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种情志病,中医治疗有方药
1、脏燥(喜悲伤欲哭)——甘麦大枣汤

组成: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之功。

2、虚烦懊恼——栀子豉汤

组成:栀子﹑淡豉。主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3 、烦闷——逍遥丸或柴胡疏肝散

逍遥丸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等。

注:逍遥丸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称赞其为“女科圣药”。此方专为肝郁脾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为中医调和肝脾的名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柴胡疏肝散: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功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4、更年期——二仙汤

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

主要功能为: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5、痫症——定痫丸

组成:天麻10 川贝9 法夏8 云苓10 茯神9 胆南星8 石菖蒲6 全蝎(去尾)3.5 僵蚕6 琥珀粉1.5 灯芯草2 陈皮5 远志(去心)6 丹参15 麦冬12 朱砂粉(水飞)2 竹沥(1杯) 姜汁(1杯) 。功在涤痰熄风。

6、癫症——礞石滚痰丸。

组成:金礞石 (煅)40g 沉香20g 黄芩320g 熟大黄320g,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在降火逐痰。主要用于实热顽痰,发为癫狂惊悸,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

7、狂症——生铁落饮

组成: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贝母各三钱 胆星 橘红 远志肉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一钱 元参钩藤 丹参各一钱五分辰砂三分。用生铁落,煎熬40分,取此水煎药,服后安神静睡,不可惊骇叫醒,犯之则病复作,难乎为力。凡狂症,服此药二十余剂而愈者多矣,若大便闭结,或先用滚痰丸下之。

8、呆症——七福饮

组成:人参6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白术(炒)5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 远志5克(制用)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主治气血虚亏,心神不安。气血俱虚,心脾为甚者。大恐大惧,损伤心脾肾气,神消精竭,饮食减少。心血虚而惊悸者。

9、惊悸——平补镇心丹或安神定志丸或朱砂安神丸或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平补镇心丹:

组成:酸枣仁7.5克(去皮,隔纸炒) 车前子(去土,碾破) 白茯苓(去) 五味子(去枝、梗)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麦门冬(去心) 茯神(去皮)各37.5克 天门冬(去心) 龙齿 熟地黄(洗,酒蒸) 山药(姜汁制)各45克 人参15克(去芦) 朱砂15克(细研为衣)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45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或温酒送下,渐加至50丸。功在益气养血,镇心安神。主治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异梦,忪悸烦郁,及肾气伤败,血少气多,四肢倦怠,足胫酸疼,睡卧不稳,梦寐遗精,时有白浊,渐至羸弱。

安神定志丸:

组成: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参9克。功能是宁心安神,除痰通窍。方中朱砂、龙齿重镇安神,远志、石菖蒲入心开窍,除痰定惊,同为主药;茯苓、党参健脾益气,协助主药宁心除痰。主治精神烦扰、惊悸失眠、癫痫。方中加入酸枣仁、柏子仁,则养心安神作用更好;若用于治癫痫,痰多者宜加入胆南星、竹茹等涤痰之品。

朱砂安神丸:朱砂 黄连 地黄 当归甘草。主治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12枚(擘) 牡蛎15克(熬) 蜀漆9克(去腥) 龙骨12克。上七味,以水1.2升,先煮蜀漆至1升,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主治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有些疾病,神调不了,结永远打不开
导读:有报道称有些人做过器官移植之后,其性情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像器官捐赠者的性情。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身体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呢?我们可以看看中医对情志学说的研究。

中医情志学说

作者/刘天君

中医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情志学说。情就是七情,志就是五志。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是把悲和忧合并,再把惊和恐合并,于是成为喜怒忧思恐,七个缩减成了五个。

为什么要缩减成五个呢?因为要和五脏对应。

中医的情志并不是单纯的意识性存在,不仅仅是心理活动,而是与内在的气机运行,与脏腑的功能活动紧密相连。

一、七情与气机

先说七情和内气的关系。

《黄帝内经》上有这么一段话:“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后人又补上了“忧则气凝”。所以,七情中的每一种情绪都和内在的气机运行直接联系在一起。

比如什么叫怒则气上呢?所谓“怒发冲冠”,一生气,头发都竖起来了,那不就是气上来了吗?人一着急,一发怒,就会觉得气往上顶,血压也可能升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怒则气上。

所以怒并不仅仅是的心理活动,怒的心理情绪一出来,生理的气机或者说内在能量,就会向上涌。

什么叫恐则气下?一害怕,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再严重一些,大小便失禁了,都是恐则气下。

所以中医认为情志与气机运行相关,是有现实的症状为依据,并不是空想的。

同样,喜则气缓,就是哈哈一笑,心里很轻松,眉头都舒展开了。很难想象一个人一边微笑着一边发怒,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是笑起来,喜洋洋的,怒气就升不起来,这就是喜则气缓。

而悲则气消,就是很悲伤的时候,人就没有力气,瘫倒在那里。

中医把气机运行和情绪直接关联,就是把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融在一起。情绪不单单是心理活动,也是生理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情绪就是气机运行。

