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鹏同风起,二战大暴兵——美国巡洋舰发展史(二)火炮时代绝响

一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协约国随即便开始了对德国海外殖民利益的瓜分与对国际格局的调整,在大西洋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凡尔赛体系”,而在太平洋则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体系”,为了限制其他国家海军军备的发展,同时遏制日本的扩张势头,美国与世界各大海军强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

条约禁止各国建造新的主力舰并规定了各国海军规模的比例,同时也首次以主炮口径为标准将巡洋舰区分成了“轻巡洋舰”(主炮口径大于5英寸/127mm而小于6.1英寸/155mm的巡洋舰)与“重巡洋舰”(主炮口径大于6.1英寸/155mm而小于8英寸/203mm的巡洋舰);在1930年,为了进一步限制各海军强国的海军扩张,同时补住之前《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缺漏,各国又签署了《伦敦海军条约》,而这份条约则对巡洋舰以及驱逐舰的总吨位作出了限制并将重巡与轻巡(主炮口径)的分界线改为152mm;总之,这两份条约为美国提供了一个超越英国、并将日本甩在身后的好机会,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逐渐地将自己当面的假想敌从英国皇家海军变更为日本帝国海军。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世界各海军强国都开始严格按照条约规定设计和建造自己的新一代战舰,这就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海军假日”——海军史上一个极其古怪的时期;不过尽管有条约管控着各大海军强国的海军主力舰发展,但各国——包括美国在内——则另辟蹊径,大力发展巡洋舰与驱逐舰以填补主力舰的空白,这就是所谓的“条约型巡洋舰”,许多令我们耳熟能详的二战巡洋舰便大都出自这一时期,比如美国的“北安普敦”级、“新奥尔良”级、“布鲁克林”级”等,但这些“条约型巡洋舰”毕竟是基于国际政治环境所产生的,在实际运用中必然会暴露出她们的弱势与缺点,而这一时期各国“条约型巡洋舰”的表现,也成为了战后海军专家们一直热衷研究的话题之一。

奥马哈级轻巡洋舰:

奥马哈级轻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装的战舰。奥马哈级轻型巡洋舰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作为先遣舰,率领驱逐舰执行侦察行动,为后续舰队提供可靠的情报。奥马哈级巡洋舰全部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多数没参加一线作战,所以没有一艘被击沉。多数用来海岸巡逻、运输、护航等任务。珍珠港事件中,有两艘奥马哈级巡洋舰在珍珠港停泊——底特律号和罗利号均在港里,其中罗利号被命中一条鱼雷,差点沉没。后经过修理后重新投入使用。由于该级舰在战后已现老态,所有该级战舰都在战后退役拆毁。

该级舰服役期间进行了多次改装,1926 年拆除了水雷投放轨道,1933 年增加了 6 座单装 76 毫米高射 炮,1940 年拆除了 2 座单装 152 毫米炮廓式主炮,1942 年之后加装了 3 座双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 14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服役时间:1923-1946

舰长:167.8m

舰宽:16.9 m

排水量:7162吨

航速:35节

续航:9000海里/10节

武器:2×双联装MK12型50倍径152毫米炮,8×单联装MK12型50倍径152毫米炮,2×双联装MK2型50倍径76毫米炮,2×三联装533毫米发射管,3×双联装533毫米发射管,2 部水雷弹射器2 架 UO-1 水上侦察机。

装甲:38 毫米厚的 装甲甲板,水线装甲带厚 76 毫米(仅动力舱两侧),指挥塔装甲厚 38 毫米。主炮炮塔无装甲,仅能防御炮弹破片伤害。

服役:奥马哈号(CL-4)、密尔沃基号(CL-5、1944 年 4 月 20 日到 1949 年 3 月 16 日借予苏联)、辛辛那提号(CL-6)、罗利号(CL-7)、 底特律号(CL-8)、里士满号(CL-9)、康克德号(CL-10)、特伦顿号(CL-11)、马波海德 号(CL-12)和孟菲斯号(CL-13)

奥马哈级轻巡洋舰

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

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相关规定,舰艇主炮口径在155毫米至203毫米之间,标准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的巡洋舰,被称为重巡洋舰,即A级巡洋舰。而主炮口径在129毫米至155毫米之间的巡洋舰,则被称为轻巡洋舰,即B级巡洋舰。彭萨科拉级巡洋舰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条约型系列巡洋舰的首级。它的服役主要对付日本刚服役的重型巡洋舰,是当时在火力、防御、动力上与日军重巡洋舰相抗衡的唯一重型巡洋舰。

1918年,英国皇家海军卡文迪许级(Cavendish)巡洋舰服役,其强大的战斗力远超当时其他国家的同级舰。震惊之下,美海军要求未来的重型巡洋舰战斗力不低于卡文迪许级。日本海军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强,而在广阔的太平洋作战要求很高的作战半径。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更是促成了一大批装备8英寸主炮重巡的出现。1925年3月,通过一系列苛刻的减重方案,美国完成了一型装备10门8寸主炮的重巡设计,最终命名为彭萨科拉级。二战中伴随美国航母编队参加了太平洋战场上多数的著名战役。

