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文明建设(七(垃圾处理)

漫画:李楚翘
实行垃圾分类 建设美丽家园


  “垃圾围城”是国内外许多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高度聚集过程中遇到过的或正在面对的共性问题,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垃圾管理实践已表明,垃圾减量分类是解决垃圾困局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大量议案和提案要求推行垃圾减量分类,深圳市垃圾处置量目前已达13100吨/日,年增幅约为8%。预计至2015年底,将达到19500吨/日。若再不采取强有力的垃圾减量与分类措施,这座城市将出现“垃圾围城”的严重后果。早在十多年前,深圳垃圾处理就开始推行垃圾减量与分类,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十分严峻,正视解决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那么,推行垃圾减量分类还存在哪些问题,市民应该如何从自己做起,真正建设美丽家园,本期读者参议对此热议,敬请关注。 ——编者

  实行垃圾减量分类效果不佳

  ■ 涂启智

  垃圾减量分类之所以效果不佳,一方面要从政府推进力度等宏观背景寻找原因,另一方面应从民众响应参与的微观视角考察缘由。

  深圳的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启动,但效果一直不理想。为何事与愿违?政府职能部门给出的解读是,一是政策法规不完善;二是居民的认知度不高;三是启动资金落实不到位;四是处置设施建设不足;五是统筹协调不健全。上述五个“先天不足”导致出现具体操作无法规范、居民响应比较消极、没钱不能办事、工作主体及配角不确定等系列次生问题。

  而从民众参与垃圾减量分类行动来看,实行垃圾减量分类效果也是不佳。从民众立场和视角来看,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市民环保意识薄弱。客观地讲,这么多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给人类生存空间带来诸多负面“显性效应”,加之环保部门以及民间之士对保护环境的倡导、宣传、呼吁,民众环保意识有很大提高。然而垃圾减量分类环保意识仍然淡薄,思维里基本没有垃圾减量概念。比如,每天制造大量生活垃圾,本来可以将所有垃圾集中到一个垃圾袋中装,却偏偏要浪费几个袋分装;市民在完全可以一天只向小区或者居住区垃圾桶投放一次生活垃圾情况下,偏偏要坚持一天投放数次。这些或许算是个人的习惯,却有意无意间导致“垃圾增量”。其次,市民对于垃圾分类减量相关常识与专业知识不够了解或者完全不清楚。许多市民根本不了解减少垃圾源头产生量、减少中段清运量、减少末端处理量等垃圾减量概念,也不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不可以回收,因此投放垃圾时,即使眼前放置有不同类型的垃圾筒,也难以让手中的垃圾归宿“各得其所”。再次,城市环卫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欠缺。在原特区外街道一些小型巷道,以及社区比较偏僻的“农民房”居住片区,连一个简陋的垃圾筒都配备不全或者不规范,更不用说放置分类垃圾筒了。这种情况下,哪怕社区居民在丢垃圾时已经提前分类,结果还是二合一混装了事。最后,政府和社会对垃圾减量分类宣传不到位、工作滞后。这也是影响垃圾减量分类顺利推进并形成气候的关键原因。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

  政府带头率先垂范

  ■ 王文武

  垃圾分类,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政府在垃圾分类中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建章、带头、引导和监督。

  分类入手,源头减量,是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所在。政府要制定相对完备的法律,并加大引导投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府要尽可能的考虑方方面面,让垃圾分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且示范带头。例如日本,1970年制定《废弃物处理法》,立法规定政府主导垃圾处理,处理垃圾员工是公务员,并调用了大量政府资源投入这场运动,使之变成地方上的全民动员,也使得这一生活理念很快深入人心。可在中国,垃圾分类在群众观念、素质没有整体提升的状态下,显得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带头,机关干部率先垂范。

  垃圾分类既需要公众的“养成意识”,更需要垃圾处理终端的“科学分拣”。不可回收的、可回收的垃圾,都可以再细分,然后分类处理、利用。例如建筑垃圾,分出来后,可以通过专门设备进行粉碎后,或继续做制砖瓦的建筑材料,或复垦土地利用。再比如生活垃圾,细分后,将厨余、杂草、粪便等用作堆肥原料,制成农林、花卉用的复合肥料或专用肥料;塑料等可以通过专门设备转化为颗粒,用作化工原料;纸张等可以继续用于造纸,循环利用。

  垃圾处理虽然千头万绪,令人头疼。这其中,政府既是“裁判员”,更是“运动员”。希望政府能够事无巨细,既不急于求成,又不当甩手掌柜,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

