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秦汉)(十五:吴王反叛、功臣的陨落、袁盎遇刺)

公元前154年

吴王反叛:大汉天下的生死棋局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因不满朝廷削藩政策,起兵反叛。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哥哥刘喜的儿子。汉朝建立后,刘喜被封为代王。后来代国被匈奴入侵,刘喜临阵脱逃。刘邦废黜了他的正号。刘濞和他父亲有所不同,为人极其彪悍,而且富有野心,淮南王英布造反时,他担任骑兵将领跟随刘邦平定叛乱,后被封为吴王。

刘濞被封吴王后,积极壮大自己的势力。此时的汉朝还未推行盐铁官营,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吴王就利用吴国靠海的优势,招募亡命之徒煮海水制盐。汉文帝即位后,为取代质量低劣的榆荚半两而铸造四铢半两,废除了盗铸令,允许民间铸造货币。于是吴王开采境内豫章郡铜矿,铸造了大量钱币。依靠贩盐和铸币,吴国财政费用非常富足。吴王的强大引起了汉文帝的警惕。原先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曾试图谋反,但都被汉文帝镇压了下去。朝中大臣贾谊、晁错等人都向汉文帝建议削藩,以免诸侯王威胁朝廷。尽管文帝非常清楚诸侯王的威胁,他也分裂了齐国和淮南国的封地,但一直没有对吴王采取措施。

前165年,吴王儿子刘贤进京朝觐,陪皇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喝酒下棋。刘贤平时性格比较骄横,下棋时与刘启发生了争执,态度很恶劣。刘启拿棋盘打死了刘贤,事后把他的遗体送回了吴国。吴王知道后,愤恨地说:“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吴国下葬呢!”于是又把遗体送到长安下葬。从此之后吴王就以生病为借口,不再到都城朝觐天子。后来吴国派往都城的使者都被朝廷扣押和治罪。吴王越来越害怕,更积极地谋划造反活动。后来吴国有一个使者告诉汉文帝:“因为之前的使者都被朝廷治罪,吴王害怕皇帝杀他,希望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汉文帝就赦免吴国的使者让他们都回去,并赐给吴王拐杖,意思是说皇帝知道他老了,可以不入京朝见。吴王虽然得到了汉文帝的谅解,策划谋反的事暂时搁置了,但仍在国内采取各种举措笼络人心,试图使吴国的百姓都能为他所用。汉景帝继位后,升任御史大夫的晁错上疏《削藩策》,建议利用诸侯王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晁错还多次向景帝强调应该拿实力强大的吴王开刀;因为之前景帝杀子吴王儿子,他一直怀恨在心,文帝赦免他不朝觐天子的罪过后,他越来越骄横,削减吴王的封地宜早不宜迟。

汉景帝时期,诸侯王势力日益壮大,对朝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建议利用诸侯王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消除他们对朝廷的威胁。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削减了赵王、楚王等人的封地。吴王意识到自己也在劫难逃,所以在公元前154年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等六个诸侯国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为了平息叛乱,景帝诛杀晁错,但叛乱并未停止。景帝这才意识到,诸侯王的真正目的并非杀晁错,而是要谋朝篡位,只有采用军事手段才能将叛乱镇压下去。于是景帝任命开国元勋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为太尉,让他领兵东征与叛军作战;同时命令大将军窦婴镇守荥阳,阻断叛军西进。周亚夫出征前,亲自请示景帝,说和吴楚的叛军正面作战很难获胜,希望能够放任他们进攻梁国,等他们的主力被梁王拖住时,再出兵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取胜。景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吴王和楚王发动叛乱后,率军西进入侵了梁国的封地,梁王刘武(汉景帝的亲弟弟)的部队被叛军击败,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被围。梁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援,但周亚夫一直按兵不动。梁王只好向景帝上书,景帝随即下令让周亚夫支援梁王。

周亚夫仍然拒绝服从,但他派出了骑兵断绝了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由于缺乏粮食,叛军屡次向汉军反击,但周亚夫坚守阵地,不肯交战。后来叛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周亚夫却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叛军果然来到了西北,但已经挨饿很久的叛军战斗力减弱,没能攻入汉军阵地。趁叛军撤退时,周亚夫率领精兵追击,大败叛军。叛军兵败后,楚王自杀。吴王逃到了东越,后被东越大杀害,头颅被送给了汉景帝。

