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它就是解放军的天空扫帚:威震越南的56式和58式14.5毫米高射机枪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它就是解放军的天空扫帚:威震越南的56式和58式14.5毫米高射机枪

这是我军使用长达半个世纪的高射机枪,也是实战中唯一有效的高射机枪。这种14.5毫米机枪虽然重如火炮,却有着强悍的防空能力和平射能力。它曾在越南两次大放光彩,只是一次是对付美国空军,一次则是对付越南军队。听萨沙说一说吧。

苏德战争中,直到1944年德军仍然掌握着局部的制空权,之前几年就更别说了。

实际上从1943年开始,德军就被迫将大部分空军实力转移到西线,应付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

即便如此,苏联空军的作战仍然非常困难。

德军的轰炸造成苏联巨大的损失,仅仅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一个人,就炸毁了519辆坦克,还有150个炮兵阵地,近1000辆其他车辆,70艘登陆舰。面对德国空军的肆虐,苏军用尽一切手段防空,仍然疲于招架。很多苏军还没同敌人在陆地交手,就被敌机就炸掉一二成的有生力量,更大大挫伤了士气。

其实仅仅鲁德尔摧毁519辆坦克,就等于消灭了一个苏联坦克军,够夸张了!

战争结束后,苏联还是心有余悸,认为必须增强野战防空火力。

除了研发各种口径的防空火炮以外,对于高射机枪也很重视。

苏联反复研究了现役的DSHK型12.7毫米高射机枪,却认为该枪不能在未来顶大梁。

DSHK是二战中苏军制式高射机枪,地位非常重要。苏军在每个步兵营都配属多挺DSHK,用于一线的战术防空。到战争结束,苏军装备了8000多挺DSHK,数量非常惊人。

苏军认为DSHK的射程有效,最大有效射高只有1600米,战斗射速为每分钟80发。这种火力的密度和射程都不够,难以击落速度较快的敌机。

更重要的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战机的装甲相对薄弱,可能被12.7毫米子弹一两发就击落。

战争中后期,德军战机都加厚的装甲,即便被12.7毫米子弹少量击中,也不容易被击落。

说来说去,依靠12.7毫米高射机枪来防空,是不太靠谱的。

DSHK充其量只能用于防空自卫,也就是通过一片弹雨让敌机有所顾虑,不敢飞行得 太低,或者在较近距离投弹。

苏联方面反复研究的结论是,12.7毫米子弹的潜力有限,恐怕难以有大幅度提升了。

苏军认为14.5毫米大口径子弹,比12.7毫米要强得多,才是真正强悍的高射机枪弹药。

1949年,苏联设计大师塞米尔.弗拉基米洛夫在同行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14.5毫米高射机枪的设计工作。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KPV型14.5毫米高射机枪!

KPV采用枪管短后座式原理,有效射高为2000米,比12.7毫米提高了500米。

KPV的射速同12.7毫米机枪差不多,但采用了双管或者四管设计,射速就等于是之前的2倍和4倍,可以短时间内形成强悍的火网。

除此以外,KPV最强的就是威力。

14.5毫米子弹的弹头重量增加了三分之一,弹壳高度相当于一罐可乐。以穿甲燃烧弹为例,可以在300米距离击穿20毫米厚度的钢板。如果击穿装甲后遇到可燃物,燃起大火的概率超过9成,威力惊人。只要击中一两发子弹,就可以对战机造成严重损伤。

KPV设计之初就侧重于高射机枪,虽然有平射能力,只是理论上可以压制1000米距离的地面目标。在当年看来,12.7毫米高射机枪平射就已经很夸张了,哪里还需要14.5毫米平射!