而且,中医的七情是和人体整体的气机相关联的。

比如说怒则气上,气是往上,从下而上而怒发冲冠,恐则气下是从上而下,所以大小便会失禁。气从上而下、从下而上,都是整体气机的运行方向发生了转化。

这就是七情和内气运行的关系。

二、七情与脏腑

再说一下七情和脏腑的关系。

中医里有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配不了七情,七大于五嘛。为了和五脏相配,就把七情缩减为五情,变成了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那么为什么改称五志呢?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论》里面有这样的说法:“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这里肺的忧包括了悲,肾的恐包括了惊。

于是,中医的七情,也就是七种主要的情绪,都和五脏联系上了。

五志的“志”,有志向和意志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脏腑有特定的情感和情绪指向,反过来呢,某一种特定的情绪情感,太过或者不及,就会影响相关的脏腑。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时常悲切忧郁,她的病就是肺痨。悲切忧郁和肺病是有关系的。悲切忧郁可能是肺痨的原因,也可能是肺痨的结果,但更可能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同样,肝主怒,如果是经常发怒,肝可能就会不太好,怒气冲冲是伤肝的。喜伤心,过分欢喜也不行。《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不就是高兴太过了吗?随后精神错乱,把心伤掉了。

所以中医情志与脏腑相关的理论,也是有生理和心理学依据的。

三、情志学说临床应用

不仅有心理生理依据,古人还会根据情志学说的理论,来调理气机和脏腑功能,从而治愈疾病。

比如情志与气机运行的关系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等,那么怒气来了以后,调气下降就行了,降气就可以治疗情绪。比如吃个三五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一般的怒气就可以平掉了。

再举一个按照五行生克原理治疗情志病的例子。

患者是一位七十岁上下的贵妇。她离了婚,欲与男友共度晚年。不料男友不兑现诺言,不与之共同生活,病人大怒,不平衡,只能尖叫激怒高喊,说不出话。下腹背部四肢,拘谨僵痛拒按,下肢静脉曲张,变成紫黑色。

采用针灸、中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有些效果,身体表层已经松了,但是仍然觉得里面很硬,肢体僵硬疼痛不减。没有表面怒气了,但是还是说不出话,就好像是急火攻心,憋住了。

怎么办?我出个主意说:想办法让患者大哭一场,大悲一次,症状就可以缓解。

为什么呢?因为肝主怒,肝在五行里面属木,五行里谁克木呢?金克木。金是肺气所主,肺主金。把肺调动起来,就可以把肝克住。肺主什么情绪呢?肺主悲,所以让她悲伤地大哭一场,让肺气制住肝气,怒气就会消掉。从调整情志角度而言,金克木就是悲伤怒。

此外,从气机升降理论也可以解释金克木,肝主怒,怒则气上,肺主悲,悲则气下,气上和气下是相反的运行,所以加强肺向下的气机运行就能够抑制肝气上冲。

这个治法在古书里也有例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就用过这种办法,按五行生克的原理,用一种情绪制约另外一种情绪,把病治好了。记得在《儒门事亲》里就有记载。

其实从常理上想,人发怒的时候,忽然遇到非常悲惨的事,怒气是不是会削弱?应该会。当然这个悲惨的事必须和发怒者有关。比如一个人正和同事怒气冲冲地吵架,突然被告知最亲近的人去世,眼泪马上掉下来了,还会发怒吗?

这种处理情绪的方法与心理学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古人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推演出来的,非常有中国特色,或者说中医特色。它不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或机制,直接用情绪克服情绪,直接解决情绪本身,很有特点。

当然,除了上面的情志学说,中医里面还有“神、魂、意、志、魄”,魂还有三魂,魄更有七魄,可见古人对人的精神领域、对神识领域,包括“治神”的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

只是我们现在过于强调“治气”、“治形”,好像只有到形、气一层才是疾病,实际上从“神”开始,就种下了因,而对于有些疾病,神调不了,结永远打不开。

全身都是病

病脉治证

从头到脚,全身都是病

某女,38岁,到了门诊,坐下就说张医生,我全身都是病。我要好好给你讲一讲,你可别烦我呀?

我笑着说,不烦不烦,你随便说。讲的越详细越好。我有的是时间。

于是病人开始了,从头上开始讲,一直讲到脚上,果然全身都是毛病,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是好的,我看她的身体,不胖也不瘦,身体也没有水肿的地方,又问她检查结果呢?

这下子,又打开了话匣子,不停的讲起来了,但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比如说胆固醇偏高一点,肝功能有一点不正常,这都不可能导致她全身难受啊。

我总结了一下她的特点是

全身难受,苦恼万分,什么药都不见效。

这到底该怎么治疗呢?