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四国的军队发动叛乱后,原本想联合临近的齐国一同起兵。但齐王犹豫不决,最后还是决定坚守城池拒绝参与叛乱,导致都城临淄被叛军围攻。齐王因为无力抵挡叛军的进攻,一边与叛军暗中联系,还曾经表露想投降叛军的意思;另一边又派使者去景帝那里求援。使者从景帝那里回来后,带来了周亚夫击败吴楚联军的消息,而且景帝还传话给齐王,说汉军马上就会来帮他攻打叛军。过了不久,景帝派来的将领栾布、曹奇等率领军队来到齐国,打败了叛军,突破了齐国的包围。叛军兵败后,胶西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赵王原本和匈奴商量好一起出兵反汉的,但匈奴知道吴楚联军被周亚夫打败后,不肯进入汉朝边境。汉景帝派遣将军郦寄前去镇压赵军。郦寄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但一直没能攻克。直到栾布平定了齐地的叛乱,来支援郦寄。最后汉军用水灌的方式攻破了邯郸。最后赵王自杀。

平定七国之乱后,景帝参照贾谊《治安策》的建议,将自己的十三个儿子分封在了吴、楚、赵、齐四国的封地上。原先强大的诸侯国分裂后,势力已经不足以对朝廷构成威胁了。再加上景帝还将诸侯王的行政权、官吏任免权收归了朝廷,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诸侯王再也无力对抗朝廷。

结论:从汉朝建立以来,诸侯王威胁朝廷的问题,从汉景帝平定叛乱后基本得到了解决。

公元前152年

功臣的陨落:周亚夫拜相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请辞,景帝任命车骑将军周亚夫为丞相。

周亚夫之所以能拜相,原因有二:一是生得好,周亚夫的父亲绛侯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早年随高祖刘邦反秦灭楚,吕后死后,又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保住了刘氏的江山。是以文帝视其为肱骨,曾两度出任宰相。周亚夫是次子。当时有个老妇人许负,以善看面相著名。她曾对周亚夫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出人头地,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但你最后会因饥饿而死。”周亚夫听罢笑笑,没当回事,自己是次子之身,怎么可能继承爵位?不想三年之后,长子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的功绩,不忍心就此剥夺了周家爵位,遂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能力最出众的来继承爵位。结果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周亚夫的人生自此开挂了。

其二是干得好。前158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调边将镇守防御。为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御敌。宗正卿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一日文帝前往慰问军士。先经灞上和棘门,这两处守兵见皇上车架来临,都急忙开门迎驾,任皇帝在营内驱驰。周亚夫的营地就显得比较特别,门口的守卫先给皇帝来了个下马威,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令不听皇帝诏令。等通报放行之后,守营士兵还警告文帝随从军营之内不许车马疾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相见。”这番操作下来,文帝不仅没爆怒,还称赞了周亚夫。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周亚夫升了中尉。文帝一直对他欣赏有加,病重弥留之际,还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用周亚夫。”

景帝登基没几年,这个“关键时刻”就来了。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面临七国联合大军,景帝想起老父亲的遗言,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周亚夫只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将贼首刘濞的头颅献给了汉景帝。其风光无限,可想而知。两年后,前任丞相陶青因病隐退,景帝早把他当成心腹肱骨,拜相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周亚夫的命运正是从这一刻开始转折,正如相面老妇所说,此后一路下滑。周亚夫先是惹到了梁王刘武。当年七国之乱时,周亚夫因为兵力有限,制定了舍卒保帅的战略计划,简单来说,就是以梁国为靶子,引楚军前来攻梁,等楚军上钩,他绕道断其后方粮道,以持久战拖住楚军,待楚军人困马乏、粮草用尽之时再一举出击。计划是没问题的,但是梁王不高兴了。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数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就是不发兵。三个月后,叛军倒是退了,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梁子。梁正是谁?景帝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自此后,梁王每到京城面圣,必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搞得太后对他也十分不满。

其实得罪梁王和太后也还不至死,周亚夫最大的问题是他太过骄傲刚正,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起初景帝不太愿意,但经不起窦太后几次三番的唠叨,便说要和大臣商量。身为丞相的周亚夫是群臣之首,当然是景帝议事的第一对象,但周亚夫毫不讲人情,上来就怼:“高祖说过,异姓不得封王,无功不得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誓约。”这话一出,景帝无话可说,感觉自己受了太后和大臣的夹板气。此后又有匈奴将军归降汉朝,景帝想用侯爵之位封赏。周亚夫又出来阻止:“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大怒,斥责他迂腐不可用,照旧封了匈奴人。周亚夫的脾气也上来了,托病请辞,丞相也不干了。

