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解释备注及故事(三)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37.高 曾 祖

父 而 身

身 而 子

子 而 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启示】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故事】汉朝时,有个名叫伟伯余的读书人,每当他犯了错误,母亲总是拿着棍子教训他。孝顺的伟伯余,自知做错了事,便虚心听从母亲的教诲,落在他身上的棍子愈重,他反而感到高兴。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竟然哭了起来,母亲便很着急的问他是否打的太重了。伟伯余回答说:以前母亲打我,都打的很重,表示母亲身体还很健康,今天,母亲打轻了,可见母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我怎么能不难过呢?这正是伟伯余发自内心的孝心和真情啊!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38.自 子 孙

至 玄 曾

乃 九 族

人 之 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注释】
  九:九族由自己往上推四代,是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由自己往下推四代,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连自己共为九代。

【故事】周朝时,有个治礼作乐的周公。有一次,周公的儿子伯禽有事要见他,竟连续三次被周公打了出来。伯禽觉得很疑惑,便找贤人商子求教。商子带伯禽到南山上,说:这里有棵乔树,高大又笔直,那里有棵梓树,低矮又卑下,你仔细想想这两棵数,就知道原因了。伯禽着才明白自己当时忽略了尊卑的道理。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39.父 子 恩

夫 妇 从

兄 则 友

弟 则 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故事】我国汉朝时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天,家里突然闯进来几个强盗。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抢光了,就是找不到吃的东西,饿了很久的强盗一见长的白白胖胖的赵礼,便决定将他吃了。赵孝连忙跪在强盗面前说:大爷,你们吃我的肉吧!我的肉比较好吃。强盗们被这对友爱的兄弟所感动,于是就放了他们。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40.长 幼 序

友 与 朋

君 则 敬

臣 则 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ng shī xù

wù wéi bèi

41.此 十 义

人 所 同

当 师 叙

勿 违 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启示】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zhǎn qí shuāi

dà xiǎo gōng

zhì sī má

wǔ fù zhōng

42.斩 齐 衰

大 小 功

至 缌 麻

五 服 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启示】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lǐ yuè shè

yù shū shù

gǔ liù yì

jīn bù jù

43.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古 六 艺

今 不 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启示】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注释】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技艺。古人曾列为数学内容。
  具:齐全。  

wéi shū xué

rén gòng zūn

jì shí zì

jiǎng shuō wén

44.惟 书 学

人 共 遵

既 识 字

讲 说 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启示】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注释】
  书学:研究文字的学术。
  说文:书名《说文解字》简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

【故事】据史书的记载,孔子的门徒中有七十二个人精通六艺,虽然古人认为读书就要学这六项技能,但是,到了我们这时代,凡是讲求专精,只要成了专家,就能为社会国家贡献。造就一个专家,首先要归功于文字的发明。中国的文字,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于他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据说,文字是由皇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神话中曾提到:当仓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掉下来许多米,而鬼也在夜晚号哭。不管这些神话是多么不可思议,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白的,那就是:文字并非靠一个人或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创造完成的,正确的说法,是由沧颉整理而成的。中国有一部重要也最完备的“ 字” 书—— 《说文解字》,专门记录文字的由来,由这本书,我们就能明白中国文字的起源及演变。所以,要认识中国文字,就应该读读《说文解字》。 

yǒu gǔ wén

dà xiǎo zhuàn

lì cǎo jì

bù kě luàn

45.有 古 文

大 小 篆

隶 草 继

不 可 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启示】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注释】
  古文:古代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等。
  篆:书体的一种,分大篆、小篆。 
  隶:书体的一种。
  草:书体的一种。

【故事】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变而成的。在没有文字之前,聪明的人类要记事或表达意思,多以结绳及绘图的方式来代替。据说,到了皇帝时,史官仓颉觉得没有文字十分不方便,就以日月鸟兽的形状所到来的灵感,照着样子画出来,成了最早的文字。后来要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可以靠古代的书籍器物,得到概略的了解。像刻在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现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刻的,所以“ 甲骨文” 的最大特色是转折处多成方角,如“ 丙” 在甲骨文中,便是写成:“ 四”(下面没有横)。金文,是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文字的线条比甲骨文复杂写。后来,有了较进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结构方正,左右对称,小篆的字体已略具国字的雏型了,线条简化匀称,如“ 马” 字,在小篆中就写“ 馬”。到了隶书、草书时代,中国文字已经到了定型的阶段了。  

ruò guǎng xué

jù qí fán

dàn lüè shuō

néng zhī yuán

46.若 广 学

惧 其 繁

但 略 说

能 知 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启示】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注释】
  学:广泛学习。
  繁:繁杂、众多。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47.凡 训 蒙

