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音:文明硬币的两面
userphoto

2022.06.15 广西

关注

【文/波音】

在距今5000—4000年前的中原地区,中国古代所谓的“五谷”——粟、黍、菽、麦、稻,全都齐备了;所谓的“六畜”——狗、猪、牛、羊已经出现,马正在北方草原扬蹄驰骋,鸡可能正在南方地区啼鸣破晓,这两者稍后会进入中原地区。

这些重要物种中,麦、牛、羊、马都来自西方世界;极为重要的青铜技术、马车技术来自西方世界,同样重要的彩陶技术也来自西方世界。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把安特生等人曾经提出的西来说重新拾起,拍拍尘土,摆上学术的供桌呢?

从逻辑和史实上,我们都不能如此武断地支持西来说。中华大地的北方祖先驯化了粟和黍,并在距今7000—5000年前沿着草原带西传,让亚洲西部与欧洲的古人也尝到了小米和黄米的滋味。狗和猪这两种家畜起源于中国,它们同样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扩散到了欧亚大陆的其他地区,包括西方世界。

如果仅仅因为一些物种和技术的输入,就认定中华文明是“西来”的,那么在这样的逻辑下,根据古代中国向外输送物种的史实,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西方文明是“东来”的。

那么,本土说就正确了吗?我们的文明是本土产生并繁荣起来的,即使没有外来文化(包含物产、技术等)的输入,中华文明仍然会结出硕果、辉煌灿烂吗?

本土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它的错误在于不承认塔岛技术悲剧的原理,认为一个封闭的中华大地就可以自我生长出灿烂的文明来。实际上,自从西亚、东亚各自驯化野生植物,发展出原始的农业开始,东亚就不再是一个大号的塔岛。在更早的现代智人扩张的时代,东亚就已经不再是人群和文化交流的孤岛了,它与欧亚大陆频繁地发生着交流,有一些人走进来,有一些人走出去,他们把思想、文化、技术、物种带来带去。

坚持西来说、本土说的人,都只看到或者只愿看到一枚硬币的一面,没有看到或者不愿看到硬币的另一面。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口中所说的文明,是有其标准的。不同的学者提出的标准会有所不同,但无外乎几个要素:(青铜)冶金术、城市、文字系统、信仰(宗教)体系。一个被学者承认的古代文明不一定具备所有要素,但至少具备大部分要素。

举个例子,我们前面谈到的良渚文化,已经具有了城市和信仰体系,但是缺乏冶金术和文字系统,因此国外主流学者并没有把良渚文化提升为“良渚文明”。国内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以良渚文化的大型社会规模和治理能力,是当得起“良渚文明”称号的。因此,良渚社会算不算文明古国,还是一个争议话题。

良渚遗址——遗产展示地图(资料图/良渚遗址官网)

从文明的标准和文明的进程看,中华文明能够诞生并屹立于东亚,正是中华大地在本土充足的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本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技术与物种,甚至一些思想与文化,一举脱胎换骨,把各种地区文化、技术熔炼成整体性的中华文明,迈向了“最早的中国”。

青铜和家马,正是中华文明以及其他文明诞生的决定性推手,它们衍生出来的青铜武器和马拉战车,给古代势力提供了远程军事输送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国家政权的建立至关重要。

青铜技术和马车技术传输到北方草原后,在那里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草原人群的战斗力,给了南方农耕社会以极大的压力,石峁古城展现的防御能力就是这种压力的反映。

稍后,青铜与家马扩散到北方地区,肯定也提升了中原地区各地人群的战斗力。为了共同防御敌人,原本分散的各个部落会组成更大规模的强有力的部落联盟,打破族群、文化的界限。

在部落联盟内部,青铜技术和马车技术带来了远程军事输送能力。过去一个偏远部族发动叛乱,联盟首领鞭长莫及,难以镇压,现在就可以迅速派出携带青铜武器、以马拉战车为核心的军队平定叛乱,震慑有二心的部族,从而使部落联盟内部更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朝着文明国家不断迈进。

