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园还是工厂?广州城市更新话题之一

今天说说广州的城市更新的话题。


广州的城市更新早就已经开始,广州的城市更新正在进行。广州的城市更新永远不会结束。这个“永远”至少三十年到五十年。

广州是一个成长中的城市。广州不会停止成长。这是不以广州人或者广州这个城市的意愿所转移的,因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哪怕会暂时受阻,但是大势不会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如已经过去的二三十年一样,我们无时不刻都可以回望一个老的广州,又无时不刻都在面对一个新的广州。还可以无时不刻眺望一下一个更新的广州。

新老广州之变,最大莫过于广州的城市中轴线。原来广州有一条旧的城市中轴线,大概是从越秀山顶穿过人民公园到海皮。海珠区直到六十年代还是一个半公半农的小岛,所以论及城市中轴线的时候,没有海珠区的份。旧中轴线到天字码头戛然而止,不是因为珠江。

新的中轴线却理所当然地穿过了珠江。因为广州变大了,原先海珠区的农田农村,工厂也拆掉变成了高档楼盘,现在已经是寸土尺金。资料说,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南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全长12公里。

广州新中轴线上有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中信广场等等。

由于广州有两条中轴线了,所以广州就有了两个心脏,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广州所有的血都从这这两个心脏流出去再回流到这两个心脏里头。

假如南沙开发成功,那广州就有三个心脏了。不过看来需要时间。

原来觉得广州人住得越来越远了,哇,有冇搞错,住番禺啊?!一个问号,一个惊叹号。现在连华南板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都很多人不知道了。原来觉得来回过洛溪桥去“广州”上班很远。现在广州人已经住到顺德,南海,花都,从化,清远,佛冈去了。

不管广州人住得有多远,来来往往,不是去这个心脏就去那个心脏。老心脏是中山五路北京路为中心的老城,新心脏就是珠江新城以及左左右右的那么一块地方。

离心脏越近,楼价越贵,车越堵,空气越恶劣,揾食越容易,最后这句只是理论上这么说。就业,上下班,楼价,学区房,身价,面子,广州人的喜怒哀乐完完全全取决于自己和两个心脏的距离。就好像保安要问的永恒的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广州人永恒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己的“单位”在哪里?

广州的城市更新,在未来十年,可以改变这个定律吗?或者说,这个定律根本就不用改变,一切都是挺好的?

有一句话是有道理的,看他的过去,就知道他的将来。欲知广州之未来,回顾广州二三十年来的城变就可以知道个大概。

还是与我做过的电视节目《新闻日日睇》一样。我们先看同德围。同德围的过去并不是城市而是乡村。一个“围”字暴露了年龄。所谓“围”就是基围,用普通话来说就是堤围。有水才有围。后来演化为“围内之地”。所以珠江三角洲很多地名都有一个“围”字。同德围原住人口大概三万人,广州大规模的地铁拆迁之前的规划人口是八万。因为地铁拆迁安置这个主要的原因,倒不是为了发展房地产,结果一下子同德围住进了三十万人。而当时的同德围“出广州”只有华山一条路,中间还有个铁路闸口。很多孩子随父母住进了同德围而又不愿意也不可能就读于当地的乡村学校,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挤车到“市里头”去上学,天黑了还回不到家。有住同德围的老人家急病,因为堵车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一命归天。现在同德围的交通状况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还是没有高档楼盘。这个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了,本来同德围离“市区”并不远。离市中心更远的地方,都有很多高档楼盘了。房地产商的鼻子是最灵敏的。被商人遗忘的地方是不幸的。哪怕离广州市中心再近都没用。

从城市更新的角度看,同德围这个案例不算太典型。因为这只是一个胡乱把三十万人塞进去安置的地区。更新了的是地铁一号线经过的地方,而不是同德围。同德围是广州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留下来的一个耻辱的印记。把三十万人塞进一个没有社会资源,没有交通配套的城市死角,又在华山一条路上开辟了那么多的物流货场。这样的事情居然就是一个现实,真是想起来都让人心口痛!