须 讲 究

详 训 诂

明 句 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注释】
  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故事】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识。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麻烦呢!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一天,他请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 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但是员外立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一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食费。员外理直气壮的把当年立的条约拿出来,而这个管家立即拿笔将他改为:“ 无鸡,鸭也可以;无鱼,肉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这下子,员外无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48.为 学 者

必 有 初

小 学 终

至 四 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注释】
  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49.论 语 者

二 十 篇

群 弟 子

记 善 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注释】
  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50.孟 子 者

七 篇 止

讲 道 德

说 仁 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注释】
  孟子:孟轲。作《孟子》七篇。 
  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故事】《论语》和《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 最重要的书籍。而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学问家,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多,因此我们在这里只举一个来说。有一次,孔子在教弟子们道理,弟子们照例围坐在孔子的身边,年仅二十四岁的增参也坐在其中,他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学生,所以孔子很欣赏他。席间,有弟子问孔子:“ 老师,为什么您讲的道理都那么复杂呢?”孔子听完这个问题,看看这为弟子,又望望曾参,然后回答说:“ 我的道理是浑然一体,而能贯通任何事物的。”说完,便离开了。满头雾水的弟子们围着增参,曾参微笑着回答他们:“ 老师所说的道理,就是我们能推己及人,一切以诚心最重要。”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真要做好,还不太容易呢!  

zuò zhōng yōng

nǎi kǒng jí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ù yì

51.作 中 庸

乃 孔 伋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启示】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注释】
  中庸:书名,子思著。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学于曾子,作《中庸》一书,授予孟子。该书共33篇,总计3568个字。
  中:不偏不倚。
  偏:偏差。
  庸:平常,指中和常行之道。
  易:改变。

【故事】《中庸》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晋朝的陶渊明是中庸哲学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视现实生活,也不会沉溺在梦想里。有一次,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荐去当县令。虽然他并不相当县令,但是迫于现时,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顾全大局。后来,有个朝廷大官要到陶渊明这个县来视察,他的属下便提醒陶渊明,大官来时,要记得多说些好听的话,对大官要必恭必敬的,这样才能有升官的机会,陶渊明听了很不以为然,感叹地说:“ 难道就为了区区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别人弯腰吗?”于是陶渊命将官职辞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新过着农耕的生活。陶渊明在政治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功绩,在文学著作上也没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洁的中庸哲学,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zuò dà xué

nǎi zēng zǐ

zì xiū qí

zhì píng zhì

52.作 大 学

乃 曾 子

自 修 齐

至 平 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zhōng shū shú

xiào jīng tōng

rú liù jīng

shǐ kě dú

53.中 书 熟

孝 经 通

如 六 经

始 可 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注释】
  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门后学的著作,是孔子给弟子讲孝道的言论。 
  六经: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六部经书的总称。

【故事】《孝经》是讨论孝道的书,内容是记载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论孝情形。自古以来,孝经就被推为谈道德理论的重要典籍。舜帝年轻时,非常孝顺,感动了顽劣的父亲,和长设计要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等到舜登上了王位以后,仍然象以往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孝。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秦朝暴政下,百姓生活流利不定,受尽苦难,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拯救国家并且让父母感到荣耀的志愿。于是,刘邦带领军队南征北讨,终于当上了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当他回乡省亲时,他的父亲见到他,立刻就要向他叩拜,刘邦不仅连忙阻止,还封父亲为太上皇。  

shī shū yì

lǐ chūn qiū

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

54.诗 书 易

礼 春 秋

号 六 经

当 讲 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yǒu lián shān

yǒu guī cáng

yǒu zhōu yì

sān yì xiáng

55.有 连 山

有 归 藏

有 周 易

三 易 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故事】《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占卜书籍,也是古人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得来的学问。自古人类对自然界各种不可测的现象,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形成了许多的占卜之学,希望能求得事事顺利,所以才有了六十四卦的发明,来作为判断是非吉凶的标准。  

yǒu diǎn mó

yǒu xùn gào

yǒu shì mìng

shū zhī ào

56.有 典 谟

有 训 诰

有 誓 命

书 之 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注释】
  典:凡是皇帝的政绩可作常法的记载,叫作典。
  谟:大臣向皇帝陈述良谋、善策的言辞。
  训:陈诫帝王的言辞。
  诰:晓谕帝王的言辞。
  誓:出师告诫将士的言辞。
  命:君王所发的命令。 
  奥:深奥、难懂。