病人脉无力,舌红,脉数。

属于阴虚。

吃什么药都无效,我想到了医圣金匮要略百合病篇的一句话,诸药不能治。

原来这个病人是个百合病。

处方

百合地黄汤,当天就见效了,42剂痊愈。

全身无知觉精神抑郁,经方治愈

患者:某男 年龄:30岁

于2018年11月10号来我卫生室就诊,来我卫生室之前在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医治无果。患者口中无味,食物无味觉,全身不知热冷,热水不知烫,冷水不知凉,精神抑郁,时哭时笑,大小便正常,剧烈运动不出汗,双脉沉细,当时考虑少阴病,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五剂,水煎,一日三次温服,症状无好转,但双脉出现浮弦,更方柴胡桂枝汤。

方组:柴胡60g、桂枝20g、黄芩20g、党参20g、甘草20g、芍药20g、制半夏20g、生姜20g(切)、大枣6枚(撕)

剂量:10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服五剂患者家人过来说症状还是无好转,我给他家人说一剂药一小时喝一次,二小时喝一副,按这种方法去服。三日后患者说食物有一点味了,服完药后身上出微汗,哭笑发作一日一到二次好转,继续按这种方法去服,又给开7剂,这七剂药未服完痊愈,剩2剂不服了,说不好喝。

9种情志病常用经典方药|一针一药

摘自     厦门一针一药

脏燥(喜悲伤欲哭)

甘麦大枣汤

组成: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之功。

虚烦懊恼

栀子豉汤

组成:栀子﹑淡豉。主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烦闷

逍遥丸或柴胡疏肝散

逍遥丸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等。

注:逍遥丸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称赞其为“女科圣药”。此方专为肝郁脾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为中医调和肝脾的名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柴胡疏肝散: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功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更年期

二仙汤

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

主要功能为: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痫症

定痫丸

组成:天麻10 川贝9 法夏8 云苓10 茯神9 胆南星8 石菖蒲6 全蝎(去尾)3.5 僵蚕6 琥珀粉1.5 灯芯草2 陈皮5 远志(去心)6 丹参15 麦冬12 朱砂粉(水飞)2 竹沥(1杯) 姜汁(1杯) 。功在涤痰熄风。

癫症

礞石滚痰丸

组成:金礞石 (煅)40g 沉香20g 黄芩320g 熟大黄320g,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在降火逐痰。主要用于实热顽痰,发为癫狂惊悸,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

狂症

生铁落饮

组成: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贝母各三钱 胆星 橘红 远志肉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一钱 元参钩藤 丹参各一钱五分辰砂三分。用生铁落,煎熬40分,取此水煎药,服后安神静睡,不可惊骇叫醒,犯之则病复作,难乎为力。凡狂症,服此药二十余剂而愈者多矣,若大便闭结,或先用滚痰丸下之。

呆症

七福饮

组成:人参6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白术(炒)5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 远志5克(制用)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主治气血虚亏,心神不安。气血俱虚,心脾为甚者。大恐大惧,损伤心脾肾气,神消精竭,饮食减少。心血虚而惊悸者。

惊悸

平补镇心丹或安神定志丸或朱砂安神丸或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平补镇心丹:组成:酸枣仁7.5克(去皮,隔纸炒) 车前子(去土,碾破) 白茯苓(去) 五味子(去枝、梗)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麦门冬(去心) 茯神(去皮)各37.5克 天门冬(去心) 龙齿 熟地黄(洗,酒蒸) 山药(姜汁制)各45克 人参15克(去芦) 朱砂15克(细研为衣) 远志(去心) 甘草(炙)各45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或温酒送下,渐加至50丸。功在益气养血,镇心安神。主治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异梦,忪悸烦郁,及肾气伤败,血少气多,四肢倦怠,足胫酸疼,睡卧不稳,梦寐遗精,时有白浊,渐至羸弱。

安神定志丸:组成: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参9克。功能是宁心安神,除痰通窍。方中朱砂、龙齿重镇安神,远志、石菖蒲入心开窍,除痰定惊,同为主药;茯苓、党参健脾益气,协助主药宁心除痰。主治精神烦扰、惊悸失眠、癫痫。方中加入酸枣仁、柏子仁,则养心安神作用更好;若用于治癫痫,痰多者宜加入胆南星、竹茹等涤痰之品。

