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美国陆军的“轻型坦克”需求(完)

“分布式”作战这个着眼点

作为网络中心战在陆战领域的延伸,为了落实“分布式作战”概念,美国陆军装备领域的针对性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战“能力组件”的普及和“下一代网络”(NaN)研发。另一个就是对MPF可空投性能的强调。在现役C4ISR系统的基础上,美军计划到2020年建成由陆军“陆战网”、海军“部队网”和空军“星座网”组成的全球信息栅格(GIG,即美军的军用互联网,该计划最初于1998年提出),从而将美军各军兵种的信息系统装备进一步融合成一个网控全军、完全一体化的“内聚式”大系统,实现C4ISR系统与火力杀伤(Kill)系统的无缝融合,使美军具备完全成熟的C4KISR能力,即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以全球信息栅格为基础,美军于2011年12月又提出建设将各层级、各领域信息系统、网络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完全有机融合的“联合信息环境”(JIE)计划。美国陆军2004年开始建设的“陆战网”涵盖陆军所有现役和在研的网络系统、基础架构、通信系统和应用系统,使从军事支援基地到前方部署部队的所有陆军网络都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可将作战指令即时传达至各作战单元,各作战单元也可随时向上级报告战场态势,并与兄弟部队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使陆军整体作战力量实现全球范围的高度一体化。美国陆军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增量”1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是美国陆军实现一体化的关键装备。WINT“增量”1已于2004―2012年在全陆军进行了部署;后来为提高网络安全发展了升级版“增量”1b;具备初始“动中通”能力的“增量”2已于2015年6月获批进行全速生产和列装,到2017年年中已经过网络集成鉴定(NIE)形成的“能力组件”,列装了8个师部和14个旅战斗队;具备全面“动中通”能力的“增量”3仍在研发中,“增量”3原计划于2014财年列装,一再推迟后只能继续推迟下去。WIN-T是美国陆军研发的新一代综合通信网络,它采用商用技术,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传输话音、数据、视频等信息,是陆军战场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为战场上的各部队提供大容量和高机动性的通信能力。不过,由于存在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在作战条件下运行、不便运输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网络安全方面存在大量漏洞等问题,美国陆军参谋长米勒于2017年6月决定对WIN-T进行为期4~6周的严格评审,美国国会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则决定在《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将WIN-T的采办、研发、试验和鉴定经费削减4.48亿美元。

美国陆军2017年9月透露,由于陆军部队现役网络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导致互操作性、安全性低及维护低效等问题,陆军计划于2018―2019年升级全陆军(陆军部队及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约400支部队的任务指挥网络的所有软硬件,以精简网络设置、改善网络维护、减少培训内容、简化后勤保障、降低士兵负担。具体策略是将十几个任务指挥网络的软硬件版本合并为单一标准,使所有部队均使用软件程序版本相同、外观与感觉相同的通用软硬件集合,实现基层部队网络软硬件的标准化,这意味着士兵在内部不同梯队调动或转移至新的工作地点时,都无需再接受培训就能自如应用网络。此次精简计划涵盖的系统包括作战指挥通用服务(BCCS)服务器、未来指挥所(CPOF)软件与用户笔记本电脑、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A)、联合作战指挥平台(JBC-P)、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及其他系统。它们目前主要在指挥所或作战中心环境用于管理任务使命和作战,控制着通用作战图、火力任务、后勤跟踪与感知、态势感知数据等。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第二战斗旅的士兵正在使用“奈特勇士”进行通信。STARNet和NaN将使用标准化的地图、信息和图标,带来从智能手机到车辆到指挥所的统一的、熟悉的体验。根据最新资料报道,美国陆军在2016―2020财年的建设目标是,吸取最新网络“能力组件”在部署使用期间的经验教训,建立无缝的、融合式的、可靠性高的、操作简便的一体化网络“星状网”(即“简化的战术陆军可靠网络”的英文缩写STARNet的意译),说明“陆战网”计划正在与时俱进地向“星状网”过渡。“星状网”将使用标准化地图、信息格式和图标,还将能减轻网络系统的能耗负担,并能利用无线技术对指挥所进行快速搭建和拆卸。2020财年及以后,美国陆军计划开发“下一代网络”(NaN)。NaN将利用超前技术“增强战术赛博作战能力,添加各种动态频谱通路以增加带宽,配备数字助理装置,用于提供所需信息,对复杂战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了简化战术网络,NaN将少用“人员对人员”通信方式,多用“机器对机器”数字助理通信方式……不过,网络战“能力组件”的普及和“下一代网络”(NaN)研发仅仅是陆地战场上“分布式作战”能力的神经系统,只有将这些神经与匹配的杀伤系统平台联接起来“分布式作战”能力才是有意义的。这就可以解释了美国陆军为什么会在MPF项目中强调可空投性能。

