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造反如何被洗白?朱棣大量篡改史书,之后的皇帝都说:这办法好!

朱棣

明清以前的史学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史笔如铁、史笔如刀、留取丹心照汗青,甚至连统治者自己都不能轻易查看自己的言行记录。一般来说,史官通过文字记录当朝人物言行,好让后代通过史料品评当时。史料、史书得到了它的价值,因此统治者都重视史官、史料和史书。统治者为了让自己的面子好看,让后代别骂自己,特别注重己身,所以史学才被赋予了监督皇权的意义。但朱棣靖难之后,开启了大规模修史活动,史学监督皇权的作用消失了,史学作用的消失也是明清皇权泛滥的原因之一。

朱棣

一、明清以前史学地位崇高

中国人注重修史,先秦时期,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这种史官跟随在国君身侧,随时记录国君言行。此时史官所记录的文字是神圣的,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崔杼弑其君”。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杼杀了齐国国君,齐国的史官就当着崔杼的面写下了“崔杼弑其君”,崔杼让史官改写,史官坚持不改,最后被崔杼所杀。当时实行世卿世禄制,职位都是世袭的,所以史官的弟弟就继承了他的职位,但弟弟仍旧在史书上写下了“崔杼弑其君”,崔杼又让改写,弟弟同样坚持不改而被崔杼所杀。弟弟的弟弟又继承了史官职位,继续写“崔杼弑其君”,崔杼知道再杀下去也没用,就停止了杀戮,放任史官如实记录下他这段黑历史。这是最早体现史书神圣性的故事。崔杼是当时齐国的权臣,可谓齐国第一人,但以他的权势都无法改变史官的记录,这就看出先秦史书的神圣性。

崔杼

在明清以前,虽不排除史官会有春秋笔法对事情进行隐晦掩盖的做法,也曾有过皇权干涉修史的事情,但想要大规模篡改历史、编写故事,还真不容易办到,直到朱棣继位,史学彻底被纳入皇权之下,编写历史也就成了明清的惯例。

二、朱棣改史

1399年朱棣造反,1402年正式登基为帝,为了证明自己造反夺权的合法性,朱棣要求官方大规模地销毁、篡改、隐藏、编写洪武和建文朝的历史。近代章炳麟就痛心疾首地说:“史之失官,莫如书明建文事。”明清史专家孟森也说:“建文一朝之政治,其真实记载,已为永乐时毁灭无疑。”足见朱棣改史规模之大。

靖难

朱棣究竟改了哪些书、哪些内容,其目的何在?

第一,为了标榜正统而篡改的书首当《明太祖实录》、《太宗(朱棣)实录》。“实录”本该是王朝时期最具权威的史书,是后一个皇帝给前一个皇帝一朝的事迹进行编写,因为时间近,所以史料多,可信度高。《明太祖实录》开始编写于建文元年,1401年完成,但1402年朱棣就攻入南京。建文版的《太祖实录》已不可见,那里面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史学家们推测,建文版《太祖实录》应是记载了明太祖传位于建文的正统。建文一直是朱元璋看好的接班人,所以从事迹上看,书中应记载太祖晚年如何培养建文,建文如何殚精竭虑、为国为民。但若如此记载,朱棣靖难就是板上钉钉的造反。

建文

于是,在1402年10月,朱棣下令重修《太祖实录》,由解缙主笔。1403年,朱棣版《太祖实录》出版,核心内容就是抹黑建文,标榜朱棣造反的合法性。但1410年发生了解缙之狱,解缙被捕,朱棣因此怀疑解缙修的《太祖实录》也潜藏着反动思想,所以进行了再修,至1418年朱棣再版的《太祖实录》正式出版,这就是今天所见的《太祖实录》。

因为《太祖实录》经过三次编写,所以后代史学家对此都颇有微词,明代的张岱说“(《太祖实录)》)事皆篡改,罪在重修”,《明通鉴》的作者夏燮说朱棣篡史“借以文其篡逆之名也”。