朱砂安神丸:朱砂 黄连 地黄 当归甘草。主治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12枚(擘) 牡蛎15克(熬) 蜀漆9克(去腥) 龙骨12克。上七味,以水1.2升,先煮蜀漆至1升,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主治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温胆汤加一味药治愈抑郁症
关键词列表:抑郁症
导读本例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之抑郁症,一看便知是半夏体质,其多梦、头晕、纳差,也是温胆汤证,但一二诊用温胆汤为何疗效并不乐观呢?三诊起效,半夏的用量值得深思,而且你悟到麻黄在这里起的作用了吗?欢迎留言讨论。
温胆汤加麻黄治抑郁症案
郭某,女,62岁,河北省河间市人。2010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来不明原因出现精神疲惫,郁郁寡欢,多愁善感,对生活失去兴趣,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西药效果不佳,无奈投中医治疗。患者体形胖大,表情木然,两眼呆滞,目光迟钝,头晕,饮食减少,睡眠差,多噩梦。舌苔黄腻,脉象滑而有力。处方:
陈皮20g,半夏20g,茯苓20g,枳壳15g,竹茹12g,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全身稍觉轻松,各种症状依旧。调方:
陈皮30g,半夏30g,枳壳30g,茯苓30g,竹茹15g,甘草6g。15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睡眠好转,噩梦少,食欲有所增加。但依旧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疏方:
陈皮50g,半夏60g,茯苓60g,枳壳30g,竹茹15g,麻黄10g,甘草6g,21剂,水煎服。
四诊:患者出现难得之笑容,目光较以前敏锐许多,睡眠渐觉踏实,开始料理简单家务。原方再服15剂。随访,患者药后不适尽消,两年来无反复,目前在一家小区做清洁工作。
临证心得:时下门诊中抑郁的患者在逐渐增多,西医治疗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求治于中医者很多,但临床上症状复杂,往往辨证不清,使临床医生颇感茫然。据黄师经验:体形肥胖的抑郁患者多有温胆汤证,因为大多属于黄师所谓的半夏体质,即传统中医所谓的痰湿之证。此例患者让人一看便知是半夏体质,其多梦、头晕、纳差,也是温胆汤证,但起初运用温胆汤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笔者用药剂量过于保守。黄师常说对于体质明、方证清的患者要敢于用大剂量药物,尤其半夏一药,大剂量应用有很好的催眠镇静效果,如果常规剂量,恐难收佳效。此案加用麻黄也是黄师独到的经验!他认为麻黄可使人精神兴奋,对于情绪低落、恶寒无热的抑郁患者加用会有很好疗效。临床验证,果如其言。
涌吐代表方瓜蒂散,治疗精神狂躁病临床验案
瓜蒂散

作者/李克绍

【原文】
太阴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安,痰涎壅盛,胸中痞塞欲呕者,无中焦证,瓜蒂散主之,虚者加参芦。瓜蒂散方(酸苦法):甜瓜蒂一钱,赤小豆(研)二钱,山栀子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先服半杯,得吐止后服,不吐再服。虚者加人参芦一钱五分。(上焦篇14)
【释义
手太阴肺经的温病,已经过了两三天,出心烦不安,喉中痰涎甚多,壅塞于喉部,胸部感到痞闷阻塞,想呕吐,但没有中焦病证的表现,可用瓜蒂散治疗。如患者的体质较弱,可加人参芦。
这一条所述的病证与栀子豉汤证相似,但病情有轻重不同,性质有痰盛与无痰之别。作用峻猛的方药不可随意投用,但如病情较重而用药过轻,又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上条只以作用较缓和的栀子豉汤来清宣上焦胸膈的郁热,而本条所述的病证有壅盛的痰涎,因此必须用作用较猛烈的瓜蒂散,通过较强的涌吐作用,使壅塞于胸膈的痰涎能很快地去除,否则,痰热内陷于心包就会形成痉厥等危重病证。方中所用的瓜蒂、栀子都是苦寒之品,配合的赤小豆性味甘酸,用以涌吐胸膈的痰热,即《内经》所谓“酸苦涌泄为阴”,也是体现了《内经》“在上者因而越之”治疗原则的一首方剂。
【临床应用】
瓜蒂散具有涌吐痰涎宿食之功效,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证见胸中痞硬,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舌苔厚腻,寸脉微浮。临证以胸脘痞硬,心烦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或误食毒物仍在胃中为辨证要点。方中瓜蒂味苦性升而善吐;赤小豆味苦酸,与瓜蒂配合,有酸苦涌吐之功;香豉轻清宣泄,煎汁送服,以增强涌吐的作用。本方药性较峻,宜从小剂量开始,不吐,逐渐加量,中病即止,不可过剂。素体血虚及出血患者忌服。
【案例】
1、王长江医案:王殿生,男,47岁,农民,1974年8月就诊。患者自1970年患癔病,几经多次住院治疗,时复时愈。近年来病情加重,余查其候,证见:精神异常,愤怒不休,营养欠佳,肌肉消瘦,欲奔似击,狂躁不宁,脉象弦滑。证属:肝胆气逆,痰火上扰。即取瓜蒂散(去赤小豆)5g,众人按伏,用鼻饲管将药注入胃内。服后顷刻间益加躁动不安,一小时许吐粒痰约1000ml,状若胶质。病人呈脱水貌,处于昏迷之中,经补液矫正水电平衡紊乱后,逐渐恢复如常,询其前事全无所知。该患病程日久,饮食减少化源不足,气血双亏,故用归脾汤双补气血,镇静安神以巩固疗效,共服12剂。沉疴已除,至今8年未复发。
2、王长江医案:陈某某,女,19岁,学生。1972年4月就诊。其父代诉:平素健康,三个月前因和同学发生口角,从此夜间失眠,头痛多梦,郁郁寡欢,沉默少言。曾服镇静药无效。近日来病情逐渐加重,饮食减少,啼哭不休,甚则狂笑失约,语无伦次等。余诊视之,精神痴呆,发育正常,营养尚可,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证属痰气郁结所致,治宜瓜蒂散吐之。处方瓜蒂散3g,空腹服。服药1.5小时后,呕吐加剧,吐出顽痰约一大碗,同时腹泄多次排出黏液若干。自诉胸中爽快,纳谷较香,能正确回答问题,脉已平缓。据此,应以解郁散结,涤痰清热着眼,选温胆汤加黄连、郁金同用,共服6帖,速告痊愈。1980年随访,健康如常。
3、王长江医案:于某某,28岁,家妇,1969年4月就诊。该患素有神经衰弱史。1968年仲秋与邻舍发生纠纷后,心烦少眠,恶梦纷纭,胸闷不舒,烦躁易怒,善太息。并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饮食减少。诊为神经官能症,但投药无效。证见:表情淡漠,郁郁寡欢,饮食不佳,胸闷欲呕,舌边尖红,舌苔白腻,脉见弦滑。证属:痰气郁结,肝气不舒。治宜瓜蒂散3g涌吐之。服药后吐顽痰约300ml,夜间大便排出达500g。自觉咽中异物顿时消失,胸闷大减。遂改半夏厚朴汤加菖蒲、柴胡、白芍平肝开郁、化痰理气,继进4剂而愈。
本文摘自《温病条辨临证精华》,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彩云

