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豪与穷人交换人生:“穷”不是社会在严厉惩罚你这么简单!
播放GIF

这个社会是在以极其严厉的方式惩罚没有读过书的人?“月入三万,会少你一个鸡蛋?!”的煎饼大妈又怎么看待改变命运这件事?穷字怎么写,催生了不同的发展速度……

本文6457个字,大概7分钟读完。

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欢迎置顶关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思思妈妈

最近英国的变形计类型的电视节目有点火。

1

节目有两种套路:

一个是——“rich house to poor house”,富有的家庭和贫困的家庭整个儿从房子到人互换。

另一个是——“rich kids turn skint”,富二代变成穷光蛋,一个人到穷人家里去生活一周。

这位英国小哥,本来吃喝不愁,从来不知道缺钱是什么滋味。节目组把他弄到一个单亲妈妈家住沙发。单亲妈妈带着3个娃,一个月工资只有1千英镑,需要举债度日,从来不知道有钱是什么滋味。

双方一聊天,都震惊了一下:小伙子的一只表,价格是单亲妈妈的6个月工资。

而单亲妈妈一周的生活费采购额度才40英镑,这让小伙子走到超市里根本不知道靠这点钱能买啥喂饱一家五口。

单亲妈妈在窗外看着英国小哥购物,一脸的担心(这是要怎么糟蹋我的钱呢?)

单亲妈妈的工作是去看护一个小孩子,工作时间长时薪又低,一个月只能赚得到1000英镑。概括起来就是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时间陪孩子。

这一千英镑,全是刚需。

别说什么六个钱包了,单亲妈妈这个房子每个月房租是540镑,另外每个月几个孩子的各种杂费是600镑,超市购买食物150英镑,所以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需要额外帮助。

富二代英国小哥呢,衣柜里都是纪梵希,手腕上戴着劳力士,一周就要花150英镑吃饭,开支都靠父母支援。自己希望当个百万富翁白手起家,不过白手起家的点子还没有想出来。

单亲妈妈对富二代发出了本节目中最有思想深度的诘问:“假如某天你爸妈说,不能再给钱你了,你怎么办?”

英国小哥不能回答。

单亲妈妈有段点题的独白:

“我们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

我要很努力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而他伸手就有了一切。

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乞丐吧。”

节目结束得挺和谐——当贫穷的生活和富裕的生活发生交集,双方都挺有收获:小伙子从此忆苦思甜,单亲妈妈也看到了另外的世界。

但是节目组的思考明显不够:

1、单亲妈妈带着这么多的孩子,政府不该补贴吗?社工不该介入吗?

2、单亲妈妈工作时间如此之长仍然无法养家,是最低时薪有问题?

3、只住不工作:英国小哥只是住在穷人家中,并没有进入穷人的工作角色,这不是真正的交换生活。因为决定穷人的生活,是工作。

虽然节目政治正确,符合关爱弱势群体富二代忆苦思甜的主旋律,符合了媒体的基调。

但英国观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儿童福利金到哪里去啦?该去追讨才对啊!

一名智慧的观众指出:这不是整个故事。



单亲妈妈的想法是政治正确的:“如果父母不给钱,英国小哥沦落为乞丐。”

不过她really想多了:父母不给钱,不会给小哥介绍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吗?

让人绝望的贫穷,并不是因为懒惰。

而是无论怎么勤劳,反正就是穷。

2

2016年香港有一档节目,触及到了“穷”这个字背后深层一点的原因。

这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节目组够给力,请来上市公司行政总裁、年轻专业人士、美女模特儿度过约一星期的贫穷生活,尝试露宿街头、睡板间房、倒垃圾、捡纸皮……

香港人称“田二少”的田北辰,父亲是香港裤王,自己毕业于哈佛大学,创办了G2000。

节目组抛出问题:

做穷人注定一世挨穷,做富翁一定位高权重?

做穷人亦或是富翁,是靠双手、听命运,还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田北辰是富翁。他平时很少停下来享受当前,总在考虑下一步的部署。他赞成自由市场,觉得自由市场会淘汰很多弱者。但是只要有斗志有勇气,弱者也会变成强者。



