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与心理学

文学与心理学

    文学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心理的关注在文学伊始业已开始,我国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所谈的“文心”主要指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苏格拉底的谈话告诉我们,诗人、诵诗者和听朗诵的人,都会“失去自主,陷入迷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那段关于悲剧的著名定义中“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等,都涉及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心理状态特点。19世纪后半叶以后,随着心理学学科的独立和其研究成果逐渐被承认和接受,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学与人的精神生活的关系,探索人类文艺心理活动的奥秘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热门话题之一。

    鉴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侧重点和方法上的不同角度,心理学有多种流派,这里主要探讨与文学关系十分密切的两类心理学:一是文学与普通心理学联姻产生的文艺心理学,它主要侧重研究作者和读者常态心理;二是文学与20世纪异军突起并雄居心理学批评之首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关系,它将心理学批评的触角直指文学活动中隐秘的内心深处——无意识。借鉴这些心理学的概念、术语和方法研究文学,往往可以获得与单纯的文学内部研究不一样的效果。

 

一、文学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是文学与心理学联姻的产物,它主要研究作家创作心理、作品中的心理现象和读者的欣赏心理,其研究范围限于人的意识活动。

    作家的创作心理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如灵感、想象、情感、记忆等。康德曾这样界定天才:“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①这实际上涉及创作主体的心理特征。康德认为,天才可以成为后继者的范例,但不能成为摹本,天才表现的是一种独创性,它只能唤起另一个天才对自身独创性的感觉。近代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移情”说也与作者的情感和想象有关。福楼拜曾谈到他在写包法利夫人和情人在树林里骑马时的感觉:“我就同时是她和她的情人……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们的甜言蜜语,就是使他们的填满情波的双眼眯着的太阳。”⑦作家的这些感受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才能体会其奥秘,仅靠认识论是难以奏效的。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通感,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彼此打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不分界限。钱钟书将心理学上的“通感,,视为文学中的“一种描写手法”,从古今中外的名作名著中撷取精华作比较研究。钱钟书指出,通感有从视觉中获得听觉的感受的,比如中国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苏轼《夜行观星》中的“小星闹若沸”,用“闹”、“沸”形容无“声,,的景色;西方有意大利近现代诗人巴斯古立的名旬“碧空里一簇星星啧啧喳喳像小鸡儿似的走动’’和18世纪神秘主义者圣·马丁的看见发光的音调”。也有听觉挪移为视觉的,如李世熊的“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西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像知了坐在森林中一棵树上,倾泻下百合花也似的声音”。还有嗅觉转移为听觉、视觉,味觉转移为触觉与视觉以及各种感觉相互挪移的,比如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邓恩的《香味》一诗中的一阵响亮的香味迎着你父亲的鼻子叫唤”,贾岛《客思》中的“促织声尖尖似针’’等,这些构成了新的批评视角①。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效果的净化说和梁启超谈到小说功用时提出的熏浸刺提”都涉及读者接受的心理活动。亚里士多德曾这样描述音乐的魅力:“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一听到宗教的乐调就卷人迷狂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一种治疗和净化。这种情形当然也适用于受哀怜、恐惧以及其他类似情绪影响的人。某些人特别容易受某种情绪的影响,他们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因此,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②。梁启超则谈到:“人之读一小说也,不知不觉之间,而眼识为之迷漾,而脑筋为之摇飚,而神经为之营注。”③关于读者的阅读、感受、玩味、顿悟乃至判断的心理过程也需要借助心理学的方法。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文学活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20世纪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无意识”和“性本能”是弗氏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弗洛伊德看来,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意识,而精神分析则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在其全部精神活动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无意识才是人的全部精神活动的主导部分。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划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结构,提出意识活动最终取决于无意识的本我冲动。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一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性的冲动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艺术创造的原动力。

    1.精神分析与文学创作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起了人们的惊喜、渴求和探索,也为文学创作展示了一片新的天地。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作家们认为,现实主义所依赖的那种理性和逻辑的秩序把世界和人的本像简单化了,甚至可以说歪曲了。他们要突破传统写作方式的束缚,为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复杂性找到更恰当的表现方式。法国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布勒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指出:“弗洛伊德正确地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梦境。心理活动如此重要的一部分竟然还没有引起十分重视,这确实是不能容许的。,,①超现实主义对梦境和无意识活动的书写印证了它们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亲缘关系。美国文学批评家者特里林在《弗洛伊德与文学》一文中列出了诸多作家与弗洛伊德的关系:

        卡夫卡显然是有意识地探讨了弗洛伊德关于罪与罚、梦以及惧怕父亲的概念。托马斯.曼自称与弗洛伊德志同道合,他深受弗洛伊德人类学的影响,醉心于各种神话和巫术的理论。詹姆斯·乔伊斯也许可算是最透彻和最自觉地发挥弗洛伊德思想的人,他对于潜在意识中各种状态的兴趣,他的一词一物和一词多物的用法,他关于一切事物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扩张意识,以及相当重要的他对于家庭主题的处理,都充满弗洛伊德的色彩。   

    弗洛伊德的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后,对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施蛰存的短篇小说《春阳》就有弗洛伊德理论的痕迹。小说通过一位抱牌成亲的寡妇的心理活动,展示了被压抑的性本能的骚动。和暖的阳光催发了35岁的婵阿姨躯体中蕴藏的情热,这竞使她从银行取钱回来后产生了一个记忆失误”,以为自己没有锁上银行的保险箱。而这一“记忆失误”正是弗洛伊德学说的圆活运用,婵阿姨对银行男职员产生了爱欲,渴望能回去重见那位对自己微笑的英俊的男职员,但由于受到贞节和羞耻感的压抑,她的爱欲不能进入意识之中,通过这种“记忆失误’’使她既能回银行与男职员见面,又掩饰了见面的真实动机。现代文学的巨匠鲁迅对弗洛伊德也深有研究,他曾经说:“偏执的弗罗特先生宣传了精神分析之后,许多正人君子的外套都撕破了。”(《华盖集》)鲁迅的《肥皂》、《高老夫子》等作品正是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讥讽了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他创作的《不周山》则用力比多的过剩解释人和文学的缘起。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鲁迅逐步认识到弗洛伊德把一切都归于性的偏颇:“弗洛伊德以被压抑为梦的根底——人为什么被压抑呢?这就和社会制度、习惯之类连接了起来。”①于是他用批判的眼光有选择地吸收弗洛伊德学说的合理因素并运用于自己的小说和杂文创作,他的《狂人日记》在描写疯癫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2.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

    由弗洛伊德创立、他的弟子和阐释者们加以发展的精神分析已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批评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作家的人格分析及作品的解读。

    弗洛伊德关于作家与白日梦的理论为作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弗洛伊德把作家的创作活动解释为“白日梦”,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是作家的无意识的化身,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充满了种种受到压抑的欲望,如荣誉、权力、财富、名望和爱情等,这些欲望构成了强烈的冲动。但作家缺少满足这些欲望的手段。于是,他就像任何其他欲望未得到满足的人一样,对现实不满,把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幻想之中,在创作活动中通过作品的宣泄,得到一种放荡不羁的替代性满足。不过文学创作不像白日梦那样荒诞不经,而是利用创作技巧对之进行改装,因而在表达时能给读者提供纯粹的美感。钱钟书说:“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②

    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一个当今流行的批评术语。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在分析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里斯的《俄狄浦斯王》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忌妒、仇恨的心理。弗洛伊德认为对母亲的爱和对父亲的忌妒是童年早期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俄狄浦斯情结为道德、良心和社会所不容,因此在幼年时它便因父亲发出的“阉割”威胁而被压抑在无意识中,成年后则被超我挡在意识门外。尽管如此,俄狄浦斯情结仍会在无意识中以种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弗洛伊德甚至认为“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之起源都系于俄狄浦斯情结上”。这一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的著名例子是琼斯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解读。琼斯通过对王子独自的细微检验以及对哈姆雷特与母亲和继父的关系的研究,指出哈姆雷特的含糊其辞、自相矛盾都是出自他弑父的胡思乱想。这些富有创造性想象的分析揭示了以往未觉察的人物心理的深层结构,对于分析作品包括了解自身颇有启发。但若把“俄狄浦斯情结”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普遍模式,或作为对作家作品的唯一解释,则有牵强附会之嫌。

    精神分析批评还可用来揭示和阐释作品所蕴涵有关性的象征和隐喻。如将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凹陷的形象(水池、花朵、杯子、花瓶、山洞、坑洼、楼台、门户等)都解释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把一些带尖端的东西(塔、山峰、蛇、手杖、旗杆、教堂尖顶、蜡烛、剑等)视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把舞蹈、骑马、飞翔、锯木头等解释为性快感的象征,而截肢、伤残、失明等则象征着阉割。精神分析批评认为,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显在的情节,而这些情节下面隐藏着的潜在内容则是关于性欲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心理书笔记1 文字养生养心之二,让文字在指尖流淌
寻找弗洛伊德
梦幻之旅——揭开意识流神秘面纱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成为作家:初学者所遇到的困难是......
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