所以,KPV是非常笨重的高射机枪,苏军一度作为轻型火炮使用。

两联装的ZPU-2重达560公斤, 四联装的ZPU-4更是重达2020公斤,确实相当于轻型火炮。

我军在1956年仿造ZPU-4成功,这就是56式高射机枪。

在1958年仿造的ZPU-2,叫做58式高射机枪。

56式也好,58式也罢,均是配属师的高炮营,是师一级的重武器。它们都是必须由汽车牵引,沿着公路移动,作为野战防空网的一环。

56式和58式是防空利器,参加了无数次防空作战。

事实证明,相比12.7毫米高射机枪,14.5毫米才是能够击落敌机的有力武器。

在60年代的抗美援越作战中,解放军先后出动15万防空部队进入越南,付出了1400多人伤亡的代价。

当时我军主要依靠37毫米、76毫米和100毫米高炮防空,而美军战机比朝鲜战争期间又有很大进步。即便是少数螺旋桨式攻击机,比如A1和A2攻击机,飞行速度也相当快。

至于F105之流喷气式轰炸机,最大速度超过每秒钟600米。

56式和58式只能对付,飞行速度低于每秒300米的战机。

好在当时战机的技术有限,通常在2000米高度以下飞行时都不会很快,唯恐触地或者撞山爆炸。

所以,56式和58式还是可以对付超低空飞行的敌机,只是想要击落的难度很大。

我军的37毫米高炮性能平平,连发极限为30发。敌机往往在37毫米高炮射程边缘游走,引诱我军不断开炮。等到37毫米火炮快到炮击极限时,敌机就突然俯冲进行超低空轰炸或者扫射,彻底摧毁我军高炮阵地。

76毫米和100毫米高炮射速较慢,难以对付这种目标,就只能依靠56式和58式高射机枪。

我们看看这个战例,1966年6月5日,高炮67师625团(战时番号625大队)一部,同美军轰炸机有一次交火。

625团修建好了隐蔽的高炮阵地,以逸待劳。而美军之前多次吃亏,这次已经有了戒备。10点多,美军4架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首先飞来,目的是轰炸越南孙寨地区的一座铁路桥。625团一直沉住气,等到美军战机靠近以后突然开炮,当场击落一架敌机。有2架敌机见状急忙胡乱投下炸弹,随后向后方撤退。但有1架敌机很狡猾,并没有投弹,而是装作撤退。在我军以为敌机都逃走的时候,这架F105突然转头,发动超低空突袭。

我方多挺56式4管高射机枪反应迅速,果断对空密集射击,一举击中敌机。敌机中弹冒烟后仍然强行投下炸弹,然后带伤逃窜。好在投弹时敌机已经冒烟,这枚炸弹的准确度不够。炸弹投在阵地边缘,只将一挺56式机枪炸成轻伤。一名机枪手被埋在炸飞起的泥土下,差点窒息而死,经过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惨烈作战,解放军防空部队摸到了一个经验。如果在较远距离开炮开枪拦截美军战机,往往效果非常差。毕竟敌机是活的,可以灵活机动,只要它不进入我军防空武器射程,我们就没有办法。相反,我军防空阵地是死的,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敌人很容易从四面八方发动袭击,我军防不胜防。

经过反复研究,我军认为应该将敌人放到近距离,在营或团统一指挥下,集中一定范围的火力,瞄准同一架敌机,在统一的时间内以密集猛烈的火力突然开火,保证始终能集中火力实施歼灭战。

这种作战的危险性相当大,一旦不能击落敌机,就很容易遭到报复性轰炸,伤亡惨重。

可惜,这却是击落敌机、扭转防空劣势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于是,解放军每一次防空战斗缩短到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37毫米高炮和14.5毫米高射机枪的配合,击落进入3000米内的敌机。这种打法的防空命中率最高,射击难度也非常大,最考验机枪组的技术,也需要机枪保持一定的射击精度和火力覆盖。

56式四联装每个弹箱装弹150发,一共装弹600发,火力还是可以满足需要的。

高炮35支队13团利用这种战术,在1967年7月保卫宋化铁路桥的战斗获得大胜。在1分55秒内,该团击落美机7架,击伤3架,6名美军飞行员跳伞,被活捉4人。

这些防空作战中,也逐步发现56式和58式高射机枪的问题。

其一是它们太笨重了,四管的56式重达2吨多,而我军37毫米55式高炮才不过1吨多。

56式只能沿着越南公路,用卡车拖曳!

