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级文化建设的学问

内容提要:班级文化建设,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即使是有的学校、有的老师重视,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仍然突出。硬文化陶冶人,软文化培育人。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或许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关键词:班级文化 硬文化 软文化 建设

2018年8月的一天,我的手机里突然多了一个名为“武老师九班群”的微信群,疑惑间,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我2001年来到深圳以后担任班主任从七年级一直带到初中毕业的九班学生建的群。

群里,同学们已经到齐,并打出了一条横幅,上书“欢迎恩师武宏伟入群”。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做教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聊天中,一位同学随口说出了我当时为班级拟定的班训“你我他是一家”,并谈到初二时,班级欧阳新浩同学不幸患白血病,大家如何组织捐款,倡议人人捐、全校捐、全区捐……为他叠千纸鹤……谈到现在大家如何经常提起这条班训并相互帮助等往事。

没有想到连我自己都想不起来的当时为班级拟定的这么一条班训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不禁引发我对“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深度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一个经常被忽视,即使是有的学校、有的老师重视,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仍然突出的今天,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立即行动起来,为“班级文化建设”做点文章,下点功夫。因为它真的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大类。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即班级物质文化,或者说是环境文化;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班级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硬文化陶冶人

硬文化是“显性文化”,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班级“硬文化”建设的一般要求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活学生思维,融合师生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1.教室整洁。“整”是各种物品摆放有秩序,不乱;“洁”是干净。教室整洁是班级班风的缩影。干净整洁的教室不仅让人身心愉悦,而且对学生良好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要做到教室整洁,需要班级每个成员都有主人翁精神,并能够相互监督、不断强化,以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

2.教室美化绿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疲劳。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教室布置可以设置出几大区域,如名人名言区、评比区、训导区、展示区、阅读区等。训导区张贴班风、班训、班级口号等;展示区展出优秀作业、美术、摄影、书法、手抄报等作品;阅读区备有大书橱,摆上学生爱读的书籍和自学必备的工具书等。

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学生仪表美。仪表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仪表仪容,不但能展现个人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软文化培育人

文化是“隐性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分明感觉到,它包括班级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制度文化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能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是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再细化制定出安全、上课、作业、考试、课间、考勤、文明礼仪、早操等要求;卫生值勤、财产保护、住宿等制度;班级岗位责任制、班干部竞争上岗制、黑板报办报小组制度、“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制、学生及班委会考核奖惩制等。要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可以做。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自己的事情,他们是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规章制度制定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规章制度制定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实际状况。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2.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等。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的生根、开花、结果。

3.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始就要立下好规矩。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

4.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教师初步拟定,学生讨论丰富修改、家长参与修改,班委及班主任定稿、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5.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反复强化,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

6.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7.建立多元化奖惩制度。班级制度的实施,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只有严格落实这些奖罚制度,才能满足学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惩罚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在实施惩罚制度时要本着适度、公正、委婉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制度” 为先,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另外,班主任教育学生也要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要有针对行,要因材施教。

(二)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班级精神文化从构成要件来说,一般是由班级舆论、班级目标,班名、班歌、班训,班风等组成;从具体内容来说,一般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等。

1.班级精神文化构成要件。(1)班级舆论。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指班级中多数人赞同的观念、态度和意见,能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培养积极的班级舆论,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班主任要经常通过晨会、班会、主题队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和美丑观,为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青少年道德修养等,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榜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号召力,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是形成积极班级舆论的有效途径。榜样可以是来自班级以外的先进人物,也可以是本班中的优秀分子。班主任要实事求是地树立班级中先进学生典型,引导学生向先进看齐。对取得优异成绩、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各种荣誉,如学习标兵、进步奖、运动健将、行为模范等等,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崇尚先进的良好风气。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校与班级的舆论阵地与宣传工具,扩大正确舆论的影响力。如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等,大张旗鼓地弘扬正气和健康的思想,批评歪风邪气和错误的思想行为,从而在班上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

(2)班级目标。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纽带,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有了目标,班级就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班级文化就有了立足点,从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班级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三种。一般来讲,长期目标指三到五个学年或更长时间要达到的目标,中期目标通常是一个学年要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通常是一个学期或更短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班主任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相应的班级目标。

班级的长期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应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班主任可以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把这些目标转化为较具体的班级目标。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这一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转化为能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转化成善待自己、热心帮助他人、与班级共荣辱等。这样的班级目标,既和新课程的目标一致,又具有可操作性。

班级中期目标应该着力于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或形成班级特色。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有以下特征: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凝聚力强;有健全的组织和精干的领导;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和积极向上的班风;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班级短期目标应该是班级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的具体化,可以与学校或班级的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体现在每次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之中。

(3)班名、班歌、班训。班名、班歌、班训(班级口号)能以听觉的形式传达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外显形式。我国班级的名称通常是依据年级和班级的序号来命名的,如一年级一班、五年级三班、初三(2)班等,这样的班级名称只是一个数字代码,没有个性和特色。班主任应和学生一起给自己的班级起一个既能体现班级特色和时代精神,又通俗易懂,具有激励意义的班名,如“奋进号”“和谐班”“智慧班”“晨曦班”“杨帆号”“创优班”等。

班歌是班级精神风貌和班级特色文化的标志,它的思想内容代表着班集体的精神,会给班级每一位成员以力量、勇气、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体验。这种体验会激励每一位成员为拥有优秀的班级而努力。班歌的创作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由班主任或学生作词作曲,旋律应该是活泼、奋进、欢快的,歌词应集中表达班级成员整体的精神风貌、理想和追求,并得到班级成员的一致认可。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特别喜欢唱的歌曲为蓝本,让学生来编歌词;也可以直接选用现成的能反映班级成员心声的、积极向上的歌曲作为班歌,如《团结就是力量》《爱拼才会赢》《真心英雄》《让世界充满爱》等。

