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不常见到的古代雪景山水佳作赏析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飘雪 付娜 - 梅花引

        雪景是大自然的精彩杰作,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千姿百态,随物赋形,令人心旷神怡,遐思联翩,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雪景山水是最受人喜爱和最有影响的题材之一。

        提到古代的雪景山水,大家熟知可能就是各名家的《雪景寒林图》《雪景山水图》《雪山行旅图》《雪霁图》之类的那么十几二十幅,其实,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雪景山水还有不少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些传播度不高的作品,也是一样的精彩。


宋 佚名 雪峰图  绢本设色 

这幅设色绢本立轴的雪峰图的时代与作者个人风格,当属北宋早期。它是雪峰全景,万径人踪灭,连个孤舟蓑笠翁的点缀都没有,具备了山水画脱唐入宋的特征,也近似荆浩的 《匡庐图》、关仝《 秋山晚翠》的大气,山形中的皴纹,少许小青翠设色,在宋画中属于常见并难以摹仿的。此画究系何人所作,毕竟已是 “舟人指点到今疑”,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它所表达的宋初北派山水真趣。北宋贤相寇准有一首 《书河上亭壁》诗,与《雪峰图》的画意 就十分相象,叫做 :“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消时”。“谁画的”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画魂绵延,把千载依然的纯净与高寒,传达给偏于浮躁的今天。


宋 范宽《雪山萧寺图》页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画传为范宽作品,大致因为构图及用笔特征近于范宽所画雪景山水一路。从笔墨特质看,更接近于南宋时期范宽画风的追随者,是宋室南渡之后师法范宽的精品。清初以来,此画与宋理宗之《楷书七言绝句》团扇合裱在一起。


宋 范宽《寒林图》团扇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宋代山水画家真正得李成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以致在北宋时形成了以李、范、郭为主的喜画雪景寒林、推崇荒寒画风的潜在绘画流派。郭若虚以李、范之作为一文一武,而二家皆以寒称。范宽的雪景足称高格,清恽格说:“雪图自摩诘以后,惟称营丘、华原、河阳、道宁。”


宋 刘松年 《雪溪举网图》册页 

设色绢本 25.4×29.3cm

这幅《雪溪举网图》构图严谨,点染精妙,人物虽小不盈寸,但神态生动。树石楼舍的写法与《四景山水图》的《冬景》相似,岩上积雪皑皑,天冷山孤,寒气袭人,更可与《冬景》相映发。图左边有小楷书署款,瘦硬刚健,与传世所见的款书笔法相同,且画绢洁密,保存完好,兼有明内府及耿信公等藏印,收藏家所要求的“真、精、新”,此图俱备。朱省斋誉之为“无上神品”,实为确论。


宋 夏圭《寒林对雪图》绢本 154x70cm

《寒林对雪图》以空濛的山林为背景,在笔法上,多用浓笔,转折方硬,富于力度感。山石用大斧劈皴,画笔峭拔刚劲,充分表现了夏圭独特的风格,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左边的两棵树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之后,坚毅挺拔,山下悬壁劲树横枝,与远近重叠的峰峦相互辉映;山头茅屋、围栅信手挥就,线条富有变化和张力。树叶与点苔用赭色和墨色交替点缀,树干瘦硬如铁,多呈横斜曲折之态,与右边探头而望的小树枝遥相呼应,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山林中的茅庐里,两位长者促膝畅谈,浑然不知窗外的寒冷早已凝固。整幅画面宁静安详,神韵精致,气脉贯通,格局新颖。夏圭有意留出右上角的空白,整个画面中心靠左半边,进一步把北宋重峦叠嶂式的繁复构图改变为局部突出的描绘。画面留较多空白,“计白当墨”,虚中有实,使境界显得很开阔。他善于大胆地概括和剪裁,用精练的笔墨把观者引入诗一般的境界、开创了以少胜多、空灵深邃的格局。《寒林对雪图》体现了夏圭特有的风格,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夏半边”构图方式。寥寥数笔,表现出一个异常广阔、旷远的空间。作品个性鲜明,粗看意境深邃,细品回味无穷。


元 佚名《雪麓行旅图》团扇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绢本水墨 25.4x24.3cm