景帝五年,周亚夫之子见他年老,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之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预付工钱,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买国家禁用品,意图造反。景帝派廷尉追查此时,廷尉见周亚夫年老失宠,与他对话也语带嘲讽。一番盘问下来,周亚夫感觉受了奇耻大辱,竟闭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结论:纵观周亚夫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但成也是他,败也是他,性格就是他最终的悲剧。

周亚夫军细柳

公元前150年

袁盎遇刺身亡:谏臣之死

公元前150年,西汉谏臣、楚国丞相袁盎返家途中,在安陵城门外,被梁王刘武派来的刺客刺杀而死。

不久前,袁盎在家中接待了一个刺客,此人也是梁王刘武派来的。这名刺客颇为侠义,他来到关中后,先打听袁盎到底是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于是放弃了刺杀计划,并提醒袁盎要他小心戒备。袁盎内心惊惧,接着他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于是就选在这一天前去占卜问吉凶,结果回家途中在安陵城门遭遇毒手。

袁盎被杀,和他太敢说有关。文帝即位初期,袁盎被任命为中郎(皇帝的近侍官)。当时绛侯周勃诛吕安刘有功,文帝对他十分恭敬,在他面前有些唯唯诺诺。袁盎就曾劝谏过皇帝。后来但凡文帝行为“不合礼法”,他都要出来指责一番。

前157年,景帝继位,提拔自己做太子时的幕僚晁错为内史。晁错和袁盎素来不和,一是文臣相轻,二是晁错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好友、前任丞相申屠嘉。因此两个人基本上属于“王不见王”的状态。

三年之后,吴王刘濞起兵谋反。因袁盎曾在文帝时期受命出任吴国国相,晁错认定袁盎收了刘濞的恩惠,必定知道其预谋,就与下属丞史商议,打算趁机打击袁盎。结果消息走漏,袁盎赶紧先发制人,面见景帝,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诛晁错、清君侧’,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消除叛乱。”景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竟把晁错斩杀,随后封周亚夫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让他秘密出使吴国。

另一边,吴王听闻袁盎前来,打算“策反”他,提出任命袁盎为领军,袁盎一口回绝。吴王便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将袁盎围困在军中。不料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曾经是袁盎的从史,因私通婢女,畏罪潜逃。他被抓捕归案之后,袁盎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把婢女赐给了他,还让他当从史。这人知恩图报,就变卖了随身财物,灌醉了守城的士兵,趁着夜色,割开营帐,救出袁盎。袁盎得救后,步行了七八里,天亮时,遇到了梁国的骑兵,这才借马逃离了吴地,将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给了景帝。

经过这次九死一生的旅途,加上又除掉了竞争对手晁错。袁盎彻底成为景帝的心腹,被任为楚相。“外派出差”也毫不影响景帝向他问计问策,而他也再次发挥了“敢说”的特质,从而招来了杀身之祸。前151年,景帝因听信谗言、猜忌当时的太子刘荣母子,产生了废黜刘荣、另立太子的想法。当时有一个大热门的人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窦太后当然希望爱子能够继承皇位,毕竟孙子再亲也是隔代亲。但是当时朝中一众大臣以丞相周亚夫为首,极力劝阻景帝,周亚夫先是劝阻景帝不要废黜刘荣,后来又说出了“高祖定下父子相传的规矩,陛下传于兄弟,就是违背祖制”这样的话。景帝犹豫不决,于是派人到楚国问计于袁盎。结果袁盎和周亚夫的观点如出一辙,认为就算废刘荣,也万不可立兄弟。景帝一见心腹、肱骨都这么说,也就作罢了。

消息传到窦太后和梁王刘武那里,结果可想而知。刘武当时已经结交了天下才能之士,把他们豢养在梁园里,其中有两个人以诡诈闻名——公孙诡和羊胜。这两人给刘武出了个报复的办法——刺杀。结果袁盎命丧黄泉。

结论:袁盎死后,景帝追查此事,问罪于刘武。刘武惊惧,赴京请罪,得到景帝原谅后,再不敢动夺储位之心。由此汉朝安稳,为景帝的治世打下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十九)吴楚七国之乱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前154年1月17日,西汉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
七王之乱--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二十八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 《周亚夫的将道》
汉代之谜(12)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晁错死的究竟冤不冤?
法家晁错被他学生汉景帝当街腰斩,虽然悲惨,却死的很有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