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50年,赴美淘金华人发现遍地鲍鱼没人吃,意外成就了加州捕捞业

1848124日,在刚刚成为美国领土的加利福利亚美利坚河与圣克拉托河交汇处的一处磨坊里,一名叫马歇尔的木匠,偶然在磨坊排水沟里发现了一粒黄金。尽管木匠和磨坊主相互约定守口如瓶,但这一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全美国立刻沸腾了。

离此地最近的城市是旧金山(旧称圣弗朗西斯科),该市居民得知此事后,有一半人口迅速涌入黄金发现地淘金。此后,全美甚至全球的移民大量进入加利福利亚,引发了著名的“美国淘金热”。这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广东的淘金人。

▲萨特磨坊,美国淘金热的起源,马歇尔在这里发现了黄金

这时鸦片战争的战火正在肆虐全广东,很多家庭为了躲避战火正在考虑移居海外。在19世纪中叶以前,广东人已经找到了去往东南亚、马来群岛、菲律宾以及墨西哥甚至南美洲的方法,每当遭遇天灾人祸时,很多广东人就去海外谋生。

1949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了香港和广州。黄金的诱惑加上故土上持续的战火,让那些正在犹豫的广东人坚定了移居海外的决心,大批广东男子开始离开故乡,去往加利福利亚。

当他们到达金矿时,离发现金矿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这里聚集了十倍于美国人数的外国人,来自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先进的淘金设备和技术让这些广东移民未能如愿,淘金致富然后衣锦还乡的梦想破灭了。

1850年,万般无奈下,他们在加利福利亚萨利纳斯和帕哈罗河谷一带,一片长满柳树的沼泽边定居下来,这里属于蒙特利海湾,和家乡广东一样,都有熟悉的漫长而崎岖的海岸线。

▲1875年,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湾岸边的华裔渔民和儿童

加利福利亚被称为“金山”,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金矿,更因为这里蕴藏着大量的机遇和可以转化为财富的资源。这片长满柳树的沼泽地在美国人眼里是沼泽荒地,毫无用处,但在中国人眼里则不一样了。柳树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根柳枝插在地上就能长成柳树。对于中国人来说,柳树就是生命和复兴的象征。美国人惊讶的看着这些中国人在沼泽地里排水、整地、清理树枝,愣是把一片沼泽地变成了淡水充盈,土地肥沃的良田。

而更让美国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蒙特利半岛一带的海洋生物,一直被海洋学家认为是北太平最丰富充盈的海洋资源,大到鲸鱼小到海参无所不有,这也是广东移民定居这里的理由之一,依海而居的广东人相信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技能和精力把这些海洋生物变成黄金。

在中国人来到这里之前,蒙特利半岛的海洋资源很少被用于商业用途,只有一些新英格兰移民在这里捕杀迁徙而来的鲸鱼,或者猎杀海獭获取皮毛。被中国人列为“海八珍”之一的鲍鱼在这里一钱不值,当地人不知道鲍鱼的美味,捉到鲍鱼后一般只留下鲍鱼壳,用来做纽扣、纪念品或者珠宝首饰的配件,即使这样的用途也非常之少。

▲中国渔船和遍地的鲍鱼壳

▲堆积如山的鲍鱼

鲍鱼的天敌海獭被新英格兰人捕杀殆尽,鲍鱼的用途又仅仅只用壳子做纽扣,在这种情况下,蒙特利半岛海域的鲍鱼疯狂繁殖,整个半岛的岩石岛礁上到处覆盖着色彩斑斓的鲍鱼壳。

这对于初到蒙特利海湾的广东渔民来说简直是天降美食,鲍鱼干在中国都是珍馐美味,何况是这铺天盖地的新鲜鲍鱼。

当无数淘金者在内华达山区到处寻找黄金时,来自中国广东的渔民开始在蒙特利半岛的海滩上安营扎寨,准备着手捕捞海中黄金——鲍鱼了。和淘金热一样,这个消息又传到了旧金山的华人中。一个月后,一船又一船的华人竞相来到了蒙特利,开始捕捞鲍鱼。不少人在海边搭起了木屋,在栏杆和屋顶上风干鲍鱼肉,然后装箱运回广东。数百华人沿着海岸线捕捉鲍鱼,一直蔓延到20公里之外。

1850年一直到1860年,是蒙特利湾广东渔民的黄金十年,他们没有受到法律限制和同行竞争,海洋捕捞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捕捞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新鲜的海产品在当地供大于求,卖不掉的海产只能风干,以至逐渐在蒙特利湾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干鱼市场,掌控了市场销售渠道,完全垄断了该地区的渔业。