彭萨科拉号本质上是将轻型巡洋舰的装甲和机动性与重型巡洋舰的强大武器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服役时间:1930-1946

舰长:178.51m

舰宽:19.89m

排水量:11696吨

航速:32.5节

续航:10000海里/15节

武器:10门203毫米舰炮, 8 座单装 127 毫米高平两用副炮, 2 座三联装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2 门 47 毫米速射炮,2 架水上侦查机。1941 年前拆除了所有鱼雷发射管,加装 4 座四联装 28 毫米高射炮,;1943 年拆除了右舷弹射器和 28 毫 米高射炮,加装了 6 座四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 28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装甲:装甲区(6-76mm),舰首与舰尾(6mm),舰炮炮塔(6-19mm),装甲甲板(6mm)

服役:彭萨科拉号(CL-24/CA-24)、盐湖城号(CL-25/CA-25)

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

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

北安普敦级其实是彭萨科拉级重型巡洋舰的改进型。其主要分别是主炮方面,由于安装在彭萨科拉级巡洋舰的4座203mm炮塔实在是太重,于是在北安普敦级上减少一座,装有3座三联203mm炮塔,火力上并不比彭萨科拉级巡洋舰差很多。

该级舰共6艘。1942年3月灾难性的爪哇海战中,“休斯顿号”沉没。1942年8月萨沃岛海战又雪上加霜,除“芝加哥号”,参战同级舰均被日海军鱼雷击沉。但在拉纳尔岛附近海域,它依旧难逃一死,被日本海军战斗机投下的航空鱼雷击沉。而在残酷的塔萨法隆加夜战中,该级舰的老大“北安普敦号”也在萨沃岛不远的海面被击沉。

服役时间:1930-1946

舰长:185.3

舰宽:20.1m

排水量:9006吨

航速:32.5节

续航:10000海里/15节

武器:3 座三联装 203 毫米主炮,8 座单装 127 毫米高平两用副炮,2 座三联装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8挺12.7毫米机枪,4 架水上侦查机

装甲:舷侧装甲带:76毫米,甲板:25毫米,弹药库:51~95毫米,炮塔:19~64毫米

服役:北安普顿号(CL-26/CA-26)、切斯特号(CL-27/CA-27)、路易斯维尔号(CL-28/CA28)、芝加哥号(CL-29/CA-29,1943 年 1 月 30 日被日本飞机击沉)、休斯顿号(CL-30/CA-30,1942 年 2 月 27 日被日本鱼雷击沉)和奥古斯特号(CL-31/CA-31)

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

波特兰级重巡洋舰:

波特兰级重巡洋舰是美国海军为与英国皇家海军“条约巡洋舰”在数量上持平而建造的巡洋舰,属于“北安普顿”级的装甲强化型。1927年,美国海军决定在条约型巡洋舰的数量上向英国海军看齐。当时英国海军在建和完工的条约型巡洋舰有13艘,而美国海军仅有8艘开工在建,因此打算在1929年度再度建造5艘北安普敦级的后续型。后来这5艘军舰分成两批,一批是在北安普敦级基础上改进而成,这就是波特兰级。

计划建造5艘该级舰,但两艘波特兰级完成后,美国海军发现该级舰并未达到期望值,于是取消了后续建造计划。首舰波特兰号在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打遍全场,依次参加了珊瑚海海战(护卫列克星敦号)、中途岛海战(护卫约克城号)、瓜岛海战(护卫企业号,与舰队一起击沉了驱逐舰晓,夕立)、苏里高海战以及战争中后期的大量登陆战役。波特兰号没有错过太平洋战争中任何一场主要战斗。2号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负责运送原子弹前往提尼安岛,在返程图中被日本海军伊-58号潜艇击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损失的最后一艘战舰。

服役时间:1933-1946

舰长:186m

舰宽:20.19m

排水量:10258吨

航速:32.7节

续航:10000海里/15节

武器:3 座三联装 203 毫米主炮,8 座单装 127 毫米高平两用副炮(后期加装四联40mm博福斯,单装20mm厄利孔)2 座三联装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8挺12.7毫米机枪,4 架水上侦查机

装甲:舷侧装甲带:102毫米 甲板:64毫米 炮塔:19~64毫米,弹药库:57~146毫米,司令塔:32毫米

服役:波特兰号(CL-33/CA-3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CL-35/CA-35)

波特兰级重巡洋舰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

自《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以来,美国在本国第一种条约型重巡洋舰彭萨科拉级的基础上,打算建造更多条约型巡洋舰,以达到在数量上追平英国海军的计划。原本计划于1929年开工建造5艘北安普顿级的改进型号,后该计划修改为分别建造一批北安普顿级改进型和一批全新设计的条约型重巡洋舰。前者为波特兰级,而后者即是新奥尔良级。