甜瓜蒂

作者/白术

信州老兵有一女,3岁,吃盐虾太多得哮喘病,严重到不能饮食的程度,但因家贫没有找医生诊治。

有一道士路过他家,看小孩子喘得厉害,就告诉他一个方法:甜瓜蒂七枚,研为细粉。用半茶杯冷水调;沉淀后取上面的澄清液,一小口二小口地给孩子喝。按照这个方法,孩子一喝这药水就开始吐出胶黏的痰,随饮随吐,胸次渐宽,哮喘也慢慢平息。过几天,又有小的发作,再用前法喘平。后反复几次,如法施治,喘不再作,此病根除。(《医说》引《类编》)

①《黄帝内经》:在上者因而越之。胶痰阻塞气道而喘作,用瓜蒂涌吐,痰除而气畅,邪去而正安,则病愈。

②吐为八法之一,现虽少用,然不可失。

本文摘自《中医传薪录——华夏中医拾珍》第二辑,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樊正阳等主编,本文作者/白术


《金匮要略》条文讲解——瓜蒂汤

作者/宋柏杉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这样一个条文,简单的就一句话,描述的症状也很典型,那么我们在临床中如何应用呢?我下面举个例子来给大家阐述一下。记得在2012年夏天的时候,七月份,我有一个好朋友的父亲,他本来是个退休的老教师,文质彬彬的,因为我的门诊离他家很近,那时候门诊还小,我在那看病,周围就是很多患者,没有单独的诊室,轮到谁看了就坐到诊凳旁边。我们看病,我这个朋友的父亲每天都过来到这坐一会儿。这一天他就不停的说,和别人讲话,而且别人也回答他话,他还掏出一个小本说要记上,说你们说的都很重要,都是真理,都要保密。因为我的诊务比较忙,所以就没顾上他。当中午一点多吧,我上午的门诊忙完,我就拿起电话给我的好朋友打个电话,我说你的父亲应该查一查,我觉得他不正常。

他说宋哥怎么不正常?我说我觉得他要疯了,后来我那个朋友回答说,不可能,他挺好的,挺正常。我说你们还是查一查。结果当天没去检查,第二天就去马路上拦车指挥交通去了。后来去把他带到精神病院,一检查精神病院认为是狂躁症,狂躁妄想症。然后给开了一堆镇静的西药,吃上了也不怎么管事。

后来我这个朋友担心用西药的副作用,而且用上西药就怕停不下来,因为大家都知道用西药治疗狂躁症,治完了人都是傻不楞登的,也就是说我们西医要控制人的精神,我以前讲过把疯子治成傻子就叫治疗了。于是他找我,说宋哥你能不能用中药的办法给治一治?我说可以。后来我就到他家去给看了。

患者呢因为疯了,一家人堵着门不让他出去,他躺在床上就不停的说嘴,是一分钟都不得闲,说得嘴都干了还在说。我一看也有轻度的浮肿,因为我这个朋友的姐姐是个西医,在某社区门诊里边当西医,所以还给他输点液体,好像还有镇静剂之类的,消炎镇静。后来我给把了把脉,我说还是用点中药,也不用太复杂了。

大家知道我开的是什么吗?我就给开的一物瓜蒂汤。

当时我用了五克的瓜蒂,让他煮水煮完水就把它喝它。我们为什么这么开?狂躁症往往都是气火痰,痰气交结,蒙蔽心包。初始得病呢,病一般在上焦,病邪尚轻浅,因而越之,应该用吐法是最快的,那么吐法就有瓜蒂散。

如果我们用瓜蒂散,瓜蒂散是个散剂,而且很苦,用我们承德的土话说叫讷苦讷苦的很难下咽。因为他父亲神智处于不清醒状态,如果我们应用这种散剂他一尝苦他不配合,又是成年人,我又无法强行灌服。如果用盐汤探吐显然力量又太轻,又不够。最终我们选用了一物瓜蒂汤。

我们再回归条文看我们选用的方剂是否精当和准确。我们大家看病要注意细节,不要在临床上纠结一些症状揪着不放。患者长病很少按教科书长,一进门患者就说了大夫我太阳中暍,我身热疼重脉还微的,我是夏月伤冷水了,水行皮中所致,你给我开个方。大家说有这样的患者吗?绝对没有。真有这样的患者,人家也不用你看了,方子早开出来了。