在节目中,田北辰的工作是时薪25元的扫街工,每天生活费50元,入住油麻地(香港廉租房棚屋最多的地方)的豪华棚屋,月租高达1300港币

清洁工田北辰本来要早点休息,但是突然想起要到湾仔开工,平时出门都由司机接送的他完全不知道公交线路,赶紧出门问交通。这时才发现,过海的班车来不及,通宵巴士坐不起。

田北辰得出了结论1:交通费扼杀了穷人的生存空间。

倒垃圾和扫街一点都不容易,原定8点半之前要清理8个垃圾桶,结果过了大半个小时,才清理了两个。

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糊口,但是十五元/餐的预算,只够吃三明治。



面对厌恶性的工作,挨足9个钟。

终于可以放工休息,其他工友还要继续换个场子去中环或者北角的夜班清洁。

因为一个月五六千的一份工不够生活,所以通常清洁工是打两份,工作17个钟头,只睡五六个钟头。

于是田北辰得出了结论2:整个香港经济结构畸形,让没有学识和技术的底层或者做两份工或者做三份工,住笼屋,才能生活下去。

接下来田北辰去找了个地产经纪,让她带着去考察了非豪华的笼屋,发现1300港元的棚屋真的已经豪华,月租五六百的笼屋,简直不像住人的地方。

洗澡靠烧水,墙面到处落灰,肮脏得无法下脚。

田北辰感叹:

既然给他身份证,他就是香港人。

我们是不是要给他一个像样的生活?

政府只管建公屋,不能入住公屋就是市场主导。

市场经济是弱肉强食,市场不一定有公义。

最后田北辰发现:这样的生活幸好只是过两天,如果是过一月两月,靠斗志还真坚持不下去了!

拍节目期间,田北辰终于了解到穷人的想法——每天心里都在想各种饭菜,因为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吃顿好的。他们不会去计划下星期,明年,将来,就只是眼前的这一餐。



节目得出结论:这社会是在以极其严厉的方式惩罚没有读过书的人。对某一个阶层之下的人,政府应该要倾斜,而不是弱肉强食。

英国变形计是把两个家庭互换,富有的家庭和贫困家庭整个儿换,交换生活费,交换身份生活7天。

最终的结论相仿:穷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公。政府需要更多倾斜,帮助他们的生活。

3

底层并不绝望,数一数你身边有多少从底层奋斗上来的朋友?

首先让我们挑出节目的bug:住在油麻地的清洁工,是少有过海去上工的。节目组这个设定,至少是人为地增加了男主的难度。

其次是男主这个清洁工角色,扮演时间太短,只是做苦工,顺便发表政见。并没有给时间让他构建社会关系,获得额外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底层同样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信你就数一数,谁的身边没有两三个从底层奋斗上来的朋友?



金融街的白领曾经为一个鸡蛋洒下伤心泪:

一个买早餐的白领指责煎饼大嫂少了一个鸡蛋,煎饼大嫂大声反驳:我月入三万,会少你一个鸡蛋?!!

于是各个自媒体卧底发现,繁华街市卖煎饼的工作,虽然不是个个都能月薪3万,不过大多比西装革履的白领收入高。

在繁华都市的底层,只要时间跨度够长,读不读书,都能改变命运。人口红利时期,有繁华就有机会。

我家保姆的女儿,静静,在街道初中的成绩,语文十几分,数学二十几,她妈对她靠读书有出息这一点毫无指望。

不过,架不住静静有商业头脑啊!

她十二岁的时候,我家附近的家乐福搞“满88的收银条可以换成5元购物券”的活动。这活动可能家乐福也是首次搞,所以上不封顶。

静静在收银台前站着,眼巴巴地看到叔叔阿姨婆婆爷爷谁的收银条超过了88,(例如买了一堆东西的,多半就该小跑跟上。)就过去可怜巴巴的问:“你要换购物券么?要是不换的话,给我好么?”

还真的有这么多人懒得去排队换购物券。于是静静一周就解决了家里一年所需的粮油米面,两周就把自己的鞋袜衣帽妈妈的鞋袜衣帽全部解决。

然后静静扩大了再生产:用一袋糖组织起了社区里更小的孩子们,安排他们一人守一个收银台。自己就在会员柜台把一叠收银票拿着换5元的。

于是在家乐福的收银台前,每个收银台都有个眼巴巴的小哨兵。

家乐福的保安发现了苗头不对(优惠是刺激顾客再光顾的,静静们又不是顾客。)保安们大声呵斥着小孩子们,驱赶他们。静静就会赶过来增援,挡在小朋友和保安之间,大声说:“你管得着吗?人家就是愿意给我收银条,和你什么相干?”

