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坚:最正宗的瓜娃子 最勇猛的愣头青(四)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今天聊完孙坚,下期继续找个吴国的人和事来聊,敬请关注。

        上期聊到孙坚在有可能围歼董卓时,却突然匆忙撤军,放弃了这个大好时机。如果孙坚能于此时灭董卓,迎回献帝,那就是不世之功。参照后来吕布杀董卓获得的政治资本,孙坚的政治前途就会不可限量。

                                 来自盟主的暗算

        孙坚拼命讨董,不就是为获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和军政实力吗?为什么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呢?原因让人匪夷所思,也让人痛心疾首,他遭到了盟主袁绍的暗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曹操著名的《蒿里行》一诗,记叙的正是关东讨董联盟从兴起到解散到自相残杀的全过程,以及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这首诗因为其记录的真实性,被史家称为具有史诗的意义。

        任何形式的战争中,受害最深的都是老百姓,无一例外。别整天瞎嚷嚷打这个打那个的,真要打起来,达官贵人有外逃渠道,有自我保护的资源和能力,受苦受难的还不都是大耳朵老百姓。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都能造成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的惨状,更何况现代战争!真不要把这看成是几个简单的文字,想象一下一千里范围内连一声鸡叫都听不到,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存活下来,你就会知道这真的很惨。

        其实从关东联盟成立之初就开始了盟友之间的自相残杀,第一个对盟友痛下杀手的就是孙坚。前几期已经聊过,此不赘述。

        这种情况就没断过。

        第二个对盟友痛下杀手的是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人汉室宗亲,是后来任扬州刺史的刘繇的哥哥。他杀的是东郡太守桥瑁

        桥瑁是三国前期里被人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可能有些人压根儿不知道这个人。十八路诸侯为什么会结盟讨董,来自于这个人,是他伪造了一份朝廷三公文书,遍发各地,倡议反董。这才有了关东讨董联盟。

        但桥瑁人品太差。泰山太守应劭说他陵蔑同盟,忿嫉同类应该是他依仗首倡之功,欺负、嫉妒同僚。不知道是直接与刘岱产生了矛盾,还是刘岱看不惯他的行为,就把他了,让自己的手下王肱接替桥瑁的东郡太守。(后被曹操接替)

        刘岱不光杀了桥瑁,还威胁要杀另一个盟友冀州刺史韩馥。他写信告诉冀州治中刘子惠,等讨灭董卓后,回师杀韩馥。

        不知道刘岱这一系列行为背后是不是有袁绍的指使,可以瞎猜一下,没证据,只能瞎猜。(如果是“专家”就叫合理化推测,哈哈)

        刘岱是袁绍的姻亲,和袁绍的后妻刘氏有亲戚关系,袁绍出逃洛阳时将刘氏及三个儿子托付给他,可见对他的信任。

        桥瑁人品差,性格坏,但其行为也只能算人民内部矛盾,罪不至死,刘岱却把他杀了。除了夺取他的地盘和武装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呢?

        设想一下,如果关东讨董联盟成功得势,怎么也得给有首倡之功的桥瑁一个重要位置,可这个人太让人讨厌了,会让盟主袁绍很为难,也会多少夺去一些盟主的光环,还不如把他杀了,既可以解决今后安排的问题,又可以得到现实利益。

        重申一遍,这只是没证据的瞎猜。也许真实原因就只是二人产生矛盾,刘岱一气之下将他杀了,顺手兼并了他的地盘和武装。

        但刘岱要杀韩馥,则几乎可以肯定是为袁绍出气。因为自从袁绍逃到冀州,出任渤海太守,到成为盟主,作为袁氏故吏的韩馥不但没有按照社会潜规则对袁绍予以帮助和支持,反而是处处为难袁绍,欺负袁绍。

        史书里找不到刘岱和韩馥有私仇的资料,他写给冀州治中刘子惠的信里也明确指责的是韩馥拥兵自重,可以证明他是为了政治利益要杀韩馥。他是兖州刺史,杀了韩馥也做不了冀州刺史,摆明了是为在冀州的袁绍谋夺刺史之位。