然后我再说西关。如果说,同德围不是一个有规划的城市更新的结果,西关就是一个有规划的城市更新的结果。所谓的广州旧城改造就是从西关开始的。而且这个规划比其他任何地方的改造开始得都要早。从编造西关是广州文化发源地的神话开始,到上下九步行街的改造,到后来有能力成片成片地拆,却无力再建设起来,直到现在西关还是千苍百孔。西关的破落令人心痛!西关是广州之殇。上下九成为了卖底衫裤一条街,越来越多的老街坊搬出西关,无力搬出的只能继续住在破旧的平房或者小楼里,要不是有卖药材和做其他生意的大佬们撑场,西关的楼盘可能连卖出去都成问题。西关有可能复兴吗?希望未来的广州城市更新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这个未来,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我不确定。至少这个疫情会推迟这个未来的到来。而更加重要的是,西关是房地产商的梦碎之地,现在要改造更新成本更高,谁敢接这块烫手的山芋?


现在我们跳到反差很大的珠江新城。这是一个从农田到图纸,从图纸到地标,从地标到城市心脏的城市发展案例。现在珠江新城的楼价有没有十万一方我不知道,没有也有八九万,有也暂时超不过二十万吧。严格地说,珠江新城也不是城市更新的产物。从农田开始,一张白纸画出来的,本来可以最美,但是现在只是看起来很美。珠江新城里头的道路这么窄就没有任何理由,不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所以我个人的感觉是,珠江新城样样都好,只是人在里头不好,不是很舒服。堵车,停车难,街头巷尾的店铺少,如果口渴了,买一瓶水真要看运气了。说不定过不去马路,说不定周围没有小店。

当然,珠江新城是CBD,我们不能用老城区的舒适去要求它,这是必然的。既然楼价写字楼价格这么贵,贵有贵的道理。堵车也有堵车的道理。大家都奔着这个地方来,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广州的两个心脏之一,舒适还是高效?GDP的工厂还是市民家园?这是城市更新的基本理念。看珠江新城,显然是强调高效,强调GDP工厂,舒适和家园只能够退而求次了。不管怎么说,珠江新城是个可圈可点的案例。在我眼中,珠江新城就是广州的城中城,广州城里头的深圳。

再说一个反差很大的芳村。有人说芳村原名荒村,估计可能是开玩笑的话,也有可能是真的。但是芳村原来也是花田菜地多,并不是商业区和居民区。这个倒是千真万确。随着广州的老城改造,那时候还没有城市更新这个概念,随着芳村隧道的开通,后来又多了条洲头咀隧道,加上鹤洞大桥,从“广州”去芳村不用走珠江大桥绕一大圈了,芳村楼价便宜,生活方便,街坊同声同气,渐渐地芳村居然成为了老广州的新的聚居之地。如果说城市更新的话,今天的芳村虽然还算不上高大上,但确确实实是在城市更新发展之中,一个无为而治的成功典范。芳村划归荔湾区之后,传出消息说芳村也要建CBD了,要再建一座珠江新城!且不说这样再建一个珠江新城有没有当时建珠江新城的天时地利,发展商能不能挣到钱,广州就真的那么缺CBD吗?顺便说一句不中听的话,你建一座摩天大厦,这个和我们平头百姓没有啥关系,你拆掉了花鸟虫鱼世界,有多少广州人心痛和失落你知道吗?芳村现在还有很多类似大冲口那样的水乡景色,还有承载着广佛两地来往难忘岁月的石围塘火车站,也不要消失在风中。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这些都可以与伟大的CBD共生共荣。

案例分析最后说一下海珠区。记得我在做《新闻日日睇》的时候,做过一个海珠区的系列报道。我把海珠区成为广州之珠。就是广州的明珠,珠江河上的明珠的意思。以前有个说法,叫做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我记得我小时候,谁说自己住在河南都会觉得没有什么面子。当时的海珠区真的就是劳苦大众聚居的地方。除了当地的农民,就是工厂的工人宿舍。广州解放前一直就是个小手工业的城市,大工厂的出现是在解放后。现在海珠区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道,叫做工业大道,听名字就知道海珠区在49年之后的历史。沿着工业大道,有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造纸厂,东方红印刷厂,广东农药厂等等一大串的工厂。传统大型工厂很多都必须沿着水边建造,这是工业大道的来由。