《雪麓行旅图》画的是冰天雪地之中,一位文人骑着毛驴将要过桥的情景。画面的中央是一条斜穿冰封的河,河对岸有村舍,远处的连绵起伏白雪皑皑的群山。

《雪麓行旅图》旧传为戚仲所作。戚仲,宋代画家,画院祗候。画山水平远颇工,常于画上反手题其名字。史籍关于这位宋代画家的记载很少,他在后世的名气是因为他的名字出现在一首广为流传的诗里。宋朝诗人李洪专门写了一首品画诗《题戚仲骡纲图》,其中“北风吹雪飞千山,雪深山径难往还”句精彩绝伦。由此可见当时李洪看见的戚仲《骡纲图》也是一幅雪景山水画,也就是说在戚仲在宋代画雪景山水已经很有名气。

《雪麓行旅图》采用的是平远法构图,这和记载的戚仲“画山水平远颇工”颇为相符。不知道这幅画是元代画家临摹的戚仲作品,还是元代学戚仲的画家自行创作的。


元 唐棣《朔风飘雪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题跋:雪花片片舞癹旋,半著寒流半著船。旷野天低山树暝,朔风凛冽耸吟肩。苕郡唐吴江,仆之亲长也。唐侯又从松雪翁游,其画亲承翁之指示,故其笔意殊出众史之上。丙子春暮,因访子宜契家,承唐侯之孙以其祖之飘雪图求题,因想像当时追游之盛,俯仰之间,岁月如此,令人慨然叹息者久之。华溪老人沈孟麟识。

郭熙素以善作千态万状而名重画坛,唐棣颇得其法,他运用卷云皴法勾勒出了圆润突起、石似云根的群峰,初看,似乎因装饰味道过重而显得有些夸张无度,甚至还有鬼面妖形之嫌。再细观之,则不但消解了突兀怪异的视觉效果,而且从曲折回旋的线条中发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山腰间飞奔直泻的泉水,如笔如剑,插入林壑,在这漫卷成团的千岩万岫中,产生了颇为强烈的线性对比。当然,它与山脚下的缓坡,与江面上的兰舟,亦形成一种柔婉的呼应。有人认为,唐棣画师叔达(董源),或曰近於松雪(赵孟俯),其实,古今凡有成就的画家,又有哪个不是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呢。


元 马琬 《乔岫幽居图》

绢本浅设色 119.9x5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琬作品在当时享有盛名。这幅《乔岫幽居图》以轻松的笔调生动地表现了雪景山林之气象,是马琬山水画中的精品。此画以高远法构图,描绘了深山里隆冬积雪后的壮丽景色。画面中,白雪覆盖下的高岭、断崖、平岗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山脚下老松傲然挺立;在左下方的山道上,一位隐士赏雪归来,正骑着毛驴拾级而上,前后有二仆相随而行;中间的半山腰筑有屋宇,可能是隐士的居所;屋宇的后上方,从更高的山崖的缝隙间涌出—股飞瀑,直坠而下……通幅气象洁净清幽、肃穆凝寒。

《乔岫幽居图》用笔简练,皴笔少,晕染多。天与水的部分用淡墨渲染;山石部分勾染结合,先用松动、灵活的线条勾出山石的轮廓与结构,再以深浅不同的墨色将其晕染得秀润、空净。这种处理方法恰当地表现出了雪后山石明洁晶莹的感觉,极具艺术感染力。

马琬的山水画从黄公望那里学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具体的技法,如山石的皴法、苔点的点法等,还在画的立意上,直接受他影响。比如这幅《乔岫幽居图》,从立意到构图,都非常像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同样的形式、同样的画面,只不过黄公望的艺术处理手段更加高明,刻画出来的“九峰雪霁”好似人间仙境。而到了马琬笔下,景物变得琐碎,趋向生活化,画面也热闹了许多。这正是因为两人的艺术感悟与思想境界不同造成的。


明 文徵明《溪山冬雪图》

文徵明好作雪景,细皴干擦,密树层岩,略作敷染而雪色满目。此图写曲溪幽径,层林尽染,漫天皆白。一丈着红衣扶筇度桥出游归来,隔岸山庄人迹阒然,岭麓转处有兰若隐隐露于密树重岗之间,其后危峰重迭,嵯峨险峻而极目难尽矣。图中树干石廓皴以淡渴笔,以密林浓叶界之以分层次、烘雪色,复以赭色染坡石,清冽幽深之中自有入世的暖意,不一味以萧条荒寒距人以千里之外,与文徵明之温和的性格有关,故益显其格调之高。是其精作。图上七律一首,多次用于他画的雪景之上,当是他满意的题画诗了。

