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81)第聂伯河右岸之战(5)

1944年2月,苏军集结了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以及苏近卫集团军约15万人,调集,坦克,自行火炮570辆(门)向扼守于切尔卡瑟一带的德军约5.6万人发起进攻,将包括党卫军“维京”装甲掷弹兵师在内的5.6万德军团团包围在切尔卡瑟地区,

“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命令胡伯中将不惜一切代价突破苏军重围,第3装甲军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地在苏军防线上打开一条通道,直达切尔卡瑟南面的列斯扬卡,双方相距不到10公里!

眼看德军就将突出合围,面对着德军猛烈的抵抗,千钧系于一发之际,苏军卡涅夫大将的近卫5集团军其坦克20、29军火速赶到列斯扬卡,苏德双方在这个本来名不见经地带展开了残酷血战!

2月10日,所有被围德军在苏军进攻的压力下已龟缩到一个宽约十几公里、长约二十公里的,处于苏军火炮的射程内。

11至13日的三天时间里,在科尔孙包围圈内的5.6万德军,实施了根本性重组。

这里的申杰罗夫卡、新布达和科马罗夫卡这些村落,无疑为德军向西南方发起突围,冲破苏军包围圈的行动提供了有利的跳板。

来自摩泽尔的第72步兵师对新布达的进攻,其激烈度对突围行动第一阶段来说颇具典型性。

德军士兵正在抵抗苏军的攻击

在一片开阔的山坡上,苏军牢牢据守着构建在雪地上的阵地,德军士兵必须冲上这片遍布积雪的山坡,如果在白天突围,他们没有任何遮蔽,是苏军士兵非常明显的的靶子。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第105掷弹兵团,而团长克斯特纳少校审时度势,决定发起一场夜袭。

计划很简单,这是一场原始意义的战斗——人对人的白刃战,最前方的突击队配备着刺刀、工兵铲、冲锋枪和机枪,紧跟在身后的是团主力,他们携带着重武器,第172炮兵团的4门火炮,每门炮由8匹马拖曳。

2月11日夜里20点30分,没有月光,四下里漆黑而又寒冷,德军士兵出发了,他们悄无声息地逼近了苏军的阵地,白色第伪装服使防守的苏军士兵难以发现他们的身影。

不许出声!不许说话!不许开枪!这是出发前德军指挥官的命令,这会,已经来到阵前的他们几乎能能听见第一座支撑点内,苏军士兵的说话声。

就在这时,一名苏军哨兵发现了白色的身影在移动,他立即盘问道:“停下!口令!”

“冲!”这就是罗特上尉的回答,霎时间,枪声大作,德军士兵一边冲锋一边开枪射击,随即跃入战科尔孙苏军的包围圈壕。

这是一场冷兵器的对决,突袭获得了成功,接着,该团随即发起猛攻,穿过苏军阵地的梯次纵深,马匹牵引的大炮紧随其后。他们穿过暴风雪和苏军的火力网,夺取了200高地的周边地带。

午夜过后不久,他们到达苏希尼—申杰罗夫卡公路,就在这时,苏军一支毫无防备的车队从东面驶来,他们正赶往申杰罗夫卡。

车队中,能看见几辆多管火箭炮发射车。“把高射炮调到前面!”在200米距离上,苏军车队遭到德国人20毫米自行高炮的火力打击,车上携带的燃料发生爆炸,巨大的火球在雪地上熊熊燃烧。

德军对新布达的进攻,随后开始于凌晨1点,到凌晨2点30分前,这个村子已落入德军手中。

德军第72步兵师右侧的进攻同样取得了进展,来自汉堡的党卫军“日耳曼尼亚”装甲掷弹兵团对申杰罗夫卡发起冲锋,这是日后他们实施突围行动的第二根支柱。

这里同样爆发了激烈而又残酷的白刃战,随后,争夺科马罗夫卡的战斗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里距离包围圈边缘仅有6.4公里了。

2月13日,星期天,德军撤出了东面的科尔孙,作为交换,西面的科马罗夫卡最终被德军第72步兵师夺取,面对苏军凶猛的反击,他们以一场激烈的防御战守住了这个村子。

在新布达,由比利时志愿者组成的“瓦隆人”突击旅,以6辆坦克、4门反坦克炮和4个50~100人不等的连队击退苏军发起的几次反击。

该旅有200多人阵亡,其中包括其首任指挥官卢西恩·利珀特中校,他曾是一名比利时总参军官,旅里的参谋莱昂·德格雷勒中尉接替指挥,他带领部下击退苏军的反扑,守住了新布达。