我们来看一看我们选用的方剂对不对符合不符合条文?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脉确实是个弱脉,我们前面讲了我们是七月份,患者来看病这个时候正是夏月,我告诉大家一个细节他是不停的喝矿泉水,然后到马路上指挥交通。夏天很热,他在马路上指挥交通会不会中暑?这里边的中暍就是中暑的意思,中暑不是伤暑,如果伤暑治疗是不能用这个方子。我们前面讲过藿香正气散是治夏月伤寒湿导致的感冒它不是治疗中暑。

身热有没有?应该有,因为他这么躁,这么闹,他的体温一定高于我们平常人的温度。

疼、重这是我们推测,因为他已经不配合了不知道痛,不知道痒了,这个重肯定有的,因为他周身都有轻度的浮肿。一方面它夏天饮冷水过多,另一方面他的闺女又给输上液体,那么它的疼和重都应该有。

水行皮中会不会有会有 ?第一夏月冷饮过多,第二静脉给液这些都是冷水,这些冷水会存在皮中。

所以说初起的狂躁病要用吐法,加上我们前面的症状,和这一条非常吻合。所以我们果断的开了一物瓜蒂汤。

下面更好玩我给大家讲一下。

一物瓜蒂汤吃下去之后一个多小时,他的家人给我打电话了,说宋哥你快来看看,人不行了!我一听难道就几个香瓜子把(ba四声)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会导致人不行。我也赶紧去到他的家,大概有那么三几公里。

看了之后找到原因,因为是人家大闺女是西医,不太相信中医,我们的药物喝下去之后,患者呕吐黏涎。这个我提前就告诉他了,他会吐的,他倒没害怕,吐黏液呢又带血丝,他们害怕了。本来就怀疑你,结果再出现这种情况就很麻烦,不停地吐,吐完了人的神志安定一些了,但是紧接着就拉,拉那种黏液脓血便,拉的很多,不停的拉。由于他们给用的镇静剂,患者又起不来,因此躺到一小床上,顺屁眼往下流。这个小孩子要拉点屎拉点稀我们当然给擦一擦整一整还好办一些,如果一个老头躺在床上不停的顺肛门往出拉,伺候起来很麻烦,人们不愿意管,即便亲属也觉得不太舒服,尤其拉的又有血,家属就不高兴了,就有微词,说人不行了叫我去看一看。

他起不来并不是咱们拉和吐引起来的,而是他用了用一些个镇静药,用的是氯氮平碳酸锂导致的。那么我到那一看,一把脉,原来是脉微弱的,但是经过这么又吐又拉,脉反倒和缓了。

我就告诉他没什么事,让他拉,让他吐,只要把这些病拉出去他这个症状就会减轻。你也不能走,你得呆着,看一会儿。我心里知道,他万一要出事,家属好说你别走,是你给治的。我说你放心吧,没事,现在不吐了,你们可以给他熬一点粥,熬烂一点,让他吃一点,体内一有津液了,一有食物了,体力恢复,他的状态就会好。加上你们用的镇静剂,等他药劲过一下,就能坐起来了。

后来毕竟还是朋友的父亲,都很听话,然后给熬了粥吃了。到晚上,人坐起来说话,基本就正常了。然后我们又用中药给他善后,用一些个疏肝理气,用一些镇静安神的,调和脾胃的方子给做了一个善后,然后这个患者就好了,而且这个病也根治了,一直到现在这已经七年多了,依旧很好,体格也很健壮。

我们《伤寒论》和《金匮》里面的方子只要你认证准确,下去就效如桴鼓,因此上我们大家有必要认真的学习总结。我们用之以临床,疗效会提高,我们更好的能够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医者是个父母心,我们做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好人,用我们药王的话说要首先有大慈悲恻隐之心,才能做医。因此上一方面要做一个好人,另一方面也要把技术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不能说我就是个好人,我心地就善良,但是你不会用药,或者用不准药,你能说是个好医生吗?也不能。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认真的学习。为我们的人民群众的健康尽我们个人的绵薄之力。

掌握这些少阳与神志病的联系,治好精神病不难

图*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与压力的激增,以神志症状为主诉的患者越来越多,在临证时如何辨证治疗,获取良好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李赛美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擅用经方辨治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疑难病症,门诊中不乏神志病患者。

李教授认为神志病的病位在少阳,病理因素与痰、瘀密切相关,治疗中善于运用柴胡类方燮理阴阳,取得满意疗效。

今天,小师妹将其临床治疗神志病经验及相关医案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病位重在少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神的产生,是“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

即人体内存在着承担情志活动的整体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五脏,在病理状态下,七情所伤是伤在五脏,引起脏腑相争,气、血、水运行紊乱。

在病位上李教授多重少阳,主要原因有下。

首先君火与少阳相火间有着密切联系。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火为神志之火,正因为有了君火,人才有了喜、怒、忧、恐、惊等情志变化,《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有“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相火推动了气血运行、脏腑运动。

对于两者关系,丹溪先生认为是“心动则相火亦动”,也就是说君火是发令者,而相火是执行者,同时他还将君火与相火的关系比作“道心”与“人心”的关系,

他说“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

在生理情况下,若道心为一身之主,则相火动而中节,动中有守,若五志过极,君火引动,则少阳相火动而不守,亢而妄动。

君火虽可作用于相火,但同时君火又以相火为基础,因为相火推动了生命的基础运动,使人气血津液得以化生,而君火为神志之火,试想若无气血的濡养,神焉所附?

