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痰热一降,血脂就降

用3个辨证要点告诉你:痰热一降,血脂就降!用两味药,泄痰降脂

高脂血症,对于当代的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特别熟悉了。我也不在这里过多解释了。

不过,我这里却有个简单的小药对。想拿出来讲一讲。药对也很简单,准备大黄,五十克,川芎三十克。将川芎先下锅煎煮一刻钟左右。取出一大碗药液,大概一百毫升左右;与此同时,再加入九百毫升左右的清水,和大黄一起浸泡一整天左右。然后,低温保存即可。每次使用时,取十五毫升左右。这个药对的应用,是早年间,在《中医研究》里所刊发的一个方法。

这个药对适合哪些人使用?
从临床观察来看,个人认为,有以下3个辨证要点。
第一个则是,舌苔黄腻,脉象偏于滑数。
第二个则是,患者舌质偏暗,大便干,身型较为肥胖。
第三个则是,日常比较多痰,伴有阵发性的眩晕、迷糊、脑子时常犯迷糊。
个人认为,有上述症型的人人,就比较对症。

要如何理解?
若是有上述症候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多将其归纳为痰热壅盛一类。
如何简单理解呢?
这就是说,由于日常的饮食不节、饥饱无度,从而导致湿热中阻于脾胃。而长时间的湿热郁滞,就会影响我们体内的气血运行。于是就容易化为痰热、淤血互结于体内,从而就形成了高血脂。
就比如说,舌苔黄或是舌黯、便干、身形较为肥胖、痰多、脉象滑数等种种表现,几乎都是典型的痰热壅盛、瘀血内阻的表现。
而这类高血脂患者,在物产丰的当下,只会越来越多。因为饮食不节制、饥饱无常,或是酷爱肥甘厚味,抑或是各种酒局应酬。我也见过太多此类得高血脂患者,腹部肥大,张口说话就能闻见臭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眼睛也会发红。同时还可能伴有便秘,痔疮等症候。
而这就是典型的痰热淤血内阻,从而把他们的身体给憋坏了!
为什么可以用川芎和大黄?
川芎配大黄,从药性来看,也很好理解。
一方面:大黄能化瘀祛浊、通便清痰,本身的苦寒之性来改善瘀热之体。
另一方面:川芎则能行气活血,令气血有效地重新周流全身。
所以说,上述药对的配合,就可以很好地起到化解痰热壅盛、淤血内阻的局面。若是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来说,大黄能有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形成。从而改善脂质代谢。而川芎则是有着明确的降血脂的作用。
总的来看,上述分析就是在传统医学中,痰热壅盛型高脂血症的特点。若是痰热不除,一直憋在体内,那么血脂就能降下去。痰热降,血脂才能跟着降。
痰热一降,血脂就降!两味药,泄痰降脂,值得研究的小方子

准备两味中药,分别是大黄和川芎。大黄,50克,川芎,30克。先煎川芎15分钟。煎煮到药液100毫升。药液加水900毫升,和大黄一起浸泡。浸泡多久呢?24小时。然后,放在冰箱里保存。每次服15毫升。每日3次,口服。

这个配伍,是25年前,于《中医研究》里头记载刊发的。在当时,很时候重视。

这个配伍适合什么人呢?根据我自己的观察体会,我认为有下面几个辨证要点。

第一个,就是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第二个,患者舌质可能比较发暗,大便干,身材比较胖。

第三个,平时痰比较多,阵发眩晕、迷糊、脑子不清醒。

这样的人,用此法,比较好。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类的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辨证属于痰热壅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平时饮食不节,导致湿热中阻。湿热郁滞日久,影响气血运行,于是化为痰热、淤血互结于体内,形成高血脂。舌苔黄,便干,舌黯,身材比较肥胖,痰多,脉滑数,这些都是典型的痰热壅盛、瘀血内阻的表现。

我毫不客气地说,这类高血脂患者,在当下是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饮食。我见过太多此类高血脂患者,一走进来,大肚子像怀孕一样,张口就能闻见臭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整个人,眼睛发红,说起话来粗声粗气。仔细一打听,便秘,有痔疮。这类人啊,我一看见,就他们着急!痰热淤血内阻,把他们都憋坏了啊!

