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MX-30的研制“原点”-从“欧洲联合坦克”到法国的单干(完)

联合的破产与法国的单干

双方关于北约主导权的争吵愈演烈,联邦德国成为一颗被争夺的重要棋子,在美国人施展的种种手段下,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法德间的军事合作——作为法德军事合作的重头戏,“欧洲联合坦克”计划很容易成为一个牺牲品。事实上,此时的法德之间既有合作的趋势,也有阻碍合作的因素,出现了机会与困难并存的局面。当时,正是东西方从长期冷战过渡到缓和的重要变动时期,世界和欧洲局势较之北约建立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欧洲地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减少,美国把欧洲拖入域外冲突的可能性反而上升。二是苏联拥有了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西方整体防务的态势改变,美国能否在欧洲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可信的保护打上了问号。北约对欧洲到底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是不是已经过时?这些都成为欧洲人心中的疑问。用戴高乐的话说,北约事实上只是“体现了西欧对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从属关系”。戴高乐二次执政后,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选择了北约作为推行抗美独立政策的突破口,戴高乐的目的是不仅要争夺北约领导权,还要使北约为法国所利用。

当然在戴高乐掌权之初,由于当时阿尔及利亚战争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苏联还时不时地挑起东西方危机,加上法国还没有独立的核力量,缺乏独立防务的必要手段,这些情况不允许戴高乐在处理与北约关系问题上采取速战速决、快刀斩麻的策略,而必须代之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手法。戴高乐在上台后先是致信美国总统艾森豪维尔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北约提出两方面的改组要求:一是扩大北大西洋联盟的职责范围,将其扩大到全球所有地区;二是改变北大西洋联盟内部结构,主张从世界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建立一个包括美英法的组织,联盟领导权由美英法三国而不是美英两家掌握。他对美英表示,如果法国的建议不被接受,法国将不参加任何发展北约组织的工作,并按照公约第12条规定,保留修改公约或退出公约的权利。美英两国均断然拒绝了戴高乐的建议。艾森豪维尔指出,法国既是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又是北约组织成员国,已经得到在全球范围内与盟国合作的机会。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担心丧失通过英美特殊关系建立起来的“双头政治”,也给予了否定的答复。这些都未超出戴高乐的预料。事实上,戴高乐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同意,而是通过对方的否定答复为法国今后的行动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正如戴高乐在回忆录中所说:“果不出我所料,美英两国接到我的备忘录后,仅作了支支吾吾的答复。事已至此,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们采取行动了”。

随后,戴高乐便开始采取了一些与北约渐行渐远的措施,逐步减少法国对北约承担的义务,有序地松弛法国与北约的关系:比如1959年3月宣布,法国地中海舰队脱离北约指挥;5月,所有外国核力量被命令离开法国,美国空军开始交还10多个在法国的空军基地;1959年6月,美国要求在法国部署核武器遭到拒绝。到了1960年2月3日,随着第一个原子装置试爆成功,法国正式成为核俱乐部的成员,而且由于成功地实施了非殖民化政策,国际处境也大为改善。法国全球抗美的地位和筹码得到增强,已经可以腾出主要力量,转向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大国地位这个主要战略目标,这使法国的态度越发强硬。为此,自觉腰杆硬了的法国更是希望尽快解决北约的三方领导权问题,再次对美国的北约主导权发出了挑战,并威胁到如果不能达到目的,那就另立门户,联合德国,建立欧洲政治联盟(EPU)。然而,在美国看来,法德间的迅速接近,特别是在军事合作方面的重大进展,自然意味着对其西方盟主地位的挑战,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所以作为法德军事合作的重头戏,“欧洲联合坦克计划”也就成为了美国人的一个眼中钉。有意思的是,德国方面对“欧洲联合坦克计划”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耐人寻味的,这就为美国人将这个计划从政治上进行“肢解”提供了可能。

在当时的联邦德国方面看来,之所以在1957年与法国达成了包括“欧洲联合坦克”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军事合作计划,其目的都是在于密切两国的军事联系,以便最终能与法国共同生产核武器,或是至少以此向美国人施压,获得在北约框架内,德国对核武器的部分使用决策权。也正因为如此,阿登纳对“欧洲联合坦克计划”计划的作用是直言不讳的:“与法国在现代化装备方面合作的打算,最初是作为向我们的盎格鲁—撒克逊盟友施加压力的手段而设计出来的,目的是让他们既重视我们的观点,同时也重视我们的能力”。换句话说,50年代末,以“欧洲联合坦克计划”计划为核心的法德军备合作对德国人来说,从一开始就更多是向美国施压的一种工具,所以这种合作注定是脆弱的和不确定的。1959年年底,德国国防部长施特劳斯曾向他的法国同行梅斯梅尔试探,如果美国的防务政策依然不确定的话,德国将转向法国,向法国建议一项共同的防务政策,既由法国在法国制造核武器,由德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德国军队可以像法国军队一样使用这些核武器。然而,梅斯梅尔却毫不掩饰地回绝了施特劳斯的一厢情愿:“无论如何,法国不可能、也不愿意为了德国的利益来取代美国的军事保证”。