题识:雪压溪南三百峰,溪流照见玉昽嵸。等闲十里溪山胜,都落幽人短策中。徵明。


明 文征明《寒林晴雪图》(上海博物馆藏)

《寒林晴雪图》虽然画了高山积雪的环境,却山崖滋润,树木舒挺,笼罩着温馨宁静的气氛。构图以高远之法,布影极繁,用笔淡而精细,几可算得上小楷入画,其严谨处让人惊叹。


明  谢时臣 《溪山品茗图》立轴 设色绢本

画面上千山万壑,松涧路桥,白雪皑皑,掩映在一片美丽的洁白之中的草堂,两位远离尘嚣的高士正烹茶清谈。

《溪山品茗图》表现的是雪后初晴溪水流淌,文人逸兴壮思遄飞的意境。画面上部占据了一大半幅面的是一片耸立的崇山峻岭,高山突兀而起,峰峦层层叠叠,遮断视线;云层在其下方缭绕,山头在雾气中出没;把无限的远方留给人们去想象。峰峦以曲折轻重富于变化的长线条勾勒轮廓,再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点染凹部,峰峦突起部分留出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白色,把雪后远山的清新滋润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稍近处的山峰走向呈“之”字形曲折蜿蜒奔向远方,雄强中不乏浑厚;山石棱嶒怪异,稍作左抱之势,与下方的近景互为呼应,呈现出山势起伏,绵延不绝的飞动气势。

《溪山品茗图》的近景山石以一片谷地和溪涧作为分隔,又以古松、梅树掩映远方的山峰,把远近景在画面上连为一体,体现了画家在手法上的精巧熟练。近处山石勾勒之后以小斧劈皴表现凹部,山石更显得硬朗劲健。近景的下部,在一片竹林的半掩之下,嵯峨的巨石旁边,一栋茅屋成为画面的点晴之笔。茅屋窗牖之内,二人怡然自得,品茗。茅屋之外修竹与梅花在白雪中欺霜傲雪。即便是远处的高峰之上,梅花也迎风绽放,俨然“一片峰峦成梅岭,雪地红花分外香”的景象,这大概反映了画家的情思所在。封建社会的文人画家常常寄情山水,有出世之想;他们又常常以松树和梅花作为君子品格的象征,这漫山遍野的梅花也许正抒发了画家傲世独立,不随俗流的情怀。


明  谢时臣《江雪晚归图》立轴 设色绢本


谢时臣善山水,得沈石田之雄浑而霸悍过之。擅巨幅,愈大愈壮。此幅即如此,用浓墨钩皴树石,复以淡墨滃染,山隈林间,苍郁有华滋之气溢出。作雪景而仍有浑满雄远气象,颇不易。自题作于嘉靖乙巳年,迄今四百六十余年,精气神犹能奕奕扑面,令观者神旺,尤难得。是其精作无疑。


 仇英《程门立雪图》

此轴绢本《程门立雪图》纵140厘米,横74厘米,约9.32平尺,取材于宋代理学家杨时拜访师长程颐,颐偶冥坐,故侍立于门,不觉门外雪深一尺矣,赞尊师重道之美寓。纵观全轴,画面工而不佻,构图层次分明,布局精妙。远景取势雄奇,近景准确细腻,人物形神兼备。远处丛山积雪,方硬嶙峋,山石背阴处,兼用斧披皴,长披麻皴烘托雪景,山势当空出,却又俊秀无边。近景苍松皑皑白雪覆盖,庭院书屋掩映于其中。画中央作有人物形态各异,师长程颐憩于案上,杨时及同窗游酢侍候于旁,神情恭敬,书童倚门向外窥探,惟妙惟肖。


明  仇英《雪栈图》绢本设色 

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采用了荆浩、关仝、李成和黄公望遗意,并参从己法而成,用笔简练,皴染单纯,淡墨烘染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图中的中、近景以干笔勾廓叠石,坡边微染赭黄,远处群峰留白,以淡墨衬染出雪山。


