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加速农村人口转移 科学推进城镇化发展

贵州:加速农村人口转移 科学推进城镇化发展

【 2011-11-30 15:06 】 【来源: 贵州日报 】
大力推进贵州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

  ——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理论研讨会观点摘编

  编者按

  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省社科联承办的“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理论研讨会近日在贵阳召开。来自我省党政机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学术团体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就实施我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刊发。

  在推进城镇化中统筹解决两个二元结构问题

  省委原副秘书长向阳生:在城乡二元结构仍然相当突出的同时,城镇内部的二元结构问题也日渐凸显,前者目前更多地表现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大,后者则集中表现在城镇中外来人口主要是农民工与原有城镇居民之间权益不平等。正视两个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必须逐步解决的基本问题。

  当前统筹解决两个二元结构问题,首先要尽可能让已经在城镇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有效融入所在城镇,平等地享有原有城镇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利。解决户口问题是很重要的,但关键不在户口,而在妥善的过渡措施和入户后的同等待遇。例如重庆市为农民转户进城提供的“三三五”政策:三年过渡、三项保留、“五件衣服”(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和医疗政策)一步到位,那才叫实质性的城镇化。至于“符合入户条件”,应是稳定就业、有固定住所、缴纳一定年限社保金就可以逐步入户。需要着重把握的是,决不能借“农转非”之机低价甚至白拿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同样重要的是要致力于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的素质,有计划地开展广泛的培训,使更多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更多的农民工成为掌握技能、适应就业的工业化、城镇化真正的生力军。

  加强特色重点镇建设

  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申振东:推进贵州城镇化,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时,特别要加强特色重点镇的建设。特色重点镇建设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以特色文化为灵魂。在建设特色重点镇时,一是要保护当地文化,尊重当地民族风情。在建设特色重点镇过程中应采用保护优秀传统、把握现在发展机遇、与未来发展倾向相接轨的路径来建设,走可持续、有活力、有特色的重点镇文化发展之路,赋予特色重点镇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有重点镇本地特色的文化。二是要以特色定位重点镇的功能和性质,以特色文化开展重点镇规划,以特色文化提升重点镇的地位。三是要从思想观念入手,使本地居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结合本地实际,参与特色文化城镇的建设。四是建设特色文化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电视媒体、网络以及其它宣传手段的作用。

  第二,以特色产业为支柱。特色重点镇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自身功能定位,应当突出其与其他城镇区别的主要功能。一是在着重发展重点镇特色工业。以发展重点镇工业为龙头,带动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及服务业发展。二是要发展特色农业。特色镇要着重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无公害产业。三是特色重点镇的第三产业在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以特色资源为载体。我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遍布全省各地,重点镇在发展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亮点,发展壮大本地经济,提高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改善当地人民生活。

  特色重点镇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五方面的问题:一是重点镇在建设中要清楚地理解特色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局限于其中某一方面。二是特色绝不是模仿,而是要尊重当地客观现实,要对已有的资源的优化组合,要扬长避短,要创新,要积极参与主动地结合本地资源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是加强交通道路的建设,提高区位优势。四是要加强劳动力资源的科技教育,提高特色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五是特色重点镇的建设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推进贵州城镇化需要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光荣:我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城乡规划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在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凡是缺乏科学权威的城市规划体系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城镇发展就会呈现无序状态,产生各种城市问题,危及国家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龙头,是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更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城乡规划的龙头地位不动摇。

  二是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路网为重点的综合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支持各地以BOT、BT、合资等方式建设城市供水、污水、垃圾、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

  三是要搞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推进竣工项目入住前的审查和公示。将廉租住房保障从最低收入家庭扩展到低收入家庭,扩大租赁补贴覆盖面。

  四是要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能合理有序推进的关键在于推动城镇化的推力和拉力在一定经济发展状况下的相对均衡。我省目前突出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差距较大,对保持城镇化平稳推进和社会稳定存在较大隐患。因此,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以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务农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环境治理和建设监管,加大对违法建设的制止、查处力度。

  五是城镇化推进速度要与城镇产业发展和就业水平相适应。城镇化水平不是越高就越好,城镇化推进速度也不是越快就越好,而是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一定要与城镇产业发展相协调,与就业水平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诸多社会问题。

  六是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融资问题。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要完善相关制度,引导社会资金遵循市场机制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敢于和善于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提升贵州城镇化水平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吴祖平:未来10年,我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大、后劲足,需要突出重点、因势利导,不断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

