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刷武汉新型肺炎越恐惧?小心,你的同理心可能过载!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1



过年这段期间,新型肺炎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

学校延迟开学、公司推迟上班、各种集会取消......每天,当我们打开手机,看到患病人数不断攀升,内心的恐慌情绪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说法更是让我们应接不暇——

  • 朋友圈里的刘姐(化名)过年期间发了一条动态,图片上是一家人其乐融融举杯喝酒,同时配上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意是——听说喝酒能消毒,是时候展示白酒的威力了,让我们远离病毒;

  • 还没多久,朋友圈里又兴起了一种说法,大意是——每天泡上两粒VC泡腾片可以增强肌体免疫力,防止病毒侵入;

  • 还有热心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家里最好备些抗生素,毕竟,这次肺炎来势汹汹......

更有耸人听闻的谣言让我们真假难辨,例如:

  • 此次肺炎与2018年发现的冠状病毒有关;

  • 其他地区大米要出现抢购风潮了;

  • 新型病毒20℃以上会“热死”......

一时间,整个网络媒体乃至朋友圈都弥漫着一股空前焦虑和紧张的气息,各种说法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有人说,怎么感觉这次疫情如此严重呢?看着每天患病的人数都在增加,实在让人心惊胆战。

不知道你可曾出现了这样的感受或情绪,那就是:

  • 一开始你还特别关注每天新增的疫情人数,关注每条朋友圈关于疫情的动态,可几天下来,你会感到莫名的疲惫,你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看不进去,每天只知道过几分钟拿出手机看一看,看看那些增加的数字,越看越无力,越看越沮丧?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绪或感受,小心,这可能是你的“同理心”趋于过载的信号了。



2



有人说,如今的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社交网络兴起之后,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被不断放大、不断刷屏,而每一件不幸的消息,更是会随着社交网络的运行被无限放大和重复。

正如有个观点说的那样,消息的流通,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社交媒体上到处充斥着带有情绪化的、个人化的、未经证实的消息,长期刷下来真的会给我们个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负担——尤其那种“俨然大难临头我好像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力感,更像会不断放大这种焦灼与恐慌的情绪,而这种心理负担对于敏感的人群来说,可能后果会更加严重。

因为过多的信息,正在消耗我们与生俱来的同理心。

说起“同理心”,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情绪:我们会因为他人开心而开心,会因为他人深陷痛苦而感到焦灼,恰恰是这种“同理心”,使得我们人类具备了体谅、合作、互助等特质。

但问题是,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想看,每天你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成千上万条疫情信息的轰炸,正在不断地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让我们倍感无助乃至恐惧。

  • 在这种情形下,有些人会选择关闭自己的感官,变得麻木;有些人开始出现一些精神强迫症,比如连续的失眠、食欲不振、不断地搜索疫情信息停不下来、莫名的焦躁,无缘无故地生气、总疑心自己也会中招,经常上网比对症状查询,等等;更有人陷入了强烈的恐慌情绪中,表现为焦虑地刷手机、看久了感觉自己也呼吸不畅还有胸闷、无法正常地学习或睡眠,等等。

如果是这样,你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疲劳”,严重者可能会诱发强迫症乃至恐慌,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适当地收起这份有限的“同理心”,不是说不关心疫情,而是多去体察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毕竟,每个人的同理心都是极为珍贵和有限的,它应该保留给你自己,以及你身边最亲近、最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越是在这个危急的关头,你越要正视“同理心过载”这件事,学会处理这些情绪和感受,或许会对你我有所帮助。



3



什么是“同理心过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想必大家都去过医院,按说“白衣天使”们应该是最具备同理心的一群人,但问题是,面对每天痛苦的病人,这些“白衣天使”为何都是一张冷冰冰的面孔?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作者、历史学家卡拉·乔伊森(Carla Joinson)在医院为写作取材时,就发现这些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常常会陷入冷漠、无助乃至愤怒的境地。

  • 后来卡拉发现,原来,这些医护人员每天重复目睹着病人的不幸,经常会有竭尽全力依然无能为力的情况发生,这让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于是卡拉将这种心理现象命名为“同情疲劳”

要知道,同情本身就是一项消耗巨大的心理活动。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同情”,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他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大脑会不自觉地将我们自己放入对方的感受中,或者有意地站在对方角度去感受,将自己代入角色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付出情感资源和认知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敏感,那么这种消耗尤其巨大。