顾客也常常帮着说:“对呀,是我给小朋友的!”——顾客没有看上这5块钱。赚取别人没有看上的利润永远是王道。

到了这个优惠季结束的时候(前后大约一个月),静静除了解决全家所有日用品,还有一万多的购物券。于是挨门兜售:“婆婆你要不要买大件了?我这里有一千块钱购物券,卖给你只要八百。”

这样八折处理好购物券,12岁的静静也就实现了一次月薪过万。

对静静这样的底层,我充满敬意。

她发现了商机:

不封顶的5块钱购物券,除了金银珠宝什么都可以买。那不就是发钱吗?

她组织了生产线:

一个人守一个收银台,收银台营业总额有限,小伙伴一人守一个台子,生产能力大大不同。

她处理好了库存:

八折就八折,七折就七折,总之不要砸在手上。

这样的头脑,这样的执行力,就算是到香港当清洁工,哪怕商机一闪而过,也一定会被静静抓住。

所以,在滴滴补贴的时候开滴滴的,在Uber补贴的时候开Uber的,在闹市区卖煎饼的,在双十一送快递的,在手机一条街贴膜的......

命运总有裂缝,总会被有心人抓住。

所谓天道酬勤。

在福利国家,轮到精英嫉妒底层。

香港呼吁政府政策向底层倾斜。例如,交通补贴,例如提高公屋的申请上限。那么在有北美社会主义之称号的加拿大,在房价难负担指数仅仅低于香港的温哥华,这些政策都实现了,底层又过得怎么样了?

我的感受是,一部分眼光短浅的精英(就像我这类)都嫉妒得不想当精英了!

一个朋友与公婆同住。公婆每次从超市买菜回来,隔壁的印度人大妈都要着急的,指手画脚地劝阻。

有一次她去给公婆翻译,发现印度大妈说的是:“天哪,你们在买菜!买面包!买肉!这些东西哪里需要买呢?!!不都是食物银行发的么!”

原来是街角上有个食物银行,只要报税的额度低于限额,就可以拿食品券去领。领的食品其实是超市里的临期食品,临期,但是不过期。从质到量肯定够一家人吃的!

翻翻令人心口痛的,要乘以6的收银条——算了,还是别翻译给公婆了。

印度大妈,实现了吃饭不要钱,生娃赚钱的日子。因为政府给每个娃18岁之前发四五百块钱(child benefit),印度大妈4个娃,在家坐着就是打一份超市工的收入!

如果没有这么多娃实现生娃致富,而是只生一个娃自己做清洁工?那日子过得也让精英一口老血!

超市里的清洁工时薪11.35元,一天8个小时,一月2000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但是,因为是低收入人群,医保不缴费了,牛奶金一年5000多元全拿。这样的日子一年到头存不下钱,但是也不够饿到冻到,报税了领到退税正好全家出去旅游一趟。

然后看看苦逼的,时薪17、18元的白领过的什么日子:

一个基层的文员,月薪3000元,拿到手只有2400元,比清洁工多了400元。

但是!

要一大早起床冲到downtown上班,要穿得像个人样,要自己交医保(一个月90),和超市工同样要支出交通费,生活费,水电气网络电话。一个月手上就比超市清洁工多了400元?交了医保只剩下300元。kidding me?

说基层文员不够努力不够勤劳的,看看高层管理者的账单,也是一把辛酸泪那!

房产公司的高层,年薪十万,拿到手上,六万五,三万五都是税。

税高就算了,娃儿的托儿费自己交——一个月一千两千(超市工是不用交的)家庭的医保自己交(一百多一个家庭),牛奶金是一分钱拿不到的,小朋友看牙齿自己给钱去。

这样算下来,超市工,年收入两万多,净收入差不多三万,年薪十万的,税后收入六万五,他们俩的生活水平有多大差别?

这真是个让人悲伤的答案,因为老板肯给精英年薪十万,那精英简直能干到会飞。死了多少脑细胞,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和能力,工作难度和超市理货收银比一比,别说了,说起都是泪。

4

大概去年底,加拿大这边民意沸腾,闹了个舆论风潮。

一个TD银行(TD就是加拿大的中农工建交这样的银行)的员工愤怒地发了一条朋友圈,瞬间燃爆了:

他手上的一个顾客,每个月固定账户存入8000块。

天哪,这是什么样的壕?

一看客户身份,原来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两口子,家里下有六个娃,上有父母,每个人每月领政府补助800元,直接打到账上。

这苦逼的银行狗顿时愤怒了:加拿大的圣母政府接受这么一堆难民,好吃好喝供着,还要发钱,一个月赚得就跟我们行长一样还多!

他愤怒地发了个朋友圈!

然后大家都愤怒了!把我们交的税用来补贴难民!