班训是班级精神的集中体现,一条好的班训具有间接而内隐的教育影响作用,是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班主任在确定班训时要从班级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民主,让班干部和同学一起参与班训的确定,必要时可以召开一次专题班会来讨论。这样确定的班训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进而成为共同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说,班训的拟定应不拘形式,以简洁、有特色为好。例如“我自律我自信,不放弃能成功”“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信心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改变结果”等班训,均可为上乘之作。

除上述的班名、班歌、班训以外,还可以制作班旗、班徽作为班级特色的标志,这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4)班风。班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它是班级“软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

班风建设中,班风标准和具体行为规范是目标,活动是骨架,舆论是灵魂,骨干是核心,训练是动脉。

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制订相应的班规班纪。但班规班纪只是治班之表,情感陶冶才是治班之本。情感陶冶就是利用各种环境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要利用自我创设的教育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做到以境育人、以情育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情感陶冶并不是仅仅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各种情景之中,使人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熏陶和影响。

班级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心工作,行为规范教育是常规工作,合作教育是建立良好集体的基础工作,班风建设则是班级教育的支柱工作,个别教育又是集体教育的巩固和发展。

一个有着良好班风的集体,表现为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校、教师的教育意图能顺畅地下达、执行,有严明的纪律,整洁的环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成员在感情上认同和依恋集体,自觉维护着集体的荣誉。

2.班级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1)班级精神。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班级精神是由班级常规、班级文化、班级成员状态等诸方面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班级成员在班级生活与价值取向统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师生共同协商、共同经营、共同创造出来的,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

班级精神的培育对班级德育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班级精神,就是“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主动发展之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积极的班级精神,是班级成员正确地把握班级现实文化和教育文化的结果,是师生行为的灵魂。

班级精神文化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学习小组逐步提炼、各项活动组织开展、借助各方力量打造等途径来建设。

(2)班级凝聚力。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凝聚力外在表现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

一个班级,是不能没有凝聚力的。如果像一盘散沙,这个班级也就没有了它本身的意义。在不同的阶段,班级凝聚力的体现也不同。小学时,一个班的学生都完全服从老师指挥,这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中学时,在班级获奖后,全体学生都为自己的班级鼓掌喝彩,这也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如何让班级有凝聚力?一是班干部及班主任作用,尤其是班长的作用。一个好的班级领导能让班级中的学生以在这个班为荣,在外能对别人自豪地说:“我是XX班的!”。

二是学生有归属感。在集体中,能够感觉到温暖,能够感受到它对你带来的好处,自然就会产生归属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问题,千万不可以强硬的态度去训斥,要采用疏导的方法,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三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出现不公平的事情。一旦出现不公平,整个班级就会涣散。

四是为班级树立一个榜样。榜样能使班集体中的同学有前进的方向,从而产生凝聚力。让同学们一起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竞技比赛,例如拔河比赛、长跑比赛等,也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好方法。

五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能滋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班主任必须教育学生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包容的人际观,学生之间要和睦相处,同时要尊重、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朋友。

(3)班级活动。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科技节以及各种设计、表演、演讲、辩论,卡拉OK等竞赛活动。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建设一个富有朝气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应注重组织课内外文体活动,针对班级同学实际爱好,找出突破口。如以才艺比赛入手,引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协作精神人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

主题班会是班级软文化打造的核心阵地。班级制度的形成,班级文化的熏陶,师生心灵的共鸣,都是在这个阵地营造的。如何能够组织学生设计、开好主题班会?

一是有计划、成系统。主题班会的拟定不能随机、随意,要从长远目标着手,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例如初一侧重理想树立和习惯培养;初二侧重如何交友和如何与父母相处;初三侧重感恩和学习方法的探讨等。

二是充分准备。主题班会召开之前,要精心设计和准备,要写出详细方案。方案要包括主题、目的意义、桌凳摆放、黑板布置、课件演示、主持人及主持台词,会议过程、形式及内容等等。

三是内容丰富。每期内容尽量能够结合班级实际或者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也可以是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疑点展开讨论,端正思想,明确态度。

四是形式多样。小品表演、主题报告、演讲竞赛、座谈辩论、野外活动、社会调查成果汇报、文艺表演、诗歌朗诵、技术操作、经验介绍、小组讨论等等,要不拘一格,丰富多样,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在思想上引起触动。

五是有总结反馈。班主任及班干部要及时进行总结,每次都要从学生的表现、环节设计、主题确定、内容的安排、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以利于下次开得更好。活动结束后要有一份调查,反馈学生对本次班会的评价,还要跟踪调查,查看班会的最终效果。

一条被我遗忘却被孩子们记住并一直践行的,学生不经意间吐露出的二十几年前我为班级拟定的班训,让我突然感觉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或许会超过我们的想象。于是我写出了上述如此多的思考和探究,希望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能重视它,研究践行它,若此,班级文化一定会因为我们的精心栽培而结出更灿烂的果实。

作者简介:武宏伟,曾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现任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兼任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特聘教育专家、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300多篇;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博客(http://blog.sina.com.cn/whw83318395)。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誉为“新生代语文名师、一线教育专家、草根教育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营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级文化,打造班集体凝聚力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做哪些工作(二)
《中国教师报》班主任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认识班级活动——班级活动的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