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 

[原文]

  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译文]

   性情急躁的人,好像烈火一般,一切的东西遇到了它都被烧毁了。刻薄寡恩的人,好像冰一样的寒冷,一切的东西遇到了它都被寒气所残杀了。执拗而又凝滞不通的人,遇到了事固持着自己的意见,顽硬而不化,好像死水的阻塞,朽木的陈腐,毫无一点生机和活气。这些人想要建功立业使他的幸福绵长是很难做得到的。

——摘自《菜根谭》

 

 

静中见真境 淡中识本然

[原文]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译文]

   当痛苦着人际或烦恼着事情时,内心犹如大海掀起浪潮喧闹不息。如果能遇逆不怒,处变不惊,犹如平静的湖水,就可以体悟到人生原本的美妙意境。在欲望着食物和迷惑着声色时,其心动荡不能见出本心自然之性。如果平常饮食淡泊,生活朴实,人在静寂的时候,就自然观见心的本然真性。 

——摘自《菜根谭》

 

 

处圆立业 偾事失机

[原文]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译文]

   古来建功立业的人,对人对事多半是谦虚圆通的。反之,事业失败坐失良机的人,则多半是刚愎自用执拗不通的。 

——摘自《菜根谭》

 

 

对阴险者勿推心 遇高傲者勿多口

[原文]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译文]

   世间沉默寡言的人,他的内心不容易被人家知道,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就与之推诚相见,倾心交谈,往往也不易接近,所以应当尽力控制自己,不要轻易表明态度。其次遇到大言不惭无所顾忌的人,最好也要谨慎发言,以防与他共同遭遇了不测的灾祸。 

——摘自《菜根谭》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译文]

   君子的内心活动像青天一样,也像太阳般,那样清白明朗,没有什么不敢使人知道的。君子的才华像玉石一样,也像珠宝般,那样沉潜含藏,不可以使人轻易看到。 

——摘自《菜根谭》

 

 

推己及人 方便法门

 

[原文]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译文]

   人的环境遭遇有平等也有不平等的,各各不同。如何能单独地使自己特别出众呢?自己所持的情感有和顺也有不和顺的,怎能勉强别人都和顺呢?如果人人都能将我心比人心,把自他两者关系互相对照观察一下,我心的不平等与外界的不和顺,都是给予我修养的一个方便途径,使我能启发正智。 

——摘自《菜根谭》

 

 

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原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

   不论得宠还是受辱,都不介怀,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升迁还是贬抑,都不在意,随意地观看天上浮云的舒卷自如。 

——摘自《菜根谭》

 

 

 

一日之力 一日之效

[原文]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磋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译文]

   治学的功效并不在日用百事之外,约束自身就要在言谈行为之中谨慎从事,在自己家中就要敬事亲长,要穷究道理,就要读书、讲论道义。最最切近平易的事,现在就可以用力去做;最最急迫紧要的事,现在就应当用力去做。用一天的心力,就有一天的功效。遇到有疑难的事,向人探询请教,就会增长知识,通达事理,所得到的,自然不可限量。假如现在一点也不用力去做,荒废了青少年时光,即便以后有圣贤为他做老师,也未必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摘自《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道德福命之所生

[原文]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译文]

道理从淡泊宁静中悟得。德行于谦恭退让中养成。福分自清廉俭朴中积累。命运在和顺通畅中生发。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心静身凉 祛暑之要

[原文]

  训曰:汝等见朕于夏日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译文]

   你们见我在三伏盛夏不开窗户,不吹凉风,这是从小形成的习惯,也是由于心中清静,所以身体不觉热。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只要心静,身体自然清凉」。盛夏不贪一时凉快而吹风,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因为盛夏酷热,阴气存于体内,要是贪图一时凉快而吹风,反而会将暑气关闭在体内,不能散发出来。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不适,以后或许会导致疾病。我经常遇见深秋季节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的人,都是因为夏天贪图风凉而将暑气关闭于体内而造成脾胃不和的。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竭其心智 博取众议

[原文]

  训曰:天下事物之来不同,而人之识见亦异。有事理当前,是非如睹,出平日学力之所至,不待拟议而后得之,此素定之识也;有事变倏来,一时未能骤断,必等深思而后得之,此徐出之识也;有虽深思而不能得,合众人之心,其间必有一当者,择其是而用之,此取资之识也。此三者,虽圣人亦然。故周公有继日之思,而尧舜亦曰畴咨稽众。惟能竭其心思,能取于众,所以为圣人耳。