怎么办?我觉得,用前文所述川芎水煎液浸泡大黄的办法,比较合适。

一来,大黄能化瘀祛浊、通便清痰,以苦寒之性改善瘀热之体。二来,川芎能行气活血,令气血重新有效周流。两者配合,恰好起到化解痰热壅盛、淤血内阻局面的作用。就现代药理研究来看,大黄能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形成,改善脂质代谢。川芎则有明确的降血脂作用。这两者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站得住脚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借鉴。切记,不要辨证搞错了。要是没有痰热之象,你用大黄,是不对的。
关键是,我肯请读者朋友,能够理解中医语境下,痰热壅盛型高脂血症的特点。痰热不除,憋在体内,你的血脂永远降不下来。痰热一降,血脂才降。这就好比水缸里有一块臭肉。你不把臭肉扔出去,这缸水永远别想清净。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不知道我这一篇唠唠叨叨的文字,能否帮人警醒、获益。
2味药就能降血脂
2味药就能降血脂?别不信!老中医最常用的降血脂秘方,上千人通过它降血脂,效果显著!
这2味药就是大黄和川芎!
大黄能化瘀祛浊、通便清痰,以苦寒之性改善瘀热之体。川芎能行气活血,令气血重新有效周流。
此方组所针对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舌质可能比较发暗,大便干,身材比较胖、痰比较多,阵发眩晕、迷糊、脑子不清醒。
这类患者中医认为属痰热壅盛、瘀血内阻,由于平时饮食不节,导致湿热中阻。湿热郁滞日久,影响气血运行,于是化为痰热、淤血互结于体内,形成高血脂。
大黄和川芎合用,正好能起到化解痰热壅盛、淤血内阻局面的作用!
中药方组,需要辩证论治,一人一方,根据不同情况调整配伍及用量,不可乱用或混用!
世间本无病,只是痰与瘀!治痰瘀型高血脂的方子,请认真体会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痰瘀型高血脂的中医应对之道。

什么是痰瘀型高血脂呢?

就是说,这个人,有高脂血症,中医辨证,既有痰浊,又有血瘀。

我跟你说啊,这个类型的患者,还是不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来看一张真实的案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张,当时年纪是57岁。

这个人啊,本来是一所学校的教师。

但是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他无法坚持工作了。

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

原来,早在三年前开始,他就有头昏头重的感觉。而且,时常觉得胸闷气短,身体乏力。尤其是在活动以后,这种感觉更为明显。他曾经到医院检查过,确诊为冠心病、高脂血症。

最近这一次犯病,主要是从10天前开始的。头昏胸闷之感特别明显,用以前的药毫无效果,于是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形体肥胖,肚子挺大,脂肪特别厚实。

看舌脉,发现患者舌质红,舌边和舌尖发紫,苔腻,舌下脉络粗张明显,脉象偏滑。

这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我们看看是什么结构——

水蛭20克,川芎15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茵陈12克,香附10克,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头昏头重现象明显减轻,胸闷气短也有所缓解。

就这样,患者对上方继续服用,并配合体育锻炼。一个月之后,患者诸证悉平,而且随访半年,未曾复发。

这张小医案,记载于20年前的《江西中医药》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查阅一下原案。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非常容易理解。

你看,此人舌红,舌边和舌尖发紫,这提示我们他气血运行不畅,有血瘀的问题在。舌色紫,这个主气血郁滞。舌下脉络粗张明显,也主血瘀。

你再看,此人体胖,腹部肥胖明显,舌苔发腻,脉象滑。这说明什么?是不是有痰湿啊?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显然在于痰瘀互结。

痰瘀互结,气机滞涩,所以患者就会胸闷气短、肢体倦怠乏力。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显然,既要化淤血,还要化痰浊。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水蛭20克,川芎15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茵陈12克,香附10克。

这八味药,就是在化痰瘀。其中,水蛭、川芎、香附用于行气化瘀。瓜蒌、半夏、茯苓、泽泻和茵陈,用于利水除湿。两者配合,痰瘀之邪可以得到解决。

在这里,我想请读者朋友,能把上头这个验方记住。个别药物的用量,有些时候需要做适当加减。但是基本的用药结构,是很值得借鉴的。因为它代表着相当一部分高脂血症患者的调治思路。

其实,痰浊和淤血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当代人,饮食不节,运动缺失,这就直接导致痰浊内阻。痰浊阻滞日久,就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进而造成血瘀。这样的患者,高脂血症的病史一般较长,常常在10年以上,年龄多在四五十岁。其舌脉体现出典型的痰瘀互结特征。就形体而言,有不少人偏胖,而且体能很差,身体感受不佳,以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为主要感受。这样的人,你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很多。