明  蓝瑛 仿王维雪景山水 纸本设色

题识:王右丞积雪之法,于城曲茅堂。七十四叟蓝瑛。此画当为蓝瑛成熟期的力作,全画以水墨晕染寒山天地为主,以浅朱磦及浅赭石,为主树屋宇着色,写出一派秋末初冬霜降景致,最后在木桥之上,刻划旅人身着厚衣,且行且游,令观者有冷风袭人之感。此画构图采取“吴派”最擅长的“左右堆推深远法”,树石由右下向左中堆起推进,再由左中向右上斜堆推进,直至顶峰作结,繁复紧密,高潮迭起:山树气脉来去清楚,动势一贯,其间点缀溪桥人物,馆舍回廊,疏林高亭,池塘烟雾,可得水石虚实互补,林屋开合掩映之妙。加之以水墨阴阳渲染,得山树浑厚之体;浓墨点苔着叶,提气脉转折之神,更增全画气韵,生动一出,精彩倍显,读画细心者,当不会错过。


明  赵左 仿王维雪蕉图立轴 设色绢本


赵左此幅《雪蕉图》作于万历庚戌年,即万历三十八年(1610),当赵左的艺术风格已然成熟之时。仿作亦取“袁安卧雪”题材,体现出赵氏的特殊绘画技巧,如烘染法的使用、兼用焦墨枯笔等。近景以数株梅花傲雪绽放,袁安则徘徊于雪径之上;中景为一楼阁,旁植芭蕉数株,蕉叶之上有白雪覆盖,甚为突出。远山之皴法“似米非米”,简单勾勒之间,山高势远,情景毕现,意境深远,淡雅宁静。


明末清初  萧云从《寒山雪霁图》

和新安派很多画家一样,萧云从的山水亦得黄山奇境的熏沐,画境险峻,气象峥嵘。又善用渴笔,故险绝之中又有淡泊之致。此图即是如此,嵯峨幽奇而又冷寂清润,令人仰观可见山势之崇高,细察可赏笔墨之幽微,是其佳作。


清 章声《雪山行旅图》

章声(公元17世纪),清代画家。字子鹤,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章谷次子,章采弟,生卒年不详。画能绍父艺,父子俱名噪西泠。善画山水,笔墨严谨工细,结构气势雄伟,宗法五代荆浩、关仝而无宋、元以来婉媚之习。所作雪山大幅,枯木寒林错落有致,崖雪晶莹高洁,意境深远。


清 髡残 《快雪时晴图》 立轴 纸本


《快雪时晴图》作于康熙元年(1662)夏,石溪于此图中用极其精炼娴熟的笔墨,把雪后山林、丽日初升、万物苏醒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立于画前可感寒意袭人。他大面积地采用了之前罕用的水墨渲染法来烘托画面,使雪后初晴的河流山川,水气升腾之感跃然纸上。画上枯木寒林、山石婉转处李成遗韵展现无余。画中笔法,依然是其喜用的秃笔焦墨法,细看一处粗头蓬服,整而观之神韵俱佳,心行处只可意会不待言传也。再览通篇布局,亦独乎奇妙。左上角之山轻描淡写,只存其轮廓,此可谓虚。右下角山道婉转处,有高士倚仗前行,此可谓实,可谓气,可谓眼。噫!山之静之虚、人之动之实,有无相映、虚实相生,画自登逸品矣。


清 朱耷 《快雪时晴图》

根据题跋,此画作于1690年12月20日晚,“浮白呵冻一夕乃成”,时年朱耷65岁,此画构图简略奇突,孤松傲雪而立,松针簇簇尖硬精神,倚树危石上大下小,摇摇欲坠,造型极度夸张,物象特点和情感鲜明突出,用笔凝重清润,墨色淋漓流动。


清 张宗苍《雪霁图》

人评张宗苍所绘山水,多用干笔累积山石,再用淡墨干擦而得林木葱郁可观之处,故以淡墨干皴、笔致沉着名世。这些风格特征,在本幅《雪霁图》中能清楚显见。此画描绘山林雪霁之景色,用墨浓淡间层次分明,远处所绘崇山迭嶂、层岩辽整,掩映转折处几间屋宇,倏忽人境;近处林木萧疏,江水初萌,一叶痩舟翩然而逝,描绘出一个水光山色共一处的幽境,而皑皑雪色就隐于其中。令观者仿若进入画面之中,人画如一,神气颇觉葱蔚可观,其人用墨运笔之情性已跃然纸上,其院派之匠心与儒雅之书卷气相映成辉。画左下角署“臣张宗苍恭(绘)”,可知这是他在如意馆中所作,画成并署“臣”字款,表明是经皇帝核准的“应制之作”,故而本幅《雪霁图》所成时间或在乾隆题诗前不久。