[译文]

天下万事万物的来源是不相同的,所以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有的是事理当前,其是非好坏一看就清楚,运用自己平日的全部学识,不须设计、策划就能做决断,这叫做素定之识;有的是事件突然发生,一时间还不能迅速做出决断,必须要等待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拿出办法,这叫作徐出之识;还有的是虽已经过深思熟虑却仍拿不出办法,但能综合众人的想法,这些想法中必定有一种是可行的,把它选择出来而加以运用,这叫做取资之识。这三种策划方式,就连圣人也要采取、利用。所以,周公有连日思考问题的习惯,而尧、舜也说要访问他人,考察众人的意见。只有能够尽力运用自己的头脑,又能博取众人的意见,才可以成为圣人。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恒劳知逸 自强不息

[原文]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 

[译文]

   世上的人都喜好安逸而厌恶劳动,我心里则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常劳苦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他一味追求安逸而不求进取,那他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安逸,因此,一碰上劳苦的事情就觉得不能忍受。《易经》上说:「上天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勉力自强,一刻也不要停息、放松。」从这一点上看,圣人把劳苦看作是福分,把贪图安逸看作是导致灾祸的起因。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涵养仁爱 戒除躁忿

[原文]

   训曰:凡人平日必当涵养此心。朕昔足痛之时,转身艰难。足欲稍动,必赖两傍侍御人挪移,少著手即不胜其痛。虽至于如此,朕但念自罹之灾,与左右近侍谈笑自若,并无一毫躁性生忿,以至于苛责人也。二阿哥在德州病时,朕一日视之,正值其含怒,与近侍之人生忿。朕宽解之,曰:「我等为人上者,罹疾却有许多人扶持任使,心犹不足。如彼内监或是穷人,一遇疾病,谁为任使?虽有气忿向谁出耶?」彼时左右侍立之人听朕斯言,无有不流涕者。凡等此处,汝等宜切记于心。 

[译文]

   每个人都应在平时就注意涵养心性。我以前脚疼的时候,翻身都十分困难,脚稍微动一下都要靠左右侍御之人挪动,稍一用手触摸就疼痛难忍。即使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也只想到这是自己遭受的灾难,与左右近侍谈笑自若,没有丝毫焦躁、动怒,以至于迁怒于他们而横加指责。二阿哥在德州生病时,有一天我去看他,正碰上他憋了一肚子气,向近侍大发脾气。我就宽解他说:「我们是地位尊贵的人上人,得了病有许多人侍候,听以使唤,你还不满足。那些宫里的太监或穷苦百姓生了病,身边有谁供他使唤呢?即使有气又能向谁发泄呢?」当时左右侍立的人听了我这番话,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凡是类似的事情,你们都要牢记在心。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未寒进衣 养生之道

[原文]

   训曰:凡人养身,重在衣食。古人云:「慎起居,节饮食。」然而衣服之系于人者亦为最要。如朕冬月衣服宁过于厚,却不用火炉。所以如此者,盖为近火则衣必薄,出外行走必致感寒。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进衣乎? 

[译文]

   人保养身体,最重要的莫过于衣服和饮食。古人说:「起居要注意,饮食要节制。」不过衣服对于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比如我在冬天宁可穿得厚一点,也不生火炉。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有了火炉衣服自然就不能多穿,到外边去一定会外感风寒。与其着了风寒再加衣服,哪里如没有着凉时就穿好衣服适合呢?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诚能勤勉 耕耘有获

[原文]

   训曰:边外水土肥美,本处人惟种糜、黍、稗、稷等类,总不知种别样之谷。因朕驻跸边外,备知土脉情形,教本处人树艺各种之谷。历年以来,各种之谷皆获丰收,垦田亦多,各方聚集之人甚众,即各壑中皆成大村落矣。上天爱人,凡水陆之地,无一处不可以养人,惟患人之不勤不勉。尔诚能勤勉,到处皆可耕凿,以给妻子也。 

[译文]

