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挫折教育,是破坏孩子对生命的信任

1.

对柔弱的敌视

人们对童年其实有很深的误解,我们对童年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童年就是成年的预备役。孩子学习知识,苦练技能,培养能力以为成年做准备,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我对这种想法做了一些提炼,它其实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

❶ 童年是脆弱的,这种脆弱包括身体上力量上的柔弱,意志上的虚弱,以及知识技能上的薄弱。

❷ 成年人则是强大的,相应的这种强大包括体力上力量上的强大,包括知识技能上的积累储备,也包括意志力上的坚强。

而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试图把一个脆弱的孩子想办法改造成一个强大的,能够应对社会的成年人。所以我觉得与其称为成长,不如说替换更准确一点。把原来的孩子的特质消灭掉,替换上成人的特质。

对我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顾此失彼的行为。因为有些东西看不懂,不认得,不晓得它的价值,所以把它当垃圾丢了,而等到将来碰到问题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他丢了什么呢?他丢的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以及对生活的信任。没有人比婴儿,比孩子更信任这个世界,更信任身边的人。一个孩子赤条条来到世上,一切都需要依靠这个世界特别是父母亲人的供养,他除了信任什么都做不了。

这就是生命的一种有意安排,当一个人生下来,来到这世上,在生命最脆弱的一段时期,恰恰是对生命对世界最信任的时候。孩子的信任和脆弱其实是互为一体的,它们维持着生命的平衡。你越是脆弱,你就越是需要信任生活的安排,否则你就会整天惶恐不安。反过来说,你越是信任生活,你也就越敢于放下防御,放松下来,柔弱下来。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教育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的联系,我们只看到孩子身上脆弱的部分,看到他们身上那些所谓的“不成熟”的部分。急切地想要将其纠正过来,让弱小变成强大,而这过程恰恰也在一点点破坏孩子对生命天然的信任。

2.

挫折教育对柔弱的扼杀

我们很多人对孩子身上那种看上去“弱”的部分有种近乎天然的敌视心态,他们不接受自己身上弱的部分,将其从自身分离出来,投射到孩子身上,并且欲除之而后快。“挫折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目的明确地灭除柔弱一种教育方式。

我记得17年的时候,主持人乐嘉带着带着他四岁的女儿花四天时间徒步穿越70公里的沙漠。他在微博详细记录了这一过程,当时在网上引起过一些争论,有些人同意他的做法,有些人觉得这样对孩子太过残忍。

我特地翻到了乐嘉17年8月份的那几篇微博仔细看了一下。虽然我事先翻阅了很多其他网友对此事的讨论,但当我仔细查看了微博记录的时候,还是被触动了。这几篇微博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经典的范例,完美地描绘了一个孩子“成长”背后的故事,我简单地将他的记录罗列了出来:

第一天,从上午开始走,到下午两点,已经走了11公里。灵儿(乐嘉女儿)不肯走了,哭丧着脸对父亲说“爸爸,我好困,爸爸,我好想睡觉。”父亲鼓励她,让她坚持下去。她一反常态,不接父亲的话,含泪对父亲说“爸爸,可是我真的很困了。”父亲加重了语气继续劝她坚持下去,灵儿用哀求的语气抽泣道,“爸爸,可是我真的好困好困好困,爸爸,我困得不得了,我已经困得不行了………”就这样一路父亲连哄带骗地带着她走到了终点。

晚上凌晨零点,灵儿做梦边哭边说“我不要了,我什么都不要了。”凌晨两点多,孩子突然嚎啕大哭,哄了好久才又睡去,第二天问他昨晚为什么哭,她摇摇头。

第二天,风沙大作,情形和昨天如出一辙,灵儿 抱着父亲的腿哭着恳求父亲让她休息,父亲认为这跟昨天的套路一样,于是用同样的招式反复劝她继续走。中途下雨,父女在保障车上,女儿死死地睡去。父亲摇醒她,边哭边对她说“...爸爸这辈子最不愿意你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孩子...”父亲哭,女儿也哭,只能继续走。

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乐嘉带着他的女儿连滚带爬地以每天20公里的速度走了四天。我不知道别人看完乐嘉在微博上的这些对旅途的描述是什么感觉。我是觉得孩子其实第一天下午就已经达到了极限,后面的路程则是反复地在这种极限上被来回蹂躏。

我们都知道弹簧,我小时候经常拆东西,玩具、圆珠笔、打火机,这些东西里面都有弹簧。你会发现如果你用力把弹簧拉开,超出了它的最大伸展量,它就再也无法恢复到原位了。其实人的心灵也是一个弹簧,当一个人收到的压力超过他的最大承受极限的时候,它就会难以归复原位。

