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走钉板,“雷人”的畲族民俗,背后有何渊源?

畲族

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捞油锅、赤脚过钉板,这种电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杂耍剧情,在中国竟然真的存在!福建省西南有个武平县,县中部有一个武平镇,该镇位于山区,交通不便,镇上常住人口不过千余,这里有个极其神秘的村庄,叫中湍村。该村以畲[shē]族为主,在畲族的祭祀仪式上,畲族人就会展现传统绝活——刀山火海油锅钉板,此项绝技已传承千年。

武平县山区

一、畲族是什么族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的古老少数民族,东南诸省中,90%的畲族人又居住在福建山区,因此古代称畲族为“山客”,畲族自称“山哈”,意思是住在山里的人。唐以前,南方尤其是南方闽浙山区,开化不足,中原人和其交流较少,所以当时中原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统称“蛮”。

随着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南迁,中原人深入南方,和南方山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变得多了起来,中原人开始给这些少数民族进行简单的区分,不再统一称蛮,出现了徭、侗蛮、蛮僚、侗僚等称呼。至南宋后期,著名辛派词人刘克庄曾在福建一带当官,写下了《漳州谕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闽浙山区的少数民族明确称为“畲”。

刘克庄雕像

福建党校的雷弯山教授就认为,“畲”字有刀耕火种之意,展现了畲族生产方式的特点。刘克庄很可能是在巡查地方的时候,看到山区的少数民族还在使用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所以有感而发,将其称之为“畲人”。到1956年,国务院正式确定生活在福建山区的这些人为“畲族”。

畲族

二、刀山火海油锅钉板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就是中湍村畲族人祭祀的日子,当地人称为“打醮”,但是每三年中湍村人才会展现一次传承了千年的绝活——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捞油锅、赤脚过钉板。

表演的过程,不像电视剧里耍杂耍似的随意开干,在表演之前,当地村民有一套复杂的祈祷,称之为“迎神”。所谓迎神,就是表演之前,设立香案、摆上贡品,焚香祈祷,三跪九叩,祈求神灵保佑。这一过程庄严肃穆,由族长(村长)带领村民进行。迎神仪式结束后,才开始进入正题。

上刀山,也称“爬刀杆”,杆是根结实的杉树木杆,在木杆上安放开刃的腰刀,刀把用绳子结结实实地绑缚在杆子上,所以可以保证载重。刀的刀刃向上,类似木梯的踏脚,杆子上的刀也不是随意安放的,当地人的习俗是小年(平年)放36把,大年(闰年)放72把。制作出来的刀山,还要以刀山的顶端为中心,向周围延展出9条麻绳,这9条麻绳不仅在竖立刀山后起稳定作用,还负责装饰和祈祷,因为9条绳上还要放上各种符纸和小彩旗。

畲族刀山

上刀山之前还要举行祭刀神仪式,贡品有讲究,刀山下供一猪一鸡,东南西北四方各供一鸡,固定刀山的四根木桩还要各供一鸡。这个祭祀由村里的祭师主导(他也要第一个登刀山),口念“铜皮铁骨祖师到”。时辰一到,便大喝一声,赤脚登梯。

下火海,就是过火塘。火塘是用砖头垒成了长8米、宽2米的燃火区,里面铺满木炭,木炭需要烧得通红,火海的温度据说5米开外都能感到热浪滚滚。下火海之前依然有仪式,执行仪式的人称为“代言弟子”,他负责往火海里撒咸盐,口念“雪山师傅到”。当撒的食盐变多,炭火的颜色逐渐变绿,在火光和绿光逐渐相当的时候,由代言弟子带头,赤脚过火海。

下火海

徒手捞油锅,就如字面意思那样,在一口放满油的大锅下架起大火,将油烧到沸腾,然后下入一些大米,将米炸至酥脆金黄,而后请试炼者徒手下锅捞起大米,捞起后还要举起双手表明无事。

赤脚过钉板,钉板是长约2米、宽约1米的木板,上面每隔2厘米就有一颗露出2厘米长尖头的钉子,一块板上估计可以有2000多颗钉子。试炼者要赤脚全程慢慢走过。

走钉板

三、刀山火海的文化起源

看似杂耍一般的畲族刀山火海,其实有丰富的历史来源。传说在远古时期,畲族曾遭受过大瘟疫,全族几乎灭绝,一个年轻的郎中龙九郎为解救族人之苦,爬过72座刀山、趟过72片火海,求得仙药,救了全族,于是后人就用刀山火海来纪念他的勇敢和恩德。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大将军王骥曾出征南方,回朝后为奸人所诬陷以致身死,南方人民怀念他就创办了刀山火海来纪念。但是查阅历史,发现英宗朝王骥打过麓川之战,爆发地点是云南,离闽西似乎有点远吧。而且王骥参与了夺门,作为复辟正统的功臣,获封兵部尚书职,最后是善终的。

明朝将军

所以以上两则故事其实都不靠谱。若仔细考察历史发现,畲族的刀山火海习俗,或与畲族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畲族世代居于山区,耕地不多,对外交流又少,所以他们的部族生活可以说相当落后。当中原地区实现了封建大一统时,他们还在新石器时代挣扎,《临汀汇考》中就说畲人“开山种树,掘烧乱草”。《临汀汇考》是光绪时候的书,都光绪时候了,畲人还使用着这样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可见其落后,所以必须靠打猎等副业辅助生存。

刀耕火种

靠山吃山的他们,猎取山货成了最重要的谋生手段。有时候山里觅食的畲族人遇到大型的凶猛怪兽,惊慌之余,连忙爬树,那时候他们也没鞋,为了活命,也不管爬树的过程会不会扎脚,这就成了上刀山的来源。

有时会遇到打雷,雷击树木引发火烧,树木倒塌后,地上留下一片灰烬,类似火海,畲族先人趟灰或未燃尽的火焰而行,获取被烧死的动物,这也许成了火海的直接来源。

捞油锅和走钉板则和刀山火海类似。可能依旧是雷击树木后的灰烬,人们可能在灰烬火焰里找取动物,或者依旧就是踏燃烧后的树木而行。

下火海

文史君说

畲族的上刀山下火海在2005年已经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的祭祀每年都会举办,但表演刀山火海却是三年一次,这个仪式保留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痕迹,通过考察这个仪式,我们也能窥视畲族这个神秘民族的冰山一角。

畲族

参考文献

李凤英:《福建省级非遗项目中畲族与客家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30期。

杨静:《基于畲族文化的福建省运会视觉元素应用研究》,《湖南包装》2020年第4期。

廖文:《科学发展视阈下的客家族群文化发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致的时间管理,是过刀山,下火海,滚油锅
畲族的族称族源
畲族四大姓,畲族姓氏文化
(116)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一)
上刀山 下火海 捞油锅
畲话及畲族的迁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