新奥尔良级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条约型巡洋舰,是所有“条约型”巡洋舰中性能最优异的。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新奥尔良”级巡洋舰奉命执行最紧迫的任务,因此面临着众多致命危险。1942年8月至9日,“阿斯托里亚”号、“昆西”号和“文森斯”号巡洋舰在萨沃岛海战中先后被击沉。虽然这三艘舰艇被击沉,但该级巡洋舰仍被证明是一款强大的巡洋舰设计。悲剧性的损失并不会对“新奥尔良”级巡洋舰的战斗价值构成影响。在太平洋战场参战初期,“新奥尔良”号、“明尼阿波利斯”号和“旧金山”号巡洋舰也严重受创。“旧金山”号巡洋舰在瓜达康纳尔岛海战中被敌舰击中,在塔萨法隆格海战中,“新奥尔良”号巡洋舰被93式“长矛”鱼雷击中,严重受创,损失惨重。不过,成功的损害控制工作与熟练的航海技术,使这些舰艇能够在战斗结束前保持战斗状态。

服役时间:1934-1959

舰长:179.27m

舰宽:18.82m

排水量:10110吨

航速:32.7节

续航:9000海里/15节

武器:3 座三联装 203 毫米主炮,8门152毫米/25倍径,双用途舰炮和127毫米舰炮,1941 年加装了 4 座 4 联装 28 毫米高射炮和 12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1942 年用 6 座四联装 40 毫米 博福斯高射炮取代了 28 毫米高射炮,另加装了 16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4架侦察机。

装甲:水线主 装甲带厚 127 毫米(仅锅炉舱和主机舱两侧有),首尾装甲隔壁厚 89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32 毫米;主炮炮 塔装甲厚 203 毫米,炮座装甲厚 127 毫米

服役:第一型新奥尔良号 (CA-32)、阿斯托里亚号(CA-34)和明尼阿波利斯号(CA-36)属原波特兰级改建计划,第二型塔斯卡卢萨号(CA-37)和旧金山号(CA-38)属原建造计划,第三型昆西号(CA-39)和文森斯号(CA-44)属追加计划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

布鲁克林级轻型巡洋舰:

本级舰是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的产物,根据这个补充条约,美国只可以再建造两条华盛顿条约型的重巡洋舰(CA44和CA45),为了对付日益扩张的他国海军力量,不得不转向建造装备6英寸主炮的轻型巡洋舰,因此促成了布鲁克林级的诞生。最终共建造十艘,其中第七艘威奇塔号在建造过程中修改设计,更换武器成为重巡洋舰,作为新型重巡洋舰的技术试验舰,后两艘也修改了动力的布局模式。

雷达航电方面,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海伦娜、博伊西号装备了SG对海雷达,是盟军的夜战之眼,雷达重量3000磅,探测距离22海里(战舰),15海里(驱逐舰),15海里(500英尺飞行高度的轰炸机),海伦娜号凭借雷达在埃斯佩兰角海战中重创了日本海军第6战队的旗舰青叶号重巡洋舰,其舰队司令五藤存知中将当即毙命。

整个二战之中,布鲁克林级巡洋舰除海伦娜号在夜战中被击沉之外,其余6舰都在残酷的战斗中幸存下来,第8艘“菲尼克斯”号在战后被阿根廷带走,并在马岛海战中被英国潜艇用两枚鱼雷击沉(两枚二战时期的鱼雷),在太平洋战场上存活的老兵死在了大西洋的海底。可以说这级轻巡是美国海军现代化巡洋舰的开端,未来的克利夫兰级轻巡和巴尔的摩级重巡也都参考了布鲁克林的技术经验,25倍径的MK-11舰炮也换装成了38倍径的MK-12舰炮,这样传奇的舰艇值得人们记住。

服役时间:1937-1982

舰长:185.42m

舰宽:18.82m

排水量:9767吨/9923吨

航速:31.5节

续航:9000海里/15节

武器:5座三联装152mm舰炮,8座单管127mm舰炮,8挺12.7mm高射机枪(后期加装4联博福斯40mm炮),8 挺 12.7 毫米机枪,4 架“海鸥”水上侦察机

装甲:主炮塔正面装甲159毫米,主装甲带装甲32-127毫米,水平甲板装甲51-76毫米,司令塔装甲57-127毫米

服役:布鲁克林号(CL-40)、费城号(CL-41,1951 年 1 月 9 日转售巴西海军)、萨凡纳号(CL-42)、纳什维尔号(CL-43)、菲尼克斯号(CL-46,1951 年 1 月 9 日转售阿根廷海军)、博伊西号(CL-47,1951 年 1 月 11 日转售阿根廷海军)和火奴鲁鲁号(CL-48)

布鲁克林级轻型巡洋舰

威奇托号重巡洋舰:

威奇托号重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艘试验型巡洋舰,舰体使用了“布鲁克林”级接近完工的七号舰舰体,是最后一艘满足《伦敦海军条约》限制的美国巡洋舰。

服役时间:1939-1951

舰长:185.42m

舰宽:18.82m

排水量:10759吨

航速:33节

续航:10000海里/15节

武器:3 座三联装 203 毫米主炮, 8 座单装 127 毫米高射炮, 8 挺 12.7 毫米机枪, 4 架“海鸥”水上侦察机

装甲:57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163 毫米,指 挥塔装甲厚 152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203 毫米,炮座装甲厚 178 毫米