2月15日,第72步兵师夺取了科马罗夫卡北面的小村子希利基。

“拿下这个村子对日后实施突围行动至关重要,”师部致电第105掷弹兵团,克斯特纳少校的部下们明白这一点,就这样,他们在夺取新布达之后,又夺取了希利基。

此刻,包围圈外的第1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正在试图拿下239高地,以便发起最后的突击,在遭到惨重的损失后,最终与施特默尔曼的先头部队会合,不过,他们就此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苏军坦克在士兵的伴随下,攻击包围圈里的德军

德国空军鲁德尔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联队发起救援性进攻,帮助他们拦截苏军的反击,并压制住苏军,但德军再次出现了兵力、装备短缺的问题,他们缺少十来辆坦克,缺少几个掷弹兵营,对贝克中校的黑豹坦克来说,还有最要命的是缺乏燃料,长时间的连续作战,已使他们的燃料消耗殆尽。

在此期间,包围圈内的德军部队仍然危险地挤在申杰罗夫卡周围6.4×8公里的地域内,他们随时准备朝救援部队的来向发起突围。

不过,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救援行动已陷入僵局,仍在等待意味着突出重围的命令。

情况非常紧急,如果突围的命令不能尽快下达,他们将遭遇没顶之灾,一旦苏军意识到目前的状况,并集中炮火轰击包围圈,德军这里的一切都完了。

在此期间,苏军想方设法了解包围圈内的情况。“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的人员身穿德国军官制服溜过防线,以进行侦察活动。

2月11日,就有这样的一名军官出现在德军第1装甲侦察营的阵地上,并开始打听部队的实力、武器和目标。

前线单位与师部核实后,立即接到命令:“逮捕他!”但此刻,这名间谍已然消失。

苏军在电台中宣布派出军使的消息后,几名打着白棋的苏军军官出现在某德军师的师部,向德国人提供了投降的条件。

还有,据第3装甲军作战日志记载,2月10日,冯·赛德利茨将军以“德国军官协会”主席和“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通过“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的电台对包围圈内的德军士兵发表讲话。

他呼吁这些士兵停止抵抗,并向他们承诺良好的食物和住宿、人身安全以及部队不拆散,仍由他们原来的军官们加以管理等条件。

5.6万德军官兵挤在这个缩小的包围圈内,忍受着苏军炮火和传单的轰炸,等待着救兵的到来,他们的情况每个小时都在恶化。

最后,冯·曼施泰因元帅决定下达突围令,不再等待元首大本营的批准,他的决定,是基于第1装甲集团军参谋长温克少将一份明确而又坦率的报告。

2月15日上午11点05分,第8集团军致电包围圈:“第3装甲军的行动受到限制。施特默尔曼集群必须以自身的努力实施突围,直至朱尔任齐—239高地一线,在那里与第3装甲军会合。”

这道命令埋下了随后一场悲剧的种子,因为命令中没有说明一个重要的事实,尽管“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的装甲战斗群反复尝试,但239高地仍未被掌握在第3装甲军手中。

可是,施特默尔曼必然从这些字句中得出结论:待他赶到239高地时,他会遇到德军的救援部队,实际上,等他到达那里,遇到的是苏军强大的坦克部队。

这一事实是切尔卡瑟这场惨败的根源,2月15日早上,第8集团军仍在盼望第1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或“贝克”重装甲团在16日投入他们最后的虎式坦克,最终拿下239高地。

但是,第8集团军参谋长施派德尔少将随后却在集团军司令部内表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因此,似乎是第8集团军故意对这一重要而又危险的情况含糊其辞,以免在一开始就动摇施特默尔曼的军心,他那些严重受损的部队需要鼓起信心,以完成他们充满风险的突围任务。

施特默尔曼肯定对某些情况有所怀疑,他不仅要求增加空投的弹药量以执行突围行动,还于2月16日夜间致电第8集团军:“施特默尔曼集群可以沿自身防线突破敌军的包围,但无法对第3装甲军前方的敌军实施第二次突破。”

话说得很明确,意思是:作为实施突围的条件,我要求肃清239高地及其两侧的敌军阵地。

这个要求正是第3装甲军的将士们一直不断努力,试图完成的任务,但在不利的状况下,很显然,他们已无法做到这一点。

如果将这个情况通报给施特默尔曼,他还会发起突围吗?或者,他会产生犹豫和动摇吗,就像14个月前,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的犹豫和动摇那样?

