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孩子逼进精神病院后,我才明白:父母的强势和过高期待都是错的!
userphoto

2023.08.05 上海

关注
近日,听到一件很让我唏嘘的事。

好友的女儿企图从33楼跳下,幸好被及时拦住。

可被救下的女儿几日不吃不喝,神情呆滞,好友赶忙送去了医院。

结果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暂时被迫休学。

好友又惊又怕:女儿怎么会变成这样?

对呀,小姑娘我是看着长大的,虽说成绩平平,但一直乖巧有礼,很受长辈喜爱。

“那天她有道数学题没做出来,我就说了句我小学三年级都会做了。谁能想到她转身就去跳楼了!”

好友哭诉着。

这句话格外耳熟!我每次去她家都能听见类似的话:

“你爸是数学博士,你怎么在数学方面一点不开窍?”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把四大名著看了个遍啦!你怎么一本都没看完?”

“我7岁就会做饭了,你都10岁了连个蛋都煎不好?”


每次面对妈妈的数落,小姑娘都沉默不语。

的确,好友和她老公都是成功人士:老公留学归来,是大学教授;好友读书时曾连跳两级,目前是外企高管。

可这样的父母,竟养育出一个想自杀的女儿,是他们太差劲了吗?

答案恰好相反。

当一个孩子选择在沉默中灭亡,不是因为父母不够优秀,而是因为父母过于优秀。

有的父母,正在用自己的优秀“杀死”孩子。

可他们,却浑然不知。



知乎上有个话题:“父母都是学霸,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有位网友的回答格外扎心:“太优秀的父母,简直是一场灾难。”

接着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网友妈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事事优秀,可这份优秀成为了她一生的阴影。

这一切还得从她9岁第一次帮妈妈拖地时说起。

那年,网友学着妈妈的模样,把家里前后拖了三次。

原本想等来妈妈的表扬,可没想到,妈妈一句话没说便转身又把家里拖了一次。

那一刻,网友都崩溃了,“我妈的背影写着几个大字'你不如我!’”

这几个大字如影随形,成为了网友的阴影。后来,不管网友做什么,怎么努力,似乎都得不到母亲的认可。

渐渐地,自信被打击得体无完肤,而她也成为了一个性格软弱、唯唯诺诺的人:

在学校不敢发言,在公司不敢表达,在爱情里不敢有主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可如若这个榜样一直用自己的优秀去打压孩子,那便是孩子的灾难。

性格温顺的孩子会在这场“灾难”中沦为平庸无为的人,而那些性格叛逆的孩子则会用足够的“糟糕”去对抗父母的“优秀”。

电影《新警察故事》中吴彦祖饰演的阿祖就是一个例子。

阿祖的父亲是警察局局长,母亲是一名富商。

小时候当阿祖做错事,父亲第一句话就是:“废物!一点都不像我!”

来源:网络

长此以往的贬低,激起了阿祖的反叛,于是他堕入黑道,成为黑帮老大,干着各种杀人抢劫的勾当。

电影的最后,阿祖假意用空壳子弹射向成龙饰演的警察,为的就是逼父亲对自己开枪,好让父亲后悔一辈子。

被子弹击中后的阿祖哭了,可他的眼泪里没有后悔,只有对父亲的无限怨恨。

父母优秀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成日以“优秀”自诩,总把自己的长处与孩子的短处做比较,希望以此逼迫孩子做得更好。

在这样“不公”的较量里,孩子永远是输家,永远抬不起头。

输了的孩子,干脆破罐子破摔,成为糟糕的人,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徒留父母在原地追悔莫及。

01、
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勋章“是父母最大的无知

网上有个问题:父母为什么总是望子成龙?

评论区的答案如出一辙:“因为父母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更好。”

这的确是很多父母不断催促孩子变优秀的原因。

可还有另一个更深层、且不愿被承认的原因:父母害怕孩子的“不完美”打破自己的“完美”。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来做咨询,谈话一开始她便细数了一大堆儿子的缺点:

吃饭磨蹭、听课走神啦、学东西特别慢、表达能力也不强......

当被问到“你为什么对儿子要求那么多?”

这位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
“还不是因为想他以后过得好,和我一样考上名牌大学,以后找份体面的工作。”

后来,经过咨询师的层层引导,她终于说出了真相:

“我不想别人说我教育出来的孩子那么差劲。”

原来,与真心希望孩子优秀相比,很多父母更在意的是:别让孩子的差劲成为自己的败笔。

记得小学时班上有位同学性格腼腆,见人不大好意思叫。

每次她低着头不愿意叫人,她妈妈便会恼火地说:

“你这个样子,别人会说我没家教。”

如今想来,那位妈妈除了希望她成为有礼貌的人,其实还掺杂了“不希望别人说她家教不好”的“私心”。

多少父母亦是如此:

因为自己是重本毕业,所以希望孩子也考上重本,不然就显得自己无能;
因为自己从小英语特别好,所以不希望孩子英语太差,不然别人就会说自己没教育好......

在他们看来,优秀的父母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便是最大的失败。

因此,很多父母会采取强硬的手段,逼迫孩子克服自己的缺点,成为优秀的人。

毕竟,孩子的出色,才能为父母的优秀再添一枚勋章。

02、

有种伤害叫“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节目《少年说》走红,女孩站在天台上向妈妈吐露心声,说妈妈不应该总把自己和学霸闺蜜作比较,自己也很努力,为什么妈妈不看一下。

可是无论女孩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妈妈根本不为所动,反而有自己的一番说辞,“我认为······”、“我觉得······”,一直给孩子讲大道理。

女孩最终放弃倾诉,沮丧地哭了。

节目看得人心酸,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网友说,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弱小无助的孩子,拼命喊着求父母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请父母看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优点,可父母却选择视而不见。

总喜欢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孩子作比较的父母,有一个内心秩序是,你必须跟我目力所及最优秀的孩子一样甚至更强,我才会满意。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没道理的偏执要求,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太难了。

就像女孩的学霸闺蜜也说,她家里也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长期生活在父母以别人家孩子和自己作比较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感到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甚至引发嫉妒等不健康心理。

每一分钟用来与他人比较,都是在失去发现自己孩子价值的时间。

没有哪个生命比另一个生命更值得称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唯一,也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不比别人少什么。

作为父母,最好的爱就是接纳孩子,你要善于去发现并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特质,不要总是盯着别人家孩子的长处。

同时,像接纳他的优点一样接纳他的缺点和不足,接纳他擅长的、不擅长的方方面面。

03、

因材施教让孩子成为ta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拉赫效应”。

德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奥托·瓦拉赫在年幼时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才能,甚至还被认为是弱智、蠢笨的人。

上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老师认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它告诫我们: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一旦找到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区别就在于他擅长的事情能否被发现,并不断开发潜能。

而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正是充分地了解孩子,观察和发掘他的兴趣和特质,找到他的闪光点。根据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走一条适合的路。

比如,结合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兴趣班,让孩子可以充分发掘特长和兴趣。

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 81岁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她在领奖台上说:

“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

是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快或慢没有优劣之别,只是节奏不同。

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珍贵的原版,是雏菊就帮助他成为一朵最绽放的雏菊,不需要强迫他变成牡丹和玫瑰。

他不需要成为任何人,他最应该成为他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孩子要注意“早一步和晚一步”-中国西部教育信息网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用天赋造就成功的心理学效应:瓦拉赫效应
听育儿:我见过最成功的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善用坚持的力量┃萧灿辰
看了袁隆平父母的教育方式,才发现“鸡”错了娃!
及时转弯,也是一种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