服役:威奇托号(CA-45)

威奇托号重巡洋舰

圣路易斯级轻巡洋舰:

圣路易斯级轻巡洋舰是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小规模改良型,主要是把单装的5吋25倍径高炮改为四座炮塔式的Mk12型5吋38倍径高平两用炮,提升了其副炮的防空能力和副炮组的生存能力。圣路易斯级共有两艘,海伦娜号(CL-50)在库拉湾海战中被击沉,圣路易斯号(CL-49)则两度遭受重创(科隆班加拉岛海战被鱼雷命中以及莱特湾海战中遭受神风特攻队撞上)但存活下来,战后于1951年移交给巴西海军,改名塔曼达雷并服役至1976年。

服役时间:1939-1976

舰长:185.52m

舰宽:18.72m

排水量:10160吨

航速:32.5节

续航:14500海里/15节

武器:5座三联装 152 毫米主炮,4 座双联装 127 毫米高射炮, 8 挺 12.7 毫米机枪。 4 架“海鸥”水上侦察机。二战期间该级舰加装了 4 座四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高射炮、6 座双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及 18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装甲:51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127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27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59 毫米, 炮座装甲厚 152 毫米

服役:圣路易斯号(CL-49)、海伦娜号(CL-50)

圣路易斯级轻巡洋舰

在1942年年初,日本尚且还能在东南亚迅速击败同盟国军队,将他们赶到澳大利亚,但仅仅在几个月后,战争的形势便被扭转了,美国海军开始绝地反击,在中途岛大败日本海军,日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损失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艘航空母舰,而美军仅仅有一艘“约克城”号被日军潜艇击沉,而与此同时,“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亚特兰大”级防空巡洋舰……美国大量的新一代舰艇纷纷加入了战斗,日本显得更加难以支撑,在日本海军还在使用20年代服役的老式5500吨级轻巡洋舰的时候,美国海军便已掏出了万吨级的“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与以火炮数量众多而著称的“亚特兰大”级防空巡洋舰前来迎战。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

由于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美国海军自1936年10月开工建造圣路易斯号后,直到1940年4月没有开建一艘巡洋舰,这个时期长达40个月。为了应付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军迫切需要建造新舰,但在舰型的设计上还未能达成一致。伦敦海军条约限制轻巡洋舰的最高吨位是8000吨,且主炮不超过6英寸。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建造就相当于缩小版的布鲁克林级,另一种意见是建造更轻型的巡洋舰,以便与驱逐舰协同作战。

美国军工部门参考了英国的黛朵级防空巡洋舰,采用防空巡洋舰设计思想建造了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所以该级舰早期编号为CLAA。亚特兰大级的船体类似布鲁克林级,保留了舰尾的横梁,后甲板下甚至还有机库。亚特兰大级其实并不是一级条约舰,它和日本的阿贺野级一样都是在退出条约后建造,而且给它定位也是和日本阿贺野级轻巡一样是担任驱逐舰队核心且具备一定的防空与反潜能力。

亚特兰大号于1941年成军后,该级舰很快就投入太平洋战场,1942年春加装SC-1以及SG防空雷达以及FD射控系统以强化防空能力,作为航空母舰特遣舰队的防空舰很快就展现了其价值。然而防空能力强,对舰方面就薄弱许多,只适合用于对付驱逐舰,同时也只有很轻的装甲,亚特兰大号和朱诺号在瓜岛海战中分别沉没和重创(朱诺号后来被潜艇击沉)。该级之后就没有更多损失,圣迭戈号在日本投降仪式中被选为停泊密苏里号旁的舰艇,也是二次大战获得最多星的巡洋舰。雷诺号使用鱼雷处分无法挽救的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是美国海军中用鱼雷处分船舰的巡洋舰。

服役时间:1941-1946

舰长:164.9m

舰宽:16.1m

排水量:6826吨

航速:32.5节

续航:8500海里/15节

武器:8 座双联装 127 毫米高平两用主炮, 3 座四联装 28 毫 米高射炮, 6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2 座四联装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 6 具深水炸弹投放器。到 1943 年底前 4 艘同型舰拆除了后舰桥两侧的 127 毫米主炮,防空武器替换为 36 门 40 毫米博福斯高 射炮和 16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移除了舰尾深水炸弹投放器及配套的深水炸弹。

装甲:32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89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64 毫米,主炮炮 塔装甲厚 32 毫米

服役:亚特兰大号(CL-51)、朱诺号(CL-52,1942 年 11 月 13 日被日本潜艇击沉)、圣迭戈号(CL-53)、圣胡安号(CL-54)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1938年,海军鉴于日本海军强大,而且日本有侵略野心,确定建造新一代巡洋舰,它的设计完全摆脱了各类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鉴于在欧洲战区的实战经验,该级在设计时希望增大航程和增强防空火力,以提高战舰的整体战斗力。尽管该级舰属于轻巡洋舰,但标准排水量却达到将近1.2万吨,与许多重巡洋舰吨位相当甚至超过了他们,因此被称为“吨位最重的轻巡洋舰”。

