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日报:抓大政以利国 发善心以恤民

抓大政以利国 发善心以恤民

王兆贵

子产治理郑国期间,曾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助人渡河。孟子听闻后借题议论:子产心肠好,却不知为政之道。如果11月建好行人的桥,12月建好通车的桥,百姓就不会为过河发愁了。

孟子的这番议论,大致想阐明这样一个道理:为政之道在于尚大德,识大体,办大事,而不在事必躬亲施小惠。这一治国理念,总体上得到后世推崇。

诸葛亮在处理蜀国政务时就曾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施政要从全局上解决普遍性问题,惠及大多数人,以小惠悦人不仅不可取,还有沽名钓誉之嫌。换成今天的说法,就是“作秀”。

那么,子产真的是在作秀吗?他的做法真的不可取吗?

春秋晚期的郑国,外有齐秦晋楚强邻环伺,内有七大家族明争暗斗,政局很不稳定。子产主政后,礼法并重,宽猛相济,采取自强图存的外交策略稳定周边,积极推行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变革。

一是“作封洫”,就是划清地界,以防发生权属纷争;挖掘沟渠,以利排灌畅通;承认私田并按占有量征税,以限制贵族势力侵吞田产;健全户籍,合理编组,以形成良好的城乡社会秩序。

二是“作丘赋”,就是建立与“作封洫”相配套的军赋制度,按土地占有量分担军需军备。

三是“铸刑鼎”,就是把刑律铸在鼎上,公布于众。

史书记载,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拎重物,儿童也不用干农活;二年后,市场商人不虚抬物价;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不需服兵役。

子产执政20多年深受百姓爱戴,《礼记》赞他“犹众人之母也”。子产去世时,“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

子产虽为“小国之相”,却获得晋楚等大国尊敬。孔子把子产身上表现出来的仁爱精神,看作古代先贤的遗风。韩愈还写下《子产不毁乡校颂》,称赞子产是执政者的楷模和典范。

《尚书》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范仲淹进一步解释说:“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善政即仁政,其核心是以民为本。

孟子对子产的点评,焦点集中在大德与小惠的关系上。古往今来,多数人的看法倾向于“为政不能止乎惠”,但也不应把大德与小惠对立起来,讲大德而废小惠。作为一国之相,在庙堂要抓大政以利国,到乡间要发善心以恤民,两者都是为政之德,怎能绝然分开?

就拿架桥一事来说,并非所有河流的所有区段都需要架桥。即使需要架桥的区段,也不是所有的堤岸都有条件架桥。假如是条浅窄的季节河,过河的人又不多,未必一定要架桥。子产出行时无意间看到有人无法渡河,便施以援手,有何不可?

这不禁让人想起庄周贷粟的故事。对于“涸辙之鲋”来说,得斗升之水便可活命;引西江水来救,恐怕它早就变成干鱼了。掬斗升之水虽是小惠,却比引西江之水这样的大德及时得多。

这就像光焰无际的太阳也有照不到的角落一样,再完善的制度,也不可能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和行为,再宏大的政策,也不可能惠及所有人群,再富有的国度,也有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

附注:本文发表在《解放日报2023316文史版,编辑夏彬,执行编辑柳友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日报》详细报道
《德耀中华》-解放日报
创办《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
孟子大讲堂 | 杨海文:《中庸》解读之大德受命(二十二)
積小善可成大德
河决蒲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