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八怪郑燮作品欣赏(二)

扬州八怪 郑燮作品欣赏(二)


 

            幽篁兰石图  纸本墨笔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燮笔下的竹,无论是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无不赋予它们以性格和生命,达到神情逼肖,栩栩如生,富有感人的生命力,给观者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此画同样表现修竹、兰花与文石。画上有罗聘的题款:'不厌东豀碧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罗聘。'

 

    墨竹  立轴  乾隆戊寅(1758年)作  (324.8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间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蝿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秋八月,板桥道人郑燮写。


                  清风为谁起  立轴 1765年作         


                    清篁出云  水墨纸本                 


                     墨 竹  立轴 纸本

 

 

                     竹石图  水墨纸本

       题识:不须红紫夸颜色,最爱先生骨里青。板桥郑燮。

    郑燮此图,密叶劲枝,笔歌墨舞,在爽利迅疾中能顾及疏密呼应之趣;画石以偏侧取势,峻削硬朗,苔点亦错落有致,很见功力。或曰板桥画石从不点苔,实非。其偶一为之者确有传世,故不可执一求之。款印亦佳,是其真格。

 

             

 

 


 

                   兰竹石图  纸本墨笔

    画面内容是石畔青竹,石缝中并生兰草,右前生竹三竿,老竹苍劲挺拔,新竹俏丽清秀,各有特色,落于纸上气韵生动,虽是寥寥几笔写意而成,而竹之神、竹之态、竹之韵已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竹所倚生石块亦是画面主体之一,作为竹之背景,以遒坚奇峻之态增添画之气势,又反衬竹之生机;石上兰草则增添了石趣,不给人顽固古板之惑,反觉石亦为可亲可爱之物,也有它的生命喜好。从题跋看,这是作者送给老者寿辰之礼,以充满生气的题材作画,再配上不无幽默的题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兰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此图写蕙兰绿竹,生于幽谷盘石之间,构图饱满,笔力遒劲,处处有生气跃出。板桥作画,多有率意应酬者,有时未免散漫之习。然此作却精力弥满,神韵并集。其上有长题云:“人或以为画过于今人,题更不愧古人。”虽说是引用别人的评价,但隐隐可见自得之态。不过,平心而论,雍、干时期画兰竹能超过板桥的确实难觅其人,而他的题画诗跋,也真能启发幽思,令人赏之于象外。加上别开生面的书法,称他“诗书画三绝”是并不过分的。“八怪”画用纸大多不讲究,故传世作品霉蚀者较多。此画虽稍有破损,然皆未侵画意及题字,倘得高手重装,必可焕然一新。

 

                  兰石图   横幅 水墨纸本

    题识: 画兰之法,三枝五叶。画石之法,丛三聚五。皆起手法,非为竹兰一道。仅仅如此,遂了其生平,学问也。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此幅虽属小景,要是山脚下,洞穴旁之兰,不是盆中磊石凑成之兰,谓其气整。故尔聊作二十八字以系于后:敢云我画竞无师,亦是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写为支迅谢世兄正之,板桥老人郑燮。

 

荆棘丛兰图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馆藏

    郑板桥作画很重视从生活入手,曾说:“凡我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细致观察、体味竹子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里的多种多样样式、态势、情趣,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此画用画家自己的话来说,真正“满幅皆君子”,画兰、竹、石,将兰竹高洁和清风亮节表现得很是从容。

 

               墨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757年作

    款识:乾隆丁丑秋九月写于别峰精舍之东窗。板桥郑燮。印鉴:郑燮之印(白)七品官耳(白)丙辰进士(朱)

    在清代艺术史上有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所谓正统的清六家虽有娄东派与虞山派之分,却都是清一色的江苏人。然而正是在四王绘画占据中国大半个精英阶层的时候,同样在江苏的扬州,又诞生了风格极为迥异的新兴画派——扬州画派虽然不予所有的知识分子接受,可它的影响愈加愈大,在近现代中国书画的种种革新中,他的主导甚至压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集中的画派。

    郑板桥作于1757年的《苍松图》自民国起便在著名的学术刊物《艺林月刊》中发表,以下百年又被多次引用著录。板桥虽向以写竹出名,其他题材则极为罕见,此是以飘逸通透的墨竹笔法写就一株岭岭苍松,对于题材上来说更富吉祥的寓意。另外,郑板桥与同在扬州鬻画的李鱓是情同手足的好友,两人与此年以前来往颇多,而从所存的画迹来看,李鱓正是于此年左右去世,数年以后,郑在题画中感叹到,“今年七十,兰竹益进,惜复堂不再,不复有商量画事人也。”两人之关系可见一斑。因此,郑的此件作品可能正是受到李鱓画松的影响,或者,是为了对过去老友的纪念也并非不可能。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八怪?郑燮作品欣赏
名家绘画作品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郑燮)二十幅精品佳品绘画作品赏析
个性尽张扬,“扬州八怪”绘画作品赏析(上)|独家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