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玉树说起--自律

从玉树说起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934    更新时间:2010-5-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所理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以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替其他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

 

   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他人的喜怒哀乐,这种能力与生俱来。看见另一个生命受苦,我们会本能地生起恻隐之心,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表现出强烈的同情、怜悯并实施帮助的行动。比如地震发生后,很多人看见灾区的图片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很多人自发地行动起来进行援助,大家在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惊惧和伤痛,那也正是震区人的感受。大家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与震区人、与所有同此爱心的人之间的那份紧密联结。在那个时刻,不必是佛教徒,大家也能真切体会什么是悲心。当然也有人表现冷漠,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恻隐之心,相信他们看到流血伤亡的情景,也会感到不安、不舒服,会下意识地闭上眼睛或把目光移开。

 

   不忍心看见另一个生命痛苦,这就是恻隐之心。在此基础上进而参与、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了。悲心是我们本具的能力,虽然我们有时候也表现得自私冷酷,但这种能力始终存在。

 

   灾难来临的时候,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直接参与救死扶伤的援救行动,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分担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感到被关注、被关爱、不孤单,没有被遗弃。

 

   为亡者念经超度也是这种分担的表现,我们陪伴亡者走过中阴,分担他们的恐惧和孤独。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受灾会需要什么,首先当然是物资,吃的、住的、用的,同样重要的是,还需要关爱。被关爱不仅是心理的需求,也是生理的需求。从小到大,每个人都需要被关爱才能生存、成长、健康地生活。对于别人的善意、关爱,我们似乎天生就能领受其中的美好。任何友善的表示,不管多么微小,哪怕是陌生人一个真诚的微笑,也会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到欣喜。所以,由己及人,我们要尽其所能去关心灾区的人,持续关注他们的问题,分担他们的痛苦。

 

   从长远来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须做到自律,不仅在别人遭灾的时候帮扶一把,而且更切实地在平日生活中时常检讨、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与人、人与自然、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大家享有一个更和谐的生存空间。只有整体的生存环境和氛围祥和了,人们才能有更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点对于包括灾区人在内的所有弱势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身体的行为主要由心决定,我们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负面情感和思想,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负面情感指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内心活动,如愤怒、仇恨、嫉妒、贪婪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等。我不用大家熟悉的“烦恼”一词是因为:首先,烦恼涵盖的范围更广,它包括未圆满觉悟的众生因无明而起的所有行为;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五毒”、“三毒”还是其它烦恼,我希望大家都能把它们看成是情感而非人的本性。说“烦恼”,大家也许不自觉地就往本性上靠,觉得心本身是烦恼的;说“情感”,不用提醒,大家也知道是表面的、波动的,只不过有些情感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能量也很大,不容易克制。如果愤怒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就不可能有高兴的时候,但事实不是这样。我们不仅能高兴,而且在生气的时候还能知道自己在生气,这说明意识与情感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是有可能有意识地去控制调整负面情感的。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即使像愤怒这样狂暴的负面情感,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就有办法克制、削弱、化解愤怒的情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显现很多负面的东西,对此保持敏感、警醒,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

 

   然而大多数人对待负面情感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反正迟早会过去,那就等它自己过去好了,何必那么认真地对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负面情感的破坏性。它使我们失去对整体局面的判断力而愚蠢地陷入愤怒、嫉妒或惶恐中,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很难做出明智的决定和行动,很难照顾到自他的利益,甚至会使自己和他人处于危险的境地。

 

   负面情感的一个特点是,如果你不对治它,下次它再出现时能量会更大,如果你一直不加以对治,它就会慢慢挤走其它的情绪,使你的情感世界成为它的天下,不论你遇到什么情况,你都会习惯性地诉诸一、两种负面情感。比如一个爱生气的人,即使遇到本该高兴的事,他也能找出让人生气的理由。我们往往会认为这种人本性如此,其实他只是每次在恼怒的情绪生起时,没有认真加以对治。他的心本身并不是一颗愤怒的心。

 

   负面情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安宁,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更持久,而这种更持久的破坏往往也来自于我们自己对负面情感的看法。比如说,当我们身陷危险中,恐惧可能让我们更加警觉、灵敏,做出一些在平常状态下无法做到的事,这种恐惧对我们的身心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有时甚至能化险为夷;但是如果我们左思右想,抓住恐惧感不放,还不断添加丰富的想象,心里只能越来越害怕,最后完全被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淹没。仇恨、悲伤、焦虑等等也都是这样。人们常说凡事要想开一点。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

 

   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情绪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受到影响,大家先是感到心里不痛快,接着不知不觉中传染上坏情绪,继而又把坏情绪传给别人。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共同形成一种惯常的氛围,可以是家庭氛围、工作氛围,也可以是更广泛的社会氛围。比如你早上出门坐出租车,下车时司机找零找给你一张假币,你后来才发现,心情一下就变得很糟,到公司脸色还没缓过来,跟你打招呼的同事就会想是不是你对他有意见,他心里有气,转身就把气撒在正好进门的快递员头上,快递员没头没脑地被人训斥,很不服气,骑着摩托车在路上也就没那么礼貌了,拐弯时抢行一步,一辆轿车躲避不及撞上前面的车,两位轿车司机开始互相指责……再说你收到假币,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想办法把它花出去,那位出租车司机也是从前面的乘客那里收到的假币,他也是被骗了,他又接着骗你,你被骗了,转过头来又想着骗别人。你们平时都是和气、诚实的好人,可是在坏情绪的传染、影响下,却侵犯性十足地生气、迁怒、互不相让、甚至骗人。如果大部分人都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焦虑、不信任、自私、粗暴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大概没有人会感到幸福。

 

   负面情感具有欺骗性,它让我们相信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和满足。很多时候,我们发怒是因为觉得这样我们会更强大,可是你看辩论中,往往是理屈词穷、眼看败局已定的那一方先失去耐心甚至开始攻击谩骂。同样地,傲慢恰恰暴露的是一个人性格的不成熟和内涵的不够丰厚。没有什么比贪婪更具欺骗性,我们总以为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拥有的太少或想要的没得到。虽然正当合理的需求与过度奢求之间的区别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如果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状态,而不是这个东西、这种状态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就该小心,不要被贪婪牵着鼻子走。比如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吃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吃而不是吃饱,就很容易吃过头。过度饮食的结果不是强壮身体,反而给身体带来损害。

 

   对负面情感进行仔细观察,我们会慢慢发现,负面情感的存在直接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没有自律,无论是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是建设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然而,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作为佛教徒,我们远离十恶业,守持居士戒、别解脱戒,都是出于这个目的:不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受到影响
情感挽回--别拿负面情绪当为对方的付出(二)
比起打骂,这7件事是最伤孩子的,很多爸妈都在做,看看你有没有
如何调节负面情绪
【心理关爱】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老年人请这样做
女人走得再狠心,都会惦念这两样东西,不说你永远都发现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