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没时间告诉你的煎药和喝药的知识!这样做药效翻倍!


医生没时间告诉你的煎药和喝药的知识!这样做药效翻倍!

2016-05-27 
中药的煎熬和服用有一定的讲究,其煎熬方法的正确与否也会影响到疗效,正确服用中药汤剂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
关于代煎
医院和药店都有代煎服务,但煎药的细节做得一般般,如果想疗效好,还是自己煎效果更佳。
颗粒剂比煎药效果差
颗粒剂要比煎中药费用更贵一些。此外,如果颗粒剂效果还不错的话,这个医生医术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把中药改成自己煎熬的,会好得更快!

中药汤剂该如何正确煎熬、服用?要注意什么?
如何熬中药?
选砂锅或搪瓷锅
选煎药的锅是熬药的首要环节,熬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
有人图方便,选用铝锅或铁锅来煎药,这是非常不好的。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
加水量
熬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熬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

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熬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如何掌握火候
古人对熬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

一般性的中药常采取急火熬沸,慢火熬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熬,多以急火熬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熬慢煨。
煎煮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熬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
俗称“补药”,如地黄、何首乌、杜仲等,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熬30分钟至1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熬30分钟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 
解表、清热、或芳香类药物,如桂枝、荆芥、防风、薄荷、藿香等等,煎煮10~15分钟,因为这类药物成分容易挥发。
3、一般性药:
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熬半小时即可。
 4、特殊煎法: 
先煎: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如牡蛎、石膏、龙骨等,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一起煎。

后下: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薄荷、砂仁等,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放入。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混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放入内煎煮。如赤石脂、滑石、旋复花等。
另煎:某些贵重药,以保存其有效成分,可另炖或另煎,如人参、羊角、犀角等。 

溶化(烊化):胶质、粘性大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去渣之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影响药效。

5、煎药时不要频繁打开锅盖,以免成分过多蒸发损失。
何时服用中药?
 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给开完药后,药房的药师会告诉我们是饭前或者是饭后服用,那么中药也是如此,究竟是饭前还是在饭后服用,是要看具体的病情,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
服药时间
一般说来: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

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

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

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

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

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

安神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

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应定时服用。
趁热喝还是凉着喝?
另外,喝中药汤剂的时候,有的需要趁热喝,而有的汤剂需要凉着喝,这也是有讲究的,也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决定。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凡属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寒则瘀结,热则沸溢。
凡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

凡热性病宜冷服,而寒性病则宜热服,发散攻下,以助药力。

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之剂则宜冷服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热服清热药和消暑药宜冷服

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
汤药如何服用?
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3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般来讲,每次以服用150毫升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

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

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

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五分之一;

1~3岁用成人药量的四分之一;

4~7岁用成人药量的三分之一;

8~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

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 

一般汤剂一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

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

发汗药可加服2~3次;

含咽药汁可少量多服几次。

正确的服用中药汤剂,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药的药力药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怎么喝才不苦?
很多人因为中药入口苦涩难喝而拒绝服用,特别是小孩子。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很多时候苦味是不可避免的。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影响药效,又能去除苦味的方法。
因为苦涩而拒绝服中药的人很多,有没有一些方法既不影响药物的效果,又能去除苦味使其容易入口呢?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黄金时间”服药
研究发现,一天24小时内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分别在上午的8—10点钟和下午的2—3点钟,这个阶段正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药物的苦味不容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反应。而饭后半小时以上服药不仅可以防止恶心、反胃,还能减轻药物味苦的感觉,如无特殊需要,可在上述时间段服药。
放凉后再喝
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五味的感知最灵敏,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因此,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36℃,既可防止烫嘴,又可减轻苦味。
加快服药速度
实践证明,中药汤剂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到的苦味就会越大。因此,一口气喝下汤药是减少药液苦味的好办法。
适当多喝温开水
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
加糖会影响药性
大多数人习惯在中药汤剂里放点糖(特别是给孩子服药时),使得服用时口感好一些。其实,去苦味随意加糖不可取。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

此外,加糖还可影响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发挥和吸收。例如,红糖中含有铁和钙等成分,容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许多退热中药中加糖,可能减弱其清热效果。
刘纪云教授简介
刘纪云教授,中国科学院硕士,主治医师,养生专家。具有20多年的从医经验。师从世界优秀医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汪玛瑞等知名教授,曾在多家大型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擅长于针灸、骨伤、整脊正骨、疼痛症、慢性疑难杂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养生美容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煎中药
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
UC头条:煎煮中药时, 能注意到这4个细节, 那你也算半个中医了
如何煎煮中药,自煎还是代煎?
中药煎煮看方法,何时服药有讲究
良药苦口 服之妙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