  重点之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夯实加速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贵州城镇化率33.81%,是全国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省份。直面“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只有将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联动发展,特别是实现城镇化带动战略与工业强省战略的紧密结合,加速贵州城镇化发展才具备相应的基础,才有可能缩小贵州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差距。当务之急,重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加快工业发展,狠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促进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同时,推动非农产业的增加值、就业比重增加。要依托相对优势,发展相关产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培育支撑发展的强势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夯实加速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重点之二:抓好城镇规划,以科学规划促城镇化全面推进。城镇科学发展取决于科学的规划。贵州山多平地少,人口密度大,经济基础差,城镇建设经不起违背科学规划的建了拆、拆了建的“穷折腾”、“瞎折腾”,我们必须坚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高标准、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以科学规划促城镇化全面推进。

  重点之三: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推动全省城镇化加速。我省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特别是特大城市、大城市少,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不强,城市群发展滞后。推进贵州城镇化,必须发挥城市间互补的综合优势,既要以大带小,又要以小补大,让大城市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坚实的基础支撑,形成布局合理、产业支撑、集约发展、辐射力强的城市群,促进全省城镇体系协调发展。

  重点之四:抓好小城镇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贵州城镇体系。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重的“两手抓”、“两条腿走路”,即在加速大中城市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城镇综合实力,形成富有特色的贵州城镇体系。一要突出资源相对优势,打造依托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产业强镇。二要突出快速通道建设形成的区位优势,打造区域发展重点城镇。三要突出贵州文化特色优势,打造依托民族风情发展的文化强镇。四要突出旅游、气候资源优势,打造依托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旅游强镇。

  重视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整体布局

  省委党校副校长陈扬:贵州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城镇化,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一是加快黔中城市带建设,发挥黔中经济区带动效应。黔中经济区形成主要依托黔中城市带建设,黔中城市带是以贵阳为中心,以贵阳至遵义、安顺、都匀和凯里等若干大中小城市群构建形成。黔中城市带建设将全面强化城镇集聚与辐射能力,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黔中经济区的形成对外能加强与全国其它经济区的合作和联系,对内可带动贵州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二是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新时期贵州发展大中城市,重点要努力发展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凯里、兴义、铜仁、毕节等区域中心城市,要科学规划区域中心城市的布局和结构,突出城市发展特色,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大区域中心城市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城市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和竞争力。同时,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地区经济发展区域。

  三是努力壮大和发展小城市,充分发挥小城市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大力发展小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要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努力扩大小城市的商品贸易市场,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小城镇,充分发挥小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之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经济文化中心作用。找准推进贵州城镇化战略的着力点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教务长汤正仁:城镇化带动是省委、省政府“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要找准着力点予以推进。一是以路网节点布局城镇化。省委省政府对贵州城镇布局体系作了一个“一个核心、三条轴线、四个组团”的明确界定,在实施过程中,随着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紧锣密鼓的建设,应当提出“以路网节点布局城镇化”的原则。二是以特色产业支撑城镇化,选准选好城市主导产业。三是要以多种经济繁荣城镇化。从强化政策落实力度、金融支持力度、舆论宣传力度、企业家培养力度、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力度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四是以城乡统筹引领城镇化。推进贵州城镇化的目标主要不是解决城市本身的问题,而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省全局发展问题。这就需要用城乡统筹的理念来引领城镇化,实现城乡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和城乡社会发展统筹。五是以基础设施承载城镇化。着力加快全省“两高”路网建设,城镇供水建设、道路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站建设,镇保障房和城镇广场、城镇公园、城镇公厕建设等。六是以社会事业健全城镇化。积极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事业。七是以社会管理规范城镇化。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加强户籍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市场监管和社会治安管理等。八是以生态文明完善城镇化。

  加快贵州省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模式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宋明:加快我省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采取以下三种发展模式:

  第一,农村人口立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以当地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城镇公共服务向自然村寨延伸,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使居住在村寨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并实现农民的职业、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全面变换。力争用5-10年时间,通过新农村建设解决1000万人农村人口立地城镇化,通过城市和城镇的建设吸纳当地农村人口500万人进城居家就业。