而《太宗实录》则编写于宣德时期,作为靖难的直接受益人,宣德帝继承朱棣编书的原则,继续抹黑建文,并放大永乐的功绩。

宣德帝朱瞻基

第二,为了根正苗红的身份而篡改的“身份证”。明代宗人府设有皇家“玉牒”,类似于皇家身份证,“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生卒婚嫁谥葬”,每当皇家有子降生,就会去宗人府登记玉牒。玉牒记载了该皇子的家室、出身,其脉络一清二楚,目的就是防止皇家宗室泛滥,有人滥竽充数。今天所见明代最早的玉牒就是永乐修的《天潢玉牒》。《天潢玉牒》记载朱棣为“高后所出”,高后就是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但今天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朱棣实际是碽妃所生,马皇后所养。所以,朱棣修的《天潢玉牒》就对朱棣的身份进行了篡改。因为明太祖的《祖训》规定:“朝廷无皇子,可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若立庶子,朝廷即斩。”为此朱棣必须找马皇后当妈。

马皇后

第三,为了稳定统治而编写的故事。编写故事在史学书写中是大忌,但朱棣及其后代还真就编写了一本故事书《奉天靖难记》。此书编写于永乐朝,完全站在朱棣的角度上记录了靖难之役。该《记》和《太宗实录》的一至九卷(被称为《奉天靖难事迹》)内容极其相似,所以史学家推测《太宗实录》的一至九卷就是按照《奉天靖难记》写的。二书记载着朱元璋晚年曾三次想要立朱棣为太子的情节,还说朱元璋是“骤死”,字里行间透露着朱允炆杀祖父篡位的意思。

朱棣

二书严重丑化了旧太子朱标和建文帝,说朱元璋对朱标、朱允炆父子一直都不满意,“(朱标)多失道,太祖尝督过之,(朱标)退辄有怨言”,建文当皇帝后更是“失德”。而朱棣当燕王时不仅仁孝,还文武双全,深得太祖信任。二书将朱允炆和方孝孺描写成了昏君馋臣的嘴脸。通过对比,不仅标榜了靖难是类似于周公代政之义举,而且燕王登基也是正统合法。所以明史专家王崇武评价二书“丑诋失实”。

朱标

三、大规模改史的消极影响

史学在古代一直是神圣的,但朱棣大规模改史的成功开启了后世帝王、当权者以改史贬斥对手、抬高自己的恶习。比如:

《英宗实录》就尽力贬斥代宗,将挽救大明危亡的代宗踢出皇帝之列,并肆意诋毁。

武宗时大学士焦芳编写《孝宗实录》,竭力丑化孝宗时的政敌刘健、谢迁。

《光宗实录》更是成了阉党和东林党互相攻击的武器。

清代改史更是肆无忌惮,《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将努尔哈赤造反改写成了无隶属关系的平等国家的攻伐。

《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将雍正的功劳无限放大,将雍正的兄弟们无限丑化,其改写思路一如《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的编写。孟森评价清代改史“如日用饮食之恒事,为亘古所未闻者”,但清代改史能成功的滥觞就是朱棣。

《甄嬛传》中的雍正

文史君说

明清皇权泛滥,这中间虽然有体制改动的因素,但也有当权者畏惧之心消除的原因。明清以前,史笔如铁,皇皇史册威胁着皇帝、当权者,提醒着他们小心做事,否则将成为后世的笑话,所以史学有神圣性,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朱棣开启了大规模改史活动,使得史学神圣性消失并彻底沦为皇权附庸,皇帝警惕之心消除,遂敢肆无忌惮。

参考文献

王崇武:《奉天靖难记注》,商务印书馆1948年。

杨永康:《<天潢玉牒>考论》,《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

郭培贵:《建文朝有实录吗》,《殷都学刊》2000年第4期。

孟森:《读清实录商榷》,《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2006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录体史学研究的集成之作
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杨永康:何以“成王败寇”?——政治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官方历史书写
博闻多识为工 实录直书为贵—刘知几的治学之道
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思想体系
唐史学家-刘知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