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耄耋白话道德经第四章

刘彦强释注道德经第四章

锉兑解纷 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啊!好象是万事万物的祖宗。但和万事万物比较,它消磨了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由谁产生,但它似乎是万物的源头。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弗,无。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同沉,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⑪、象:似。帝:引申为天地万物。

【耄耋白话】

提要:本章处世格言:锉兑解纷 和光同尘。

在本章里,老子从常人很难理解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论述“道”的内涵。一方面,他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对人没有刺激,没有纷扰,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好像就根本不存在。人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不能用感官去感觉它。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虽然“道”是虚体的,是人们感觉不到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实实在在的实际存在,并且无穷无尽的起着作用。她的存在和作用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蕴含这极为丰富的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据此,老子明确断定,先有道的存在,后有万事万物。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不是神,不是天帝。就此而言,老子彻底的否定了神的存在,确立了先有道,后有意识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换个说法,老子从道是世界的本源角度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从哲学的角度看,老子这里又提出了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概念,即具体与抽象,感觉与思维。就具体而言,道无形无相,人感觉不到,好像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通过抽象的思维则可以了解它、把握它。它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并且无穷无尽的起着作用。这种思想在2500多年前简直是破天荒的创见。

将老子在这一章里对道的解释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源说加以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比老子的道本源观点晚了2000多年的现代物质本源说,其基本论点几乎都是照搬老子的观点。我不知道马克思等人读过没有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如果没有读过,那就说明他们的观点与老子不谋而合,这正是老子的伟大之处。

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老子从道是世界本源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哲学最根本的方法论原则:“道法自然”,所以一切都应“顺其自然”。现代唯物论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出发提出的最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个是人意志之外的自然,一个是人意志之外的实际,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觉得,老子的智慧似乎更高一些,因为他的“顺其自然”给人更深的印象是强调服从客观规律,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但客观实际既包括着自然的实际,也包括着人为的结果,所以从实际出发会常常被理解为向社会现实的屈服,逆来顺受,接受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存在。

在这里,应该强调老子的“道本源说”是对“神创说”的根本否定。而对“神创说”的否定,也就根本否定了“君权神授”,这就是他“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哲学依据。

有意思的是,人们从老子这里所说的道的特性引出了“锉锐、解纷、和光、同尘”的处事原则。即做人不露锋芒,混同于众的安身立命之术。

但是,老子所说的“道”的“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却绝非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术,而是“道”能够在“锉锐、解纷、和光、同尘”中更好的发挥它无穷无尽的作用。

下面看两个真正实践“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终能实现人生目标的典型。

第一个刘备,就是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的主角。故事说的是刘备逼迫处在曹操手下时,为了解除曹操对他的疑心,就在住所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不问政事。关羽、张飞都怀疑他丧失志气。曹操疑心他韬光养晦,约他青梅煮酒论英雄进行试探,他装傻充楞,说自己肉眼凡胎,哪能知道英雄?曹操不信,他就很谦卑的说:我因你的恩庇,才能在朝中做官。真不知谁是英雄。当曹操指着他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有你和我时,他大惊失色,手中的筷子都掉落于地下。恰巧这个时候雷声大作,他就故作从容一边俯首拾筷子,一边说:这雷声太可怕了,把我吓的哆嗦。曹操以为刘备真的害怕雷声,不是大丈夫。从此,曹操就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使得刘备逮住机会摆脱他的控制,最终成为他最可怕的对手。罗贯中先生以后人诗赞扬刘备藏锋的成功: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刘备的这段藏锋故事出于《三国演义》,未必当真,但汉光武帝刘秀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藏锋榜样。

新莽时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汉宗室后人刘秀与哥哥刘縯同在更始帝麾下效力,两人都很有才能,但哥哥刘縯锋芒毕露,弟弟刘秀却善于与人“和光同尘”,谦恭谨慎。昆阳大战后哥哥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无故冤杀,这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但是,刘秀强忍悲伤,毫无怨言并且益发谦逊。他本来带兵在外,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本因刘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因此,刘秀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封武信侯。为了掩盖自己的锋芒,刘秀与大哥的部下都不私下接触,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大张旗鼓的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好像沉溺与温柔乡中见他这样,更始帝不在怀疑,就派他去河北平定割据势力。到了河北之后的刘秀迅速崛起,最终完成了恢复大汉王朝的目的,建立东汉,史称“光武中兴”。

“二刘”的藏锋应该说可做楷模,但在我看来并非最高境界。要知道,“挫锐”就是平和处人,不露锋芒;“解纷”就是避免纠纷,求同存异;“和光”就是掩盖自己志向,低调做事;“同尘”就是了解对方需求与对方和谐相处。这种做法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实际上却是更好的实现着自己的目标。远非所谓的“藏锋”可以概括。历史上能做到这些的人少之又少。就我所知道的,唯周恩来一人。

我们都知道,在中共党史上,周恩来是唯一一个从19275月直到19761月去世时始终处在党的最高层的领导人,并且大多数时间都位列前三。在党内,无论是左倾上台还是右倾掌权,他始终屹立不倒,成为“六朝元老”;在党外,他赢得了各派各层次甚至敌对阵营的人士的尊重,人们宁愿称他为“周公”;在国内,他得到了任何人也达不到的人民的拥戴,成为无法替代的“好总理”;在国际,他折服了与他交往的几乎每一个对手,在联合国得到不是国家元首却胜似元首的待遇。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他“锉兑、解纷、和光、同尘”的处事手段,还有似无实存无穷无尽的人格魅力。

按照《道德经》的说法,“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以及“似或存”是道的表现,那么周恩来就是现代“得道”的第一圣人。

与周恩来相比,同样善于“锉兑、解纷、和光、同尘”的五代时期的冯道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五代乱世,皇权更迭,武人当政,民不聊生。处在这个杀人犹如割草的时代,冯道以一介文人却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22年,其余时间也多位在三公,人称官场“不倒翁”。他在职期间,总是竭力劝谏那些当政武人戒杀爱民,与民休养生息,成为乱世官场中唯一亮线,多多少少也免除了不少百姓流离之苦。时人将其与孔孟并列,以为圣人。明代政治家李贽这样称赞冯道:“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信斯言也,道知之矣。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而后冯道之责始尽。今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

但这个“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的冯道更多的是为后世诟病,落个骂名。宋代史学家欧阳修说他:“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虽然称赞冯道的劝导武夫们要戒杀爱民,但很唾弃他的道德。范先生这样批评冯道:“冯道是五代时期著名的人物,是这个时期的特产,是官僚的最高典型。他尤其擅长的手段是揣度胜败,估量强弱,舍弃败弱,奉迎胜强,按照时机做来,不过早也不过迟,被舍弃者来不及怨恨,被奉迎者正适合需要,他就这样避免危害,长享富贵。”

同样是“锉兑、解纷、和光、同尘”,一个不朽丰碑,一个骂名遗后,说明这个原则太难把握了。所以东汉名臣马援就主张不让弟子们学习这种人,认为学不好就会成为无原则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冯道就是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人,信夫?

                     2023-5-29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教学之余,也写些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有百余篇散见于多种刊物。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等小说问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之最|古代五大以少胜多战役
隐介藏形,不露心迹
同为皇族后裔,为何刘秀能统一天下而刘备不能?主要有三个原因
同为帝国末年的皇室后裔,为何刘秀能中兴,而刘备只能三分天下?
汉光帝刘秀的两个技能包,一个被曹操偷走,一个被刘备学去
解读真实的刘秀8:刘秀的“大婚”之忍,是喜?是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