于翠屏山,靠的就是这“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神速敏捷的动作,靠的就是袭敌只在于猝不及防之间。

全纵深攻击  敌人闻风丧胆

    “全纵深攻击”,指以强大的首次攻击力量破坏敌人全纵深的防御体系,迅速摧毁其总体防御力量,产生巨大的震慑效果,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为什么蒙古军面对敌人三十万、十五万、十万、八万的重兵集团,蒙军仍能以少于敌人的兵力速战速决,并最终取胜,其中的秘诀便是“全纵深攻击”了。
    《蒙古秘史》中记载:摆如海子样阵,进如山桃皮丛,攻如凿穿而战。每次作战,蒙古军都是小分队、低姿势,分列式前进,阵势如大海,汹涌澎湃,浩浩荡荡,一字摆开,宽正面多路开进,既可隐蔽自己,又可防止敌人侧击,征战花剌子模分33路开进;伐金分20路开进,如几十只猛虎,排列成横列一齐扑向敌人,对敌人实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包围。前者,针对一个国家,后者,针对一个战役。攻金,东路牵制,北路助攻,南路主攻为战略包围;申河战役,扎兰丁正准备渡河逃跑,蒙军对河作偃月形包围,这是战役包围。
    全纵深攻击的目标是敌之心脏--中军。只要将敌人的中军一举击垮,敌军便失去了指挥,群龙无首,便溃不成军了。在富耶尔那战役中,术赤与哲别率军,打打停停,进进退退,聚聚散散,为的是判明敌中军之所在。一旦搞清楚之后,术赤便亲率大军直奔敌中军,彻底地捣毁了敌首脑机构这次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险些被俘。
    三峰山战役,金兵15万,蒙军3万,仍能以少胜多;野狐岭,金兵40万,更是众寡悬殊。木华黎说:“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于是组织敢死队,木华黎率先策马横戈,大呼陷阵,于是诸军并进。金兵驻扎在狭长的山谷里,蒙军夜袭,金兵首尾无法策应,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全纵深攻击与勇猛穿插是分不开的,敌军大乱,乱中取胜,垮中克敌,这一切可谓“专务乘乱”了。

诱敌入伏  一举全歼

    《黑鞑事略》“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谓诚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此战术在蒙军作战时常常运用,效果俱佳。
    蒙军进入谷儿只境内,可是敌方的防守十分坚固,根本没法攻入。于是蒙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哲别率5000人设伏,一路由速不台率军迎敌佯败,诱敌入伏。结果谷儿只3万人,多半被消灭。
    蒙军攻打金国东京时,因无法攻城。于是佯退。待金军出城后,再突然逆袭,这一退一进,便将金军搞糊涂了。
    《孙子兵法》:“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牢牢掌握住战场上的主动权。成吉思汗在征伐蔑尔乞部前,曾对大将速不台命令道:“汝军行所至,必载婴儿具,去则遗之止宿处,使若挈家而逃然。”为给敌军制造错觉,可以事先准备“婴儿具”,使敌人误认为成吉思汗的部队不堪一击,连婴儿具也丢了。为了迷惑敌人,可以将军需品,各种装备,乃至黄金,白银洒在路上,使敌人产生误会。
    蔑尔乞部人见成吉思汗的部队沿途的狼狈样子,真以为不堪一击,于是非常高兴,毫无思想准备地走进了成吉思汗早已设好的伏击圈,这才恍然大悟:“上当了,上当了!”
    在与乃蛮族的征战中,一次激战,成吉思汗命令:“夜间,每人烧五处火。”一千名战士,便是五千处火光。乃蛮军的头领太阳罕本性胆怯,一见火光冲天,便六神无主了。“人马坠山崖,相压死者甚多。”

征西夏是统一中国的大业

    成吉思汗统一中国的战争是从攻打西夏开始的,从1205年起至1227年,出征六次,长达22年之久,这次战争无论对成吉思汗军事思想,无论对于祖国的统一大业,都是一次伟大而不朽的实践。
    西夏国是党项族所建立的政权,迫于宋、辽、金的威压,它时而联辽抗宋,时而和宋抗辽,时而附金攻宋,时而援辽抗金,外交上灵活多变,捉摸不定,军事上进可以四出攻击,退可以据城为守,它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成吉思汗统一大业的障碍。
    六次出征,成吉思汗所采取的战略不相同:第一次为探察虚实,第二次为实战训练,第三次为凿穿而战,第四、五次为政治争取,第六次为全面进攻。
    战争依附于经济,生产方式决定了战斗方式,这是必然的。由猎具、农具改为武器,刀、剑、干、戈、矛、戟、殳、钺、弓、矢……无所不用;钩援梯、临车、冲车、云车……亦相继使用。袭击、伏击、围困、聚歼、追击……各自显示威风。长官亲临前线,亲自督战,亲自上阵,亲自冲杀,这是不可幸免的事。为防止士兵溃散、逃跑,必然要“严刑与厚赏”皆施,恩与威并重,其实“爱兵如爱子”有一定政治目的。
    在古代,北部边疆是由各游牧民族共同开发的,其中,狄、匈奴、东胡、鲜卑、柔然、乌桓、突厥、回纥……等都为之做过艰苦奋斗。同样,东北是满和鄂温克、鄂伦春族的先祖室韦、达斡尔族的先祖契丹、朝鲜族的祖先高丽等都为之做过不懈努力;西北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祖先开发;西藏地区则是藏民生息繁衍的地方;西南由彝、白、傣、哈尼、景颇、傈僳等民族的祖先开发的;甚至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也是各民族祖先共同开发的结果,壮、布依、侗、水、苗、瑶、畲、土家、黎、高山、毛南……均参与其中。
    历史就是历史,五十六个民族在延续发展中逐步形成是事实,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共同生存、繁荣、发展。其中当然包括成吉思汗的征战西夏的历史。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去,汇成大海聚成汪洋,这大海大洋便是伟大的中华民族。

