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海战役中的没良心炮,到底是什么炮?不要被冯小刚、徐克骗了

大概从《大决战 淮海战役》起,“飞雷炮”“开始出现在影视剧中,其后,在各类战争影视剧中频繁出镜,很是”火“了起来。《大决战》之后的影视剧中,一排汽油桶斜摆在我军阵地上,粗粗的口径,让人看着恐怖,我军官兵点燃导火索,一排”飞雷“从汽油桶中窜出,轰得对面敌人哭爹喊妈,敌军阵地一片火海。剧中,导演们还有意无意地向观众剧透这叫”没良心炮”。一些自媒体也是努力蹭热度,火上浇油,把“飞雷炮”吹得神乎其神。

除了《大决战》比较严谨,其余绝大部分影视剧,对于该炮的用法,完全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这其中,做得最过分的就数冯小刚的《集结号》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太多的影视和文章如此这般的照葫芦画瓢,越传越离谱,让不明所以的人很容易就得出这么一个观点:解放军拥有一款操作简单威力强大的没良心神器,所以国军的失败是情有可原。

先从李文斯炮说起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重武器不多,特别是一野、二野的部队缺乏火炮。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官兵们创造了一种令人丧胆的武器——用汽油桶做炮管的炸药包发射器。这种又称炸药抛射筒的武器的主体就是一个空汽油桶,在其内填充发射药后,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150-200米的距离上。

飞雷筒与迫击炮的发射原理差不多,但这不等于说它就完全等同于迫击炮,二者还是有着很大不同的。第一个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即飞雷筒的筒身就是那么薄薄的一层铁皮,没有迫击炮的炮筒那么坚固耐压,也没有专用的底座板承受那巨大的后坐力。那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飞雷筒显然是借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军李文斯炮深埋地下的发射方法,因而较好地解决了发射筒筒身的耐压与后坐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远征军第80师第318步兵团使用李文斯抛射炮,下同。

李文斯抛射炮因其发明者而得名,最早是在一战期间由英国的李文斯上尉研制出来。从1916年开始到30年代中期,它一直是各国列强最主要的化学战武器之一。这种武器由粗大的通气管改造、焊接而成,弹丸则是装满易燃油料的3加仑油桶。使用时,抛射炮可以将弹丸投射出180多米,落地爆炸后内装油料可以被撒布在相当大的一块面积上引燃,综合效果超过了当时的喷火器。

挖坑后摆放,注意李文斯炮还有一个特制的底座。

填埋发射筒空隙

塞入发射药

再塞入汽油桶

轰击效果

发射后取出炮筒,准备下次再战

李文斯抛射炮,一战时除了发射燃烧弹,还被用来发射毒气弹。一战后,民国的各路军阀也引进过,不过大都是当作大口径迫击炮使用。淞沪抗战时李文斯炮有参战记录,但是未能找到历史影像。

怪异的“棒棒炮”和凶悍的“没良心炮”

人民军队自建军那天起,就处于敌强我弱的严酷战争环境,面对的是火力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因而,我军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拥有数不尽的大炮、打不完的炮弹。可这毕竟只是个梦想,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提高解放军的进攻威力,还得靠些土办法。

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使用的土制武器之一是榆木大炮,使用黑火药做发射药。从下图实物就可看出,虽然主要用料是榆木,可它的里面填有铸铁做的炮管,外面还有一道一道密密的铁箍。再看它的筒壁的厚度,比冯小刚的汽油桶是不是厚了许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发射时炸膛。

除了榆木大炮,根据地的军民在对日伪军作战时,很早就知道利用物理上的反作用力原理,使用火药翻板抛射石块和地雷杀伤日伪军。用于抛投炸药包的利器,棒棒炮要早于没良心炮先发明出来。

当时,我军攻击日伪据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大威力重武器,无法击毁敌坚固的炮楼碉堡。根据这一情况,我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发明了迫击炮抛射炸药的方法,使迫击炮威力大增。

“棒棒炮”的抛射原理与我们燃放的爆竹“二踢脚”类似,都是利用反作用力抛射。其制作比较简单,只需制作迫击炮的炸药杆,用去掉引信的迫击炮弹抛射,不用单独准备抛射药。炸药杆是一根直径接近所配用的迫击炮口径(一般为60mm或82mm)的木棍,在其头部围绕捆扎炸药包,并在炸药包上安装导火索和雷管。捆扎好的炸药包为圆柱形,有的头部做成圆锥形以减小空气阻力。其直径大大超过迫击炮口径,装药量一般为5~8公斤,威力大大超过同口径的迫击炮弹。炸药杆的长度以木杆部分能被迫击炮炮膛容纳并略有富余为宜。木杆最好使用木质较硬的木材, 如柏木。