第82空降师的窘境与强调网络战能力的SAICMPF方案

由于不难理解的原因,基于网络战能力的空降部队将在“分布式作战”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所以MPF项目强调可空投性能的意图并不模糊。对此,仅仅看一看大名鼎鼎的美陆军第82空降师如今的窘境便一目了然。近期,美国陆军正式向海军陆战队借用了一批轻型装甲车(有消息说这次借用的装甲车是LAV-25A2轮式装甲车),装备第82空降师第1旅战斗队第68装甲团第四营,用以增强空降部队的装甲火力,强大的美国陆军何以沦落到向海军陆战队借用装甲车?这其中的奥妙。直到1996年美国陆军宣布退役M551空降坦克之前,隶属于第82空降师的第68装甲团第四营一直是美国陆军唯一的空降坦克部队。M551退役后,美军空降部队再也没有装备类似的装甲作战平台。然而在高强度地面作战有可能回归的背景下,面对俄罗斯同行,完全失去了装甲技术装备能力的第82空降师实际上只是“空降步兵师”,很可能被装备BTR、BMP装甲车上的俄罗斯军队击败。也正因为如此,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这次选择借用海军陆战队的 LAV-25A2,也是无奈中的选择,权宜之计罢了。美国陆军通过测试发现,他们可以在C-17重型运输机内装载4辆LAV25,并进行空投,这就使其成为五角大楼库存武器中唯一装备有大于12.7毫米口径火力并拥有可空投能力的装甲作战平台,装备第82空降师后,将大大增强其作战能力。LAV-25有3名乘员,后方可装载6名步兵。装备有一门25毫米“大毒蛇”机关炮,以及两挺7.62毫米机枪,最高时速100千米/小时,海军陆战队的这些车辆在2000年前后改进到了A2标准,增加了热夜视仪,激光测距仪以及改进后的装甲防护,可抵御14.5毫米以下的动能弹药攻击。不过终究是权宜之计,LAV-25A2只是相对的改善了第82空降师的装备状况,拥有可空投性能的MPF才是题中的应有之意。

打造一批能够提供步兵旅级战斗队(IBCT)强大且精确的火力支持、具备充足的防护性能、能够在各种地形下快速机动的装甲车辆,显然不是MPF项目的唯一目的。作为美国陆军“分布式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2空降师需要的MPF当然也不会是M551空降坦克的简单替代品,而是能够融入网络中心战体系的新一代装甲作战平台。那么从目前的竞标方案来看,MPF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么?答案是肯定的。美国SAIC(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的MPF方案就很能说明问题。在 2018年10月举办的美国陆军协会2018年会(AUSA 2018)上,美国SAIC(科学应用国际公司)首次展示了其参与MPF竞标的样车方案。2017年11月,美国陆军正式提出了机动防护火力支援车(MPF)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IBCT(步兵旅级战斗队)提供一种伴随步兵和车辆行动的装甲火力单位。针对这项需求,BAE系统公司拿出了改进后的M8 MPF方案,而通用动力展示了基于“阿贾克斯”重型步兵战车底盘的“格里芬”MPF方案。