        联盟成员之间有矛盾,甚至互相暗算、厮杀,作为盟主的袁绍本来应该出面调解和制止,谁知道他竟然也参与其中,更加猛烈地追杀、暗算自己的盟员。

        陈留太守张邈,是袁绍的生死之交,应该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了吧?其实不然。袁绍当了盟主后骄傲自大恣意妄为,张邈劝他不要这样,不论作为朋友还是下属,张邈的建议都是正常正当的,袁绍却不高兴了,指使张邈的顶头上司兖州牧曹操杀掉张邈。

        曹操和张邈也是朋友,再加上曹操也看不惯袁绍的行为,就为自己留了一手,没有听从袁绍的话。(后来因为兖州之变,曹、张二人才反目成仇)

        其中最让人痛惜,也是对讨董行动影响和破坏最大的是对孙坚的暗算。

        孙坚在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会撤兵呢?就是因为遭了袁绍的暗算。

        袁绍在此时表会稽人周㬂为豫州刺史袭取豫州,攻占了阳城。

        前几期曾经说过,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武装和地盘。孙坚逼死王睿、杀死张咨,既是想兼并他们的武装,也是想得到他们的地盘,但因势单力薄,无法与刘表、袁术抗衡,只得放弃。投靠袁术后才好不容易得到豫州刺史的身份,“合法”得到豫州地盘。

        在这个“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的特殊时期,“不据一州,无以自全”,孙坚不是傻子,决不能失去自己的地盘,只能放弃眼前的大好时机,回身保护自己的根据地。

        (曹操也有类似的经历。接替刘岱兖州刺史后,曹操以报父仇为名攻打陶谦的徐州,陈宫、张邈联合吕布袭取兖州。曹操赶紧撤兵回来保护兖州,最后在袁绍的支援下才好不容易保住)

        作为孙坚的靠山,袁术义不容辞地支持孙坚,当然,也是为了保护本集团的利益。在孙坚回程救豫州时,袁术派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

        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正在青州与黄巾军作战的公孙瓒怒不可遏,把这笔账记在了袁绍身上,发誓要为从弟报仇,埋下了公孙瓒与袁绍结仇的种子。

        好在周㬂能力不济,在与孙坚争夺豫州的战斗中,屡战失利。同一集团的袁绍正与公孙瓒相持不下,曹操在与黄巾军周旋,任九江太守的二哥周昂遭到袁术攻打,都无法抽身增援周喁。

        孙坚顺利地保住了豫州,成为袁术手下最大的割据者,远胜于当时的曹操,更别说刘备了。

        很有意思的是,当孙坚听说袁绍任命周喁为豫州刺史袭取豫州时,喟然长叹,说:“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董卓快要失败,各路诸侯却做出这种事情,我应当和谁一起共同努力杀敌啊!”他杀同举义兵的王睿、张咨时为什么没有这样想呢?

        袁绍取豫州,杀张邈没能成功,但却成功地暗算了韩馥,夺取了冀州。这是后话,不在本文内容之内。

                                     单马行岘山

        孙坚回撤,董卓顺利回到长安。关东讨董联盟里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去追击,而是像曹操说的那样,开始互相攻打,争夺势利。

        孙坚是袁术集团的,自然是听命于袁术,为袁术争夺势利。袁术驻扎南阳,首当其冲的就是谋夺身边的荆州。

        荆州此时在刘表手里。刘表是董卓指任的荆州刺史,并没有多少反董之心,只是拥兵自保而已。他与袁绍保持紧密联系,既是政治谋略,也是现实需求。

        政治上,董、袁相争,鹿死谁手还无定论,双方都不得罪,可以避免引火烧身,还可以给今后留下更大的选择空间。

        现实中,初得荆州,实力还不够强大,如果身旁的袁术、孙坚突然发难进攻荆州,能否抵抗得住还是个问题。袁绍兄弟不和,刘表与袁绍有很好的个人情谊,正好利用袁绍来威慑袁术。

        果然,刘表刚在荆州站稳脚跟,191年底,被袁绍打败退回南阳的袁术,派当年才从洛阳撤兵救回豫州的孙坚去攻打襄阳,企图夺取荆州。

        刘表派黄祖在襄阳以北的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邓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之间阻击。孙坚打败黄祖,然后乘胜追击包围襄阳。(能够包围襄阳,证明孙坚人马不下数万)