【故事】《书经》这本书的内容,就象现在的政治档案,其中包括了大臣给君王的奏书,君王颁布的法令,还有作战的命令及大大小小又政府发出的公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宝典。如第一篇中的尧典,让我们知道了尧帝是如何的爱护百姓、治理天下。在尧帝的仁政治理之下,当时的社会一片祥和,这也就是《书经》的价值所在。  

wǒ zhōu gōng

zuò zhōu lǐ

zhù liù guān

cún zhì tǐ

57.我 周 公

作 周 礼

著 六 官

存 治 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启示】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故事】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至圣先生曾说过“ 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可见“ 礼” 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周公是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负起了辅佐的责任。他在辅佐成王时,广招贤才,对有才能的贤士相当礼遇。有时候,他正在用餐,如果有贤士来拜见,他会立即将口中的食物吐掉,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后,跑出来接见他们。就是因为周公如此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的贤才之士来帮助他,一起把国家治理的即富强又安乐。之后,周公又根据当时的需要,把官制分为六种,并且按着每一种官位,写成一篇有关职务和有关条文来,这本书就是“ 周礼” 。  

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58.大 小 戴

注 礼 记

述 圣 言

礼 乐 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启示】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注释】
  大小戴:指西汉经学家戴德和他的侄戴圣。戴德选取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著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后戴圣加以删减,编成《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即《礼记》。
  备:齐全。  

yǒu guó fēng

yǒu yǎ sòng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59.有 国 风

有 雅 颂

号 四 诗

当 讽 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启示】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60.诗 既 亡

春 秋 作

寓 褒 贬

别 善 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故事】我国最古老的诗集是《诗经》。他的题材很广泛,包括了社会风气、生活状况,还有贫民百姓的感情和思想。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在《诗经》中,不仅内容生动有趣,就连所使用的语言也很活泼,这些诗作,是需要大家细心的去品味的。春秋时代,诗的精神已经丧失了,在这个时代中周朝王室已渐渐失去了约束诸侯的力量,孔子看到了这种混乱的情形,心里很担忧,于是便作了《春秋》这部书。《春秋》是本对现实的政治做客观的褒贬,以及对各个诸侯国做善恶行为分辨的书籍。这本书里有著名的“ 春秋五霸” ,这些诸侯国彼此争名夺利,战争不断,《春秋》这本书,就是针对他们来做评论的。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61.三 传 者

有 公 羊

有 左 氏

有 谷 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注释】
  传:解说经书的注释文字。
  公羊:公羊高,作春秋传一册,称为《公羊传》。
  左氏:左丘明,作春秋传一册,称为《左传》。
  谷梁:谷梁赤,作春秋传一册,称为《谷梁传》。

【故事】《公羊》、《左氏》、《榖梁》这三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而《春秋》记载着当时国际间的大事。可是,因为《春秋》所记录的事非常简洁,如“ 夏五月,郑伯克断于鄢。”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天,郑庄公于鄢这个地方打败了弟弟共叔段。如果只看这段文字,我们仍然不能了解这场战事的始未,这时就需要借助上述三传的说明了。原来,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夫人武姜生庄时难产,因此,武姜偏爱共叔段,对庄公则心生厌恶。庄公继承王位后,武姜要求封地给公叔段,庄公就把京城一地封给了公叔段。有人劝庄公不要把京城分给弟弟,怕他一旦有了贰心,就难应付了,但庄公并没有因此改变他的决定。果然,公叔段逐步出兵,占领了京城一带的土地,而且朝着庄公所在的国都进攻,庄公才率领军队将公叔段赶到鄢地去。有了左传对这见事的详细记载,我们才能知道春秋时代许多精彩的故事呢。  

ěr yǎ zhě

shàn biàn yán

qiú jīng xùn

cǐ mò xiān

62.尔 雅 者

善 辨 言

求 经 训

此 莫 先

【解释】《尔雅》一部分辨别古今文学的差别,另一部分解释文字的意义和给事物的名字下定义,所以我们要读经书之前,应当先读《尔雅》,然后才能读懂群经。

【启示】《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gǔ shèng zhù

xiān xián zhuàn

zhù shū bèi

shí sān jīng

63.古 圣 著

先 贤 传

注 疏 备

十 三 经

【解释】古代圣人著作的经典,经过诸先贤加以解释意义而成为完备无缺的十三经。

【启示】十三部是《易经》、《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这十三部书称为十三经。   

zuǒ zhuàn wài

yǒu guó yǔ

hé qún jīng

shù shí wǔ

64.左 传 外

有 国 语

合 群 经

数 十 五

【解释】左丘明著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称为《春秋外传》。十三经之外再加《左传》和《国语》便是十五经。