此次AUSA 2018防展,SAIC公司联合新加坡也推出了他们的MPF概念样车。SAIC科学应用国际公司所推出的MPF方案,是以新加坡新科动力公司的“新一代装甲战斗车辆”(NGAFV)车体,整合比利时CMI公司开发的Cockerill 3105模块化炮塔而成。NGAFV车长6.9米,宽3.28米,高3.2米,重量29吨,它的功率重量比达24.5马力/吨,最高车速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该车可攀越0.6米高垂直墙,越壕宽2.1米,爬坡度60%。事实上,SAIC公司MPF方案的卖点有二:一是比利时CMI公司的Cockerill 3105模块化炮塔,可根据任务需求快速转换25毫米至50毫米口径机炮,或者90毫米或是105毫米主炮,其火控系统同时还具备引导反坦克导弹的瞄控合一能力。CMI公司表示,该炮塔的模块化与通用性,将能降低炮塔在操作生命周期成本与增加灵活性;二就是对网络战能力的强调。WIN-T/STARNet网络战组件以及NaN接口都是SAIC在其MPF方案中被竭力宣扬的……那么SAIC公司的MPF方案会是第82空降师的理想选择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多域作战中的角色

2018年12月6日,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发布了《多域作战2028》新概念,即多域作战1.5版本,是1.0向2.0过渡的中间版本。主要对之前《多域战:21世纪合成兵种》 (即多域战1.0版本) 中相关概念的进一步阐述。该文件阐述了多域作战的中心思想、主要原则、战略目标,分析了多域作战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威胁的详细解决方案,指出了陆军的能力建设重点。那么MPF会在多域作战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么?考虑到基于网络中心战能力的”分布式作战“也是实现”多域作战“的一种战术路径,那么关于MPF是否会在多域作战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所谓多域作战的其本原则就是为解决中国和俄罗斯在竞争和冲突中带来的问题,美国陆军将主要运用以下3个互相关联的原则开展多域作战:调整力量态势,实施多域编队,进行力量融合。调整力量态势是指整合阵地部署和进行战略远程机动的能力。力量融合是对陆海空天网等5大领域和电磁频谱与信息环境中的能力进行快速和持续集成,通过跨域协同和优化攻击力量来战胜敌人。美国陆军部队将通过分梯次编队进入战场,在陆海空天网各域以及电磁频谱和信息环境内进行情报、机动和打击活动。各梯队上的陆军编队以多种方式和次序聚合能力,使联合部队指挥官有更多的方式对付敌人。部队的梯次部署,可以防止前沿预置部队在冲突开始时,在敌方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内被孤立,并使来自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打击范围外的部队能进行战略和战役机动。然后,陆军部队进行梯队机动,使联合部队能够以多重手段和集结效应压倒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系统,创造“优势窗口”,以实现机动自由。多域编队能够在竞争空间中跨越多个领域实施作战,以对抗实力相近的对手。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与网络中心战体系高度融合的新一代装甲作战平台,凭借着在战略和战术机动性方面的天然优势,又拥有可观精确打击直瞄火力和一定装甲防护能力的MPF,理所当然的会成为实践美国陆军多域作战概念的一个有效技术路径。

结语

美陆军参谋长马克·米利将军在不久前公开宣称,美国的战争方式必须学会进化和适应。再联系到美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计划装备504辆新型MPF轻型坦克,并且直截了当的表示希望应标方跳过研发阶段,直接“在现有产品上融合新的技术”。这一切都预示着在重返大国竞争的国防战略牵引下,美国陆军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建其高强度地面战能力。(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突防师对多域作战的影响
美国陆军通过装甲编队机动网络试点项目推进网络现代化建设
美国陆军2028年多域战概念
旅改师 | 美国陆军“航路点”2028全面改组,适应「大国竞争」与未来「多域作战」
超远程火力控制集成——美国陆军筹建全新战区火力司令部
抵消“网络火力”,美军组建前线 CEMA 战队 | E安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