  关键在全民参与

  ■ 李文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随着各种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多,“垃圾围城”正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高度聚集过程中遇到过的或正在面对的共性问题,如何解决垃圾困局?根据国外的垃圾管理实践证明,积极宣传和推行垃圾减量分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那么,垃圾减量分类是否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自然也要从“知”到“行”都需要得到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与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共秩序一样,公众对垃圾减量分类从认识到形成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宣传教育和推广过程。有些城市在过去10年前就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减量分类创建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一是对垃圾减量分类的宣传推广力度严重不够,无法让更多的公众尽快知晓其中的“三昧”,二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相关配套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从而让公众参与的热情大打折扣。

  如近年来,公众对垃圾分类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简单认识上,街头上见到的也是简单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两个垃圾桶,至于哪些是“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通过更多的宣传渠道,把这些垃圾分类的详细知识及时地传递给市民。如果连垃圾分类处理的这些基础宣传教育工作都没有做好,又谈何得到全民的支持和参与呢!

  垃圾分类处理是必需的,垃圾减量也是刻不容缓的。否则,垃圾越来越多,不管以何种形式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分类处理,都会越来越多地增加垃圾处理的成本。从理论上说,垃圾减量分类并非难事,现在传播资讯渠道发达,只要政府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能够下大力气,采取广播、电视、报刊、发放宣传手册、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活动等立体行动的形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就能从小学生到家长和老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垃圾减量分类得到直观、形象的认识。

  当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垃圾减量分类对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后,才能付诸实际行动,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习惯于过低碳生活,减少铺张浪费,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尽量循环利用可用之物,对每个人来说都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时时处处方便接受到垃圾减量分类的持久性知识教育,建议政府印刷大量垃圾减量分类的宣传海报免费发放给每个学校、酒店、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张贴;在实际行动上,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方便市民自觉参与和行动起来,以点带面,从身边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做起,带动周围的人群;以学生、年轻人为主,影响和监督身边的人群;以晚辈子女为主,教育和引导家里的老人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而又紧密配合和相互监督的良好践行氛围,避免公众“有意识,没有行动”的坏习惯,人人都意识到现在到了要真正行动了,久而久之,全民参与垃圾减量分类自然水到渠成。

  国外如何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 海 舟

  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垃圾的热利用和最终无害化处理处置,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一些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工作做得相当好,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较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同时,也是世界上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因为一周7天中每天收的垃圾种类都不一样。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在日本,市民如违反规定乱扔垃圾,就是违反了《废弃处置法》,会被警察拘捕并课以3万至5万日元的罚款。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没人监督也会自觉执行,所以,被罚款的现象也并不常见。

  ●美国:美国政府鼓励民众把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为此还发放专门的垃圾桶,而放置生活垃圾的垃圾桶则需要自己购买,或者按照与垃圾公司的合同由垃圾公司提供。同时,小区或者个人跟垃圾处理公司签订合同,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垃圾由垃圾公司收走。算下来,一户普通家庭每月为了废水和固体垃圾而交的费用大约有五六十美元。经历几乎整整一代人的努力,美国大大小小的城镇都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据了解,经过家庭的分类处理,美国垃圾的最终走向是:回收利用占50%,填埋占40%,焚烧占10%。

  ●瑞士:瑞士各州垃圾分类标准不断更新、细化,分类越来越详尽,垃圾分类细致到必须出版一本专门小册子的程度。如苏黎世州政府颁发的垃圾分类手册厚达108页,内容详细,应有尽有。有关部门会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还有漂亮的挂历,上面标出了不同地区对不同类型垃圾的回收时间。瑞士的大部分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采取定额收费制度,个人处理垃圾必须使用在超市购买的专门垃圾袋,如果不用,就没人会运走这些垃圾。如果乱扔,则会面临罚款,最高可达到200瑞士法郎。

  ●德国:德国利用4种颜色的垃圾桶或储藏容器,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开处理。这4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黄色垃圾袋、蓝色垃圾桶、绿色有机垃圾桶和黑桶(用于装不可回收垃圾)。其中,黄袋由政府免费派发,放入黄袋和蓝色、绿色垃圾桶中的垃圾并不需要支付垃圾处理费用。只有黑桶按照其体积大小来收费,分类不仔细就乱丢入黑桶的话,黑桶越大,要付的钱就越多。所有垃圾桶每周定期有垃圾工人来收。但是如果垃圾工人发现乱丢乱放垃圾,有权拒绝收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调研报告
广州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
创新垃圾分类 科技提供助力
学校垃圾分类实施方案6篇
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生活的影响
行业观察 | 垃圾资源化的关键在于前端的分流分类和末端的综合利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