好在此时美军是在轰炸北越的后方,我方高炮部队是在防御战中保护北越重要设施,对于机动性的要求并不高,也不会离开公路。

如果进入敌人境内作战,56式和58式无法跟随一线部队前进,甚至无法离开公路,更别说在山地穿插了。

同样道理,在溪山战役中,北越军队南越境内作战。由于美军占据绝对制空权,北越携带了338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却只带了62挺14.5毫米机枪。溪山地区的道路不好,沉重的14.5毫米机枪难以运输。

其二56式和58式每发射100发子弹,枪管就会变红,需要快速更换枪管,这会造成射击的中断。狡猾的美军飞行员,往往选择这个时候发动攻击。

其三56式和58式射击时的火焰长达1米多,不要说在夜间非常显著,就连白天也会暴露自己,遭到敌人轰炸。

时间迅速到了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

解放军深入越南北部作战1个月,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威胁。越军用我国援助的12.7毫米和14.5毫米高射机枪平射,远距离压制我军的7.62毫米机枪。

14.5毫米机枪非常沉重,越军难以快速机动这种武器,我军则是长距离穿插就更别说了。不过79年的越军主要是在防御,沉重的14.5毫米机枪都部署在固定阵地,不用考虑机动问题。相反,我军的14.5毫米是师一级的高射机枪,只能沿着公路用汽车拖曳。1吨多的机枪,依靠人力在山路机动,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军被14.5毫米机枪单方面压制,几乎无力反制。

我们看看具体的战例:

1979年2月18日,我武汉军区第43军127师379团3连攻打巴当东侧无名高地。越军巧妙地利用高地上的6挺14.5毫米高射机枪,进行远距离压制。3连因为机枪射程不够,只能利用步兵强行冲锋。在越军大口径机枪的压制下,3连伤亡很大,又无法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多次冲击都失败了。最终,3连在坦克和炮兵及时支援下连续发动猛攻,巴当东侧无名高地守敌才放弃阵地逃跑。

14.5毫米机枪射程远,威力也非常大,西方军事专家认为并不亚于20毫米机关炮。

我军在战争中学习了战争,也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著名的同登战役中,我军的攻势被鬼屯炮台阻挡。

这是当年法国人修建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要塞,上下共三层,非常坚固。越军又加固了这个要塞,墙壁厚度超过1米,设有300多个射击口,配备大量轻重机枪、火箭筒、无坐力炮等武器。炮台外围还构筑有环形堑壕和4个永备火力点,通过交通壕和炮台四角的进出口相连接。

我军55军163师489团3营7连负责攻坚,甚至无法靠近要塞,完全被防御火网覆盖。

这种情况下,增援部队用85毫米加农炮进行轰击,发生了100多发炮弹,没有什么效果。

万般无奈下,163师调来了4挺58式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好在法国人将炮台修建在公路边,而且距离中越边境只有几公里的距离,不然58式也上不来。

58式采用直瞄的方式,对准敌人碉堡的枪口,进行覆盖性射击。虽然58式也无法摧毁碉堡,却可以在越军机枪射程之外,大量杀伤敌人。

在58式强悍火力的掩护下,7连发动第三次猛攻,终于攻入碉堡下的敌人射击死角。

没想到,越军到了这种地步,还是在碉堡负隅顽抗,拒不投降:2月21日下午5点左右,我军通过爆破方式打开了同登鬼屯炮台的大部分洞口。22日凌晨,解放军又击退了增援同登鬼屯炮台的越军一个排和一个班的反扑。为了歼灭同登鬼屯炮台里面的越军,解放军紧急调来工兵和喷火兵,使用12吨炸药和2吨汽油对同登鬼屯炮台进行爆破,最后仅有一名越军生还被俘,其余越军被炸死、烧死和闷死了。

类似的战例还有很多 ,但我军也意识到56式和58式已经过时。

这么重的机枪,其实只能作为火炮一样使用。

解放军开始立足于14.5毫米机枪的轻量化,仿造苏联产品在1981年制造了75式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

75式的重量一举减少到140公斤,可以有士兵推着在战场小距离举动,也就仅此而已了。140公斤的重量仍然太大,看来必须彻底对枪支重新设计。

天空扫帚,可惜已经过时了。

声明:

本文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萨谈超强三面手--苏罗通ST-5 20毫米机关炮
【浴血三八线148】《金刚川》真实细节:美机俯冲不避志愿军高炮,并非英勇
空中杀手:德国空军高炮部队的实力与部署(巴巴罗萨行动)
志愿军入朝防空第一仗:惨烈之至,3个高炮连48小时内几乎拼光
抗中神剧!美国拍的这版“长津湖”真是给我整笑了03
1984年6月,越南米-24武直准备投入战斗,为何最终没敢出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