克利夫兰级是基于此前布鲁克林级改型——圣路易斯型进一步强化生存性与对空能力,使用了先进的独立防水隔舱,因而在对鱼雷、水平的防护方面比较优秀,在加上火力强大。因此该级经常作为快速航母编队的成员参加战斗。克利夫兰级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为建造数量最多的一型轻巡洋舰。该级没有一艘被击沉,战后部分被改为导弹巡洋舰继续服役,直至1979年12月全部退役。

1940年,国会批准1941财年建造15艘。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当时克利夫兰级只有5艘服役,还没形成战斗力。美国海军为了加强海军势力,向国会提出加建克利夫兰级,国会批准了将建造数量提高39艘。1943年由于美国在太平洋上参战的航空母舰只有一艘,海军决定以克利夫兰级巡洋舰舰体建造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Independence Class)。共动用9艘克利夫兰级舰体。克利夫兰级巡洋舰共建造有27艘,其中3艘在战后建成服役。

服役时间:1941-1979

舰长:185.42m

舰宽:20.22m

排水量:11932吨

航速:32.5节

续航:8640海里/15节

武器:4座三联装 152 毫米主炮,6 座双联装 127 毫米高平两用副炮,6 座双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20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4 架“海鸥”水上侦察机。

“维克斯堡”号(CL-86)及后续舰(CL-87~103)加强了防空火力,小口径武器改为 4 座四联装及 6 座双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 10 门 20 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1960 年“加尔维斯敦”号(CLG-3)、“小石城”号(CLG-4/CG-4)及“俄克拉荷马”号(CLG-5/CG-5) 被改为导弹重巡洋舰,拆除了舰尾的所有主炮及副炮并重建后部上层建筑,加装 1 座 Mk7 型双联装导弹发射系统(配备 46 枚 SAM-N-6/RIM-8“塔罗斯”舰空导弹)。 “普罗维登斯”号(CLG-6/CG-6)、“斯普林菲尔德”号(CLG-7/CG-7)及“托皮卡”号(CLG8/CG-8)被拆除了舰尾的所有主炮及副炮并重建后部上层建筑, 加装 1 座 Mk9 型双联装导弹发射系统(配备 60 枚 SAM-N-7/RIM-2“小猎犬”舰空导弹)。

装甲:51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 厚 127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27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65 毫米,炮座装甲厚 152 毫米

服役:克利夫兰号(CL-55)、哥伦比亚号(CL-56)、蒙彼利埃号(CL-57)、丹佛号(CL-58)、圣菲号(CL-60)、伯明翰号(CL-62)、莫比尔号 (CL-63)、文森斯号(CL-64)、帕萨迪纳号(CL-65)、斯普林菲尔德号(CL-66)、托皮卡号(CL-67)、比洛克西号(CL-80)、休斯顿号(CL-81)、

普罗维登斯号(CL-82)、曼彻斯特号(CL-83)、 布法罗号(CL-84)、法戈号(CL-85)、维克斯堡号(CL-86)、杜鲁斯号(CL-87)、迈阿密号(CL-89)、阿斯托里亚号(CL-90)、俄克拉荷马号(CL-91)、小石城号(CL-92)、加尔维斯敦 号(CL-93)、阿姆斯特丹号(CL-101)、普利茅斯号(CL-102)、威克斯巴勒”号(CL-103)、亚特兰大号(CL-104)和代顿号(CL-105)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

法戈级轻巡洋舰:

法戈级轻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一款轻巡洋舰,原计划建造13艘,但只建成两艘,其余的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取消建造。法戈级是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改进型,主要的改变是改变上层结构配置使其更加紧凑同时将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让防空武器呈现弧形配置。修改后的法戈级提高了克利夫兰级在高海况航行时的稳定定性。 首舰法戈号(CL-106)于1945年2月25日下水,但直到1945年12月9日战争结束后才开始服役。二号舰亨廷顿号(CL-107)于1946年初开始服役。这两艘船于1949-1950年退役,之后未被重新启用过。

服役时间:1945-1950

舰长:185.3m

舰宽:20.2m

排水量:11932吨

航速:32.5节

续航:8640海里/15节

武器:4座三联装Mk-16型152毫米47倍径舰炮,6座双联装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28门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20门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4架水上飞机。

装甲:51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 厚 127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27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65 毫米,炮座装甲厚 152 毫米

服役:法戈号(CL-106)、亨廷顿号(CL-107)

法戈级轻巡洋舰

奥克兰级轻巡洋舰:

本级舰为亚特兰大级的衍生型号,最大的变化在于减少了主武器的数量而成为6座双联装5英寸炮,但根据40mm博福斯高炮的优异表现而大大增加了数量,主要担负舰队防空任务。美国海军并未对奥克兰做出合理规划,一般称为(CL95-99)但有时也称呼为Oakland class,所以是否将奥克兰型轻型巡洋舰单列为美国海军的独立的一级舰船。

亚特兰大级服役后,在其展现作为防空巡洋舰的巨大优势同时,也迅速暴露了严重的复原性问题,重心过高、稳定性差,这对于需要稳定的对空射击相当不利。其次,舰体装甲也很薄弱,尤其是两舷的127mm主炮下方弹药库处于没有防护的裸奔状态,其本身也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舰体结构强度。