在那里,类似的不确定性曾导致突围行动致命的延误,最终以一场惨败而告终,还有另一个问题是,元首大本营此刻尚未批准这一突围。

值此时刻,曼施泰因这位有责任感的集团军群司令,快刀斩乱麻地作出了决定。

他将所有的条件、考虑和责任问题推到一旁,于2月16日给施特默尔曼下达了简洁而又明确的命令:“口令——自由,目标——雷相卡,23点!”

第42军的电台收到了这份电报,几分钟后,它被放在“施特默尔曼”集群参谋长弗朗茨上校的桌上,他长长地松了口气。

这是一道实施突围行动的明确命令,这里不会再出现一次斯大林格勒,早已拟就的突围计划,几天来一直放在各参谋军官的文件箱中,现在终于要付诸实施了。

负责指挥突围行动的第42军军部设在申杰罗夫卡西北部边缘的一座农舍内,整个包围圈已严重萎缩,只剩下四座村落,其中的新布达,在此之前一直由瓦隆人守卫,但很快便被放弃,而希利基和科马罗夫卡仍在抵御着苏军猛烈的进攻,申杰罗夫卡的农舍中挤满了伤员。

这里有4000名伤兵,自2月10日起,他们便已失去搭乘飞机撤离的机会,因为德军飞机无法在科尔孙满是泥泞的机场上着陆。

混杂在这些伤员收容所之间的是各个营、团和师的战地指挥部,村庄的街道上、菜园里、农舍的四周,停放着各种大炮、待修的坦克、战地厨房、摩托车以及马拉大车。

四下里燃起小小的篝火,按照命令,各部队正在焚烧文件、作战日志以及不再需要的个人用品,例如信件、笔记本和纪念品等。

除了白刃战所需要的器具,以及能随身携带的几样物品外,其他东西一概不带,任何能使用的东西都不得留给苏军,只有武器、作战车辆和战地厨房会得到疏散,女性通讯辅助人员被分配到各部队中。

第42军作训处长赫尔马尼少校召集各部队指挥官,向他们简介突围计划。

现在已没有秘密可言。每个人都必须知道计划安排和自己要做的事情,尽管没有人发问。

作战态势图被钉在墙上,摇曳的烛光映照着地图上红蓝色的标记。“这里是希利基—科马罗夫卡一线。我们安排了三个突击楔子,呈纵深梯次配置。没有炮火准备。

第一阶段必须保持安静,苏军将被我们的刺刀打垮。然后再以一个快速行动突围至朱尔任齐地区和239高地,我们将与第3装甲军在那里会合。”

赫尔马尼的手轻轻划过地图,他的乐观想法希望得到证实,于是他证实了这一点。几条铅笔线勾勒出态势:

“B”军级支队位于右侧。第72步兵师居中。党卫军“维京”装甲掷弹兵师位于左侧。这里大约有40000人,利布将军负责指挥。

施特默尔曼将与后卫部队留在包围圈内,担任后卫的是特洛维茨将军来自巴伐利亚的第57步兵师和里特贝格伯爵来自巴伐利亚—苏台德区的第88步兵师。

第389步兵师,除反坦克营外,师里的其他部队和第167及第168步兵师一些分散的群体都被配属给第57步兵师。

这样一来,特洛维茨将军又得到3500名士兵,里特贝格伯爵的师实力稍差。

因此,总计6500名士兵为突围行动提供后卫掩护,无法移动的伤员及其医护人员被留在包围圈内,他们将被移交给苏军。

接下来便是计划简报中最难的部分,各位军官被告知,他们应督促属下的军士和士兵写封简短的家信,然后将这些信件相互交换——以防万一,以此确保他们最后的信件能被寄回家中。

我们在这位作训处长的报告中还读到:“2月16日,星期四,22点。我们默默地坐在指挥部里。没有其他命令可以下达,也没有指令需要签发——这是20天前被包围以来的第一次。每个人都在想家,包围圈外寄来的最后一封家书已被烧毁,还包括四年战争岁月里一直带在各人身边的那些物品——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歌德的《浮士德》或欧根·罗特的《世界历史中的女人》。”

此刻的形势已非常明确,施特默尔曼的突围部队将在239高地遭遇苏军坦克,而不是德军巡逻队,第3装甲军决定将实情对施特默尔曼和盘托出,并向他通报雷相卡桥头堡的情况。

布赖特装甲军的参谋长默克上校,1955年才从苏联战俘营释放回德国,他告诉笔者,2月16/17日夜间,他们试图用电台通知施特默尔曼,但对方的电台已不再作出回复,因为,就在这一重要电文传入空中时,包围圈内的突围行动已经展开。