这个时候,就得化瘀和化痰相结合。上文医案里的配伍,的确有可取之处。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你自己,尽量不要尝试。专业的读者朋友,您可以适当借鉴一下,以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其实,这痰瘀互结的问题,引发的疾病还有很多。很快,文老师还准备和大家讲一讲,关于痰瘀互结导致不射精症的案例。总之,一个淤血、一个痰湿,这是中医理论中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两个因素。如果少了这两个因素,人身上的毛病,应该就少了一多半。从前听人说,世间本无病,只是痰与瘀,这话是有些道理的。治乳腺增生的大方子!疏肝 化痰 活血,送给女人的礼物

在我的后台上,因为这个病而咨询的人,也是蛮多的。

现在我要说的这个,是我早年在学习中医妇科学的时候,老师特意说给我们的。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大方子,力道很大,功效也很强。但是呢,应用起来必须做好辨证。它针对的是什么呢?是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的问题。
我先说,你记一下,然后你再看我怎么给你解读。
柴胡12克,赤芍12克,枳壳12克,瓜蒌30克,路路通15克,王不留行10克,夏枯草15克,刺蒺藜15克,浙贝12克,皂角刺15克,川楝子15克,厚朴15克,荔枝核30克(捣碎),橘核30克(捣碎),三棱9克,莪术15克,土鳖虫10克,紫石英20克。麦冬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经前10天,以及经期的第1、第2天服。
针对这个配伍,还有一张医案。我一说,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8岁。大概在就诊一年前,因为家庭严重变故而情绪抑郁,不久就出现了双侧乳房里有肿块的现象,大的像杏仁,小的像黄豆。表面上似乎很光滑,能推动。在情绪波动、抑郁的时候,症状加重,伴随疼痛。
就诊前三个月,疼痛特别厉害, 于是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双侧乳腺增生,伴随增生小结节形成。
怎么办?思来想去,这个病还是去看中医吧。
刻诊,见患者愁眉苦脸,情绪抑郁,神智淡漠,眉头紧锁。最近一次月经,经量很少,色暗,有紫色血块,行经前一天小腹痛。另外,就是由于长期精神抑郁,所以整个人善叹息,不爱吃饭,纳呆,食欲不振,胸闷,疲乏。细问之下,得知小便黄,大便干,白带量较大,质地清稀。
看舌脉,发现舌质淡嫩,但是舌尖和舌边有瘀点,苔薄腻,脉弦涩。
好了,所有的信息都给你了,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呢?
答案,我一会儿告诉你。我先告诉你的是,针对这个状态,医师用上面的配伍,6剂之后,乳房胀痛大大改善,仅仅感觉行经的时候小腹痛。于是,去掉橘核,加入当归18克,延胡索12克。
到最后, 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调养,患者诸证悉平,乳房内肿块消失,B超显示无异常。
这是怎么回事呢?来,读者朋友,我请你认清下面这三组词汇,一共六个字。这就是——
肝郁、痰凝、血瘀。
你呀,把这三个字记住了,关于乳腺增生这个病,基本就通了。在看到相关的医案和医方,你很快就明白了。
首先说,我们的肝经走乳房。所以女性的乳腺增生问题,大多时候都考虑肝的问题,即肝郁气滞。你看这女性,最初发病因为家庭变故,整个人抑郁寡欢,善叹息,愁眉苦脸,胸闷不舒,可以看到是肝郁气滞无疑。
肝主疏泄。肝郁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身体运化机能的失常。于是,水湿不得输布,化为痰湿郁结。这个患者,乏力纳呆、带下量多色白而清稀,苔薄腻,舌质淡,这都可以看做是脾土受肝郁的影响,运化失常,痰湿内结的状态。
肝郁疏泄失常,痰瘀则气血不行,于是就形成了血瘀。患者舌边尖有瘀点,经量少而色暗,有血块,行经腹痛,这些都说明,有淤血。
好了,肝郁+痰湿+血瘀,这状态下,结于乳房,她怎么可能不出现乳腺增生呢?
所以,要想化解,无非就是疏肝解郁,化痰散瘀。上文我所提到的这张大配伍,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
这里头,柴胡、枳壳、刺蒺藜、行气疏肝解郁。赤芍、紫石英、土鳖虫、莪术、三棱破血逐瘀。瓜蒌、浙贝、皂角刺专于涤痰散结。其他的,路路通、王不留行、川楝子、厚朴、荔枝核、橘核,无不是通经活络,行气化瘀之品,以助血瘀和痰结的的化散。痰瘀互结,日久生热,所以用夏枯草和麦冬清热滋阴。
再后来,为了缓解腹痛,用当归和延胡索来活血止痛。
这就是基本思路,说起来也是很简单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算是给读者朋友的一点启迪。
你说所有的乳腺增生患者,都能用这配伍?不一定。尤其是这里头,有大量的破血之品,化瘀力道非常强,因此必须看情况来应用。血瘀之象不明显的,不能这么干。但是,这里头所呈现的思路,是有代表性的。比如说,肝郁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这是很多乳腺增生患者的普遍病因病机。临床上,本着这类思路来遣方用药,是比较合乎法度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我有一个希望,这就是,通过我的文字,即便不能帮助读者治病,也能给读者以信心和启迪。比方说这个乳腺增生,中医的确有办法应对。在这方面,中医是有一定优势的。