【启示】《国语》记录周末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言论,以每个国家来记述,而《左传》是按年编排,侧重记事。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65.经 既 明

方 读 子

撮 其 要

记 其 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注释】
  方:才、当。
  子:指子书,我国古代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66.五 子 者

有 荀 扬

文 中 子

及 老 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故事】五子中大家对老子及庄子可能比较熟悉,我们就以庄子为书中的两篇故事,来探索庄子高深的学问。有一次,庄子向朋友借米梁,没想到那位朋友对庄子说:“ 等我的谷子收成卖了之后,我再借你好不好?”庄子听了很不高兴,就告诉他:“ 昨天在来这儿的途中,有一条鲋鱼对我说:“我快干死了请你帮我取点水来好吗?”我便对他说:“等我到了南方后,再引西江的水来救你。”那条鲋鱼随即说:“ 等你从南方回来,你也可以到干鱼铺来找我了。”有一回,庄子在钓鱼时,有两个楚国大臣奉命请他到朝中共议国事,庄子便说:“ 听说贵国有只神龟,楚王将它放在盒子里供奉着,我请教你,这只神龟是宁可在泥土里爬行,还是喜欢被人高高的供奉着呢?”大臣答:“ 应该是喜欢在泥土上爬行。”“ 对了!我就是喜欢在泥土上爬行。”大臣牙口无言,只能佩服庄子善于比喻的口才了。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67.经 子 通

读 诸 史

考 世 系

知 终 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释】
  史:史书。
  世系:姓相承的系流叫世系。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zài shàng shì

68.自 羲 农

至 黄 帝

号 三 皇

在 上 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启示】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注释】
  羲:伏羲氏,古代帝王。
  农:神农氏,古代帝王。
  黄帝:轩辕氏,古代帝王。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69.唐 有 虞

号 二 帝

相 揖 逊

称 盛 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故事】关于上古时期的种种传说,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及遗迹作为依据,所以我们多以神话来看待他们。就像夏禹,曾有人认为他是一只大虫呢!但是,无论这些神话是真是假,至少可以让后代的人,了解先民生活演变和进化的情形。相传上古时,有巢氏教人架木为巢;伏羲氏教大家驯养家畜;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还有燧人氏教人转木取火等,正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野蛮迈向文明的。由于这些人帮助人民改善生活,便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而黄帝则是因为发明了新的东西,让大家感激在心,所以中国人喜欢以黄帝的子孙来自居。之后,又有许多的皇帝产生,其中以尧和舜最受人推崇。尧舜的“ 禅让之治” ,更是众所周知。看来远在上古时代,中国的祖先们便以懂得“ 以礼服人” 的道理,难怪中国会被称为“ 礼仪之帮了。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70.夏 有 禹

商 有 汤

周 文 武

称 三 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71.夏 传 子

家 天 下

四 百 载

迁 夏 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注释】
  家天下: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载:年。
  社:指社稷是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

【故事】夏禹治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夏朝,究竟有没有禹这个人,似乎仍找不到证据。据史书说,禹的父亲是鲧,由于治水失败,被舜帝杀了。但在传说中,鲧是天上的神,他眼见百姓饱受洪水之苦,心里很难过,就把天上的泥土偷来平定人间的洪水,结果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令火神将鲧治罪。所以,后人才不忍心把鲧的下场说的太悲惨。夏禹之前的尧与舜,都是传贤不传子。禹也想效法他们,于是决定把帝位让给益。但是,深受人们爱戴的禹,由于自己的儿子启也是一位贤才,于是人民便一致拥戴启为新的皇帝。谦虚的启认为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传给益,自己就不该再和益争夺王位。可是,在人民的热情拥戴之下,启只得顺应民心,接受了王位,如此一代一代传下来,天下又属于一个家族了。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72.汤 伐 夏

国 号 商

六 百 载

至 纣 亡

【解释】商汤王起兵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纣王。

【启示】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从大约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学三字经
(劝忍百箴音译)随时之忍第八十二
吴老师汉字大会(53)
《三字经》原文、注音、译文、启示(3)
三字经—8
六十四卦读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