在加拿大的银行工作的话,如果要想一个月存8000,那得是接近年薪20万了。

年薪20万的岗位,多半得某个分行的行长,智商情商都达标,而且还不能是光管行政的行长,是要背贷款任务的行长,还要看分行地段好不好。为了保住这20万,要时刻学习,认真进步,否则就要被资本主义抛弃。

而难民呢,坐领每月的8000元,还可以去food bank领到免费的食物,去申请廉租房,喊work BC 对他们进行培训,再免费帮他们找工作。

大家使劲一八卦,原来这是真的!

好在政府还不算傻到家,这钱只发一年。

这么一想,就没有干劲了啊!

所以加拿大人看上去都挺,岁月静好的。

“要加工资加工作量?”

“不用不用,老板您留着自己花吧!”

魁北克的医生拒绝加薪,宁可上街游行。因为加薪了还不是一半交了税。

一个社会前进的速度,并不是取决于坐车的人,而是取决于推车的人。

如果政策过多的倾斜,导致坐车的人太舒服,推车的人也不想推了,都想上车舒舒服服地坐着,那怎么办呢?

田北辰说“既然都是香港人,政府发了身份证,政府就要给他们一份过得去的生活。”

这过得去的生活——

像加拿大这样的难民包住再发800补贴的生活;

像印度大嫂这样生娃就是赚的生活;

像食品银行敞开发食品的生活;

真的就是对大家来说好的生活吗?

刚到加拿大的时候,国内的一个亲戚来看我,正遇到我苦逼地和邻居相约去附近邮递站扛床垫。

因为邮递站的员工像大爷一样,按了两次我们公寓的门铃没人开门,调转身就走,在邮箱上贴了个“物品自取”的通知单。

天哪地啦,他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呢?快递单上有电话啊!

邮局的妹子用英语法语各说一遍:“我们员工的工作,不包括打电话这一条。”

于是我们两个就在凄风苦雨之中扛着床垫走回家。一边深刻地忏悔过去抱怨淘宝太慢京东快递不够快,一边咒骂加拿大的服务业实在是停留在十九世纪。

国内亲戚看到我们两个没扛惯床垫的人的模样——创意顿起:“干嘛不在加拿大搞个闪送什么的?一个电话就有单车过来拿东西送东西。”

我嗤之以鼻:“看到门口那个中年男的没,坐着晒太阳的?他坐在那儿,因为他坐着每个月有八九百的低保可以领,因为他银行里没有存款,家里没有房子,所以加拿大政府为他保底。”

“如果他下了个闪送在手机上,闪送让送一趟东西,20人民币,折合4加元的,他干吗?他才懒得理你,还要抢单?一边玩去!而且闪送赚的钱,他应该向政府承认有了兼职的收入,要从低保中扣除的。那他疯了才干这个活儿。”

亲戚:“闪送的目标客户群应该本来的工作是保安或者快递什么的,顺便干,增加收入!蚊子也是肉嘛!”

“保安和快递,时薪11.35最低。你这一来一去,至少一个小时,给加币4块,人家疯了才接单。”

亲戚:“那把闪送的单价定高?”

我:“如果要闪送的定价增高,高到收二三十加元,像床垫,收80加元。倒是有人肯干这送货的活儿了,但是谁愿意给他干?我还不如自己跑一趟呢!”

亲戚只有灰溜溜地走开了。

加拿大生活如此不方便,并不是因为加拿大人民缺乏创意。

有创意,有互联网思维,有搞共享经济的心,有融资ABC几轮的梦想——

还得有人力资源,有愿意赚钱的人力。

这就是人口红利。

守着一堆岁月静好的加拿大老乡,金融精英的创意灰飞烟灭啊!

融资补贴使用者,像这样——

“下载加拿大闪送,2小时,你的物品免费从东城到西城!”

融资补贴劳动者,像这样——

“只用送1kg,2小时你就可以赚40加元!”

谁能拗动这样大的基数?

贫穷人口的不同处境,催生了不同的发展速度。

法语有一句谚语:

你不能要黄油,又要买黄油的钱。

Vouloir le beurre et l'argent du beurre.

就像我们的老祖宗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二代卧底平民窟:你没穷过,你不懂
“这个社会正严厉惩罚不读书的人”,女博士、富二代体验穷人生活后,发现残酷现实
香港亿万富豪卧底贫民窟,引百万网友围观:穷过后,我再也不敢说出这句话
中外富豪与穷人互换了人生!贫穷,真的有可能限制想象力...
香港富豪住1.6㎡笼屋,扫了两天大街,终于认清了贫穷的真相。
千亿富豪体验底层生活感叹:有些人穷,真不是因为不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