战 术 种 种

    成吉思汗所处的时代,乘马不仅是运载工具,而且是战斗武器。在无数的战斗中,成吉思汗的骑兵,既具有坦克式巨大的冲击力,又具有机械化部队的远距离快速机动能力。“饮马乳以塞饥渴,举一马之乳可饱三人。”如入无人之地,“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的骑兵如从天降,其神奇、快速是无以伦比的。
    作战中的所有战术,全基于神速。无论是宽正面进攻战术、闪击战术、运动战术,还是无后方作战的战术等,都是“急行如风”的快速行动,美国海斯·穆恩·韦兰在他所著的《世界史》上称其为“蒙古旋风”。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活动范围广,言之“千里杀敌”,二是打击力度强,“速不及防”或“措手不及”。
    蒙古旋风有以下七个特点:1、由同一民族组成,没有外籍人,成员构成不复杂,能团结一致;2、各兵种皆由骑兵组成,永远是保持同一速度;3、纯属能骑善射的自然骑兵;4、义务兵役制,兵亦民,民亦兵;5、机动灵活,不是笨重的“正规骑兵”配备;6、以乘马战为主,即行军乘马,冲锋时也乘马;7、实行大兵团作战,根本没有配合作战因素,完全是独立进行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元世祖忽必烈时,兵种多了,既有骑兵,又有步兵、工兵、炮兵、水兵,成分复杂了;既有汉军,又有契丹军、女真军……
    蒙古旋风即蒙古骑兵,可分三类:一是怯薛军--选自千夫、百夫,身体健壮,由具有军事技术的人组成。平时保卫大汗,战时执行关键性任务,象近卫军;二是巴特尔军--由作战勇敢,不怕死的小伙子组成,犹如敢死队;三是骑兵--号称“十万骑兵”,由九十五个千户组成,这是主力部队。他们每人都有“从马”二三匹,轮流骑乘,保持旺盛的马力。出征时羊马随行,不受后方补给之约束。
    成吉思汗的战术以“变”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敌情,采取相应的措施,随机应变。或合围战术如击溃蔑儿乞惕部所用,或奇袭战术如征服女真部落长孛脱灰塔儿浑所用,或合围钳型战术如夹击塔塔儿所用,或诱伏战术如攻击居庸关所用,或穷追猛打战术,或布疑阵精神战术……每个战斗有每个战斗的具体情况,每个战役有每个战役的特殊性,各不相同,“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这是为什么﹖因为战争是“诡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是出发点。

战 略 综 述

    “以少胜多”与“以多胜少”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以聚攻散”,集中兵力,攻敌之某一点上,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以多于敌几倍或十几倍的兵力战胜敌人。从局部看仍是以多胜少,但在每个战役中却是以少胜多。此点在成吉思汗的战略思想中是十分突出的,它成为成吉思汗战略思想的核心。在作战中,他是尽力避免分散兵力的。当形势逼迫不得不在两个战略目标上进行作战时,成吉思汗也能正确选择主要战略目标,并毫不犹豫地把全军主力用于主要战略目标,将少数兵力用于次要战略目标,并实施防御战略。当战争形势转变之后,他便及时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战斗中的区别对待,运用得既灵活又得体。对世仇如塔塔儿族则实施无情镇压的手段,对于反叛者如蔑儿乞惕族则斩杀其首领,毫不手软;对于不战而和者如合儿鲁兀惕族除赞扬外,还下嫁女儿结亲;对于自动前来投降者如畏吾儿王以礼相待;对于坚决抵抗者给予严厉打击。
    一般来说,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任务乃至规模和形式。因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目的通过战争来实现。成吉思汗联合王罕、札木合败蔑儿乞惕族,是政治;利用札木合,“反客为主”,争取了他的部下,这也是政治;最后联合王罕彻底击败了札木合,难道就不是政治吗
    一般说,和平与战争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在战斗中灵活使用和平与战争,也是一种需要,在卯温都儿山的战役中,一面派使者与王罕讲和,一面秘密侦察,集结部队合围王罕的金账,这是一种需要,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派使者,送厚礼,实施侦察,这也是需要。所来又派商队,进一步侦察,更是战争的需要。若不知己知彼,岂可轻易开战。
    以联合为主,充分利用矛盾,本身是一种战略。与蒙古诸部战斗,需要联合王罕、札木合,共同去击溃蔑儿乞惕部,联合王罕是为了最终战胜塔塔儿。击败札木合,必须依靠王罕的力量。只有靠这一系列的联合及各个击破,才有可能最后消灭王罕、消灭乃蛮
    远交近攻,是战略,“联宋灭金”也是战略,先取四周孤立金国也是一种战略需要。四次攻打中都,其中两次攻打中都时,逼使金朝迁都汴梁,从而彻底动摇了金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量。震慑正是一种战略。
    成吉思汗的军队是一支用“天力论”和“忠君说”教育出来的军队,全军将士一致认为:“成吉思汗永远把握胜利。”他们那种“猛虎似的勇敢”和“海鹰似的凶顽”来自民族的自豪感,来自于对本民族的深切的爱。
    成吉思汗就是成吉思汗,以很少的兵力横征欧亚,这是罕见的,使世人为之震惊和赞叹,他的伟大战略应该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因为他属于全人类。