▲中国渔民用酒精保存海洋生物,出售给科学家以供研究

1860年以后,广东渔民的捕捞对象已经从鲍鱼扩大到一切海产品:鳕鱼,大比目鱼,比目鱼,黄尾鱼,沙丁鱼,鱿鱼和鲨鱼,以及海湾水域中的牡蛎和贻贝,小鱼直接风干,大鱼切割盐渍后风干。仅1867年一年,广东渔民就从蒙特利海湾运出了约300吨风干的海货,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到1870年,由华工修建的美国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通车后,送来了意大利热那亚的渔民,才在当地和中国人形成了竞争。

正是中国人与意大利渔民之间的竞争,导致鱿鱼成为蒙特利湾水域的主要产品。每年春天,都会有不计其数的鱿鱼游进蒙特利海湾产卵。意大利人和中国人一样都喜食鱿鱼,但和中国渔民比起勤奋和智慧来,还是略逊一筹。

中国渔民很早就发现鱿鱼和飞蛾一样有趋光性,喜欢向亮堂的地方聚集。中国渔民就在深夜里举着火把捕捉鱿鱼,当鱿鱼们聚集在海面上时,只需要用大勺子舀进船舱即可,然后在天亮之前驾驶者满载鱿鱼的船只回家,卸下鱿鱼,摊开晾晒。这一切都完成时,意大利渔民还在床上打呼噜。

▲中国渔民开办的海产品商店

这些鱿鱼完全风干后,会分装成60公斤的大包,用船运到旧金山。每年这里的干鱿鱼产量占据加利福利亚干鱿鱼总产量的90%以上,仅1888年一年,中国广东渔民就从蒙特利地区运出105吨干鱿鱼,总价值超过12500美元。

一些挑剩下的劣质小鱿鱼则会一层鱿鱼一层盐的整齐码放进特制的大桶里,运回中国。当时中国的盐业被官府垄断,对食盐征收高额税赋,盐价奇高。这些劣质小鱿鱼是作为肥料出口到中国的,但到了中国后,人们都是冲着桶里的海盐才去购买的,海盐被分离出来后就留着食用,小鱿鱼是真的作为肥料撒在地里。

这些勤劳、智慧、坚毅的广东移民,后来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传奇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笔下主角,被他写进了小说《罐头厂街》。

▲1897年的蒙特利湾中国渔村

事实上,罐头厂街真的存在,就在这些广东渔民聚居渔村的东部。第一家罐头厂由萨克拉门托河包装协会于1896年创办,他们和意大利、葡萄牙、日本渔民合作,大量生产海产品罐头。此后罐头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新兴的罐头产业让广东渔民干鱼遭受灭顶之灾,晒鱼干的气味也让本地美国居民怨声载道。

1902年,一盏煤油灯意外爆炸,差点把华人渔村烧得一干二净。消防队迟迟不到,倒是驻扎在附近,全部是黑人的美国第九骑兵团赶来帮忙灭了火。

此后,古怪的火灾伴随着抢劫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华人渔村,渔村的很多人不堪其扰搬到了旧金山和奥克兰,老人们索性回国。早期叱咤风云的广东渔民逐渐退出蒙特利湾渔业,到1935年,整个湾区再也没有一个中国人从事商业捕鱼了。

▲今日蒙特利湾

今年距离1849年已经过去了170年,蒙特利湾由中国渔民开创的辉煌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加利福利亚成为华人最多的地区,渔业产值全美第一。现在的蒙特利湾已经成为美国西部黄金海岸的一部分,1992年美国政府设立了“蒙特利海湾国家海洋保护区(简称MBNMS)”,是全球最大的海洋生态保育区之一。

在蒙特利湾漫长美丽的海岸线上,随处可以看到亿万富豪们的别墅,在这些极尽奢华的豪宅、庭院、高尔夫球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全美最早的渔人码头,比旧金山的渔人码头还要古老,美国人将其成为“老渔人码头”。这个码头就是当年那些广东渔民聚居的小渔村,他们原本是来美国淘金的,却意外的在那片沼泽地旁边定居下来,继而发现了海洋的宝藏,然后把这里变成天堂。



参考文献:

[1]吴琦幸著.淘金路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闫亮.大洋彼岸的陌生人 中国移民美国纪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3]范咏涛编著.美国历史风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4](英)奈杰儿·蒂斯德尔著;倪民杰等译.旧金山[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英)迈克尔·斯多波著;刘淑红译.城市经济的崛起与衰落 来自旧金山和洛杉矶的经验教训[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6]游江编.九十九他乡 美国华人口述实录[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

[7]李性刚著.赤子 旅美杰出华人传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

[8]《华侨华人研究》编辑.华侨华人研究2015[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9](美)赵宇空著.华人成功的秘诀[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10]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广东史志 合订本 2018[M].广东史志编辑部.2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休渔期结束!快去浙7个小渔村逐浪做吃货(内附海鲜挑选秘籍)
清蒸鲍鱼的做法
你看过这些鲍鱼壳吗?
雅贝氏教你怎么亲手做鲍鱼
做鲍鱼前,鲍鱼要怎么收拾,要煮多久刚好熟
鲍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