现在的海珠区也成了很多从河北搬过来的老广州的聚居之地。宵夜胜地,同声同气,有着浓浓的童年的广州的味道。说到海珠区不得不说光大花园。这里原来是广州重型机器厂的旧址,开发商建造楼盘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原来厂区里有很多大榕树怎么办?砍掉这几十棵大榕树可以盖多一点楼,留着会有难得的公共空间和绿化。最后开放商的决定是留着。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推广宣传语,“大榕树下,健康人家。”这个案例因为我有参与,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城市更新,如何平衡新旧,这个案例很有说服力。

海珠区的发展空间潜力很大,既有600元就可以租到的高大上的楼盘,也有龙导尾这样的横街窄巷,既有琶洲会展中心这样大体量的建筑群,也有海珠湿地公园这样广阔的自然空间。好好珍惜海珠区的每一寸土地,珍惜这个广州最优秀的城市生态环境,应该是海珠区的城市更新中的首要议题。讲真,就城市生态的丰富性而言,无论广州的城市的旧心脏越秀区还是新心脏珠江新城,还有就是新荔湾区,都远远比不上海珠区。当年我把海珠区称为广州之珠,是有充足根据的。

广州的城市更新首先不是新与旧的冲突,首先是一个平衡兼顾宜居与创业的需求的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是将广州建设更新成市民的家园还是打造一个生产GDP的大工厂的问题。这个观点,我当年做《新闻日日睇》的时候一再提到。

从趋势来看,现在更像是要把广州建成一个生产GDP的巨无霸工厂的成分多一点。这么多广州人,不管是新广州人还是老广州人都渐渐地越住越远。返工返工,名副其实。找一个远的地方便宜地舒服地住,远离工厂,找一个好揾食的地方开工。这是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这是用脚投票的典型例子。

广州的城市更新也不是一个拆与建的问题。且不说价值观审美观之类的,大拆大建二三十年后的广州,现在拆迁成本已经很高很高,现在也许谁也不敢轻言成片拆除老城区了。现在已经不用高叫保护老城的口号了,因为商人已经无力大拆了。这也是为什么西关拆着拆着就变成了一碟斋的根本原因。

老城区的问题我看有两个,一个是改善破旧老屋中的居民的居住条件的问题。政策要配套,该修的要修,该改的要改,实在修不了改不动的就要迁。要防止新的贫民区的产生。这事是政府的责任,不要指望开发商来给你做公益。第二个问题是老城区建筑物的外观整饰。从穿衣戴帽开始,广州就给整饰得笑话百出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短短十几年,丢光了所有的脸面,天天在大街上丢脸丢架。老太婆搽脂荡粉,不以为丑,反以为荣,为政绩。这彻头彻尾地暴露了城市管理者低劣的文化素养。这个我就不举例了,一来不想得罪人,二来大街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珠江新城这样的新城区,虽然是广州的首富之地,但也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我觉得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人性化,第二个是精细化。管理要人性化,比如说,既然街面上店铺少,街上各种自动售卖机就要增加,既然车多人多,就要加强交通引导。路牌是一种引导,珠江新城的路牌是让人不知所云的,各栋高大上的商业建筑,名称坐在车里是看不见的,导航说你已经到达目的地,但是你不知道目的地是前面哪座高楼还是后面那座大厦。在交通高峰期间,人工引导还是灯号不能取代的。诸如此类。毕竟活得舒适,揾钱才可以招积。现在珠江新城的管理给我的印象就是傻大粗。缺少的是精致和精细。

精细和精致是广州传统的精神遗产。你去看看广绣、广彩就知道,去看看名扬天下的广州点心就知道。

其实整个广州的城市管理都缺乏人性、理性。都是十分的粗放。缺少分类管理的智慧。横街窄巷,给人卖卖菜卖卖花又如何?半夜十一二点了,给人停在路边吃碗牛腩粉就走又如何?诸如此类。如果城市管理不更新,城市的更新除了可以拉动一下GDP,对于市民来说,真是毫无意义。广州的可爱,不但要留存在过去的岁月,更必须体现在今天明天的每一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座城市注定要惊艳世界,这里就是广州珠江新城,惊艳到你吗?
中轴之上、海珠湾心!广州下一个地段传奇在此
广州:工业向东,造城向南
【航拍】广州新地标广州之窗,城市中轴线南端,“洞见”珠江新城
疑似广州城市新LOGO曝光!大家怎么看?
2007发现广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