其实,在大西洋联盟中建立美、英、法三方战略领导小组一直是巴黎努力追求的、也是一直没有得以实现的夙愿。在没有希望重组北约的情况下,法国的最后措施就是决定使自己拥有核武器。促使法国做出这一决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美国在1954年采用大规模核报复战略,并把这一战略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北约,从此在北约中就有两类国家:有核国家(美国和英国)和其他国家。如果法国不拥有核武器,就会被降级到“其他”国家的行列中去,就会在大西洋联盟或者国际舞台上失去它应有的分量。另一方面,面对具有北约盟国身份、已经拥有常规武器的德国,法国更希望通过核武器来取得对德国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联邦德国企图通过法德军事合作的逐步深化,最终达到参与法国核防务计划程度的愿望,显然只能是一种妄想。结果,失望之余的联邦德国别无选择,只好继续求助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至力于加强而不是削弱与美国和北约的联系,这就使联邦德国与法国的防务合作变得三心二意,“欧洲联合坦克”计划对于西德的政治吸引力,也就自然黯淡了许多,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

▲西德方面的B组0批次样车副本

至于美国方面,则同样特别担心法德间的军事合作迟早会扩展到核武器方面,或者法国今后将试图借此把欧洲组织成为介于苏、美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并且围绕着法国领导下的法德轴心来重组欧洲,以便逐渐驱除美国的影响。所以美国人从这个角度看来,以“欧洲联合坦克”计划为代表的法德深度军备合作是十分危险的,这不但将会分散大西洋联盟的军事资源,在政治上更是对美国的一种挑战,必须进行反击。于是美国人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对法德间以“欧洲联合坦克”计划为代表的军备合作进行打压,比如对法国希望订购的战略物资( 计算机、科学仪器等) 的出口实施限制;把多边核力量计划明确化,并且向波恩指明,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框架内,联邦德国可以享受平等的待遇,但在以巴黎领导的欧洲框架内, 德国是不可能期望得到这种待遇的,以此框住联邦德国,把它牢牢地和美国的政策拴在一起,缩小法德双边军事合作的空间,将法德联合发展现代化坦克的决心扼杀在萌芽中。更何况,德国人本来就对法国的坦克技术不感兴趣,在两家商定各自“单干”后就更是如此——在德国人眼中,法国人的样车一无是处,于是事情最后的结果,是美国人如愿以偿。

尽管法德两国商定,将在1962年3月对各自的第二轮样车进行联合对比测试,但德国方面先是以进度原因为借口,要求将测试推迟到1963年3月(德国方面A设计队于1960年6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8月完成第二辆样车;B设计队于1960年5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又完成第二辆样车。4辆样车于1961年初在特里尔和梅佩恩试验场交付试验,然后决定集中发展A设计队的样车,作为本国的第二轮样车,参与法德两国的对比选型测试),然后又在阿登纳对法国改组北约的建议表示公开反对的1962年4月底,除了订购26辆A组第二轮样车外,还悄悄下达了一份50辆预生产型的订单,从而在事实上宣告了“欧洲联合坦克”的命运——德国人打算抛开法国人单干了。到了1962 年秋,针对法国政府提出的成立一个由法国人任总司令的法德战略空军联合指挥部的外交秘密倡议,联邦德国政府又明确表示,决不会以在美国核保护下获得的可靠安全,去换取法国新研制的原子弹的不可靠保护。法德军事合作的热情自此开始全面趋冷,作为法德军事合作框架核心的“欧洲联合坦克”计划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

虽然作为一种应付《爱丽舍条约》的表面文章,在1963年3月,法德研制的样车还是如约在法国梅利营、布尔日、萨托里以及德国梅佩靶场进行了联合的对比测试,向世人展示法德间的军事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标志着建立法德政治-经济-军事轴心的《爱丽舍条约》于1963 年1 月22 日签署,该条约规定:建立一个国家联盟,其特别目的在于通过“一个共同的外交政策”和通过“一个旨在加强大西洋联盟的共同的防务政策”。法国关于建立以全体一致的方式做出决议的政治联盟或者说主权国家联盟,包括制订共同防务政策的设想得到了肯定。同时,作为妥协,波恩关于共同防务政策将有助于加强大西洋联盟的思想也得到了安排。在戴高乐看来,这个条约是实现其欧洲战略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对阿登纳来说,这个条约是他下野前所进行的德法和解的具体化,也是影响戴高乐、阻止他改革北约和越过联邦德国与苏联达成谅解的一种手段。总而言之,《爱丽舍条约》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私下里,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却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罢了,“欧洲联合坦克”已经由框架内的单干,变成了框架外的单干,支撑“欧洲联合坦克”计划的政治基础早已荡然无存。

结语

尽管对于《爱丽舍条约》的签订,阿登纳和戴高乐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阿登纳说:“我相信,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法德两国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戴高乐说:“法国和德国并肩站在一起,这确实对大家都是更有好处的。”德法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和解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后完成。然而,法德间的军事合作却成了《爱丽舍条约》的一个遗憾,在《爱丽舍条约》签订之前,无论是阿登纳还是戴高乐便都已经对“欧洲联合坦克计划”不再抱以希望了。不过,虽然“欧洲联合坦克计划”流产,但期间产生的技术成果仍是有意义的,最终为孕育A米X-30中型坦克铺平了道路(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赢了里子,输了面子?随波逐流的法国未来到底更美好还是更没好?
什么是戴高乐主义?-天涯问答
阿登纳的评价
欧洲的叛逆文青——法国,当年他们为何要退出北约,自立门户?
德国为实现两德统一付出了什么代价?放弃使用马克,放弃索要失地
【冷战研究】王帅:冷战的终结与欧洲主导权之争-英、法、美、苏四大国围绕新欧洲秩序的战略互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