一座历史的丰碑

    成吉思汗英名千古,其用兵之术,概括为“奇”最为恰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这是《孙子兵法》所概述的。意思是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象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象日月的运行。
    他以骑兵出击,长于快速。“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越过世界禁区帕米尔高原,是“奇”的最好注释。高原海拔7000米以上,全是冰山,空气十分稀薄,谁能料到一个从蒙古草原上来的骑兵部队竟然冒险穿越﹖
    人迹罕至的大沙漠是死亡之区,为了出奇兵,成吉思汗竟然敢率队通过幅员600公里的基吉尔库姆大沙漠。
    他的骑兵可以越过高加索主峰,淌过冰河,穿过绝壁,插过峡谷断崖,直抵帖尔克盆地,这也是奇迹。
    3万蒙古骑兵渡阿姆河可以不用船只,只用牛皮包。把军械藏于包中,系包于身,手抓马尾游泳过河,直入呼罗湖,这是不可思议的。
    “兵者,诡道也”。这种“诡”是智慧的结晶,其中有高深的哲学理念。能打,却装着不能打;要打,却装着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着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着要攻近处。对于敌人则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应变措施。如敌人贪利,就用利来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防备他;敌人来势凶猛,就暂避其锋芒;敌人易怒暴躁,就折其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其骄傲;敌人已休整好了,就使他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和睦,就设法离间他……
    总之,成吉思汗的用兵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度,其“诡道”,已达到神妙的境界。成吉思汗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在敌人无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是人类思想宝库里的精品、珍品、极品,他既属于蒙古族,又属于中华民族,属于全人类。
    成吉思汗的伟大功绩,应该在其出类拔萃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艺术上,其高超的战略、战术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名扬全球  今古不朽

    崛起于蒙古大草原,以朔漠之雄奋其神武,纵横捭阖,首创横跨欧、亚大帝国,今古不朽的成吉思汗,令人敬佩,他戎马一生,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可敬可叹。其武功战略战术,名扬全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进步,的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成吉思汗着眼于蒙古民众从小善骑好猎、人皆习武的优势,组建骁勇剽悍、忍苦耐劳、机智灵活、所向无敌的骑兵集团。他们上马则战斗,下马则牧养,全国军事化,全军骑兵化,蓄兵于民,兵民合一,使生活、生产、行军作战完全一致。
    《孙子兵法》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是很有道理的。这“道”就是上下认同,一起生,一起死,不害怕任何危险。因为“兵者,国之大事”,它关乎到军民的生死、安危,它关乎到国家的存亡。搞军事岂能不关心天时、地利,岂能不研究将领和法制呢。“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即充分研究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如果不能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这是必然的。
    成吉思汗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在征战中,他十分重视部队的养精蓄锐、劳逸结合,每年总要抽出数月的时间休养士兵,并借此进行整顿和总结经验教训。1221年巴鲁湾战斗失败,部队上下十分沉痛,于是进行了现场总结。每年冬初的大猎,也是借此提高部队素质,1223年他利用西征的间隙时间,在锡尼河上所进行的数万人的狩猎活动,便是最好的证明。
    他以令治乱,以法治军是很突出的。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丝毫不含糊。一次战斗中,他命令部队从扎兰丁王子的牧地外边迂回过去,不许惊动他们,可是他的驸马脱忽察儿所率领的第三梯队却违反了军令,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于是他秉公执法,将驸马革职为普通士兵。这是很不容易的。
    《谋攻》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成吉思汗的部队是一支既善攻,又善守的部队,有时他们隐蔽前进,如深藏于地下,有时又如天兵而降,自九霄而来,势不可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铁骑:来自地狱魔鬼的恐怖战略
《百战成诗》歌词简释十九.成吉思汗
西夏皇妃向成吉思汗求和,晚上斩断“上帝之鞭”,令一代天骄暴毙
胡爸爸讲中国历史:元—昙花一现的蒙古帝国(1)
席卷欧洲的旋风——蒙古西征
铁木真能够征服欧亚,我们往往忽略了非军事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