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需要“低碳文化”

发布日期:2010-05-28 16:33:27   点击次数:2206

【专题】安利环保嘉年华

  “低碳”这个词,近来炙手可热。那么,何为“低碳”呢?可能多数人都知道,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对其提出的背景,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它首次出现在英国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构建一个低碳经济》报告中,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向高效低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后来,它被引入到生活领域,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在我生活的周围,我们一些生活方式或许并不“低碳”。这当中,不说别的,先谈谈生活中的“汽车文化”。曾几何时,人们在生活宽裕之后,开始争购私家车。随之而来的是在这过程中形成——看谁家买得好、买得贵——的攀比之风,“车”俨然成为一个人与家庭社会身份及地位的象征。这就大大超出了其使用价值,形成一种特殊的“汽车文化”。据我所知,在很多国家不是这样子的。

  遗憾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这样的风不仅继续刮着,并且还有越来越猛的势头。那么,原因何在?仔细地看,一是人们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或被这种文化召唤出来的消费需求,买车几乎成为人们与买房相提并论的话题;二是汽车行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三是汽车生产商为了追逐利润,加大企业的投入和生产。这样,生产与消费所形成的合力,使城市里跑的汽车越来越多,已严重超出了它的承载能力,“碳”的排放量,当然是越来越大。其实,农村也在步其后尘。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城市的发展,可以吸取欧洲发达国家在“现代”之初的路上所经历的高污染的教训,走出一条不同模式的道路,不能因发展经济而让环境付出代价

  就城市的交通而言,如要减少污染、降低碳的排放,有效的办法是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就像日本的东京,地铁线路密集,去任何一个地方,最多只需换乘一次。而城市产生碳的领域,远远不止汽车,牵扯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低碳,不仅要减少工农业领域碳的排放,还要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其做到不被流行的“汽车文化”等消费主义的观念所笼罩。据统计,城市里二氧化碳的排放,大约30%是由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

  如想真正做到低碳,当务之急应是:政府在基础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运用方面切实努力,治理污染,发展公共事业,鼓励研发新能源;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减排节能,利用新能源,为居民创造一个低碳的环境;居民节电、节气、废物再利用,比如提倡骑自行车,选择乘公共交通出行,不攀比私家车等等。长远之计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应有一个巨大的改变,大力发展以“风能经济”、“阳光经济”和“氢能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全面实践低碳生活,彻底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环境状况和生活方式

  要在这些方面取得实绩,目前要做的是打破消费主义的神话,改变人们现行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这需要呼唤与“低碳”相适应的主流观念的出现,使低碳内化于社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之中,进而形成低碳文化,构建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日常生活方式,最终走向低碳社会。当下,如何生产这种文化,是我们面对的非常紧要的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三个转型”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用好“第五大能源”
低碳城市
第九届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高中组试题
苏州低碳模式:综合型“低碳社会”
自然资源报数字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回顾与推进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