为此,在后续四艘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身上实施了一些改进。主要是撤除左右舷的双联127mm炮,节约下来的约150吨重量被用于加强舰体结构和为要害部位、电子设备增加装甲防护。适逢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变化,舰队防空任务越来越重要,因此,性能优异的40mm博福斯机炮被安装在此级舰上,8座双联40mm博福斯机关炮共计16门,厄利孔20mm机炮则为16座。在战争末期,首舰奥克兰(USS Oakland, CL-95)更是进一步进行了“反神风改装升级”——4座双联装博福斯机炮改为四联装,以强化重型防空火力,大幅削减了20mm机炮炮位数量,但将剩余单装机炮均改为双联装,同时完全移除鱼雷管。

服役时间:1943-1946

舰长:165.05m

舰宽:16.24m

排水量:6000吨

航速:32.5节

续航:6440海里/20节

武器:6座双联装127mm/38主炮,8座双联装40mm/56博福斯高炮,12座单装20mm/70厄利孔高炮,2座四联装533mm鱼雷(1944年奥克兰和塔斯昆号拆除)。

装甲:32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89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64 毫米,主炮炮 塔装甲厚 32 毫米

服役:奥克兰号(CL-95/CLAA-95)、里诺号(CL-96/CLAA-96)、弗林特号(CL-97/CLAA-97)、图森号(CL-98/CLAA-98)

奥克兰级轻巡洋舰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随着日本宣布退出了限制自身海军发展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失去束缚的日本立刻大肆建造起一系列超条约型重巡洋舰。在太平洋上有着许多海岛和漫长补给线的美国立刻感到了严重的威胁,已有的薄皮重巡很难在局部战斗中压制住假想敌“日本”。为了减轻这样的威胁,美国第一级完全不受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限制设计的重巡洋舰——巴尔的摩级,这也是二战美军建造数量最多的重巡洋舰。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突破了条约限制,战舰排水量一下子就扩大3000吨以上,之前在威奇塔号重巡洋舰的储备浮力不足的问题立刻就解决了。

是美国摆脱条约限制后最先建造的在武装和防护上比较合理的重巡。外观有些类似克里夫兰级,由于战争初期美军对轻巡的需求更为紧迫,本级舰的建造有少许拖后。直到1943年4月,第一艘巴尔的摩号才入役。巴尔的摩级原本计划建造24艘,来应对日本的重巡洋舰舰队,实际上却建成了14艘,其中11艘是在二战期间完工,3艘战后完工,另有10艘改成俄勒冈级。

20世纪50年代,绝大部分巴尔的摩级参与了非正义的朝鲜战争,部分已经退役封存的战舰又被重新启用加入在役的。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大部分的巴尔的摩级逐渐退出现役,4艘巴尔的摩级被改装为导弹巡洋舰,波士顿号与堪培拉号,装备了“小猎犬”防空导弹,变成了波士顿级导弹巡洋舰,芝加哥号与哥伦布,装备“黄铜骑士”与“鞑靼人”防空导弹变成了奥尔巴尼级导弹巡洋舰。这些战舰修改成导弹巡洋舰的重巡洋舰一直用到了80年代。

服役时间:1943-1946

舰长:205.26m

舰宽:21.59m

排水量:14733吨

航速:33节

续航:7900海里/15节

武器:L/55三联装203毫米×3,L/38双联装127毫米×6,L/56 40毫米×48,20毫米×24(匹兹堡号仅22座),4 架 OS2U“翠鸟”或 SC-1“海 鹰”水上侦查机

装甲:64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152 毫米,首尾装甲隔壁厚 15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65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203 毫米,炮座装甲厚 160 毫米

服役:巴尔的摩号(CA-68)、波士顿号(CA-69/ CAG-1)、堪培拉号(CA-70/ CAG-2)、昆西Ⅱ号(CA-71)、匹兹堡号(CA-72)、圣保罗号(CA-73)、哥伦布号(CA-74/ CG-12)、海伦娜Ⅱ号(CA-75)、布莱默顿号(CA-130)、福尔里弗号(CA-131)、梅肯号(CA-132)、托莱多号(CA-133)、洛杉矶号(CA-135)、芝加哥 Ⅱ号(CA-136/CG-11)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

俄勒冈城级巡洋舰是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的改进版本;主要的区别是紧凑上层配置和将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烟囱,意在使防空武器(AA)的配置呈现弧形。同样类型的布局也用于区分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和法戈级轻巡洋舰。俄勒冈城级防空武器的配置更加合理。

由于二战结束,首舰俄勒冈城号在服役仅22个月后就退役了,成为美国服役期最短的巡洋舰之一,1970年报废,1973年解体。二号舰奥尔巴尼号后来被改装成导弹巡洋舰(CG-10),成为奥尔巴尼级的首舰,服役到1980年,于1990年报废解体。罗切斯特号(CA-124)也计划进行类似的改造(CG-13),但被取消了。于1973年报废,1974年解体。4号舰北安普顿号后改为指挥巡洋舰,于1977年报废。