        刘表派黄祖夜晚偷偷出城召集兵马增援,回城时又被孙坚截杀。黄祖兵败,逃到襄阳城外的岘山。

        孙坚打马狂追,也许是求胜心切,也许是战马太快,竟然远离部众,单枪匹马跑商岘山,结果被埋伏在竹林里的黄祖士兵乱箭射杀,年仅三十七岁。

        身为主帅,孙坚如此轻率地单马追敌,是其胆大包天的性格特征造成的。孙坚一生,可说是成也胆大,亡也胆大。这种特质竟然一丝不差地遗传给了孙策,父子二人,都因胆大轻率遇刺而死。

        主帅战死,仗就没法打了。孙坚的侄子孙贲收拢孙坚余部投奔袁术。袁术表其为豫州刺史,接替孙坚并掌管其余部。

        孙坚任长沙太守时曾举荐长沙临湘人桓阶为孝廉,桓阶因此被朝廷征召为尚书郎。孙坚死时,桓阶正好回家为父守丧,上书刘表,请求收取孙坚尸体为其送丧。

        这是当时门生故吏对举主府主表示忠诚的通例,如果不这样做会受到社会的指责和鄙夷。刘表被他的义举所感动,准其收尸送丧。

        丧事完毕后,桓阶将孙坚的尸体交给孙贲,。孙贲扶送孙坚的灵柩葬于曲阿(今江苏丹阳市曲阿)

        顺便谈谈孙坚的功过是非。陈寿、裴松之都称赞孙坚有“忠壮之烈”,是“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的忠臣。

        孙坚的忠臣之名,来自于讨伐董卓的英勇和清扫整理祭拜汉室宗庙、平塞汉室陵寝的忠义,特别是后者,一直为忠臣烈士津津乐道。这是孙坚攻入洛阳后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政治收益。

        但在皇权衰弱,州郡割据的特殊年代里,孙坚是否真心忠于朝廷说不清楚。他起兵反董后的一系列行为并不是十分纯正,仍然有为自己谋取势利的嫌疑。

        首先,毫无正当理由地对同举义兵的盟友痛下杀手,逼死王睿、杀掉张咨。这是硬伤,无论怎样都说不过去,都不是忠于朝廷的行为;

        其次,放弃追杀董卓,返回豫州保护自己的领地。这是因私利而忘大义,也不能说是忠于朝廷的行为;

        最后,孙坚从未有过对朝廷的进贡。刘表、陶谦、曹操,包括后来孙坚的儿子孙策都有过对朝廷的供奉,起码在礼仪上保持着对朝廷的尊崇。而孙坚从来没有。这更不能说是忠于朝廷的行为了。

        这并不是说孙坚是个奸臣,不要用非忠即奸的幼稚的二元论来简单思维。孙坚有对汉室的尊崇,毕竟祖辈都生活在这个朝代,但他是否忠诚于眼前这个皇权衰微几乎是名存实亡的朝廷则不一定。

        他和当时的割据诸侯一样,都在满怀野心的逐鹿中原,首先是保住自己的实力,然后不断扩充,观望时局的发展,做出下一步的打算。

        这才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的孙坚。

        孙坚死时,吴国还八字没一撇,哪为什么要说他是吴国的奠基者呢?因为他在袁术那里留下了一支队伍,孙策正是以讨要父亲留下的队伍为名去找袁术,虽然袁术打了埋伏,没有如数将孙坚的全部人马交还给孙策,但孙策却以此为由头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攻占了江东六郡。孙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吴国。

        为什么总是说孙权承父兄基业呢?缘由就在于此。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路诸侯60:袁绍袁术兄弟暗斗豫州刺史孙坚成靶子,豫州争夺战伤及无辜公孙瓒历数袁绍十大罪状
孙坚传,杀海盗平三郡立威江东,败黄巾退董卓扬名天下!
有袁术的阻拦,孤身一人的刘表又是如何进入荆州成为老大的?
东汉末年的最高危官职:每年都得死上一两个,这两地的刺史你可千万别眼红
袁术的地盘很小,为何兵多将广?
袁术坐拥十万大军,为何却让曹操的八千人马给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