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七)

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七)



石湖清胜图 手卷 纸本设色 壬辰(1532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江苏吴县盘门西南石湖的景色。石湖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诸峰顾盼有姿,风景绝胜。图中半壁山崖自右向左逶迤,湖水映山,湖中扁舟荡漾,帆影翩翩。近处坡上绿树柳烟,长桥跨水,远山浮出天表,天水一色,空阔无边,真实地表现了江南秀丽的湖山。笔墨清淡而流丽,山石勾勒极其疏简,着重干笔皱擦和淡墨烘染,笔致细密虚灵。色彩的敷染也分外简洁淡雅,而色感鲜明醒目。是文氏绘画中别具一格之风貌,也是其少见之佳作。



关山积雪 手卷 设色绢本 1528年作--1532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在王宠生前曾赠其画作颇多,比如《古木高士图》、《治平山寺图》、《松壑飞泉图》、《停云馆言别图》等,件件都是精心之作,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关山积雪图卷》。文徵明在卷尾用赵孟頫体小楷写了一段著名的长跋: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孤高拔俗之意耳。若王摩诘之雪溪图、李成之万山飞雪图、李唐之雪山楼阁、阎次平之寒岩积雪、郭忠恕之雪霁江行、赵松雪之袁安卧雪、黄大痴之九峰雪霁、王叔明之剑阁图,皆著名今昔,脍炙人口,余幸皆及见之。每欲效仿,自歉不能下笔。曩于戊子冬,同履吉寓于楞伽僧舍,值雪飞几尺,千峰失翠,万木僵仆。履吉出佳纸索图,乘兴濡毫,演作关山积雪,一时不能就绪,嗣后携归,或作或辍,五易寒暑而成。但用笔拙劣,不能追踪古人之万一。然寄情明洁之意,当不自减也,因识岁月以归之。嘉靖十一年壬辰冬十月既望,衡山文徵明记。钤印:文征明印、征仲

《关山积雪图卷》用墨线钩勒山脉、山径、水岸等,略用干笔淡墨皴染,细笔写松柏、杂树、竹林、山寺、村舍、人物等,在寒雪笼罩的丛山峻岭和冰封河流之间,约有十七八人行进其间,或孤蹇独行,或三二结伴而行,或在山径间相逢作揖,或孤坐草堂窗前,若有所思。文徵明用“留白”的方式渲染雪色,用浅淡石青、淡石绿和浅绛为主设色,但也用深浅红色点缀人物风衣、树叶、山寺。天空、河面用淡绿、浅绛参以淡墨皴染,满卷的冰天雪景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在《关山积雪图卷》卷后的拖尾纸上有文徵明弟子陆师道的颜体小楷题跋。卷前段和拖尾纸上历代鉴藏印近三十枚,其中有乾隆鉴藏八玺;另有震泽王氏家藏;项元汴鉴藏印十枚。此图在明清两代唯见著录于乾隆《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


仿梅道人山水 手卷 水墨纸本 1533年作

文徵明《仿梅道人山水》卷,引首许初题为“衡翁三绝”,所指“三绝”,即本幅之山水、后纸之自书诗及行书书法,诗书画三艺俱备。自书古诗后题跋:“十月十三夜与客小酌,起步中庭,月色如画。时碧桐萧疏,流影在地,人境俱寂。顾视欣然,因命童子烹茗啜之。还坐风檐,不觉至雨夜。东坡云:何夕无月,何处无竹柏影,但无我辈闲适耳。癸巳中秋日重书。徵明。”此卷作于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时文徵明64岁,属中年时期。所取图名“仿梅道人山水”,则依据后纸在谷祥之跋“衡山先生近得梅花道人画乐予,展现之顷,爱其景趣幽雅,繁而不杂,诚前辈名家笔也。予素喜画,俟暇当为摹之,不识得其一二否耶?太原王谷祥之考。”梅花道人即元代画家吴镇,又自署梅道人。