服役时间:1946-1970

舰长:205.26m

舰宽:21.59m

排水量:13260吨

航速:32.4节

续航:10000海里/15节

武器:3座三联装Mk-15型203毫米(8英寸)55倍径舰炮,6座双联装Mk-12型127毫米(5英寸)38倍径舰炮,48门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0门20毫米机关炮,4 架 OS2U“翠鸟”或 SC-1“海 鹰”水上侦查机。

装甲:64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152 毫米,首尾装甲隔壁厚 15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65 毫米,主 炮炮塔装甲厚 203 毫米,炮座装甲厚 160 毫米

服役:俄勒冈城号(CA-122)、奥尔巴尼号(CA-123/CG-10)、罗切斯特号(CA-124)、北安普顿号于 1945 年 8 月停建1951 年 1 月改为“战术指挥舰”重新开工,1953 年 3 月 7 日服役, 1961 年 4 月 15 日重新分配舷号“CC-1”,1970 年 2 月退役。

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

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

朱诺 II级轻巡洋舰:

朱诺级轻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改进自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的新一级轻巡洋舰。朱诺级轻巡洋舰与奥克兰级配置了相同的高平两用主炮,同时加大了防空副炮配置比例。但为了减轻船体重量,增加稳定性,船只设计时去除了反潜用的深水炸弹和鱼雷管,除此,还改装了船只上层结构。朱诺级在美国海军没有合理的规划,但由于炮塔布置和防空武器的大幅改动,一般被称为朱诺级轻巡洋舰;有时也被称为亚特兰大级朱诺型轻巡洋舰。朱诺级的三艘船只,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完工下水的,但只有朱诺号(USS Juneau (CL-119))一直服役至朝鲜战争结束。朱诺级的三艘舰艇都曾被认为会改装成导弹巡洋舰,但最终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售。

服役时间:1945-1955

舰长:165.05m

舰宽:16.1m

排水量:6500吨

航速:32.7节

续航:10000海里/15节

武器:6座Mk29 Mod0双连装127毫米舰炮,32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16门20毫米厄利孔防空速射火炮。

装甲:装甲带: 1.1–3.75英寸 (28–95mm),甲板: 1.25英寸 (32mm),炮塔装甲: 1.25英寸 (32mm),指挥塔:2.5英寸(64mm)

服役:朱诺Ⅱ号(CL-119/CLAA-119)、斯波坎号(CL-120/CLAA-120)、弗雷斯诺号(CL-121/CLAA-121)

朱诺 II级轻巡洋舰

伍斯特级轻巡洋舰:

伍斯特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最后一型火炮轻巡洋舰,也是终极版火炮防空巡洋舰,是唯一一种轻型装甲巡洋舰。主要设计目标是伴随当时同样在设计中的中途岛级大型航空母舰作战。该级舰使用双烟囱、平甲板外型,提高了锅炉舱并遭到攻击后的安全性。伍斯特级的舰体尺寸超过了克利夫兰级巡洋舰,也超越了包括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的所有类型轻重巡洋舰,仅次于有最后重巡之名的得梅因级。优秀的伍斯特级与同样优秀的得梅因级分别成为了火炮轻巡洋舰与火炮重巡洋舰的绝响。该级巡洋舰在服役期间主要在地中海活动,偶尔开赴太平洋。由于用途有限再加上导弹科技的快速发展,服役仅10年就退役了。

服役时间:1948-1958

舰长:206.2m

舰宽:21.54m

排水量:14700吨

航速:33节

续航:8000海里/15节

武器:6座双联装Mk-16型152毫米(6英寸)47倍径舰炮,12座双联装Mk-33型76毫米(3英寸)50倍径高射炮,6座双联装厄利空20毫米机关炮,4 架 SC-1“海鹰”水上侦查机。

装甲:89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127 毫米, 横向装甲防水隔壁厚 10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14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165 毫米,炮座装甲厚 127 毫米

服役:伍斯特号(CL-144)、罗阿诺克号(CL-145)、CL-146 瓦列霍号未建成 建造中途取消、CL-147 加里号未建成 建造中途取消

伍斯特级轻巡洋舰

伍斯特级轻巡洋舰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的诞生和著名的瓜岛海战有很大的关系,在瓜岛海战中,美国海军的巡洋舰在于日本海军巡洋舰的对战中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事后,美国海军认为,美国海军的巡洋舰之所以不能够压制日本的巡洋舰,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巡洋舰所装备的203毫米舰炮射速实在是太低。因此,研制一款射速更高的巡洋舰成为了美国海军当时需求。原计划建造12艘,实际建成3艘,是最后一型全火炮重型巡洋舰,有“最后的重巡”之称。