此外,青铜技术在北方地区还起到了文明催化剂一样的重要作用。青铜技术是文明古国诞生前夕的高科技,我们的祖先用青铜器取代了古老的陶器,作为祭祀和礼仪用品,创造出中华文明独有的礼乐文化,使部落联盟内部的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以和平的方式增强了内部凝聚力。

资料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与此同时,外来物种使北方地区各个部落对于贸易有了更大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各个部落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古代家畜的基因研究显示了这个趋势。

黄牛本来是从西方世界传入中国的,优质的黄牛品种可以给古代人群提供优质的劳作畜力和美味食物。通过对当时各个文化人群养的黄牛基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贸易交往已经非常频繁,原本各有居所的人群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

在当时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如此大范围内,每个遗址中占比最高的黄牛基因型都是相同的。其他几个黄牛基因型则占比很低,它们在各个遗址中的分布也不太一样。这说明在北方地区黄牛的交流十分广泛,一种优质的家牛品种会让各个部落趋之若鹜。

有趣的是,中国上古传说竟然也讲述了牛羊贸易的故事。根据《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古书记载,商王有一个叫作王亥的先祖,与兄弟一起赶着牛羊去有易氏部落做生意,被有易氏的贵族谋财害命。王亥的儿子上甲微欲为父亲报仇,但是实力不够,直到4年后才借到河伯的兵,终于消灭了有易氏,为王亥报仇雪恨。此后在商朝的甲骨文中,记录了后世商王祭祀上甲微,向他汇报目前本国的事项。上甲微显然很受商朝人尊重,经常享受后代的祭祀。

上古传说的细节未必真实,但它所反映的先商部落进行远距离牲畜贸易的情景,应该是符合当时北方地区部落交往实际情况的。

上面这个传说也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动荡的状态,各个部落之间既有和平的商贸往来,也有暴力的兵戎相见。从考古遗址中,学者们也能够读出那段动荡的历史。

仰韶温暖期本来是一段祖先们的快乐时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的技术和物种不断涌现,广阔天地里的古人传播彼此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但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北方地区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龙山时代,仰韶时代那种和谐社会土崩瓦解。从龙山时代的遗址看,聚落开始构筑坚固的环壕,更大的聚落甚至修建城垣工事,对外防御强邻骚扰,对内凝聚部落人心。北方地区陷入万邦林立的状态,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资料图/中国考古网)

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是什么造成了社会的转变?显然,人口增长是重要的内因。进入龙山时代,可能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农耕社会的核心地带—中原地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农田的产量并不高,粟、黍、菽已经得到充分驯化和种植,而小麦尚在赶来的路上,粮食增产在彼时彼地遇到瓶颈,人口激增带来了强烈的生存压力。各个部落尽力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彼此会为了争夺一块耕地、一块牧场甚至一处水源而发生冲突。

龙山时代的气候也是制造社会动荡的元凶之一。在经历了仰韶时代的温暖后,龙山时代已经处于大暖期的末期,气候变得波动起来,有时还会出现降温事件。气候波动就会带来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激发一些部落的生存危机,求生欲驱使他们对外诉诸暴力,抢夺资源。

最终,气候变化推动了中华大地实现“临门一脚”,从一片乱世迈向了最早的中国。

距今4000年前,不论是中华大地还是欧亚大陆,似乎都正在经历巨大的气候转变。

比如我们谈到的良渚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衰落了;沿着长江上溯,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中上游的宝墩文化都在同一时期衰落。北方的齐家文化在距今3700年前左右走向消亡,更北的辽河流域的文化也差不多同时走向了衰落。只有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在古文化大面积衰落的背景下冉冉升起。

这种巨大的转变,考古学家称之为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原本东西南北如繁星般的各种古文化都黯淡下来,只有中原升起了一轮文化的明月。


《无字史记:基因里隐藏的祖先秘史》

波音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9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龙山时代的繁星是如何陨落的?
“中国”从哪里来?
李学勤:考古学与中国古代文明(下)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聚焦三星堆】夏商周文明一直存在于成都平原‖长久
【三星堆启示录:中国古代史重建应淡化“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