自“斜风细雨不须归”名句一出,渔父形象便成为淡泊世事、寄意高远的象征。乾隆命张宗苍绘制此图的目的,也就在指涉渔父、隐居这些中国诗、画史上著名的传统,以便宣示皇帝是有高度修养的文化人并有清澈的胸襟。《雪霁图》就是如此展现了乾隆与清代院画的美学理想,画主体虽未“山峦”、“江水”、“雪霁”之景色,但其点缀之扁舟及山中屋宇,很清楚地指出画中的母题及意境,为了更有效地宣示这样的身份与心境,画中甚至不画吴镇作品中有篷的渔船,只画一叶不避风雨的扁舟;又画一位文人坐在舟头静观流水,正与台北故宫藏吴镇《渔父图》中文士如出一辙。此幅图画是如此贴合乾隆皇帝的喜好和心境,故而在看到作品时便欣然御题:“红楼迭树玉交枝,石面皴银瘦益奇。习静己看僧石闭,冲寒偏有客舟移。飞流破冻垂深涧,积素因风堕侧陂。想象行人迷竹坞,幽居何处认茅茨”句,其语也点出了恬淡幽隐的画中意境。


清 董邦达《雪后悦心殿诗意图》

本幅乾隆御题:嘉平琼岛景清妍,积瑞凝华霭霁烟。刚觉天膏希迩日,果然腊雪庆迎年。粥香惟祝农祥应,冰戏还思士气骞。正值伊犁傅悔罪,伫看露布共春旋。乙亥腊日,雪后悦心殿即事一律,并命董邦达为此图。书之。钤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妙意写清快。

此图乃董邦达奉命为乾隆《雪后》诗补图之作。虽属写意,实写北海一带景物。琼林密雪,殿阁临水,白塔高峙,每一个老北京都会觉得似曾相识,境物宛然。所用明代佳纸,光洁如玉,故笔虽秀而墨焕然,是董氏的用意之作。


清 关槐《雪寺探梅图》

按照关槐的题款“王诜雪寺探梅图”,可知画的是宋代王诜的故事。图中雪山密布,寒柯交互;竹林掩映,楼阁俨然;溪岸设罾,未见渔民劳作,溪上架桥,却有行人往来;骑驴高士在前,追随童子于后……“儿定山圃当收栗,僧约溪桥共探梅”,陆放翁之诗意也。纵观此图,用笔苍劲浑圆,布局宽远丰满,初觉并非李成风貌,倒有几分范宽形态。尤其是树木的干姿、枝形,李成多用“雀爪”屈曲有致,范宽喜用“鹿角”,槎丫茂密。


清 黄鼎《苍苔积雪图》 纸本设色 

黄鼎(1660~1730),字尊古,一字旷亭,号闲浦、又独往客、晚号净垢老人,江苏常熟布衣。擅山水,临摹古人,咄咄逼真,而于王蒙法为尤长。初学画于邱屿雪(园),继而师王原祁,一变旧蹊。兼得王翚意,生平好游览,杖履所到,凡诡奇殊之状,一一寄之于画。


当代  赵春秋《快雪时晴图》


春秋哥检索古之《快雪时晴图》,得小文一篇。此文既成,夜色已深,抬头看日历,阴历乙未年腊月20日,正是八大山人325年前创作《快雪时晴图》之夜,内心激荡,于时晴堂泼墨挥毫,作此《快雪时晴图》,至寅时方成,以记其事。




努力打造实用的书画欣赏、学习、交流平台,国画艺术(微信号quicksnowfall)期待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马琬绘画作品欣赏
京城欲落雪,同赏古代名家雪景图
清初六大家王翚作品欣赏(八)
以竹为题材的绘画【珍品】
笔尖上的四季:传世名作中的春夏秋冬
范宽<雪景寒林图>:雪山雪林藏雪寺,雪诗雪画见雪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