因此通过从少阳入手就可以治疗神志病。

其次,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与心经络相连,气化相通。

先谈足少阳胆与心存有的经络联系,《灵枢·经别篇》有“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病理上二者也相互影响,

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灵枢·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

再说手少阳三焦经与心也存在密切联系。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互为表里,心包又为心之外垣,代心受邪,热入心包常见神昏谵语。

再者,在《伤寒论》的少阳病篇中小柴胡汤及其类方所治疗的病证中,就出现许多有关神志病、情志病症状的描述,如既有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心烦”,又有大柴胡汤的“郁郁微烦”,还有柴胡桂枝汤的“支节烦疼”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有“胸满烦惊,谵语”等。

故在神志病治疗上,李教授多从少阳论治,喜用柴胡剂。

《本经疏证》谓“:柴胡……随阳气始生而萌,至阴气既平而萎,其香彻霄,其质柔软,全有合乎少阳之义,此所以……能助胆行上升生发之气,为十一脏所取决矣。”

《神农本草经》言其有“推陈致新”之功,《本经》中有此功效的药物仅柴胡、大黄与硝石3味,即是说柴胡的功效类似大黄,临床使用四逆散可导致大便通畅的效果,柴胡“推陈”实为降浊之效,“致新”即为升清之功,阴浊阳清,这降浊升清之间亦是阴阳升降离合。

通过用柴胡剂拨动少阳以疏畅全身气机,使元真通畅,升降有序,出入有节,脏腑安和,从而激动机体的自主调控机制。

病理因素重在痰、瘀

胆主阳气的生发,一阳初生,启运枢机,布施相火,激发和推动三焦气化;

三焦主持诸气,为气火水之通路,相火熏蒸,水火交融,气布水行,统领着全身之气。

当情志异常,发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时,

则气机升降出入紊乱,水道因之不畅,从而痰浊内生。

痰为阴邪,易扰神明,痰邪致病临床表现各异,《景岳全书·癫狂痴呆》曰,“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痰邪还可出现抑郁、幻觉、癫证、神昏、梅核气等症,若痰郁久化火,则有脏躁、狂证等。

同时痰浊内阻,则气机不畅,气不行血,则瘀血内停,血气通心,瘀血攻心,则可见发狂

治疗上,若水湿内停则李教授喜予柴胡五苓散,柴胡平胃散化湿利水,畅达三焦;

若痰浊内蕴则施以柴胡二陈汤,柴胡温胆汤,柴胡陷胸汤以化痰醒神;

若痰饮郁久化热,上扰心神,烦惊谵语,则李教授又施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若患者兼有太阳蓄血证,则又合以桃核承气汤以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案例一

冯某,男,21岁

2013年4月17日初诊。

患者精神异常3年。诊断为“被害妄想症”,初服氯硝安定,维思通等西药后症状缓解,但续服“被害妄想”症状反复,且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手足白天抖动严重,上下唇不自主抖动,重时下颌抖动,嘴不能合拢,疑心重,终日惶惶不安,总觉有大难即将临头,大便干结,6~7d一行,动作较缓慢,口干欲饮冷水,纳一般,

舌淡红苔中白腻,右脉滑数有力,左脉沉稍涩,

辨属少阳不和,痰热内阻,上蒙清窍。

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温胆汤加减。

处方如下:

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

党参30g,黑枣10g,炙甘草15g

龙骨30g,牡蛎30g,竹茹10g

胆南星10g,石菖蒲10g,茯苓20g

大黄15g,枳实15g

白芍30g,淫羊藿15g,生姜10g

7剂,西药仍按原剂量服用。

后以此方出入加减治疗。

患者2013年7月23日复诊

嘴唇已经无抖动,睡眠好转,已经无被害妄想的症状,大便3~4d一行,成形,听力清晰,动作协调,可以完成写字等精细动作,舌淡苔黄略厚,脉弦滑。

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

党参30g,黑枣10g,炙甘草10g

龙骨30g,牡蛎30g,竹茹15g

胆南星10g,石菖蒲15g,茯苓30g

淫羊藿15g,桂枝10g

远志15g,虎杖30g

7剂。日1剂,水煎服。

西药仍按原剂量,后患者间断服药,经随访半年余,被害妄想症未见复发。

案例二

刘某,女,78岁。

2013年10月24日因狂躁两天来诊。

患者近2日因与家人口角后暴怒不解,致精神失常,叫骂不休,语无论次,不识亲人,昼夜不眠,饮食不进,大便已数日未解,两眼明亮发直,面色红,唇干舌裂,少腹似硬,舌淡苔黄腻,脉沉细涩。