得梅因级更多地沿用了俄勒冈城级的设计,但设计更为紧凑。根据美军在太平洋海战的经验,得梅因级强调了防空和主炮火力,在主甲板上又铺设了一层防触发引信的新甲板,扩大了弹药舱的容量。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全舰的亮点在其以前二后一布置的三座三联装203毫米炮塔上。“得梅因”级重巡洋舰搭载的9门MK16型舰炮,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向目标投送12吨的弹药。仅从弹药重量上来看,“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一分钟内的弹药投送量已经和一艘战列舰的弹药投送量相当了,因此,“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也被称为史上最强的舰炮巡洋舰。可惜的是,等到“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下水时,日本已经战败投降了。若是早出生两年,得梅因级必定能做为终极炮巡在太平洋上大放异彩。因此,“得梅因”级重巡洋舰最终也只建成了3艘。而随着导弹时代的来临,作为有着舰炮最强巡洋舰之名的“得梅因”级,也避免不了被时代所抛弃的命运。

尽管它们在试航中跑不到32节以上的速度,并且防护水平无法抵抗德国沙恩霍斯特级的火炮攻击,但无法否认他们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得梅因级重巡洋舰一直保留着二战时最完整的设计(没有被改成导弹巡洋舰)

1967年纽波特纽斯号驶入越南岘港,开始越战生涯。10月9日,该舰9门203毫米炮终于有机会将炮弹打到敌人的阵地上了。这是MK-16型舰炮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战斗。1968年该舰返回美国休整。1972年10月纽波特纽斯重返越南,在一次射击时2号主炮炮塔发生剧烈爆炸,20名水兵当场死亡。后调查时主炮炮膛磨损未及时更换,导致射击时炸膛。越南战争结束后,纽波特纽斯号退出现役,之后被售出并于1993年解体。

服役时间:1949-1975

舰长:218.4m

舰宽:23.3m

排水量:17532吨

航速:33节

续航:10500海里/15节

武器:3座三联装Mk-16型203毫米(8英寸)55倍径舰炮,6座双联装Mk-12型127毫米(5英寸)38倍径舰炮,12座双联装Mk-33型76毫米(3英寸)50倍径高射炮,12门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起初舰尾安装了 2 部弹射器和 1 部起 重机,后来 2 部弹射器被直升机甲板取代。

装甲:89 毫米厚的装甲甲板,水线主装甲带厚 152 毫米,首 尾装甲隔壁厚 15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165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203 毫米,炮座装甲厚 160 毫米

服役:得梅因号(CA-134)、赛伦号(CA-139)、罗切斯特号(CA-148)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建造的大型舰队领导巡洋舰,美国海军划分为CB,其设计介于新型战列舰与条约型重巡洋舰之间。

阿拉斯加级巡洋舰设计建造萌芽自美国海军认为自己现有的重巡和正在设计的203毫米主炮巡洋舰已经不能有效的对付德国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和日本最上级重巡洋舰。最初的思路是专门用于对付敌方重巡洋舰,比较近似于以前的战列巡洋舰。但是在船型、武备和防御装甲以及运用思想方面不尽相同。阿拉斯加级的造价比美国海军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高出近一倍,相当于衣阿华级战列舰造价的70%。有限的用途,昂贵的耗费决定了阿拉斯加级战后的命运,注定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带有很强实验性色彩的军舰。

阿拉斯加级为什么这么贵?动力系统,独家定制,价格高的离谱,却只和衣阿华级航速差不多,装备衣阿华级MK7火炮缩小版,MK8,全新的生产线,价格直接起飞,全身上下各种各样新产的副炮,防空炮,装备了2座MK34型主炮射击指挥仪、2座MK37副炮射击指挥仪和8座MK57型40毫米高射炮射击指挥仪,价格直接飙至8000万美元。让“美帝”这个二战下饺子般造军舰的国家也受不了。

阿拉斯加级服役时,她的对手没了,在美帝下饺子般的造船加之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压制下,日本海军基本没有巡洋舰了,德国那时候德国海军都快没了,结果用战列舰的钱却干着轻巡洋舰的活。美帝亏到吐血。战后,阿拉斯加级迅速地转预备役,退役,拆解三步走。就这么结束了她的一生。

服役时间:1944-1947

舰长:246.4m

舰宽:27.8m

排水量:30257吨

航速:33节

续航:12000海里/15节

武器:3座三联装308mm /50倍口径主炮,12门双联装127mm口径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炮56门,20毫米高炮34门,4 架 OS2U“翠鸟”水上侦察机

装甲:主装甲甲板厚 102 毫米,水线主装甲带厚 229 毫米(倾斜角 10 度),首尾装甲 隔壁厚 152 毫米,指挥塔装甲厚 254 毫米,主炮炮塔装甲厚 330 毫米,炮座装甲厚 330 毫米

服役:阿拉斯加号(CB-1)、关岛号(CB-2)、夏威夷号(CB-3)1947 年 2 月 17 日停止建造(已完工 82.4%)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随着二战的结束,华约与北约两大阵营的对立开始迅速形成,面对铁幕背后,新的敌人一型又一型威力惊人的导弹武器,美国海军也不得不提前结束火炮时代,加速进入导弹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海军一战后和二战期间的万吨级的战舰一德意志级装甲舰
不是缔约国的条约重巡洋舰:二战前西班牙加纳里亚斯级重巡洋舰
德意志第三帝国海军继承的条约遗产——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
可以评价一下英国重巡洋舰上的203mm主炮吗?
最上号重巡洋舰的改造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苏联重巡洋舰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