辽宁老中医献家传方,外面绝对找不到的方子,仅供有缘人

家传验方:补肾强腰汤-治疗腰痛特效方

【组成】杜仲30g、补骨脂20g、川断20g、狗脊30g、牛膝15g、元胡30g、土鳖虫15g、地龙15g。

【功用】补肾强腰、活血止痛。
【主治】各种的腰痛。
【方源】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张氏-家传验方
【加减】(张雷先生思路)
1、寒湿腰痛:凉痛重沉,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阴雨寒冷加剧。加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偏湿,腰痛重沉、苔厚腻,白术汤(重用白术、薏米)加苍术;偏寒,腰部冷剧加附子、肉桂。
2、血瘀腰痛:刺痛固定,拒按,转侧不利,日轻夜重,外伤史。加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香附、去羌活、秦艽)夜重加蜈蚣、全蝎;兼风湿,肢体重沉、阴雨加剧,加独活、秦艽。
3、肾虚腰痛:隐痛日久,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张氏肾归丸(熟地、山芋、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偏阳虚加附子、肉桂;偏阴虚加龟板胶、生地。
【按语】湿热引起的腰痛上方不一定合适,建议用四妙丸加木瓜、络石藤
汗如雨下有效方 夏天很热,大多人会出汗相对增多,但有个别人吃饭,走路汗如雨下,我用下方有效
醋五味子1包6克  地黄1包10克  黄柏1包6克  黄芪2包20克  浮小麦1包15克  麻黄根1包10克 白芍1包10 克 葛根1包15克  煅牡蛎1包20克  糯稻根1包15克  煅龙骨1包20克

以上处方即是一天的量:
1 将一剂药中的每一小袋配方颗粒分别剪开,到入杯中。
2准备好刚沸的开水250—300ML。
3 先加入约80~100ML开水(约1/3),搅拌(约30秒至1分钟)溶解。
4 温热方法;开水隔水温热,微波炉温热(中火35秒左右),直火温热。
5 分成二份,早晚服用。取一份冷却至温热(越40度左右)服用或遵医嘱。
6 再加入约170~200ML开水(约2/3),搅匀,放置5分钟即得汤剂
胃疼有效方 白术1包10克    白芍2包20克   甘草2包6克   鸡矢藤1包15克    紫苏梗1包10克   大腹皮1包10 克   姜厚朴1包6克    醋延胡索1包10克    海螵蛸1包10克    砂仁1包3克 以上处方即是一天的量:
1 将一剂药中的每一小袋配方颗粒分别剪开,到入杯中。
2准备好刚沸的开水250—300ML。
3 先加入约80~100ML开水(约1/3),搅拌(约30秒至1分钟)溶解。
4 温热方法;开水隔水温热,微波炉温热(中火35秒左右),直火温热。
5 分成二份,早晚服用。取一份冷却至温热(越40度左右)服用或遵医嘱。

6 再加入约170~200ML开水(约2/3),搅匀,放置5分钟即得汤剂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间本无病,只是痰与瘀!一味祛痰化瘀的方子,能治痰瘀型高血脂
世间本无病,只是痰与瘀!治痰瘀型高血脂的方子,请认真体会
世间本无病,只是痰与瘀!治痰瘀型高血脂的方子,请认真体会|瘀型|高脂血症|高血脂|血瘀|配伍
痰热一降,血脂就降!两味药,泄痰降脂,值得研究的小方子
体内有痰、淤?中医一方,化痰活血,祛瘀生新
脑梗别只看脑,能不能注意一下脾?脾好了,脑梗就消失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