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狄仁杰得到武则天信赖的奥秘

       武则天登上大周皇帝宝座之后,为了镇压和防范反对势力,不仅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和名臣宿将,就是对此后自己任命的大臣,也怀有很深的疑忌心理。她重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通过告密、罗织罪名和酷刑等手段整治文武官员。据《新唐书》所载内容统计,在她当政的20年中,仅宰相就杀了14名,流放9名。在如此严峻的政治环境中,狄仁杰却成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异类”。他是唐高宗时任命并寄予信任的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没有任何瓜葛,又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却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多次出任封疆大吏,两次拜相,甚至被特准进殿见帝免予跪拜,不参加宫中轮值,可谓风光无限。并且,他还成功地说服晚年的武则天摒弃了让武三思做太子的意图,力挽狂澜扭转了武氏代唐的危机,从而被后人称颂为大唐王朝“中兴第一名臣”。

  那么,狄仁杰是如何博得多疑严酷的武则天如此信任、创造了这一奇迹的呢?

  以官声与为人赢得武则天的敬重

  狄仁杰出身于唐王朝官宦世家,祖父、父亲官职都不低。他在唐高宗时任大理丞,为官明敏清正,曾于一年中审明判决滞留狱中的囚犯17000人,没有鸣冤不服者。一次,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唐太宗陵墓上的柏树,唐高宗下令将其斩首,狄仁杰奏其罪不当死。高宗变了脸色,说:“权善才将先帝陵墓上的树砍掉,是置我于不孝,一定要杀了他。”这时左右侍卫牵狄仁杰令其出殿,狄仁杰拒不从命,继续慷慨陈辞:“英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说服,忠贞的臣子不应因皇帝的愤怒害怕。按唐律,此罪本不应处极刑。倘若今天陛下因一株柏树杀一大将,千载之后将会怎样评价您?所以我不敢奉诏杀权善才,就是怕陷陛下于不道。”这番奏对意真情切,高宗为其所动,免了权善才的死罪。一个从六品的小官,竟能不惧天子雷霆之怒,据理申辩,狄仁杰在朝中一时声名鹊起。

  武则天当政之初,狄仁杰正任地处边境的宁州刺史。他抚爱百姓,执法公允,平等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州内百姓很爱戴他,为他刻碑颂德,巡察御史将其政绩报告给朝廷。于是武则天将他提拔为冬官侍郎,后又任地官尚书、拜宰相,并同狄仁杰说:“你在地方任上官声很好,但也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说:“陛下认为是臣的过错,臣认真改正;陛下明察臣无过,是臣的幸运。至于谁说我的坏话,我还是不知道为好。”武则天为之叹服。

  以上种种,使武则天认识到,狄仁杰既忠直刚正、守法不阿,又善于治理地方,抚恤百姓,特别是他还是一位只重公义、不计私仇的仁厚长者,不会、也不屑于搞阴谋诡计。女皇帝对他的这种基本评价、这种发自内心的器重与赏识,是狄仁杰稳稳屹立于武则天之朝历20年的根本原因。

  以智谋与勇气逃脱酷吏来俊臣的陷害

  狄仁杰拜相不久,就遭到来俊臣构陷入狱。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酷吏,他采用各种阴谋手段陷人于罪,被他审问的人犯大都被严刑拷打致死。狄仁杰被捕后,来俊臣逼他承认“造反”,他很痛快地承认“造反是实”,从而避免了经受酷刑。由于已经定罪,只是等待到期行刑,狱官对他看押得就不那么严格。于是狄仁杰“贿赂”看守求得笔墨,用从被子拆下的帛写明冤情,将帛放到绵衣中,对狱官说:“天气热了,请将这件绵衣交给家人,将里面的丝绵去掉做成夹衣。”狱官照办后,狄仁杰的儿子拿着帛书去向皇帝申诉,武则天由此责问来俊臣,并召见狄仁杰了解详情,狄仁杰因而得以免除死罪。在狱中时,一个来俊臣的属下还想让狄仁杰告发另一大臣杨执柔,说这样可以令他减刑,狄仁杰说:“皇天后土在上,怎能让仁杰做这样的事情!”于是以头撞柱,血流满面。该人见此情景很害怕,就向狄仁杰道歉,不敢继续施压。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狄仁杰如果不是智计百出,于绝境中想出巧妙之策,如果不是磊落正直、刚勇无畏,那么在武则天的诏狱中,必定会多出两个无辜的冤魂,朝堂上则少了两位忠正的大臣。