申杰罗夫卡的地狱之门敞开了,3个师的接敌路线穿过这个村子,沿一条狭窄的街道而去,沟壑上唯一一座桥梁被一辆从巷子里突然驶出的坦克堵住,工兵们折腾了几个小时才将它推入山谷,然后,他们对这座桥梁进行了一番抢修。

交通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混乱,所有人都在大声喊叫。苏军的炮弹在各处炸开,每颗炮弹都能击中目标。受伤者被拖入农舍,军部的门口躺着一名参谋,他的头已被弹片削掉。

此刻是22点30分。低空飞行的He-111投下一箱箱弹药,伴随着巨响,这些弹药箱落在战地厨房车和农用大车间。

苏军的炮击愈发激烈,爆炸就发生在第42军军部的前方。这时,利布将军赶到了,他戴着他最喜欢的白色毛皮帽,平静而又乐观。

与他同来的是第11军参谋长格德克上校,他们一同商讨了突围行动最后的细节。

23点,时间到了,夜里一片漆黑。没有月光,没有星星,温度计停顿在摄氏零下4度,但有一股寒风从东北方吹来。

幸运的是,对行进中的德军来说,这是一股顺风,而监视中的敌人则位于逆风处。这股寒风有时会非常强烈,甚至裹挟着雪花,对一场希望避开对手双眼和双耳的行动来说,这种气候很有利。

正在突围的德军士兵

“B”军级支队在右翼行动,走在最前面的是第258团级战斗群的部队,在左翼发起进攻的是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其先头部队由第5装甲侦察营担任。在该营身旁的是来自黑森第389步兵师的反坦克营,这个营的第3连由原第66高射炮营的人员组成,而第66高炮营已覆灭于斯大林格勒。

此刻全营的兵力只剩下97人,第3连的人数为30人,突围楔子的中央是第72步兵师,打头阵的仍是第105掷弹兵团。

团长克斯特纳少校手上有一份缴获的苏军地图,这份1:10000的军用地图清楚显示出他的进攻路线,与他的棱镜罗盘组成了绝佳的导向工具。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道路:部队的前进路线横跨过开阔的乡村,穿过田野和牧场。冰冻的泥浆上覆盖着结了冰的积雪。

克斯特纳向部下们下达了明确指示:不许发出不必要的声响,不得吸烟。更重要的是,他已下令所有步枪不得将子弹上膛,以免神经紧张的士兵过早扣动扳机,从而破坏突围行动的突然性。

接着,第一处苏军阵地被他们用刺刀夺取,第二处阵地也被打垮,只在一个地段发生了激烈的争夺,他们不得不以白刃战夺取苏军的这个炮兵阵地。

第72步兵师的主力紧跟在他们身后德凌晨3点30分。克斯特纳少校、罗特上尉和本德尔中尉研究着地图。

他们已到达朱尔任齐东南面的沟壑。在他们前方,高地的山脊上是通向波恰平齐的道路,径直翻过239高地。

此刻天色尚黑,如果一切都已按计划进行,现在应该已到达第1装甲师最前方的据点了,可是,经过一番仔细的侦察,本德尔中尉很快返了回来。“确实有坦克,”他说道,“但不是德军的。6辆T-34守在朱尔任齐的南面出口。东南方1.5英里处,同一条道路上,还有更多T-34的身影。”

这可能意味着239高地已被敌人夺取,尽管有无线电静默令,但克斯特纳还是决定立即将这个出人意料而又危险的情况报告给师里。

然后,他带着队伍再次悄无声息地向前而去,他又一次提醒自己的部下:“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开枪。”

第105掷弹兵团排成一股狭窄但却松散的队列,向前穿过道路,恰巧从两股苏军坦克部队之间的缺口处通过,他们什么也没发现。

现在要小心,放轻脚步比手榴弹更有效,他们已越过239高地上方那条公路200米远,这时,先头小组停了下来。一名中士轻轻走到克斯特纳身边,低声汇报道:“少校,苏军的阵地就在前面。面向西。但我觉得他们都在睡觉。”

面向西的阵地?这只能是苏军防御德军解围部队的阵地。换句话说,这是突围部队的最后一道障碍。

“进攻!”克斯特纳下达了命令。他们再一次以枪托、工兵铲和刺刀发起攻击,这场白刃战悄无声息,没有发出任何战斗的呼声。

但是,没有人会想到,惨烈的切尔卡瑟突围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装党卫队完全编制 二
二战中最强装甲师长的巅峰之作
精德落泪:从北线之战看德军为何输掉库尔斯克? | 循迹晓讲
欧罗巴的神话——第三帝国国防军第503FHH重装坦克营(东线篇)
目标波内里!——一场装甲军与集团军的对决(上)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70)第三次哈尔科夫之战~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