这是一幅文徵明的仿古山水。他的仿古之作,宗学而比较广泛,不拘泥于外表形似,注重笔墨意韵,撷取优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从而显现自身特色。此卷山水,虽临仿吴镇,然又融入了沈周画法乃至马夏的用笔,呈现出自古粗文的风貌。画面山石粗劲而用笔又富浓淡变化的墨色,保留了吴镇笔法苍劲、水墨淋漓的基本特色;而以整体线条所勾的平台和带斫的短线皴法,又极似其师沈周;夹杂的侧锋皴笔和方劲转折,又带有马夏之笔痕;而树木有意扭曲开张的枝杈和细密勾点的叶丛,以及较工整细秀的屋宇、人物,则是文氏自身细笔山水中常见的面貌特征。作品画风既反映了文徵明仿古之作兼容诸宗的创作法则,又显现出“粗文”一路山水的基本特色,而且粗细合度、雄健又不失繁密的面貌,正体现了他中年时期由粗变细阶段的艺术特色。此卷纵28.5厘米,横244厘米,在文徵明存世作品中,堪称长卷钜制,为其中年较难得见到的粗文山水。

后纸自书古诗的书法,作行中带草书体,字型端美秀雅,用笔圆润流畅,时出连笔,多文雅洒脱之韵,以渐显晚年所追求之书法风貌。文徵明的行书,早年50岁以前主宗苏轼和康里或厚重,或雄强;50至60岁期间,兼取欧阳询、赵孟俯,趋于工整劲健;60岁以后上追晋唐,变为俊秀流美。此卷写于64岁的行书,端整中见洒脱,正反映了中、晚年过渡阶段面貌。

画家所钤印章,本幅有“徵明”、“悟言室引”、“征仲夫印”,自题诗前后有“停云”、“文徵明印”、“衡山”。

后纸两家题跋,王谷祥作为文徵明学生,书画俱宗其师,王氏题跋之书法,甚似文氏;尹嘉宾为晚明人,字孔昭,江苏江阴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字画瘦劲,晚更杂篆、隶出之;此卷所跋书风,亦具瘦劲之姿。引首有许初隶书四字,许初亦是晚明人,字复初,一字符复,以县学生序贡提教职,擢南京太仆寺主簿,迁汉阳府通判。工篆,庄整面秀,兼善楷、草,发二旺。亦工大书。


烹茶图 立轴 1534年作

新夏茶香 水墨绢本


品茗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534年作

《品茗图》是文徵明表达闲情逸取的作品,他善于绘制庭院,田园小景,古人在画中较为突出,这是整个明朝吴门画派的风格,此图属于文徵明“细笔”一路,画兼高远,深远和平远。在画面起手的入眼处绘有屈曲的小溪,两旁山丘突平,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夹道二旁山重叠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构图缜密深远,气势缓倬宽畅,上部自题“嘉靖甲午谷雨前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吸泉吹火烹,以适幽闲之趣。”此图为文氏中年以后之作,笔法虽师元人,却独具风格,王蒙的画皴线湿润,轮廓线和皴线不分。文氏此图处轮廓线略重,但决不是李成一派画法,其用线不是刚硬凝浑的,而是枯淡松柔的,深得王蒙的工整严正,全图布置精心,用笔细谨,树石穿插勾写,皆一丝不苟,无一笔随意,自成一种工秀清苍的风格。这是文徵明细笔画的突出特征,也是明画不同于元画,和宋画的突出特征。其精工细谨,为宋、元所不及,其笔墨的生动性很大超过宋、元之画。静观此画,一种从画面透释出来的静谧沁人心脾,这种画风的气质,在文徵明的作品中体现得很强烈,由于文徵明的思想中受儒家“中庸”思想居多,儒、道的思想都有,除了温和的一面,也皆深刻。


茶具十咏图 纸本墨笔 1534年作 纵136.1cm横2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上方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后款署:“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方抱疾晃拿魅息一室,弗能往与好事者同为品试之会。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种,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自第其高下,以适其幽闲之趣。偶忆唐贤皮陆辈‘茶具十咏’,因追次焉,非敢窃附于二贤后,聊以寄一时之兴耳。漫为小图,遂录其上。衡山文徵明识。”钤“徵”“明”朱方联珠印。嘉靖十三年即1534年,文徵明时年65岁。右下钤“徵仲父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

