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国 战国七雄 服胡骑射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一)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至赵武灵王时期,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一、赵成子——赵衰[cuī]

嬴姓,赵氏,字子余。亦称孟子余。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造父的后代。

公元前656年起跟随晋文公重耳19年流亡生涯,在流亡途中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前637年,晋文公回国,赵衰任上卿,封原地。前632年,赵衰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奠定晋国盟主地位。

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儿子赵盾(即赵宣子)继位。

二、赵宣子——赵盾

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

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

赵盾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三、赵庄子——赵朔

嬴姓,赵氏,名朔,谥号为“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

公元前601年,赵盾死后,将赵氏公族大夫之位让给赵姬之子赵括。赵括继任赵氏宗主之位。但是赵括跟其兄赵同都是没有德行,全族的希望都放在赵朔身上,所以赵朔很快便成为卿。其后晋国大夫胥克有蛊疾,郤缺主理政务。其后,废胥克,使赵朔为下军副帅。

前597年,荀林父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军与楚国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即泌城之战)。荀林父将中军,士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为副。

赵朔死于何时,不详。前589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

总之,赵朔死于赵同、赵括被杀之前,属于正常死亡。“赵氏孤儿”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为司马迁作《史记》时采取的战国传说。

四、赵文子——赵武

嬴姓,赵氏,名武,又称赵文子、赵孟,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戏剧《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 春秋时晋国卿大夫

出生世卿大族,幼年时其母亲与叔公不和,就跟随母移居到宫中居住。后来发生下宫之难,赵氏被灭族,就赵武一个人活了下来。

公元前573年,晋悼公封赵武为卿大夫。公元前548年,因为范宣子执政,晋国休养生息,放弃征战

晋与楚分别称霸一方,中原地区迎来和平。赵武秉承晋悼公遗志,主持朝政,尽管有韩起、魏舒的全力辅佐,却难以改变现状。平公的荒诞、公室的腐朽、卿大夫世家的强横都令赵武厌倦。

前541年冬天,当一切农务已经结束,晋平公领诸卿大夫举行祭祀(烝祭,祭祀后稷)。然后平公领诸姬大臣祭祀唐叔虞、曲沃桓叔等先贤。而赵武离开喧嚣的晋宗庙,带着寥寥的几个嬴姓族人往南阳(今河南获嘉县境),祭拜伯益、造父。

男丁的稀缺更使赵武回忆起曾经那个家盛族大的赵氏,勾起幼年那惨不忍睹的往事,回忆起楼婴被驱逐;母亲赵姬的构陷;原同、屏括的被杀;族人几被残杀殆尽,封地被剥夺……这些年呕心沥血的赵文子为晋国的稳定与强盛付出了太多,然而平公的年少不管朝事;晋国的潜在危机;郑、卫、宋等的繁杂事务,一系列的政务几乎熬干了他的精力。

于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终。

五、赵景子——赵成

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六卿之一。

他是赵武之子、赵简子之父。公元前541年,赵武身故,赵成进入六卿,为中军佐。公元前527年便不幸早逝,其子赵鞅入六卿,是为赵简子。

六、赵简子——赵鞅

春秋末年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

赵鞅的祖父赵武是“下宫之役”中落难的赵氏孤儿,父亲赵成曾任上将军。赵鞅大约在30岁左右时袭爵位为晋国卿。

前517年,周室发生了王子朝之乱,赵鞅奉命平息王子朝之乱而定敬王于成周(今河南洛阳),合诸侯之兵戍周十年。又因他勤王有功,周敬王准许他为王室命卿。前513年,赵鞅铸刑鼎将当年范宣子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此为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这一法典的公布,博得晋国大多数新兴势力的支持,扩大了赵氏势力和影响。

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赵鞅在军事上讨伐晋国腐朽势力的同时,在经济、政治、思想各个领域也向旧的宗法制度发起猛烈冲击,严重动摇和瓦解了奴隶制的基础,加速了晋国封建化的进程,其影响甚至波及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赵鞅继位之初,赵氏家族已处于存亡绝续的关头。由于赵鞅采取了卓有成效的革新措施,使赵宗室的势力迅速增强。赵襄子正是在继承其父改革的基础上,争取民心,任用贤臣,虚心纳谏,终于同韩、魏一起灭了“贪愎好利”的智氏,才有晋静公二年“灭晋后而三分其地”的结果。

七、赵襄子——赵毋恤

嬴姓,赵氏,名毋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实际创始人。

赵襄子继承父业后,利用其姐姐是代王夫人的姻亲关系,在酒宴上安排下埋伏陷阱,让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当时还属于晋国)

简子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瑶取而代之。智伯为晋国正卿后,竭力发展自家势力,很快成为智、赵氏、韩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家族。

权力的膨胀,助长了智伯独吞晋国之心。(当时晋国已由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卿掌控)他假借晋侯之命,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赵、韩、魏三卿各家索取一个万户之邑。韩康子、魏桓子明知这是智伯意在削弱别家,但不敢与之争锋,如数交出。 赵襄子却不愿俯首智伯,加之往日与他有隙,便非常坚决地回绝了他,智伯见韩、魏两卿拱手献地,而赵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加上新仇旧恨的催化,遂自己亲任元帅,挟韩、魏两家出兵攻赵。

襄子清醒地知道,以赵氏之力与三家对抗,众寡悬殊,独木难支,遂按父亲临终之嘱,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以地利之险,克敌疲之短,相机再战。(晋阳之战) 智伯率三家之军兵困晋阳后,襄子凭地险与人和的优势,与敌周旋一年有余。到达夏季洪水季节,智伯准备水灌晋阳,襄子关键时刻,命人趁夜黑风高潜入韩、魏两营,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他们与赵氏结盟,并趁智伯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消灭了智氏,还共分其地。

这是赵襄子的第二次绝地反弹,在襄子的精心策划下,让原来的同盟反戈,使得智伯腹背受敌,落了个身败名裂,祸及九族的下场。连自己的颅骨都沦为别人的酒器。由此,晋国四卿之争,变为三卿鼎足之势,赵氏则在赵襄子的领导下,力挽狂澜,消灭了必欲灭己的智伯,壮大了自家的势力,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八、赵恒子——赵嘉

中国战国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为赵襄子之子。

赵襄子死后赵献子即位,赵桓子驱逐赵献子自立,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在位一年就去世了。

赵嘉死后,谥号“桓子”。国人认为桓子即位不是襄子赵毋恤的本意,就杀掉了他的儿子迎立赵献子(赵浣)。

九、赵献侯——赵浣

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领袖

赵襄子认为自己得到嫡兄赵伯鲁的嗣位违反宗法,希望把继承权还归赵伯鲁一系,于是立赵浣为储。浣即位后,都城在中牟(今河南鹤壁),代郡(今河北蔚县)的赵桓子驱逐赵献侯,在代自立为君。

一年后,赵桓子卒,国人杀桓子之子,赵浣重新即位。死后谥为赵献子,尔后其子赵烈侯称侯,追谥其父为赵献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国当初就剩下一个孤儿了 赵国又是怎么成为战国七雄的儿
“赵氏孤儿”考辩
赵氏孤儿扑朔迷离,典出何处?
赵氏孤儿的传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转】
赵氏孤儿的故事简介
赵氏孤儿在《史记》《左传》中说法不同,司马迁和孔子谁更可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