一旦这种消耗让我们的情感资源和认知资源濒临枯竭,我们的大脑就会启动防御机制,促使我们远离刺激,否则我们会在不断的刺激中渐渐麻木乃至失常。

也就意味着,虽然现在的你我没有经受疫情的迫害,但是他人的痛苦也能给我们自身带来不可小视的伤害。



4



事实上,“同情疲劳”这件事情不光是在一些事件中得以显现,在一些职业中,它更成为了自带的职业特点和属性,例如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救护车人员、为弱势群体辩护的律师,等等。

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

  • 如果你想从事这些极易“同情疲劳”的职业,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以为的那么一点爱心毕竟有限,如果你光靠爱心维系,你将会持续处于同情带来的压力中,从而造成心理、生理乃至情绪上的枯竭。

说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第一次转型之前,我曾经考虑过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那个时候的我通过一次活动,正好认识了一位心理咨询师,于是我提出去咨询室做志愿者,这样更便于我全面了解这个职业的特点和咨询师真实的工作状态,便于我决定是否要往这个领域转向。

在做了几个月的志愿者之后,我发现运营一家咨询室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同时心理咨询这份工作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光鲜。

当时那位老师花了钱做了“114热线”的推广,再把这些电话转接到一部手机上,由一名全职工作的姑娘负责记录对方信息,便于后面回访,邀约上门,乃至签订咨询合同成单。

但问题在于,当时不止一家心理咨询室做的这项推广,所以100个电话里,分流到这家咨询室的不到10个,这10个名单里,有至少一半的比例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剩下的5个里,有2-3个就是单纯地想吐槽,不愿意掏钱做心理咨询;还剩2-3个里,愿意上门了解的最多1人......

——也就是说,本来的名单就少,成单率更少,所以一个月下来,咨询室能有2-3例咨询,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2-3例咨询的钱,还不够工作室日常房租水电的开销,所以后面老师决定,将工作室的另外一个教师租给其他机构,靠每个月的租金才能勉强维持。

除了运营艰难之外,咨询师的“同情疲劳”也是显而易见的。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接待了一例咨询者之后,在办公室又是摔东西又是骂骂咧咧的,最后竟然放声大哭了起来.......

可想而知,这份职业需要从业者每天都要面对其他人的负面情绪,而咨询师的同情也是有限的,当积累的负面情绪压力让自己受不了的时候,咨询师也需要宣泄的途径,才能恢复平静。

在真实体验了之后,我并没有选择转向心理咨询这条路,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我见到了“同情疲劳”下咨询师真实的状态。



5



而在公共事件到来的时候,媒体的天性又是什么?

它们天生就是为了博取关注而生,媒体的属性驱使着它们用各种方式获取关注。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新闻刷了一遍又一遍,不断地由不同的媒体推送到你的眼前;一个事件被人写了一遍又一遍,不断地让人转发传播;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数不清的媒介会把一个又一个新闻展现在我们面前,运用文字、视频、语音等各种方式的信息轰炸,让相同的灾难一遍又一遍地浮现,乃至“刷屏”。

  • 我很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灾难面前,受害者固然值得关注与同情,但我们也要自己给自己一定的关注和同情,不要一味地被新闻牵制,从而陷入到焦虑恐惧的陷阱中。

因为无节制的同情,会让我们的心理超载,更会逐渐压垮我们的判断力。

那么,在现阶段,我们该如何做呢?

  1. 定时关注疫情最新进展,最好通过官方渠道,不要轻信小道消息;

  2. 和身边人讨论可行的方案,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自己和家人做到:出门戴口罩、每天进行必要的消毒、勤洗手、尽量不吃生鲜及活禽类,等等;

  3. 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尽可能减少一切聚会,等等;

  4. 越是在这种相对空闲的时间里,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用来读书、思考和学习,放心,你过几个小时再刷新闻,并不会耽误什么事情;

  5. 做点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精心准备一顿午餐,在在家阳台上种种绿植,也可以在家打打游戏或者安装上跳舞毯蹦跶蹦跶,不必有负罪感,等等。

总而言之,在非常时期,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给社会添乱,又何尝不是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呢?

希望我们都能保持良好的信心,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同时多充电多学习,以积极的心态度过这个难关。

以上。

-关于作者-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之下,拒绝深陷网络情绪阴霾,让“心”先走进阳光里…...
关注疫情当然很应该,不过也请关心自己的情绪状态
疫情当前您是否有心理症状?对此湖南专家建议……
哪个星座最容易同理心过载呢?
疫情之下大学生如何做好心理疏导
罗清军 |疫情防控心理的18要和16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