中医诊为:狂证,辨属阳明蓄血兼少阳郁结。

治以柴胡温胆汤与桃核承气汤加减。

处方:

炙甘草10g,桃仁15g,大黄15g

桂枝15g,玄参20g,生地15g

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

党参30g,黑枣10g,枳实15g

竹茹15g,茯苓15g,陈皮6g

5剂。

服后排黑色塘泥样便数次,叫骂大减,能睡三小时,常欲食。

二诊

续以桃核承气汤与四逆散、增液汤合方加减

处方:

桃仁15g,大黄10g,桂枝10g

炙甘草6g,玄参15g,生地20g

麦冬30g,柴胡10g,赤芍15g

枳壳10g,花粉15g,麦芽30g

内金15g,西洋参10g

五味子10g,琥珀3g

 5剂。日1剂,水煎服。

服后神志已如常,无叫骂,夜能入睡,唯梦多。

按:

案一患者痰涎蒙蔽清窍,发为幻觉,惊恐,

治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合温胆汤,其中竹茹、胆南星化痰,石菖蒲醒神开窍,茯苓,大黄、枳实通利三焦,并配以芍药甘草汤以益阴通便。

案二患者因过怒使痰瘀随逆气上犯清阳,发为狂证,

治以柴胡温胆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减以化痰逐瘀。

两个案例皆施以柴胡剂,通过畅达三焦,使气机升降恢复如常,故惊狂得治。

立法燮阴阳

少阳居于表里之间,外出二阳,内联三阴,为阴阳之枢,居于虚实转化之间,有着“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病机转变,故少阳病的见症,往往兼见阳明与太阴的特征。

如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四大症),就既有太阴之呕,又有阳明之烦,既有太阴之恶寒,又有阳明之发热,

并且随阳气盛衰之变化,出现进退于太阴与阳明之间的各种变证,故神志病多有寒热错杂之表现,

治疗上李教授常根据阴阳之进退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散等方以调和枢机。

同时少阳又为“一阳”,得春升之气。《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有:“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少阳之中寓有相火,而此相火是生于肾寄于胆,散布于三焦,也就是说少阳春升的原动力从根本来讲是来源于肾中所蕴藏的真阳,

肾阳不足则少阳不升,生机退废,从而出现懒(神疲乏力)、呆(反应迟钝)、变(性格改变)、忧(悲忧)、虑(多思多虑)等一系列神郁的症状,

故李教授对于该类患者又采取了扶阳的方法来治疗。

案例三

陆某,女,23岁

2014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情绪低落半年。

诊见:情绪低落,口干喜冷饮,口淡,食寒凉食物后加重,欲呕,纳欠佳,多梦,睡眠欠沉,小便调,大便日1~2行,质稀烂而较粘,上半身多汗,白带多,色淡黄质粘,近1月体重上升2公斤

末次月经:2014年8月29日,量少色黯,无血块。

舌淡黯,苔白腻,中微黄,脉重按无力。

中医诊为郁证,证属肾阳不足,少阳不升,寒湿内蕴,

以附子理中汤、四逆散及当归芍药散合用,

处方:

柴胡10g,赤芍10g,枳壳10g

炙甘草6g,党参30g,白术15g

茯苓50g,淫羊藿15g,当归15g

川芎15g,泽泻30g,干姜10g

附片10g(先煎),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7剂。

2014年10月16日二诊:

末次月经:2014年10月3日至10月7日,量较前增多,有血块,无痛经,无乳房胀痛,经前情绪低落较前明显改善,白带正常,口淡稍减,大便仍烂,舌淡黯苔白略腻,脉细弦。

再以此方加减调治2月余,诸症悉减。

按:

少阳之气不能春升,故患者情绪低落,脾阳亏虚,不能运化水湿则大便烂,白带多,而少阳不能升发及脾阳亏虚的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患者病至于此已是水寒木郁土湿,当少阳、太阴、少阴同治,药后阴阳得以燮理,故收到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在《内经》中,神志虽由心君所出,但从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的关系而言,君火为发令官,相火才为具体的执行者,加之手足少阳经与心的经络密切相关,

《伤寒论》中少阳病篇也多有神志症状的描述,故李赛美教授对于神志病的治疗多从少阳入手。

当七情过激时气机升降出入紊乱,相火往来熏蒸不利,三焦气化失常,痰瘀内生,蒙蔽神窍,则发生神志病。

在治疗上李教授善辨阴阳之格局,通过柴胡剂化痰逐瘀,畅达三焦,燮理阴阳,以恢复少阳之正常功能,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李教授认为只有深刻认识到神志病与少阳间的密切联系,充分把握柴胡剂的用方意义及方证规律,才能在临床中灵活应用柴胡剂,治疗好当今发病率较高的神志病,彰显经方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胆汤
精品19447郝现军思考中医短信录【459】
少阳胆经:老中医治疗●胁痛医案大全_胁痛方法经验-----●感冒胁痛医案
中医治疗失眠的思路与方剂总结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中医入门  (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