   关外水土肥美,当地人只种糜、黍、稗、稷等类作物,总是不知道种植别的东西。我出行时在外边暂住,详细地了解了土质状况,教那里的居民种植各类谷物。历年以来,各种谷物都获得了丰收,开垦的田地也多了,从各地聚集而来的人也很多,就是各个山壑中也都聚成了大村落。上天爱护世人,凡是水陆之地,无处不可以养人,就怕人不勤勉。你们若确实勤劳努力,到处都可以耕耘,以供养妻子儿女。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君子三畏 没齿不忘

[原文]

   训曰: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故孔子曰:「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罪于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尝见高年有寿者,平日俱极敬慎,即于饮食,亦不敢过度。平日居处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译文]

   人生在世,无论是年老年少,哪怕是一时一刻,也不能不心存敬重和畏惧,所以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敬重天命,敬重德行高尚或身居高位的人,敬重圣人的名言教诲。」我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平日里做什么事都能敬重那些年长而有高位者,那就不会得罪朋辈或同类之人,也就不会导致失误,并且对自身的修养也大有好处。我曾经见过那些年纪高的老寿星,他们平日都十分尊重和小心,即使是吃饭,也不敢过度。平日的衣食住行尚且如此,遇事,他们的慎重态度可想而知了。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痴呆软弱 娇养所致

[原文]

   训曰:父母之于儿女,谁不怜爱?然亦不可过于娇养。若小儿过于娇养,不但饮食之失节,抑且不耐寒暑之相侵,即长大成人非愚则痴。尝见王公大臣子弟中每有痴呆软弱者,皆其父母过于娇养之所致也。

[译文]

  父母对于儿女,哪有不怜惜爱护的?然而也不可以过于娇生惯养。如果小孩子过于娇生惯养,不但饮食方面失去控制,并且经受不了寒暑节气的侵袭,即便长大成人,不是愚笨就是痴呆。曾经见到王公大臣的子弟中每每有痴呆软弱的孩子,都是他们的父母对其过分娇养所造成的。

——摘自《康熙庭训教子格言》

 

 

慎言养德 节食养身

[原文]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译文]

   人们知道言语能够彰显自己的德行,而不知道谨慎言语,才是培育德行的所在。人们都知道饮食能够有益于自己的身体,而不知道节制饮食,才是养护健康的法宝。

——摘自《格言联璧·摄生》

 

 

身心保养之道

[原文]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却病法。

[译文]

   谨慎风寒,节制饮食,是从我身上去除病痛的方法。减少嗜欲,戒除烦恼,是从我心里去除病痛的方法。

——摘自《格言联璧·摄生类》

 

 

恩爱有度 勿过礼义

[原文]

   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宠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译文]

   雨水太多,不仅不能滋润万物,反而造成涝灾;恩宠太多,超过礼仪允许的范围,是臣下和妻妾的灾害;情爱太多,越出义理规定的幅度,则成为子孙的祸害。

——摘自《格言联璧·齐家类》

 

 

戒子路

[原文]

   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译文]

   孔子告诫子路说:「牙齿刚硬就容易折断,舌头柔软才能完好保存。柔一定能胜过刚,弱小最终能战胜强大。好斗一定会受到伤害,好勇一定会导致灭亡。百行的根本是忍让为先。」

——摘自《忍经·劝忍百箴》

 

 

[原文]

 宽厚之人,吾师以养量。缜密之人,吾师以炼识。慈惠之人,吾师以御下。俭约之人,吾师以居家。明通之人,吾师以生慧。质朴之人,吾师以藏拙。才智之人,吾师以应变。缄默之人,吾师以存神。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

[译文]

 宽宏厚道之人,我学习他来扩大自己的心量。细致周密之人,我学习他来历练自己的见识。仁慈和惠之人,我学习他领属部下的风范。勤俭节约之人,我学习他居家过日子的方法。明白通达之人,我学习他来增长自己的智慧。单纯淳朴之人,我学习他用以平时韬光养晦。有才明智之人,我学习他通权达变的能力。沉默寡言之人,我学习他来保存自己的精气神。谦虚恭谨、从善如流之人,我学习他来亲近老师和朋友。博学多才、知识丰富之人,我学习他来增广自己的见闻。

——摘自《格言联璧·存养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第二章[译文·评注]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下)【图文】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庭训格言>>
家规家训15 | 康熙《庭训格言》解读
家规家训金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