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国之乱”应能避免

作者 宋玉山

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震惊朝野,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过去,都是诸侯之间相互攻打,而这一次,是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攻击中央政府。对这一事件,史学界一般认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之间长期矛盾的爆发。然而,通过读《汉书》,笔者却认为,如果处置得当,这次“七国之乱”,是应该能够避免的。

《汉书》记载,“七国之乱”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是吴王刘濞。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的儿子。刘仲怯弱无能,他的儿子刘濞却是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刘邦平定黥布叛乱之后,觉得吴地一带民风强悍,需要一个能力强的诸侯王镇守,而他的儿子们年龄还小,于是,封侄子刘濞为吴王。刘濞当时二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

《汉书》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之后,盯着他的脸看了半天,说:“你有反叛之相”。刘邦后悔不该封他,但又不好收回成命,于是拍着刘濞的后背说:“五十年以后,东南会有反叛之乱,难道会是你吗?天下刘姓是一家,你可千万不要造反啊!”刘濞诚惶诚恐地说:“我不敢”。

其实,刘邦哪里有这么大的神通,能预知五十年以后的事情,刘邦如果真的能掐会算,那他的儿子们就不会被吕后杀得七零八落了。再说,刘邦又不是第一次见刘濞,刘濞如果真有反相,不早就看出来了吗?所以,笔者认为,这是后人杜撰的,目的是表明刘濞造反的必然性,但这恰恰是欲盖弥彰。

在汉惠帝和吕后统治时期,尽管宫廷斗争风云变幻,刘濞却并未参与,而是专心治理吴地,使吴地很快富足起来。

到了汉文帝时期,刘濞和朝廷的关系仍然很好,不仅他经常进京朝见,还常派他的太子到京城走动。他的太子和皇太子刘启年龄相仿,经常在一块喝酒下棋,关系十分融洽。不料,就在这和睦的气氛中,突然发生了祸端。

有一次,刘启与刘濞太子又在一块下棋,因为棋路发生了争执。两人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意气用事,互不相让,越吵越凶。刘启一时性起,抓起棋盘,砸向刘濞太子的脑袋,竟然把他砸死了。人命关天,非同小可,但刘启是皇太子,身份特殊,并没有受到责罚。朝廷把刘濞太子的尸体送回了吴国。

刘濞见自己的爱子惨遭横祸,进京时活蹦乱跳,回来却成了一具僵尸,心中自然悲痛愤恨,恼怒地说:“天下刘姓是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归葬吴地”。

刘濞拒绝接受尸体,表现出他内心的强烈不满。朝廷只好又把尸体拉回去,安葬在京城。刘濞从此称病不再去朝见皇帝,只是派使者去应付。

汉文帝觉得是自己儿子惹的祸,并不计较,还特颁诏令说,吴王老了,可以不到京城朝见天子,并赏赐给刘濞手杖和凭几。汉文帝对刘濞采取了怀柔政策,又派自己信任的大臣袁盎去担任吴国丞相。袁盎是有名的才子,经常劝慰刘濞,刘濞对他很尊敬。所以,在汉文帝时期,吴国与朝廷相安无事。

汉景帝登基以后,很想有一番作为。他最宠信的大臣晁错进言道:“当初,高祖为了便于统治天下,封了一些王,这不利于中央统一管理,应当削减他们的封地。特别是吴王,因为儿子的原因,多年不来朝见。先帝宽容他,本应当改过自新,他却利用富饶之地,收留亡命之徒,图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可能会反;不削减,最终也会反”。

其实,晁错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削减他的封地,可能会逼他造反;不削减,他可能不会反。因为刘濞虽然对朝廷有怨恨,但几十年过去了,他都没有反。如今已是六十二岁高龄了,如果再等上几年,他即便想反,年龄也不允许了,“七国之乱”自然可以避免。