图绘青山之下郁树成荫,两间茅屋在藩篱之内,主人趺坐于室内,书、壶伴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从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得其乐。不禁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于是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画面构图充盈,横狭而纵高,主题突出,笔法细劲,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得其乐。不禁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于是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画面构图充盈,横狭而纵高,主题突出,笔法细劲,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


江村暮霭图 立轴


青绿山水 立轴


青绿山水 立轴


松岩观瀑图 立轴 甲午(1534年)作

《松岩观瀑图》是文徵明的一件佳作,题七律一首:瀑流千丈自天垂,风澈银河作雪飞。闲咏谪仙庐阜句,不知空翠湿人衣。

画面之上青岩高耸,白云缠绕,一挂银瀑从岩间直落而下,银珠急速溅落在山脚的小溪之中,溪岸之上,青松挺拔,松下三人呈对隅之势,来客宽袖峨冠,身后随一小童。这边主人伸手迎让来客,而来者却被瀑声吸引,皆回首观瀑,似一时忘记谦让回礼。画面多敷石青、石绿,深绿的是松针、石苔,浅绿、浅蓝的是不同光线下的石岩、峭壁及远山,同一色系却层次分明,节奏有度。画面通身色泽清丽莹澈,三位画中人浅灰、浅粉、浅橙色的衣袂含蓄地点缀其间,富变化而不夺主题,更凭添几分意趣。

从技法上看,这件作品构思精工、笔墨工稳细腻,沉静自如。而主题也是高士归隐山林田园的意境,此中更寄托了文人画的一个核心情结:在脱离世俗繁嚣的环境中,体察自然,感悟精神的力量和乐趣。

本画成于嘉靖甲午(1534年),是年文徵明64岁,其时正是寿至九旬的他作品脱离描摹宋元古人的巢窠,个人风格日臻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年也正是文徵明放弃“翰林院待诏”官位回家中以笔墨自娱的第八个年头,繁杂的案牍劳形被朝夕染翰的快乐取代,作者心中的宁静、放松也是从这件作品亦可窥一斑。


辋川图 手卷 设色绢本 甲午(1534年)作 (418万元,2005年12月中贸圣佳)

款识:长洲文徵明制。钤印:徵(朱文)、明(朱文)、停云(朱文)、徵明(白文)、衡山(朱文)

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在陕西蓝田的辋口,得到宋之问的一个别墅,改筑为别业,水绕山环,竹茂林密,风景奇胜,尝与好友裴迪乘舟同游,赋诗唱和,并画其山水,名为《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今存有传世本。王维工诗,善山水,气韵清高,故苏轼云:“味摩诸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诗之画,画中有诗。”自画分南北宗之说起,便以王维为南宗之祖。

文徵明所画《辋川图》是他在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年),也就是他六十四岁时,根据王维所作的二十首吟咏辋川各个景点胜迹的诗的内容,参照王维画的《辋川图》及其笔法画成的。全图与诗,长达四米半左右,书画合璧,可谓鸿篇巨制,画技精熟,是“细文”的代表作,其构图平稳,设色淡雅,将山环水抱的名胜一一展现出来。茂林修竹,屋舍掩映,人物活动其中,舟楫往来水上……细致的描绘出了王维辋川诗中,文人士夫的情趣和爱好。本来文徵明对其故乡的山水园林就非常喜爱,画过不少如《拙政园图》、《林榭煎茶图》、《猗兰室图》、《东园图》、《真赏斋图》等园林景观,《辋川图》也是他最熟悉和最喜爱的题材,画来更是得心应手,运笔如风。孙星衍在题跋中称道此画胜过摩诘传本,它就和兰亭叙帖一样,原刻不如褚临本之有神采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門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賞(二)【圖】
明代末期董其昌《疏林远岫图》等四十幅绘画赏析(上)
中国绘画之诗书入画篇 [90P]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图集]中国明代绘画名作精选(下)
一口气读懂中国画“术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