棒棒炮与没良心炮同框

“棒棒炮”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首先将迫击炮改为拉发击发方式,然后将迫击炮弹弹尾旋下,安装附加药包后装入炮膛,再将炸药杆装入炮膛。击发时先将炸药杆上的导火索点燃或用拉火管拉燃,再击发迫击炮,弹尾中的基本药管和附加药包产生的火药燃气将炸药杆推出炮膛。炸药杆抵达目标后,导火索燃尽, 炸药包爆炸。

炸药杆发射出去后,因弹尾未与炸药杆连接而留在炮膛内,需将炮筒倒过来倒出弹尾。有时因木质不好还有些碎木屑残留在炮膛内,这时还需要擦拭炮膛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发射,因此射速很慢,平均每3分钟才能打1发。华野部队对炸药杆进行了改进,将炸药杆安置于取下引信和弹体内炸药的迫击炮弹体内,击发时一起打出。这样就不再需要分别装填弹尾和炸药杆,也不用再倒出弹尾和擦拭炮膛,同时对密闭火药燃气亦有利,射速和精度有一定提高。

棒棒炮需要依托迫击炮发射,我军不仅缺迫击炮,迫击炮弹也缺,因而,“没良心炮”应运而生。

1947年8月晋东南战役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攻打山西解县(这地方出过一位大人物,关二爷),对我军威胁最大的就是在城门口的几座炮楼。

11旅工兵连连长聂佩璋接到上级任务,负责炸掉这几个炮楼。然而,工兵连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无法靠近炮楼,组织的敢死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也仅仅炸掉了一个炮楼。由于炮楼的阻隔,大部队的进攻还是失利了。

战后,聂佩璋意识到如果以后还是这样让战士们抱着炸药包往上硬冲,用不了几次,工兵连就会打光。

聂佩璋年轻时在东北讲武堂学习过工兵知识,掌握了炸药包抛射器等工兵设备的制造原理,曾在东北军铁甲部队任过大队长,精通装甲、工兵技术,擅长爆破。他在东北军中见过李文斯炮,抗战时围困沁源时就利用火药翻板制作过抛石机攻击过日伪军。于是,聂佩璋和连里的战士白孝基、张天星、高文魁等人在一起研究,把石头换成炸药包,第一种炸药抛射筒发明了出来——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朝向目标倾斜着的筒状深坑,在坑底放置用于推送炸药包的黑火药,火药上面安放用于爆破目标的炸药包,利用火药的推力将炸药包抛射到目标点引爆。

但是挖这样一个抛射坑费时费力,坑壁直径、药室容积、倾斜角度等很难把握,且只能发射一次,不符合实战要求。很快,聂佩璋找来汽油桶和枣树板,叮叮当当鼓捣起来。口径300毫米、长900毫米的改进板“没良心炮”诞生了。

月底,我军二打解县时,没良心炮第一次投入战斗,城墙和炮楼被抛射的炸药包炸毁,敌军给炸懵了,主攻部队几乎没什么损失就解放了解县。

操作“没良心炮”没那么简单

李文斯炮是由一根内径203毫米的滑膛钢管制成,底部封死并呈圆球形,并配有一个圆形底座。从上面的图中就能看出,两种发射方式下,一种炮管基本全埋,一种也是要把底座连同炮管底部用土埋起来,其目的就是要用大地来抵消强大的后座力和膛压。

没良心炮使用的汽油桶有300毫米和500毫米口径的,这么薄薄的一层铁皮,就往那儿一架,底部也没支撑,谷子地和少剑波就不怕把自己个儿给炸了吗?

下面一段摘自网络,不知真假:

“我有责任,当年进入集结号美术组时,我才刚毕业,经验不足。关于没良心炮那时没有多少资料好查,剧本上写着这东西的用途,但没写样式。东北选景时,于列车上在冯导口述下,我画了一小段狙击战的分镜,里面提到没良心炮,我不知道那是啥玩意,美术主任告诉我是一种装在汽油桶里发射的炸药包,当时时间紧急没多想,就理解为一种类似迫击炮的结构,画成装在支架上的油桶。后来因为别的美术工作繁杂,也没有谁去细究这个,这稿分镜就拿去给韩国特效部门做后期参考了。于是就有了电影里的场面(毕竟炮架起一排发射的场面在拍摄角度看比较好看,要是埋在土里发射估计这段直接就会被导演毙了,观众也看不懂),而林海雪原我猜徐老头大概也是没细想,直接抄了集结号里的样子,结果搞成这个样子。”