晁错主张削藩,并不是第一次了,早在汉文帝时期,他就多次上书,建议消除诸侯王势力。晁错的意见,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有利的,但当时条件不具备,所以汉文帝并未采纳。如今汉景帝却听从了,他找借口削了楚国一个郡、赵国一个郡、胶西国六个县,还打算削减吴国两个郡。“削藩令”一下,各诸侯王都惶恐不安。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专门从老家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就损害诸侯的利益,疏远人家的骨肉,大家都怨恨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晁错回答:“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宁”。晁错父亲哭着说:“刘家天下是安宁了,可我们晁家却危险了”。回去之后,晁错父亲服毒自杀了。这老先生还真有先见之明。

吴王刘濞见汉景帝对他下手了,他总共只有三个郡,被削去两个,难以接受,又担心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新仇加旧恨,终于爆发了。他知道,凭他一国之力,是难以与中央政府对抗的,便联络了同被削地的楚国、赵国和齐国的几个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举兵造反了。

“七国之乱”消息传来,汉景帝有些惊慌。晁错劝他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汉景帝没有听从。大臣袁盎对汉景帝说:“如今之计,只有杀了晁错,赦免七国之罪,恢复封地,这样,叛乱自会平息”。

景帝沉默了很长时间,说:“我不会因为爱一人而拒绝天下的”。十几天以后,丞相青翟、廷尉张欧等人,上奏弹劾晁错,说晁错建议皇上御驾亲征,是存心不良,应当处死。汉景帝终于下了决心,下令将晁错腰斩于街市,并诛杀了他全家。

依笔者看来,汉景帝杀晁错,并不完全是由于袁盎进言,袁盎进言十几天以后,晁错才被杀,显然汉景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汉景帝同意袁盎的建议,赦免七国之罪,恢复封地,表明景帝对削藩操之过急心有悔意,因而对晁错心怀不满。

晁错在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就跟随他,汉景帝登基不久,就提拔他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晁错曾经损坏过高祖庙的围墙,按律当斩,景帝却把他包庇下来,以至于把丞相申屠嘉都气死了,可见对他宠信之深,如今却狠心把他杀了,而且处以腰斩酷刑,说明此时对他十分怨恨。汉景帝杀晁错,并不单纯是为了平息“七国之乱”,不然的话,杀晁错一人就可以了,何必杀他全家?诛杀其全家,其实是为了泄愤,他怨恨晁错误导了自己。

汉景帝杀了晁错,便派袁盎为使者,去劝刘濞退兵。刘濞知道履水难收,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肯罢兵,反而将袁盎扣留,要他帮助自己。袁盎不从,刘濞就派了一个校尉,带领五百士兵看守他,如果袁盎再不答应,就要杀掉他。

袁盎当年担任吴国丞相的时候,有个下属与袁盎的婢女有私情。袁盎并不追究,装作不知。后来下属知道事情泄露,吓得逃跑了。袁盎亲自把他追回来,并把婢女赐给了他,下属感激不尽。此时,下属恰巧担任围困袁盎的校尉,见袁盎有难,便决定报恩,趁夜色把袁盎放跑了。袁盎当年的宽宏大量,换来了今天的性命。

袁盎逃回去,报告了汉景帝。汉景帝见劝抚不成,只有武力平叛这一条路了,于是调兵遣将,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军平定了“七国之乱”。

俗话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即便是应该做的事情,也要顺势而为,不能操之过急。汉文帝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容忍了刘濞几十年,刘濞始终没有叛乱。如果汉景帝也懂得这个道理,再容忍他几年,还会有“七国之乱”吗?

“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最大的一次诸侯王叛乱。人们都知道,是周亚夫率军平定了叛乱。可从《汉书》记载来看,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在平叛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看《新视角读(汉书)》之三十六,平叛首功是梁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知杀晁错也无法阻止叛乱,汉景帝为何还要将晁错腰斩于市?
浅谈晁错被汉景帝腰斩的真正原因:非景帝想杀,实乃是百官想杀
汉景帝如此薄情寡义,能够杀师灭子,为何还能成为圣君?
阳谋前事:刘启没有下赢的那盘棋
晁错之死——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十九)吴楚七国之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