  以治国与治军能力使武则天倚为柱石

  武则天为了稳固帝位,使尽各种办法,包括一些阴狠的招数。但平心而论,她还是一位明君而不是昏君。她统揽大局,奋发有为,一心想把天下治理好。因此,她既用听她话的顺臣,又用善做事的能臣。而文能治国、武能御敌、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的狄仁杰,就是她在关键时刻可以起用、倚仗的国之干臣。

  公元695年,外敌纷纷入侵。突厥人侵犯凉州,俘虏了凉州都督;吐番派使者前来提出领土要求;契丹人则攻陷营州、冀州,令武则天派去讨伐的大军全军覆没,黄河以北人心震动。在这一危急时刻,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任地处前线的魏州刺史。前任刺史畏惧契丹突然到来,将百姓全部驱赶入城修筑工事,狄仁杰到任后,让百姓全部回家种田,说:“敌人距离还远,用不着这样,万一来了我想办法应对。”敌人听说狄仁杰来此,自动退走,百姓非常高兴,为狄仁杰立碑记述这件事。狄仁杰也由此转任幽州都督,后又调入朝中再任宰相。

  此后突厥连年入侵,于公元698年连续攻陷赵州、定州,朝廷派出的30万大军逗留不进,不敢与敌人接战。武则天此时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亲自送他出征。突厥人听说狄仁杰挂帅,主动退走。武则天改任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于是上书朝廷,要求赦免黄河以北各州被突厥裹胁的官员与百姓,武则天下令照此办理。狄仁杰于是安抚慰问百姓,找到那些被突厥驱赶掠夺的人,全部送回原籍,散发粮食赈济贫困者,又禁止部下侵扰民众,违令者必斩首。于是整个黄河以北才安定下来。

  以感情与利害说服武则天改变初衷

  狄仁杰在威风八面的武则天面前,始终坚持自己仁厚正直、以庶民社稷为重的本色,绝不苟合取容。但是,他也深切了解武则天性格的刚硬与执拗,在表述己见、劝谏女主时很注意讲究方式方法。

  武则天当政之初,镇压了起兵谋反的越王李贞,狄仁杰被派到越王封地所处的豫州任刺史。当时正惩治李贞的党羽,共有2000多人要被处死。司刑使逼促狄仁杰行刑,狄仁杰要求暂缓,向武则天秘密上奏疏说:“臣欲公开上奏,似乎是为叛逆的人申辩;知而不言,又怕有背于陛下仁爱怜悯的本意。几次写成了表章又毁掉,拿不定主意。但我考虑这些人附和越王都不是本心,万望可怜他们是受牵连,给予宽宥。”这份奏章,既体现了狄仁杰正直仁爱的本色,又替武则天设想,注意委婉地澄清自己的态度,消除其疑虑,终于使武则天极其难得地收回了成命,免去这些人的死罪而流放丰州。

  执政后期的武则天年老多病,萦绕在她心头的最大问题是由谁来继承皇位。她很想立自己内侄武三思做太子。一次,她以此询问各位宰相,别人都不敢讲话,唯独狄仁杰力荐庐陵王李显。他举例说:“当年突厥入侵时,陛下让武三思召募勇士,一个多月没召到一千人;让庐陵王去召,没几天就召到五万多人,可见天下百姓归心于谁。”武则天听后无语。几天后,狄仁杰又向武则天进言:“请陛下想一想,武三思是你的侄子,庐陵王是你的儿子,姑侄与母子相比,哪个更亲?如果陛下以庐陵王为皇储,千秋万岁后宗庙中有您的牌位,如果立武三思为太子,侄儿的宗庙中哪里会有姑姑的位置?”狄仁杰的多次劝谏终于使武则天动情入心,派人将李显接回京城立为太子。

  立储大事直接关系到李唐王朝能否延续,此前曾有多人向武则天进言召回庐陵王,她都予以拒绝。为什么却对狄仁杰如此言听计从?其要害在于,他并没有讲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是从武则天的视角看问题,动之以“母子”之情,晓之以“宗庙”之理,示之以“天下归心”之势,使得武则天觉得狄仁杰是真的替自己设想,且为大势所趋,想不感动、不觉悟都不行。

  一个人品格良善,平素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我们称此人是好人;而当承受外界重大压力甚至生死考验时仍能不改初衷,以利他益世为己任的人,则不仅是好人,还是能人、智者,是创造历史之人。狄仁杰无疑就是此类人士中的佼佼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
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人?
狄仁杰历史上结局如何?
狄仁杰:深受武则天器重的大唐名相,为何差点死在酷吏来俊臣手里
狄仁杰与武则天
武则天心狠手辣,却对狄仁杰如此信任,其中有何玄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