为了电影视觉效果,两位大导演违反了物理原理

没良心炮分为4部分,一个是发射桶,可以用木桶,当然汽油桶最佳,同时用铁箍或铁丝加固;一个是发射药,一般使用黑火药;一个是隔离板,作用是隔离发射药和炸药包,防止殉爆,可以是稍小于汽油桶内径的木板,也可以用一层湿土;最后一个是用于抛射轰炸敌人的炸药包。

发射时,需要根据距离计算好发射药的装药量、发射角度、导火索的长度(发射药和炸药包),然后再根据计算好的角度去挖好能放进没良心炮的斜土坑,摆上汽油桶,依次放入发射药、隔板、炸药包,接好导火索。最后,用土填埋汽油桶与土坑的空隙,目的就是用大地吸收巨大的后座力和膛压。

冯小刚这样摆弄汽油桶,糊弄小孩子呢。钢盔的事就不提了,解放军那会戴钢盔的要么是炮兵,要么是机枪手,具体可看我之前关于我军钢盔发展的文章。

解放战争时期,也只有一野、二野的部队有使用“没良心炮”,而炮兵火力强大的三野、四野都没有使用没良心炮的记录。威力这么强大的一款武器,为何未能推广到三野、四野部队,而且解放后也未在解放军部队中列装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射程不足,仅仅只有150米至200米;

2、精度不准,只能依靠估算装药量和发射角度,精度自然没准头。也因此,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操作没良心炮,这需要专门训练的工兵。像谷子地那种步兵直接玩没良心炮,也只有冯小刚能想到;

3、敌前构筑发射阵地,费时费力,容易遭敌炮兵和步兵火力袭击。由于需前至敌前200米挖掘土坑,如果敌人顽强,也容易被敌步兵打反冲击。我军使用没良心跑最成功的战例是在双堆集,此时经前期激战,国民党军已无力再战,只是躲在用汽车构筑的堡垒后方,因而我军得以摆下180门没良心炮,20分钟内三轮交替齐射,发射了1万公斤炸药,将敌阵地摧毁,接着步兵冲锋,一举消灭黄维兵团;

4、由于要先挖土坑,方向固定,因而只适合攻坚,对付移动中的敌坦克、步兵没多大效果;

5、容易发生殉爆,炸到自己。一个是隔板密封不严,发射药爆炸引爆炸药包,另一个是发射药和炸药包分别点燃导火索,由于计算失误或者导火索燃烧速度不同,发射药还没点燃炸药包先炸了。或者发射药装少了,炸药包没抛远就炸了......正因为此,往往把炸药包的导火索留得长长的,发射落地后还需要燃烧一会才能爆炸。

这样发射炸药包,还没发射出去,汽油桶就炸裂开了,炸药包只能原地爆炸。

战史中,无论是没良心炮还是棒棒炮都发生过多次炸膛事故。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工兵团长、华野特种兵纵队参谋长韩连生在特纵工兵团指导棒棒炮试验时发生爆炸,韩连生、工兵团副团长刘金山等8人牺牲。围攻黄维兵团的战斗中,中野9纵攻击马围子时,78团2连还没等棒棒炮抛射的炸药包爆炸就发起冲击,结果遭到己方抛射药包的杀伤,导致冲击受挫。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时,1951年5月21日,63军189师566团(即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晋察冀老六团)奉命掩护军主力撤退,打完小理山阻击战后,却被穿插的英29旅断了退路。朱彪团长命令工兵连临时制作了三门没良心炮,几声巨响过后,英军直接被炸懵,半个小时都不敢开一枪,566团得以从容突围。然而,使用该炮的副班长王文礼等7名战士却不幸因炸膛而牺牲。

没良心炮的正确打开方式。

淮海战役前,中原野战军全军只有四纵有野炮2门;除此之外,中野有山炮42门,炮弹200余发;步兵炮只有4门,炮弹只有10余发;207门迫击炮,平均每炮只有1发多炮弹。中野的弹药都要从华北几经辗转才能运来,补给极为困难。华野的情况要好一些,不仅火炮多,小口径炮弹也较充足,缺的是大口径炮弹。

也正因为此,像东野攻击锦州摆下900门大口径大炮的情况在中野是不存在的。为了解决重火力不足的困难,我军指战员群策群力,发明出没良心炮。三大战役后,我军重火力装备得到了极大改善,也因此,棒棒炮和没良心炮很快就成为了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汽油桶做的飞雷炮为何不炸膛?
历史上的没良心炮,炸得敌人魂飞魄散
异曲同工:中国没良心炮到叙利亚煤气罐大炮,炸药抛射器的演变
志愿军对英军使用没良心炮,英军被炸懵:中国军队射来大口径炮弹
“没良心炮”究竟有多厉害?精度没谱且时常炸膛,7名志愿军牺牲
著名的“没良心”炮,威力巨大,但实际上难堪大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