当灵儿哭着反复恳求父亲让她休息的时候,其实对于她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已经到达了极限。就像弹簧一样,她把自己绷到了一个最紧的程度,她想松下来,想柔弱下来,不想再那么逼自己,可她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自己无数次恳求父亲让她休息一会儿。可父亲却始终无动于衷,坚持让她继续走下去。

我想她由此得到了一个经验,哦,原来我是可以被如此对待的。这和她原来想的完全不一样,她原来以为,父亲是最爱他的,最温柔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站在她一边。因为这份信任,作为女儿,她可以以最真实,最柔软的样子呈现在父亲面前,而父亲总是会接纳她。

现在这份信任已经不存在了,她知道父亲已经不再接受她最真实最柔软的部分。她必须得适应眼前这个“新的父亲”。她只能坚强起来,成为父亲希望她成为的那种独立坚强的女孩。

我不知道第四天走完全程之后,乐嘉带着女儿回家时,他是否意识到少了点什么?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联想浮现在我脑海里,在徒步的第一天,我想象灵儿分裂成了两个人,其中那个最柔弱,最信任父亲的分身再也没有跟着父亲回去,她独自留在了甘肃荒凉的沙漠中。夜晚凌晨两点的那次没由来的嚎啕大哭也许就是一种两人之间的告别。

3.

不再柔弱也不再信任

有人也许会问,这不是很好吗?从效果上来看,乐嘉显然达成了预期的效果,甚至是超额完成,四岁的女儿走完了全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她变得更坚强,更独立了。而在我看来,灵儿恰恰可能失去了她最宝贵的东西:对生活的信任。

心理学有个说法,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睛观察世界。即对孩子来说,父母看着他时的眼神就是世界看他时的眼神。父母怎么对待他,世界就怎么对待他。当父母只允许孩子强大的时候,或者说只在孩子表现出坚强的样子才回应他时,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就被固定下来了。当他走向社会,他明白这个世界也只接受自己强大的样子。他只有一种方式去跟生活建立关系,或者说去应对生活,那就是变得强大。

但是命运多舛,生活变幻莫测,你不可能总是强大,你的生活一定会有失去控制的时候,当你生病了,失业了,当你破产了,当别人离你而去。甚至都无需举这些极端的例子,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使一个人情绪崩溃。你可以跟命运对抗,你可以去战斗,但你不可能每回都赢。当你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你是否还信任生活,放松下来,允许自己以脆弱的样子面对生活?

我觉得很难,因为你没有这个经验,你从未想过自己放手,放松下来,顺其自然,生活还会回应你,还会善待你。你一直以来的经验是紧紧地掌控生活,生活才是温驯的,一旦失控,你想象着一头野兽向你扑过来。

然而生活中有许多根本性地转变其实只发生在你放手的时候,发生在你让生活穿透你的时候。就比如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衰老,然后迎接死亡。这是个很奇怪又非常有意思的过程,面对死亡,你任何努力,任何坚持或者坚强都没有意义。它只需要你完完全全地放松下来,柔软下来,最重要的是信任这个过程,而不是去拽紧拳头坚持什么。

我愿把死亡看做一种隐喻,人们的一生中会遭遇许多这些“死亡时刻”。当一些变化无可置疑地发生在你的生活中,或者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你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可控。如果你把这些突然闯入你生活的事物都看成是坏的,危险的,需要你去对抗,需要你变得强大否则就会被他吞噬,那么这无疑还是在应对生活,把生活看成敌人,看成洪水猛兽。这样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你越来越疲惫,甚至崩溃。但如果你信任生活中这些新的变化,你信任生命给你的安排。放松下来,柔弱下来,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个新的世界就会在你面前展开。你的经验扩展了,你跟生活建立了新的关系。

道德经上讲世界上最善的事物,一个是水,一个就是婴儿。它们都很柔弱,也都信任生活。里面有一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水对它的遭遇没有评判,只是单纯的信任它遇到的一切。这种信任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有,只是我们愿不愿意去保留它。

RECOMM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育儿:被爸爸「惯养」的孩子,有多优秀┃沐汐
妈妈是世上最大的骗子
转走爸爸320万血汗钱:钱养≠富养,精神贫瘠的女孩成不了女神
​吊打今年的华语剧,这部9.6分神剧一回归就爆了!
杨紫深夜拯救“自杀少女”,背后细节扎心:缺席的爸+强势的妈=问题孩子
马伊琍:我的成功,靠拼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