  第二,农村人口异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农村劳动力离开本乡镇,到其他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并融合到就业所在城镇。实施农村人口异地城镇化战略,通过市场选择,以梯度转移、无土安置为主,其它安置为辅,将贫困山区、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生态移民与异地扶贫扩城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引导贫困山区、禁止开发地区和限制开发地区的农村人口向周边县城、区域中心城市和“黔中城市群”转移,进而形成互为因果、互为依托的“大城市带小城镇、小城镇带农村”整体推进格局。力争用5-10年时间,城市和城镇吸纳省内跨县农村人口1000万人进城居家就业。

  第三,农村人口输出城镇化发展模式。采取鼓励政策,引导农民退出农业,转让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通过有效组织我省农村人口到省外大中城市务工从商,培育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与流动的重要措施。简言之,就是通过劳务输出,逐步把户口迁移到输入城镇,纳入输入城镇管理,享受输入城镇的公共服务。力争用5-10年时间,全省在稳定500万人农村劳动力省外劳务输出的基础,每年在劳务输出地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2%以上。

  黔中经济区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贵州大学教授王志凌:黔中经济区的培育和发展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向,最终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一是以贵阳为核心带动城市群建设。黔中经济区城镇化的关键应以贵阳市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功能与扩散效应,大力推进区域性市场建设、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带动周边次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快速成长,形成城市规模大、要素聚集能力强、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相对集中的区域中心、辐射面积广、带动作用强、人口规模大的现代大城市。二是大力发展安顺市、遵义市、都匀市和凯里市等区域中心城市群,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以产业集中和升级为纽带,加速这些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在中小城市间建立起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协作机制,逐步将这些城市培育成为特色明显功能强大的区域性大中城市。三是积极扶持壮大县城,形成小城市群。通过科学规划,在增强县城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同时,优先建设和加快发展交通便利、相对位置集中、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县城,带动县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为重点,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小城镇,将其培育成当地经济的龙头,更好地发挥其在吸纳农村劳动力、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五是立足资源和文化优势,走特色城镇化之路。注重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培养,以特色经营为主导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主题文化,凸显城镇个性形象。六是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乡体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七是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八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解决制约黔中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断增强经济区的承接力和吸引力。

  贵州城镇化水平与区域差异预测

  贵州师大副教授但文红: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经济指标,结合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历史经验,预测贵州省未来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差异,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贵州已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化的核心动力是工业经济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互动关系明显。但是,贵州省城镇化水平、城镇规模都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第二,到2015年,按经验预测的贵州城镇化水平在34%-37%之间,基本符合全国城镇化率年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经验值。按“十二五”规划纲要40%的城镇化率,贵州省城镇化率每年将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必须以1.5万亿元的工业投资为基础,才有可能实现。

  第三,贵州省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较大。贵阳市城镇化率已达68%,城镇化率每年仅增加1.4个百分点,增加难度逐渐加大;遵义市和毕节市都提出了城镇化率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城市化推动的主要区域。六盘水市和安顺地区也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化率每年将增长1个百分点。但是,其他区域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按地区分解的城镇化率指标和城镇人口规模还有待深入探讨。

  加速农村人口转移,科学推进城镇化发展

  贵州财经学院教授徐和平:在贵州未来城镇化加速推进中,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是必然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城镇容纳空间仍然不大、市镇经济功能不强、高房价与高生活成本阻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等。针对贵州城镇化障碍及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加速贵州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第一,制订反磁场中心的发展政策。将反磁场中心的思路用于未来贵阳大都市的建设,增加城市外围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其交通与通勤条件,形成快捷交通网,培育郊区城镇,形成市区之外的次级中心,构成市区与郊区次级中心,郊县城镇共组的现代大都市,形成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用反磁场中心思维推动贵州次级城市发展,打造一批大中城市。通过增加现有城市及县城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这些市镇与中心地带及省外的交通条件,使这些市镇成为中心城市之外的增长中心,并起到带动腹地发展的作用。

  第二,控制与降低生活成本,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贵州各城市应控制房价从而控制生活成本上涨,为制造业厂商迁入贵州提供低成本的经营环境。只有工业发展才可能为贵州城镇化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进城的农民工提供大量的就业。

  第三,确立城市性质,进行严格的城市规划。贵州市镇应根据其资源而确立功能与性质,并进行严格的规划,使土地效用最大化。

  第四,加速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拓展提供巨大城市载体,为农村人口转移提供巨大容纳空间;城市制造业的发展为城市服务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进城的农民工提供众多的经济机会,为农村人口向市镇有序转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也应在制度上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如公平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的取消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展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彰显特色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特色小镇建设需抓好四个方面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
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